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儒学

  • 儒家伦理与社会秩序

    作者:张德胜

    本书原名《儒家伦理与秩序情结》,于1989年由台北巨流图书公司出版,乃笔者开授“中国社会思想史”多年来教学相长的结晶,主要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中国社会思想的孕育和发展大势,与八年后由同一公司出版的《思人风云》是姐妹篇。前者处理传统时代的思想概况;后者跟踪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变化脉络。 儒家思想是传统中国人的价值来源,支配中国人的思想行为达二千年,但自西潮掩至,加上现代化巨浪的连番冲击,儒家思想在洋务运动期间(1861—1894)还是一枝独秀,到了新文化运动之际(1915一1921),只在短短半个世纪之间,就已成为众矢之的了。其后国共内争,奉马克思主义为圭臬的中国共产党取得政权,儒家思想就更命途多蹇了。然而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势日盛,中国共产党已意识到须要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在此背景之下,以建立和谐社会为职志的儒家思想,肯定要背负新时期的历史任务。
  • 自由哲学与中国圣学

    作者:周德伟

    作为哈耶克亲传弟子,作者对自由主义传统与学理的理解是深入、全面的;作为中国文化道统的继承者,作者自觉地以中国圣学为其思想与实践之本。本书所收录的文章中,西方自由哲学、法治思想、功效哲学与中国儒学的深度对话与讨论,堪称作者一生心血所系。在中国百年来知识界全面反传统及幼稚的科学主义气氛下,作者坚定不移地从中国文化道统立场去融会贯通西方自由主义传统及其复杂学理,其努力与情怀都是极为罕见的。
  • 儒学的时代价值

    作者:蒋庆

    《儒学的时代价值》讲述了:在近年来的“儒学热”中,作者提出了“政治儒学”的理念与“重建儒教”的诉求,在国内外儒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此外,作者还关心儒家的生命信仰、儒学的真精神与真价值、儿童读经以及中国大学通识改革等现实问题。作者认为:儒学不是无生命的出土文物与知识之学,而是活生生的生命信仰与价值之源。儒学的当务之急是以自己独特的精神价值为标准来理解近代中国遭受的苦难与解答当今中国面临的问题。这,正是本书的内容。通过阅读《儒学的时代价值》,读者能感受到儒学独特的精神价值与活生生的生命力仍跃动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 孔子的生命境界

    作者:蔡仁厚

    《孔子的生命境界:儒学的反思与开展》分三卷,卷上为《生命境界》,卷中为《返本开新》,卷下为《理学新诠》。《生命境界》一卷收文七篇。前三文直接从生命说话。第一篇是孔子的生命境界,孔子一生,不厌不倦,下学上达,无论就人格发展、人生之路、人文精神来看,孔子都是上等的型范。第二篇也是顺孔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之言,以说明生命活动与文化表现皆有所谓兴发、自立、圆成。因此,生命心灵需要“诗”,人文教化需要“礼”;宇宙人间需要“乐”。第三篇是就生命的三个本始:天地、祖先、圣贤,以反显现代人失落根土之后的贫血症。故提议在家庭安置“天地圣亲师”之神位,使只供住宿的家,转化为与祖先同在,与天地、圣贤同在的安身立命之所。
  • 天与人

    作者:杜维明,范曾

    2009年12月10—11日,哈佛大学教授、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杜维明先生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元文化顾问”、当代著名书画家范曾先生携手登临北京大学百年纪念讲堂,就“天与人——儒学走向世界的前瞻”这一主题展开了三次对话,系统探讨了儒学在当代世界的价值与意义。该书不仅收入了杜维明、范曾的对话内容,也收进了二位学者在现场与楼宇烈、万俊人、陈来、董强等学者交流的内容。 书中杜维明、范曾二先生“和而不同”的对话追溯了儒学从孔夫子到王阳明思想的发展历程,展现出儒学形而上的博大辉煌的传统,指明了儒学从历史的迷雾中走向光明,在学术的崇山峻岭探求世界的趋向。对话既有“来吾导夫先路”的睿智,又有质朴谦逊的学术态度,五色斑斓令人目不暇接,单纯清华使人心境豁朗。谈锋涉及东西方哲学大师,不欲分其轩轾,而为掇其菁华;哲人的遐思与诗意的裁判齐飞,历史的陈迹与当下的现实照应。 杜维明先生认为:这是一个不同文明对话的时代,是一个王阳明心学重倡的时代!是一个学的时代!日本著名美学家今道友信认为《论语》是一个美学文本,有美学上的感应和阐发。范曾先生则认为中国儒学作为审美对象,有极大的存在价值,儒学之美体现在:1、语言简易而境界广远,“庭芜特大”;2、思想圆融,感悟性思维穿透历史、人生、社会,直抵灵府。无论东西方都把“天”和“人”结合在一起讲,柏拉图的“永恒的理念”和孔子讲的“天”为一理,是本然的存在。
  • 思想与文献

    作者:吴震 (编),[日]吾妻重二 (编)

