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禅

  • 五灯会元(全三册)

    作者:普济

    20卷。宋理宗淳祐十二年(1252),一说绍定间杭州灵隐寺普济编集。有宋宝祐元年(1253)和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两个刻本。宝祐本于清光绪初年始由海外传归,卷首有普济题词,王庸序。卷末有宝祐元年武康沈净明跋。至正本比较流行,为明嘉兴续藏和清《龙藏》所本(清《龙藏》析为60卷)。 “五灯”系指五部禅宗灯录:①北宋法眼宗道原的《景德传灯录》;②北宋临济宗李遵勖的《天圣广灯录》;③北宋云门宗惟白的《建中靖国续灯录》;④南宋临济宗悟明的《联灯会要》;⑤南宋云门宗正受的《嘉泰普灯录》。先后于北宋景德元年(1004)至南宋嘉泰二年(1202)的近200年间分别成书。 “五灯”共150卷。内容层见叠出,诸多重复。《天圣广灯录》只是对《景德传灯录》的章次略作更易,人物、“机缘”语录稍作扩充。《联灯会要》是对《景德传灯录》、《天圣广灯录》、《建中靖国续灯录》三书的综括和补续。《嘉泰普灯录》补葺《天圣广灯录》和《建中靖国续灯录》所未录的王侯士庶尼师言谈,世次人物与《联灯会要》稠叠。《五灯会元》合“五灯”为一书,叙录简要,遂除叠合之弊。“五灯”虽以记叙禅宗世系源流为宗旨,但单篇的诸方广语、拈古、颂古、赞颂偈诗、铭记箴歌和其他杂著辑录甚多。《五灯会元》括摘枢要,芟夷枝蔓,使“灯录”更符合禅宗史书的性质。在体例上,“五灯”各部除《普灯录》有“叙佛祖”作为引子,从菩提达摩叙起以外,其余或从七佛或从释迦牟尼叙起,次及西天宗师、东土宗师,再次是惠能以下南岳怀让和青原行思两大系;或集一系中的不同宗派于一卷,或将两大系合于一卷。《五灯会元》则按禅宗五家七宗的派别分卷叙述,七宗源流本末,指掌了然。 《五灯会元》与“五灯”相比,篇幅减少一半以上,虽无拈古、颂古等内容,但对宋末之前著名的禅师“机缘”语录,均加综缀,删削不多。禅家之瞬目扬眉,擎拳举指;或行棒行喝,竖拂拈槌;或持叉张弓,辊球舞笏;或拽石搬土,打鼓吹毛;以及一问一答,一唱一提,一默一言,一吁一笑等等机用,莫不备载。所以元明以来,好禅士流多藏其书,“五灯”单部遂少流通。 《五灯会元》的继作有明净柱《五灯会元续略》8卷;通容《五灯严统》25卷;文?《五灯会元补遗》1卷等。
  • 佛说阿弥陀经浅释

    作者:宣化法师

    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阿弥陀”是梵语,译成中文就是“无量寿”,又叫“无量光”。 什么是元量寿?“寿”就是福德;因为有寿就有福了,所以福德无量。无量光,光就是智慧光,也就智慧光明无量。 阿弥陀佛的寿命、智慧、功德、道力。都是无量无边的;因为阿弥陀佛的福德无量,智慧也无量,所以叫“阿弥陀”。
  • 李叔同说佛

    作者:李叔同

    本书是弘一法师晚年将其学佛心得整理、修订,以大才子、大学者、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他的演讲稿与辑录的处世格言被梁实秋、林玉堂等作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时下的书籍,大多只是供人匆匆一览,经得起反复阅读、反复领会的经典屈指可数。这本书无疑就是这样的经典,其间还配有弘一大师亲笔手书的格言,并有其学生丰子恺的插画,与星云法师的评注一起完美合璧。
  • 六祖坛经

    作者:惠能

    六祖坛经(图文本),ISBN:9787807293293,作者:(唐)惠能 著,王月清 注译
  • 南怀瑾选集(第七卷)

