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自传

  • 中的精神

    作者:吴清源

    我的理想是“中和“。 所谓“中“, 在阴阳思想中,既不是阴也不是阳,应该是无形的东西。 无形的“中”。 成形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就是“和”。 围棋的目标也应该是中和。 只有发挥出棋盘上所有棋子的效率那一手才是最佳的一手。 每一手必须是考虑全盘整体的平衡去下 ――这就是“六合之棋”。
  • 少年凯歌

    作者:陈凯歌

    在成为著名电影导演之前,他曾有过怎样的人生?陈凯歌亲自执笔,直面他的少年时代。他敢于面对,勇于审视自己,并承认曾经犯过的错误。他的回忆与思考,既富于自省和批判精神,又具有相当的思想深度和历史的鲜活性。深刻的思想、优美的文笔、个人的视角,对成名之前生活、思想、艺术积累的小结,能够启迪我们许许多多的人。
  • 漫漫自由路

    作者:纳尔逊·曼德拉

    1990年2月11日,面带微笑的曼德拉以矫健的步伐和胜利者的姿态,迈出了监狱的大门。作为世界上的最著名的囚犯,经过了27年的铁窗生涯和出狱后4年的奋斗经历,他不仅被南非人民推举为总统,还以他完美的道德风范赢得了世界的赞誉。在曼德拉的领导下,南非由一个长期实行野蛮、落后、残暴的种族隔离制度的国家,变成了一个民主的国家。在这场革命中,曼德拉向世人证明了他是一个从不退却的斗士。   本书是前南非总统曼德拉在监狱里写成的一本长篇巨著。它真实地记录了曼德拉和南非人民为反对种族隔离争取自由解放而进行的卓绝斗争。情节曲折,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为广大读者所喜爱。
  • 30而励

    作者:芮成钢

    《30而励:风暴主播思考中国与世界》从三个方面来展开芮成钢个人的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当然,也是人类历史中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这三个部分分别是第一部分:东西文化的碰撞以及纠缠。第二部分:经济事件中的冷酷教训。第三部分:考问高端智慧,启发未来思考。如果从中能够启发出21世纪其余的90年的因果去脉,辉煌篇章,也算是读者体会到每一次采访后的深思,苦思,沉思。三思而行,从思考走向未来,让未来更加灿烂。
  • 我把青春献给你

    作者:冯小刚

    《我把青春献给你》是导演冯小刚唯一的自传,也是迄今为止演艺界人士中最为成功的一部自传。作家刘震云这样评价:“冯小刚是以一个非凡的导演著称于世的。”无论票房还是影响,今天的冯小刚皆以压倒性优势决胜于张艺谋、陈凯歌等“大导”,成为这个时代当之无愧的殿堂级人物。 书中呈现了一个执著于理想的“苦孩子”步履维艰的奋斗史。作者冯小刚既不作任何姿态也不戴任何面具,坦诚写下对青春往事的回忆,对中国电影的坚守与反思,对母亲妻女的感情。《编辑部的故事》《甲方乙方》《一声叹息》《手机》,这些牵动着全国人民记忆的影视作品,冯小刚亦原原本本记录了它们不为人知的诞生历程。而他与王朔、刘震云、姜文、葛优、陈凯歌、陈道明等大腕儿的独特交情,也带着强烈的冯氏风格,连珠妙语跃然纸上,甚是精彩。
  • 行走中的玫瑰

    作者:闾丘露薇

    《行走中的玫瑰》是凤凰卫视著名女记者闾丘露薇继《我已出发》后最新写就的作品。 在这部作品中,闾丘以其如诉家常式的文笔娓娓道来,向读者一一描述她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些刻骨铭心令人难忘的人生段子,以及轻松洒脱的随想和遐思。 每个人从呱呱落地起就面临着一系列人生命题,诸如我们应该接受怎样的教育,怎样面对婚姻问题,如何选择职业,怎样把握职场机遇、规避风险,怎样面对压力和困难,怎样对待名利,怎样做人等等,而闾丘在本书中就是以她的经历现象说法回答上述命题。 对于现在年轻一代,本书可作为今后他们应对一系列人生命题的教科书,他们可以从闾丘身上借鉴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教训,获得启发,少走一些弯路。 这本书还展示了闾最真实的一面;平凡、朴实、沉稳、干练、低调而不张扬、敏锐而不尖刻,极具亲和力而没有丝豪名人的架子;书中收入了闾丘从小至大的照片,弥足珍贵,展现了闾丘的别一番风采。从这方面讲,这本书亦可视为读者走近闾丘的最佳文学读本。
  • 我把青春献给你