    《思想与文献:日本学者宋明儒学研究》共收论文23篇,这部论文集从2008年底开始拟定计划,直到2009年底正式提交出版社,历时一年。在拟定计划的过程中,吾妻二重教授一同参与了讨论和修订。
  • 制度儒学

    作者:干春松

    本书反思了近代以来,特别是新儒家将儒学窄化为心性之学的缺失,主张以精神理想和现实制度相结合的方式来审视儒家的本来面目和未来发展空间,书中有三个中心议题,其一是儒家与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秩序之间的关系;其二是以康有为和孔教会为中心讨论儒家在近代中国如何面临制度化解体和重建的复杂进程;其三则是通过批林批孔等典型事例的分析,讨论儒家与现代中国政治和社会变革的关联,思考如何重建儒家与中国人生活的关系。   本书认为儒家应该在未来中国的发展中发挥应有作用,且中国人在进行制度创新和价值重建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吸收儒家的资源。而超越传统与现代、激进与保守的二元对立,是达成儒家价值重生、实现民族复兴的思想基础。
  • 走在拐角

    作者:袁瑜琤

  • 佛心流泉

    作者:林安梧

    佛法有多大,心量就有多大。 林安悟大师归宗于佛,但与诸多其他宗教往来相善。 佛心是佛心,但若执着这佛心,那已不是佛心了!这便是执着而来的遮蔽。话语指向对象,去除话语,回到存在本源!如如自在!真空妙有!话语背后,是怎样一个鲜活的世界。《佛心流泉》给我们呈现了生活之本,从真实存在的本源,开启佛心,来感悟当下的生活世界,体认人生社会的种种,来印证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本书作者从儒、道、佛的视野观照社会和世界,谈生活、谈工作、谈亲情、谈道德?谈文化、谈政治,谈教育,深刻的揭示了传统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的仍然深刻而活跃的存在着。文笔清晰流畅,读来如炎热夏日喝清凉的泉水,甘甜爽口,意味深长。文字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让人感受到纯正深厚的中国文化的魅力,也同样能领悟到一种元气淋漓的天地精神,以天地之精华,滋养生长。
  • 为“三纲”正名

    作者:方朝晖

    方朝晖明确挑战那种认为“三纲”完全是封建糟粕的非历史主义分析。在《为“三纲”正名》中他指出,三纲思想是源于孔子的春秋学,是孔子在春秋时代针对社会失序所提出的匡正之说;通过董仲舒和汉儒,以及朱熹和宋儒等的研究,揭示了中国历史上提倡“三纲”的学者从未主张无条件服从,或绝对的等级尊卑。而经过现代分析而得到批判继承的三纲思想对当前的社会秩序建设有重要现实意义。 《为“三纲”正名》的一大新意在于,从全新的角度回答了“三纲”与民主的关系。 “三纲”的本义是指从大局出发、尽自己位分所要求的责任,其核心精神是“忠”,而这种精神是现代民主政治不可缺少的成份。
  • 内圣外王:法治的人文道路

    作者:胡水君

    本书从中西人文主义之道德与理性出发,在古今中外的对比中,沿着道德、功利、治理、政制四个层面分析历史上法家、儒家与西方的三种法治形态,考察法治的认知理性基础和道德理性基础,以此开拓中国法治乃至现代法治的道德人文维度。 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梳理中国的道德人文主义和西方的理性人文主义,第二部分比较法家法治、儒家法治和民主法治三种各具历史和学理基础的法治模式,第三部分探究将道德系统与民主法治融合起来、同时打造政治和社会的道德人文和理性人文基础、重构“内圣外王”的学理必要性和历史可能性。 本书基于“内圣”与“外王”的内在联系,尝试对中国的法治构建作一种人文审视,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对古今法治的总体审视,进而探寻融会古今中西的中国政治和法律发展道路。
  • 中国儒学史(宋元卷)

    作者:陈来,杨立华,杨柱才,方旭东

    宋代学术,规模宏大,气象万千。“其在哲学,始则有刘敞、欧阳修等脱汉唐旧注之桎梏,以新意说经;后乃有周、程、张、邵、朱诸大家,蔚为有宋一代之哲学。”彼等此项贡献,在我国学术史上实应予以大书特书,不容忽视。《中国儒学史•宋元卷》即选取宋代至元代儒学发展史上的代表性人物,对他们的儒学思想进行辨析,全书言必有据,论证严谨。
  • 宋儒微言

    作者:卢国龙

    本书把北宋儒学复兴的实质内涵归结为多元政治哲学的批判与重建,在理论创新与方法创新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不仅摆脱了意识形态的狭窄视野,建立了“大儒学”的概念,而且凸现了儒学的丰富内涵,促使学界对儒学的认识由内容单薄的心性之学或道德形上学转而关注其所固有的文化历史功能。 展读全书,给人最大的感受是新人耳目,有新的思路,新的问题,新的看法,也有新的话语系统。与同类的著作相比较,作者的这种努力,可以说是为儒学研究开拓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 儒教简史