    作者:南怀瑾

    《南怀瑾选集》(第七卷)介绍佛教将“戒”(戒律)、“定”(禅定)、“慧”(智慧)称之为“三学”,认为一切法门尽摄于此,应当精勤修学。这中间,戒、定属于修行实践,慧属于教理思维。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在台北时,曾以“如何修证佛法”为主题,对学生开设系列讲座,前后凡二十八次。这些讲座的内容,经记录整理,便形成了《南怀瑾选集》(第七卷)(初名《融会显密圆通修证次第》)。书中以“见”(见地)、“修”(修证)、“行”(行愿)为重点,以《楞严经》、《法华经》、《增一阿含经》、《起世经》、《华严经》、《瑜伽师地论》、《现观庄严论》、《宗镜录》、《指月录》、《密宗道次第广论》、《菩提道次第广论》等佛典为资料,对佛教的修持方法作了简洁明了的阐述。既有要点提示,又有例证说明。问世以后,不仅在海峡两岸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而且被译成英文,流传于西方国家。兹经作者和原出版单位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授权,将老古最新版(删1年1月第2版第20次印刷),校订出版,以供研究。《药师经》是中国佛教宗派中显教和密宗共同尊奉的一部重要经典,在佛教史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它的译本有三个:一是隋代达摩笈多译的《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一卷,二是唐代玄奘译的《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一卷,三是唐代义净译的《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一卷。通常说的《药师经》,是指玄奘的译本而言的。经中主要论述了药师佛为利益众生而发的“十二大愿”。
  • 禅海蠡测

    作者:南怀瑾

    禅宗,初始于北魏,盛行于唐宋。独特的禅宗理论和修持风格,曾对世人的价值取向、思想感情和思维方式以深刻的影响,以至于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不了解千百年流传下来的许多文化艺术作品的思想内涵。本书是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亲笔撰写的一部禅宗的演变,宗旨,传授和修行实践,禅宗与净土宗、密宗、丹道、理学和西方哲学的异同等,作了分门别类的论述,提出了不少独到的见识。
  • 莲花香片

    作者:林清玄

    《莲花香片》是作者知味独到的写照。莲花是佛教的象征,香片是茶名。莲花寓示着禅的博大精深和这静致远,香片则氤氲着茶的清香馥郁及美好经验的提升。品香茗赏功花,茶禅一味的心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有感觉的人自会融会贯通,乐在其中。
  • 活在时间之外

    作者:法顶禅师

    《活在时间之外》是韩国著名高僧法顶禅师回首出家五十年的生活,亲自选编的散文精选集。韩文版再版48次。当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住在“丰饶的监狱”里时,法顶禅师独自生活在深山孤寺,与鸟兽同坐,看水流花开,感受四季,思索冥想。不被时间追逐,外在清贫而内心丰腴。 早春时节柔声歌唱的赤翡翠,清晨时分啜饮山泉的小兔子,干涩的风声和湿润的水声……在书中,他对大自然和人心的独到感受描写,清新隽永;人类所受到的束缚与占有成正比,如今工业社会使我们在时间面前愈加冷酷和刻薄……他对社会的批判,睿智尖锐。 这本包含着人生真谛和启发的“生活教科书”,没有堆砌的概念名词,只有令人向往的生活体验和引人共鸣的透彻感悟。它对于“我们应该怎样生活”这一问题做出了终极的回应,引导我们跳出日常的思想桎梏,把视线转向时间之外的无限世界,让我们无论在什么境况下都从容自如。
  • 曼陀罗的舞蹈

    作者:程然

    这竟然就是我们停留的人世啊。 美轮美奂,千疮百孔。 至美和至痛并存。 让我们经验爱,又让我们经验告别。 爱的时候,我们是两人的胶着,死的时候,我们是一个人的战役。 无论胶着,无论战役,我们都要学习。 学习去爱,学习去死。 没有人教我们怎么样爱,也没有人教我们如何应对生死。 当我们真的碰到爱时,我们慌乱,当我们即将与生死谋面擦肩时,我们动摇。 我们没有一点可供参考,可供鉴赏的原则。 在爱和生死面前,我们空前孤独。
  • 明镜与风幡