    作者:冯小刚

    卸下名人的顶戴,大胆诚恳地自嘲,勇气来自于自信———冯小刚把自己交给读者,缺失与真诚一并奉上。走向成功的地图,插上一路颠簸的坐标。文字的冯小刚比银幕的冯小刚更加清晰。 深藏入心的机智在不知不觉中释放,被冯式调侃链接的情感更显深沉。比如,转业回家,他戴上军帽,最后给母亲行的最后一个军礼;比如,最初在产房外见到女儿出世的一瞬,父爱与责任感的附体;与好友梁左的生离死别,无不在他朴素行文的背景上洒下泪花。 冯小刚这本《我把青春献给你》,是利用《手机》剧本创作和开拍之间的问隙创作的。时间紧,任务重,但它别具一格。与别的准自传相同的是,它同样讲述了过去的许多人和事,及与这些人和事的情感。物是人非,或物在人亡,送走和重新寻找的时候,感情是不一样的。与别的准自传不同的是,作者在面对往事胆怯和躲闪的同时,向我们叙述了这样一个道理:在“不”声中长大,会自己横刀立马,开创出另一条人生和艺术道路。冯小刚过去说过,过去盖起的宫殿中,没有他的位置,他只好在宫殿的旁边,另起炉灶,搭起了一间偏房。问题是偏房越盖越多,越盖越大,越盖越高,渐渐成了一个院落,它就成了另一座宫殿。前年崔永元出了一本书叫《不过如此》,我赞赏老崔在书中说过的一句话,写《不过如此》,是38年长成一根萝卡,现在一片一片切给大家看;现在我们读了冯小刚的《我把青春献给你》,像看老崔切萝卡一样,能够知道老冯家是如何在寸草不生的土地上,一砖一瓦盖起了另一座偏房、院落和宫殿。也有些像看动物,初看有些四不像,非狗非鸡,非驴非马,但它像麒麟哪。 在化腐朽为神奇的同时,冯小刚也善于化崇高为平庸,对于这本书,他在自己写的序中说,朋友,没别的,就是把我的青春献出去,逗你解个闷儿;那么作为朋友,现在我用这篇序,把解闷儿还给他本人。最后我想告诉他的是,别忘了,你面前还有一点七公里的路要走,古人云,行百里者半九十。
  • 亲爱的提奥

    作者:[荷] 文森特·凡高

    这是一部书信体自传,由凡高写给弟弟提奥的几百封信组成。书中不仅真实地记述了凡高贫困孤独的生活,突出地反映了他艺术上艰苦卓绝的探索与独到的见解,还充分地反映了他与弟弟提奥之间深厚真挚的手足之情。
  • 亲历历史

    作者:[美] 希拉里·罗德姆·克林顿

    在每一章里,我想要探讨的观念都超出篇幅许可的范围,我希望能包罗更多的人物,也希望能描写更多我访问过的地方。如果我要提到每一个在我的生活中感动、激励、教导、影响和帮助过我的人,那么这本书将会有好几卷。尽管我不得不有所取舍,我还是希望能够传递出那些影响了我并且如今还在塑造和丰富着我的世界的纷繁事件与关系。
  • 抉择时刻

    作者:[美] 乔治·沃克·布什

    《抉择时刻:乔治•沃克•布什自传》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令人耳目一新的总统回忆录,从没有一本国家领导人的自传写得如此诚恳,它将令支持者动容,令批评者惊诧,它将改变世人对美国历史这不平凡的8年及对乔治•沃克•布什本人的看法。 在这部坦诚率直的自传中,乔治•沃克•布什总统并没有按时间顺序写自己的人生历程,而是别出心裁,挑选了决定其总统生涯和个人生活的14个重大决策,详述了每个重大决策幕后的细节。 从现在开始几十年之后,我希望人们把我看成是这样一位总统:他意识到了我们这个时代所面临的中心挑战;他兑现了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加安全的承诺;他在追求自己的信仰时没有丝毫的动摇,只是在有必要的时候略有调整;他信任每个人,让他们作出生命中的选择;他也利用美国的影响力在全世界推进自由事业。 ——乔治•沃克•布什(本书作者) 读《抉择时刻》的N个理由: 1、继《谁了我的奶酪》、《货币战争》后,中信出版社又一本百万畅销书! 2、《抉择时刻》英文版创造全球销售神话!《抉择时刻》出版当天即狂销220,000册!《抉择时刻》出版一周内销售770,000册!《抉择时刻》在一月内创造2000,000册销售奇迹! 3、跟风流的克林顿相比,他没有惹人眼球的绯闻;跟迷人的奥巴马相比,他更像隔壁的二叔。但他就是小布什,他遭遇记者扔鞋、他是全球反战和反全球化人士主要批评对象、他被美国人民恶搞……但他就是这么诚恳地写下了这本《抉择时刻》,他说我曾经酗酒、我下令实施水刑、我想过换掉美国副总统。 4、比《档案》节目更加劲爆的内幕,在反恐十年、在本•拉登被击毙之时,听美国前总统亲自给你爆料! 6、这不是其他什么"什"的自传,如果您肯仔细研究一下本书的细节,说不定比监听中情局的情报还管用。 7、这不仅仅是一本名人传记,更可以当作一本管理学经典教科书。14个抉择即14个管理案例,涉及到了管理学、决策学。如9•11、阿富汗伊拉克两次大规模战争、金融危机、卡特里娜飓风等。独一无二的超级经典案例,你不会遇到,小布什遇到了,并决策了,还娓娓道来了,所以那些无聊的管理学、决策学教科书可以先放一边了。 海报: 点击链接进入英文版: Decision Points
  • 不过如此