    作者:李申

    《李申先生宗教史系列:儒教简史》内容简介:在当代学界“儒学是宗教”由任继愈先生首倡,在学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作者承任先生衣钵,在这一研究领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学术成就。《李申先生宗教史系列:儒教简史》分十部分,以时间为序,详细讨论了不同时期儒教的发展及其特点,重点讨论儒教的改革和演变,资料翔实,论述精当,从中可见儒教发展、变迁的基本面貌,对管窥中国宗教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 孔子的乐论

    作者:江文也

    本书根据孔子思想中对音乐的研究、发展及批评,强调孔子“仁”与“乐”的接触点。本书作者江文也是近代台湾及日本最重要的音乐家之一,其音乐理念自现代游走至古典,孔子的乐论是其一生最深层的向往。
  • 大学衍义

    作者:真德秀

    《大學衍義》是真德秀的代表作。此書紹承程朱,標舉帝王之學,其對理學的最大貢獻就在於積極宣傳理學,發展理學,確立了程朱理學的正宗地位,以致影響爾後學術思想的發展達五、六百年之久。《大學衍義》所闡發的《大學》精神,實質上就是古聖先賢一脈相承的六經的精神。真德秀《大學衍義》一書的編撰,其直接目的就是進獻給君主,讓君主領會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一脈相承的聖王之道,以實現自己的經世理想。
  • 再论政治儒学

    作者:蒋庆

    《再论政治儒学》是当年风靡学界的《政治儒学》之续篇,蒋庆倾心之七年力作。 《再论政治儒学》依儒家今文义理,深入阐发儒家宪政之根基、方向、形式,和儒学在当代中国政治建构中之地位。本书历经七年砥砺,因应时势变迁加以开拓损益。 概观本书,所增益者有二: (1)仿宋人太极图说推衍王道图说,以天地人三才之立体统摄说最终确立王道政治的形上基础;(2)发“太学监国制”及“虚君共和制”新说,最终确立其儒教宪政制度平衡结构。 所充实者有四: (1)区分“强势议会”与“弱势议会”,完善儒教议会三院制的运作结构;(2)加强阐述王道政治与共和政体的理论联系,因应时势;(3)加强阐述王道政治与历史合法性的理论联系,开示道统;(4)“以中国解释中国”,从根本上强调中国文化的绝对主体性地位。
  • 原始儒家道家哲学

    作者:方东美

    1,方东美先生是台湾地区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新儒家大师,他的作品第一次整体引进大陆,与大陆读者见面。 2,方东美先生一生从事教育与学术事业,两度荣获台湾当局教育部门颁授“杰出服务奖”。方先生的高足,有知名学者唐君毅、成中英、徐业鸿(净空法师)、傅佩荣、陈鼓应、刘述先、孙智燊等人。方先生说:“学生是心灵的后裔。”(此语深得《巨流河》作者齐邦媛赞赏。)其作品大多是课堂讲稿整理而成,面向青年读者,文字缜密深思。
  • 儒家与自由主义

    作者:哈佛燕京学社

    本书是“三联・哈佛燕京学术系列”的一辑,刊登了当今世界人文学研究的最新重要成果,荟集了海内外专家学者对人类面对的各重大问题的思考。
  • 何谓普世?谁之价值?

    作者:曾亦,郭晓东

    本书探讨“普世价值”,着眼于重建儒家的现代价值,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提供一个可供借鉴的视野。 本书开篇,就开门见山地提出,儒家的基本价值是什么?毫无疑问,儒家的基本价值应该不同于西方那套主流价值,即以所谓自由、民主为代表的“普世价值”。目前,颇有一派学者试图从儒家传统中引申出西方那套普世价值来,然而,这种做法其实降低了儒家的地位,更不能解释数千年中国道路的特殊性。作者认为,对今天的儒家来说,关键在于,如何重新阐释儒家的基本价值?如何理解这些基本价值在我们这个时代的普世性?儒家能否从自身提出一种不同于自由、民主的新普世价值? 晚清以前,儒家曾经有一套普世价值,这是勿庸置疑的。然而,随着满清对外战争的屡屡失败,儒家的基本价值也因此受到质疑,其普世性更无从谈起,最多只是作为“国粹”,当作博物馆中陈列的宝物而已。直到今天,人们都认为,唯有西方的那套价值才具有普世性,这似乎成了一种自明的认识。“五四”以后,出现了以保守主义自居的新儒家,其对儒家价值的肯定,不过将其与西方价值挂上钩来,认为这些“国粹”的价值就在于,能从中引出西方那套普世价值来,至少,两种价值是不相矛盾的。可见,对新儒家来说,儒家价值的现实性,不过仅此而已。现在,当代的新儒家应该向前更推进一步,即重新强调自身价值的普世性,乃至数千年中国道路对于人类的普遍意义。 本书是中国儒学界首次集中地以儒家视野探讨“普世价值”,作者以诙谐的笔触,把与之相关的主题,置于精心设计的戏剧性场景中,通过历史和义理的探讨,推进了“普世价值”与儒家传统的对话与共融。并通过对中国传统价值的重新阐释,使古老的价值再次展现出其光芒万丈的普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