    作者:惠能|绘画:李志清

    《明镜与风幡:六祖坛经》 葛兆光讲解《坛经》时,从以下几个重点切入。一,六祖惠能所代表的南宗,与神秀所代表的北宗之间的差异。二,从历史学的角度看,《坛经》不同年代出现的版本字数有所不同,越晚出现的版本字数越多,可见我们现在看到的《坛经》除了惠能口述之外,也加上后人整理修订的文字。三,禅宗的中心思想。最重要就是要了解,什么是静坐?什么是空、无?什么是直心、顿悟?为什么要不立文字。 “《坛经》的问世和禅宗分为南北,象征着中国佛教史上也是中国文化史上重要的事情,就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到了这个时候,完全和彻底地变成了中国化的佛教,从印度的禅学发展到了中国的禅宗。”——葛兆光 关于经典3.0N种解释: ●3层精彩内容——导读 + 漫画 + 原典 ●3类阅读元素——文字 + 图像 + 图解表 ●3重阅读收获——演讲 + 互动 + 资料库 ●3种阅读方向——书 + 网络 + 旅行
  • 没有水,没有月亮

    作者:奥修

    附注项: 书名原文:No water, no Moon 附注项: 奥修(1931~1990),印度哲人 “……禅从不给予你任何承诺,它只是给予你此时此地。” 这本书是珍贵的,它是宝藏,它会成为你与开悟大师奥修间的一场对话,它会成为一个极其罕见的现象——一场聚会,一种与存在的分享。 奥修以他的慈悲,让禅所具有的全部美妙与神秘将其自身的精髓,显露无遗。在《没有水,没有月亮》中,你将会为那种荒诞与幽默,难以预料与大吃一惊而感到喜悦,贯穿全部的皆是禅的电击、禅的碰撞和快活的笑,而这些都来自令你自己对真正的 你的一瞥的震颤中。奥修在这字里行间,倾注了他对生命、爱、死亡、静心和开悟的独到洞察与明智;在这面沉静的镜子前,你开始看见你自己。 这些基于十个关于禅的故事的讲演,将会成为你对自己生命深入理解的石阶,因为它们都是关于你,它们是讲给你听的,它们就是你!你就是那宝藏,隐藏在自己心里的宝藏。 “静心(Meditation)正睁着眼睛,静心正是看。” 这本书是珍贵的,它是宝藏,它是存在给你的礼物,召唤着你回家。
  • 拈花微笑

    作者:圣严法师

    本书是《传统宗教文化》丛书中的一册,从其性质而言,实是《禅的生活》的续集。本书以浅近的语言,表达常人都能看懂的佛法,由基础的佛学常识,到专门的禅学思想,由一般生活中实用的禅学修养,到长期专修的禅修境界,作了层次化的介绍。 本书共收二十四篇稿子,其中《中国的维摩洁——庞居士》,曾发表于《狮子吼》月刊,《禅的修行与体验》载于《菩提树》杂志,余者均系在《人生》月刊刊载过的文章。其中正篇二十三篇,除了《佛法无边》讲于加拿大,《因缘果法》是为台北“缘社”的妇女团体所讲,《禅的修行与体验》讲台台北市的中国佛教居士会,其余都是由农禅寺禅坐会的讲稿修订而成,性质大致相近。另收有一篇附录,《禅的新心理疗法》,是一位英国心理学教授克鲁克博士,在美国东初禅寺访问作者时的对话笔录。
  • 禅外说禅

    作者:张中行

    《禅外说禅》作者以科学常识为依据,由人生之道谈起,然后层层深入,谈佛教,谈禅宗,谈禅的所求和修持方法,以及在人生哲学方面的价值和缺欠,最后还谈到它的影响和将来。全书知识面广,理精辟而言浅易,读后可以了解中国佛教的大略,可以了解禅是怎么回事,它并不像有些人说的或设想的那样神秘。佛教,教义或佛理,来源于对人生(或世间)有某种看法,对人生问题有某种解决办法。因此,说禅,说佛教,有如寻长江、黄河的源头,不能不由人生说起。  禅是中土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禅是一种灭苦的生活之道,顿悟的理想玄妙,修持的方法也玄妙,难以言传。但想了解又必须以言传。传统的传的方法是禅门内的传心和宏法式,或乞援于名相,或乞援于观心,结果常常是难于领会,甚至流为神秘主义。
  • 读禅有感悟

