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冯骥才

  • 乡土精神

    作者:冯骥才

    著名作家、民俗文化专家冯骥才以一种融散文、随笔、思想批评、文化研究为一体的笔法,记录了在田野考察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讲述了许多珍奇美好又鲜为人知的文化。作者的见闻与感受奇特而深切,实非有缘者难以有此眼福、耳福。由于对民间文化满怀激情与厚爱,本书行文充满了使命感和危机感,而随处流泻的或警策智慧或深情美妙的语句,则显现着作者置身民间文化大地深处所获得的丰厚不尽的感悟与神示。
  • 民间灵气

    作者:冯骥才

    我喜欢亲近乡土的那种感觉和感受。它直通远古而依然活着的根脉,它在白姓心中深刻的精神之所在,它不可思议的多样与斑斓,它醇正的、浓烈的、深厚而迷人的气息…… 于是,甲申一年,我在各地奔波、在田野与山川的行走间,不断地寻找时间的缝隙,让自己的笔站在光洁而美丽的稿纸上。有一次,我忽然发觉稿纸的一排排横竖的小方格很像田畦。我的笔不也在这田野中走来走去,不也在思考、感动和叹息吗?
  • 乐神的摇篮

    作者:冯骥才

    人们把萨尔茨堡称做“深藏在欧洲腹内的一颗珍珠”。这颗珍珠异常独特和神奇—— 它创造出人类最伟大的神童莫扎特;它是古代欧洲的“白金之城”与宗教之都;它是今早日世界著名的滑雪胜地;它有罕世绝伦的风光美景…… 作家冯骥才一直对这座世界文化名城心怀崇敬与好奇。终于,在他今拍第三次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时,在与莫扎特专家、历史学者、山民、艺术家、大主教、手艺人、“萨尔茨堡通”等人的访谈交流之后,每一本中国作家笔下萨尔茨堡展现在你的面前。
  • 凌汛

    作者:冯骥才

    本书记录作者1977-1979年在北京朝内大街166号人民文学出版社“借调式写作”的人和事。书中有大量具有史料价值的珍贵旧照,是乍暖还寒的季节不可或缺的见证。在那个年代,这些记忆一如江河早春的凌汛,带着不可遏制的春意迅猛地来到人间。
  • 他乡发现

    作者:冯骥才

    书摘 上帝创造这个世界时,完全出于好玩,横竖切了两刀。一刀,分开了男人和女人;一刀,分开了东方和西方,这就给世界带来麻烦。 人类不满意上帝的恶作剧。男女之间便创造了爱情,东西方之间便致力交流。每一小时,世界上都有无数男女结合,都有千千万万人往来于东西方。但是—— 男人眼里的女人,永远不是女人眼里的女人,女人眼里的男人,也永远不是男人眼里的男人;东方人眼里的西方人,永远不是西方人眼里的西方人,西方人眼里的东方人,也永远不是东方人眼里的东方人。种种离异与恩怨,误解与冲突,便困扰着整个人类的历史。可是人类不甘心上帝如此的安排,于是有一种人,用写书的方式作为最无力的补偿。 本书——尤其第一部分——采取东西方文化比较的方法,试图清醒地寻找东西方截然相反的区别。这一工作给本书作者许多发现的快感,同时不再相信东西方可以完全融合,却又相信,只有相互认识到区别,才能如山水日月,光辉互映,相安共存。P12
  • 爱犬的天堂

    作者:冯骥才

    这是一套和动物有关的书,作者都是读者熟悉的当代作家,书中的文字,有小说,有散文,有童话,有报告文学,也有诗,内容多涉及动物,是人和动物的交流,也是人类对其他生灵的观照和关怀。作家在描绘动物的同时,流露了对生命的热爱,写出了对生活和人生的感悟,也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真实性情。
  • 珍珠鸟

    作者:冯骥才

    《珍珠鸟》是当代著名作家、画家、民俗学家冯骥才的散文随笔作品集,共收录散文随笔一百篇,分为情怀、人物、绘画、域外、文化、思想、序言七大部分。这些作品都是冯先生对生活感情的真情流露,是他的“一点感觉、一点情境、一点滋味”。
  • 行间笔墨

    作者:冯骥才

    《行间笔墨》的作者是被称为“民间文化守望者”的冯骥才先生,时而磅礴大气,时而诗情画意,将一个个沉寂已久、隐没喧嚣的民间文化精灵展现于眼前。让人热血沸腾之余倍受感动。三寸金莲、小人书、唐装与中国结——厚重的民族文化;维也纳的春天、古希腊的石头——灵动的异域风情。
  • 思想者独行

    作者:冯骥才

    《思想者独行》是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精心创作的呼吁保护中国文化遗产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散文随笔集,语言清新流畅,文采飞扬灵动,底蕴深博厚重,感情真挚充沛,充满对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崇尚热爱及对现有毁坏文化遗产和轻视传统文化的现象的担忧和悲叹,能引起华夏子孙强烈的思想共鸣和深深的心灵震撼,令人回味无穷。
  • 手下留情

    作者:冯骥才

    《手下留情:现代都市文化的忧患》内容包括:书前短语、文化责任感、手下留情、挽住我的老城、小洋楼的未来价值、历史的拾遗、阐释五大道、我为“古城会倡议”鼓而呼、城市的文物与文化、城市的历史美、家庭的遗产、活着的空间、文化四题、伪文化之害、文化眼光、整旧如初、文化收藏、深度旅游、博物馆是改革开放的盲点……
  • 冯骥才分类文集(全16卷)

    作者:冯骥才

    人的一生,除非逢到重大转折,难得对自己做一番审视与检讨。然而作家是一个例外。因为每编一次自己的集子,都要回过头去,仔细看看一路走来的足痕:哪一步坚实,哪一步飘浮,哪一步直对遥远的目标,哪一步徘徊踌躇,甚至陷入到歧路中去。 文学是作家灵魂征程的真实呈现。不仅思想的闪光、发现、进取以及收获尽现其问,一切失误、缺憾、局限、怯弱以至一时的卑下,也绽露无遗。如果谁用文字欺弄读者,这欺诈的行为便无不赤裸裸地记录在自己的白纸黑字之中。 文集是作家的一部完整的作品史。作品史也是作家的生命史。 你想走近和走进现、当代作家冯骥才、接触他心地最软和的那一部分吗?想概要的领略这位极有才干的文坛多面手的文学经脉吗?这部洋洋洒洒400余万字的16卷本便是一扇门和一条路径,这里有我们耳熟能详的能全面展示他卓然成就的小说、散文、剧本、随笔、绘画、文艺理论与文化研究,更有我们从未谋面的首次面世的作品!
  • 萨尔茨堡:乐神的摇篮

    作者:冯骥才

    《萨尔茨堡:乐神的摇篮》是由译林出版社出版的。 《萨尔茨堡:乐神的摇篮》内容简介:萨尔茨堡,无论是城市还是辽阔的山野与乡间,都拥有着绝世之美。但作家的工作远非欣赏美与描述美,而是寻找内在的个性和魂灵,使读者与其神交。作家冯骥才在与莫扎特专家、历史学者、山民、艺术家、大主教、手艺人、“萨尔茨堡通”等人的访谈交流之后,撰写了《萨尔茨堡:乐神的摇篮》,希望能够满足读者,也不辜负这座世界的文化名城——这个乐神莫扎特伟大又奇妙的摇篮!
  • 侃洋人

    作者:冯骥才

    本书是“中国当代名人语画书系”之一。  有两句话,这小书里有,是说:外国人看中国人,与中国人看中国人绝不一样;中国人看外国人,也与外国人看外国人绝不一样。 于是,这里还是逃不出中国人看外国人这一角度的所见所感所得。 还有两句话,这小书里也有,是说:外国人来中国,不过瞧个新鲜新奇;中国人在外国,却总想着自己。 于是,这里还是逃不出用比较的眼光,看看别人,想想自己。 写到此,想起句老话:无话则短。这话
  • 维也纳情感

    作者:冯骥才

    《维也纳情感》内容简介:“游”的最大快乐是遭遇,“记”的意义是把这快乐记录和保留下来。然而,为什么把遭遇视为快乐呢?什么样的遭遇可以成为快乐?这里所说的遭遇,不是邂逅旧友熟人,或重逢阔别已久的事物,而是突然进入一片不曾见过的全然一新的天地。无论是风光、面孔、文字、语言,还是习俗、审美、生活与思维的方式,这种遭遇让你亮起眸子,竖起耳朵,敞开心怀,感觉空前的鲜活。然后,陷入思索:这一切为什么与自己不同。因此说,“游”的快乐是遭遇不同。
  • 倾听俄罗斯

    作者:冯骥才

    《倾听俄罗斯》这本书是著名当代作家、文学家冯骥才先生在二〇〇二年应俄罗斯作协邀,访问俄罗斯后,所写的在俄罗斯的所见所闻以及本人的感受。按照作家本人的话说“是一份随感式的档案”。全书约九万字,一百二十多幅图片,可谓是图文并茂,书中内容以散文式的叙述通俗易懂,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一本读起来非常轻松,但也包含着很强知识性的好书。
  • 西欧思想游记

    作者:冯骥才

    《西欧思想游记》是冯骥才的一部文学作品,也是他的一次写作实验。借应邀去法国、英国交流的机会,冯骥才将行程中的见闻、感知、交谈与思索交错起来,以一种不拘一格的形式写作,体现了此书作者对艺术、文化甚至社会问题的感悟与思考。
  • 水墨文字