    作者:周国平

    《读禅有感悟》主要内容:历代杰出禅师留下了方便教学的言语教法,大多是一些禅话、故事、语录、公案等,《读禅有感悟》从中精心挑选了一部分,以飨读者。禅一向以“不立文字,以心传心”相标榜,要求人们超越语言文字,透过种种现实存在去把握宇宙人生的真谛。但“非言无以传”,历代杰出的禅师都留下了方便教学的言语教法,大多是一些禅话、故事、语录、公案等,《读禅有感悟》从中精心挑选了一部分,以飨读者。在看完一个故事后,相信大家都会有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和感悟,如果再稍加停顿,认真体会一下,一定会别有一番情趣的,另外,在每个故事的后面都还附有一些简单的文字,大都是编者自己的点滴体会,可供参考和交流。
  • Road to Heaven

    作者:Bill Porter

  • 山中花开

    作者:[韩]法顶禅师

    本书是法顶禅师继畅销全球的《无所有》之后的重磅力作,收集了大师所有的精华文章,包括大师三十多年来所写的随想录、法文等菁华作品及大师在山居生活中感悟到的高深禅理,由法顶禅师的弟子柳时华亲笔实录,是一部灵动的思想传记,处处闪耀着智慧的灵光。 发人深省的文字,将让您敲开生命的另一扇门,一睹灵魂所在的山上,那清净高远的生命之花的香气与光彩。每一篇朴实无华、撼动人心的文章,都闪耀着法顶大师所阐扬的精神:在大自然中充实地生活,从中体会内心的风景。你将从而发现生命的真正内涵,让生活变得简单自在。
  • 禅偈百则

    作者:洪修平,张勇

    本书是“禅的智慧”丛书之一种,也是一本面向大众的禅学通俗读物,更是一本让现代人获得心灵安顿的一本图文并茂的精神读物。 作者从禅宗传法、示法、开悟、颂古、宗纲等几个方面,在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佛教典籍中遴选出一百则禅宗诗偈,对作偈之主要禅宗人物进行了简单扼要的介绍,对偈子产生的情况进行了故事化的转述,并对其中包括的禅宗义理进行了独到深入的解析,使读者在赏析的同时深刻体会禅宗的智慧。 作者撰述严谨,叙事简明,分析独特,通俗易懂,是一本了解中国本土佛教——禅宗的理想读本。
  • 红尘菩提

    作者:台湾 林清玄

    红尘是情境,菩提自在心。要找到一个理想的红尘来生活与修行是不可能的,有菩提的人却可用澄澈的心来对待滚滚红尘,这是菩提系列的第八部,作者以澄彻的关照,寻找生命困境的超越,使我们有美丽的心走向完美与理想的道路,让我们知道:红尘是觉悟的开始,痛苦,是伟大的开始。
  • 关于这颗心

    作者:[泰]阿姜查

    阿姜查不断地重复强调:修行的道场就是我们的身心,在我们的六根里,在我们接触外境中去观照。我们必须在眼、耳、鼻、舌、身接触外境的当下,去仔细觉察,心如何被这些外境对象引发出不同的反应,而这些反应又如何构成我们一连串的行为,以及一连串的喜恶分别的制约反应。 阿姜查以非常浅显活泼的比喻,让我们知道如何在这个修行道场里用功,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内心的光明、清静与喜悦。他的方法归纳起来,就是戒、定、慧三学。这三个步骤好像是一个连续、互相关联的过程。把观察我们自己的内心作为起始和核心,阿姜查指导我们如何超越、放下和不执著。© Teven.cn
  • 禅说庄子

    作者:冯学成

    在日常的修为当中,一定要先以道来成就自己,有了这个本钱,你才能够“存诸人”,在有资格去帮助别人。 在本书中,冯学成居士以通俗浅易的语言对庄子的《人间世》、《养生主》、《应帝王》篇做了翔实的讲解和阐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