    作者:冯骥才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有一方的灵性,出身于经商世家的冯骥才怎么会成长为一位作家,这怕就是慈城的灵气吧! 人生历程与城市发展历程同步,与这座城市深深地结成一个文化整体,既是生命的巢,也是灵魂的巢。冯骥才与天津属于后者,在一定意义上,类似于茅盾与乌镇,鲁迅与绍兴,老舍与北京的关系。 他说,“文学是延绵不断的画面,绘画是片断静止的文学。文学是用文字作画”,而“绘画是用笔墨写作,画中一点一线,一块色调,一片水墨,都是语言。” 冯骥才偶然作书,全凭感悟。冯骥才的字是作家的字,文人的字。 冯骥才是个天才,以一支笔,驰骋文坛,享誉四海;以一支画笔,横涂竖抹,在绘画艺术上,独辟蹊径,自成一家。
  • 三寸金莲

    作者:冯骥才

  • 抒情散文/冯骥才分类文集

    作者:冯骥才

    书摘 但开始时,每瞧它一眼,都会换来绝望。这小湖干脆就是整整一块巨大无比的冰,牢牢实实,坚不可摧:它一直冻到湖底了吧?鱼儿全死了吧?灰白色的冰面在阳光反射里光芒刺目;小鸟从不敢在这寒气逼人的冰面上站一站。 逢到好天气,一连多天的日晒,冰面某些地方会融化成水,别以为春天就从这里开始。忽然一夜寒飙过去,转日又冻结成冰,恢复了那严酷肃杀的景象。若是风雪交加,冰面再盖上一层厚厚雪被,春天真像天边的情人,愈期待愈迷茫。 然而,一天,湖面一处,一大片冰面竞像沉船那样陷落下去,破碎的冰片斜插水里,好像出了什么事!这除非是用重物砸开的,可什么人、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但除此之外,并没发现任何异常的细节。那么你从这冰面无缘无故的坍塌中是否隐隐感到了什么……刚刚从裂开的冰洞里露出的湖水,漆黑又明亮,使你想起一双因为爱你而无限深邃又默默的眼睛。 这坍塌的冰洞是个奇迹,尽管寒潮来临,水面重新结冰,但在白日阳光的照耀下又很快地融化和洞开。冬的伤口难以愈合。冬的黑子出现了。 冬天与春天的界限是瓦解。 冰的坍塌不是冬的风景,而是隐形的春所创造的第一幅壮丽的图画。 跟着,另一处湖面,冰层又坍塌下去。一个、两个、三个……随后湖面中问闪现一条长长的裂痕,不等你确认它的原因和走向,居然又发现几条粗壮的裂痕从斜刺里交叉过来。开始这些裂痕发白,渐渐变黑,这表明裂痕里已经浸进湖水。某一天,你来到湖边,会止不住出声地惊叫起来,巨冰已经裂开!黑黑的湖水像打开两扇沉重的大门,把一分为二的巨冰推向两旁,终于袒露出自己阔大、光滑而迷人的胸膛……P10 后来,长大一些,父亲叫我随他去后院这空屋里拿东西,我慑于父亲的威严,被迫第一次走进这鬼的世界。 我紧贴在父亲的身后,左右胆战心惊地瞅这屋,竟然和我生来对它所有猜想都截然不同。没有骷髅、白骨、血手印和任何怪物,而是一问静得要死的素雅的小书房;几架子书,一个书桌,一张小床,一个带椭圆形镜子的小衣柜。屋里的主人好像突然在某一个时候离去——桌上的铜墨盒打开着,床上的被子没叠,地上的果核也没清扫,便被时间的灰尘一层层封闭了。我从来没见过哪一问屋子有这么厚的尘土,积在玻璃杯里的灰尘足有半寸厚,杯子外边的灰尘也同样厚,一切物品都陷没并凝固在逝去的岁月里。灰蒙蒙的,看上去像一幅淡淡而又冷漠的水墨画。 灰尘是时间的物质。它隔离人与物,今与昔,但灰尘下边呢?什么东西暗暗相连? 一间房子里如果有人住,虽然天天使用房中的一切,它们反而不会损坏,这大概是由于人的精神照射在这些物品上,它们带着活人的气息,与人的生命有光、有色、有声、有机地混合一起;但如果这房子久无人住,它们便全死了,待在那儿自己竟然会开裂、脱落、散架、坏掉……奇怪吗?不不,人创造的一切因人而在。人旺而物荣,人灭而物毁。只见这书桌前的座椅已经散成一堆木棍,有如零落的尸骨;蚊帐粉化了,依稀还有些丝缕耷拉在床架上,好像吹口气便化成一股烟;头顶上双股灯线断了一根,灯儿带着伞状的灯罩斜垂着;迎面的几个书架最惨,木框大多脱开,上边的书歪歪斜斜或成堆地掉落在尘埃里……忽然,吓我一跳!什么东西在动?那椭圆镜子里的自己?鬼!我看见了一个人!P127
  • 留住昨天

    作者:冯骥才

    《留住昨天》珍藏作者精美照片和画作,可谓美文与华照相得益彰,值得收藏。冯骥才以写知识份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他的创作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本书是他的又一散文力作,书中囊括“往事如烟”、“灵魂的巢”、“爱在文章外”、“孤独者的自由”几个散文创作单元,让你体味他不同一般的散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