    作者:崔永元

    崔永元在书中“交代”了曾把小狗养在单位里,与领导逗闷子的恶作剧;再往后,读者又获悉了崔永元为了白天电视台台长不经意的一句问询,半夜里辗转反侧,想睡无法入睡的煎熬。于是,眼看着小崔痛苦不堪地一只一只地数着羊——采取“人工催眠”方法,读者却开心得自愿放弃睡眠,津津有味地消遣起小崔的苦大“愁”深来…… 切肤之痛,名人尤难承受。小崔却“刀工”上乘。自嘲起自己来一点儿不客气,不小气。大男人的意气风发,横扫一切自恋、自赏,于是,大家看到一个与荧屏前的“遭”人瞩目,“挨”人仰视的大腕相去甚远的血肉之躯。他反省自己的一举一动;他宽宥那个年代母亲打孩子的不得已;他总之台上台下,怎么也找不出做名人的感觉——“链接”的朋友都是读者不认识的一群普通人,字里行间却跳动着他一颗平常心。 外国有句谚语,叫做:“实话是我们最宝贵的东西,所以我们应该节省着用。”但崔永元在书中延续了他在《实话实说》里的风格。其中对他的领导调侃,让人在会心一笑之余,又不禁为他捏一把汗,这么写顶头上司,行吗? 崔永元说,38年长成一个萝卜,现在一片一片切给大家看。他说过谎、他挨过打、他让老师刻意修理过、他做过买卖……他人生中的种种体验,信手写来。
  • 谁说大象不能跳舞?

    作者:郭士纳

    IBM公司,长期以来执计算机世界之牛耳,被视为美国科技实力的象征和国家竞争力的堡垒,甚至《经济学人》杂志指出,“IBM的失败总是被视为美国的失败”。1993年,郭士纳刚刚接手IBM时,这家超大型企业因为机构臃肿和孤立封闭的企业文化已经变得步履蹒跚,亏损高达160亿美元,正面临着被拆分的危险,媒体将其描述为“一只脚已经迈进了坟墓”。 在郭士纳为IBM掌舵的9年间,这家公司持续赢利,股价上涨了10倍,成为全球最赚钱的公司之一。有人评价,郭士纳的两个最突出的贡献就是:一、保持了IBM这头企业巨象的完整;二、让IBM公司成功地从生产硬件转为提供服务,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一个不制造计算机的计算机公司。 郭士纳在书中将自己使IBM改天换地的辉煌岁月娓娓道来,既有只有CEO才接触得到的第一手内部资料――各种会议卷宗、事态行将有变的种种蛛丝马迹、重压之下背本一战的各项决策,又有带领一家巨型公司大步向前的高屋建领、深思熟虑的管理思想。 郭士纳是技术的外行,但是他却通过一系列战略性的调整让一家在国际经济舞台上举足轻重的IT企业重振雄风。在这部惊涛骇浪的管理传奇中,郭士纳将他对管理、企业文化、企业规模与竞争力、企业转型的种种真知灼见寓于生动的记述当中,丰富、翔实、推心置腹,对所有商务人士备加关注的“传统企业如何转变为与世界经济接轨的、务实而灵活的现代企业”作了最完美和精彩的诠释。
  • 心相约

    作者:陈鲁豫

    新版《心相约》增加了一半新内容,鲁豫首次披露了与自己的偶像奥普拉“一见钟情”的有趣过程及《鲁豫有约》节目改版的幕后故事,书中还增加了她的数十张精选照片。 新版《心相约》是鲁豫成功转型的真情告白,更为众多女主持人指出了一条拓展前行的明道——40岁后该如何发展? 书中以女性的细腻、敏锐及其特有的幽默,生动地记述了她生命历程中有趣的事情。从学生时代获英语大赛冠军、主持中央电视台“艺苑风景线”、加盟凤凰台后直播澳门、香港回归,直到“千禧之旅”、“9·11”事件等等。而凤凰的同仁,执著坚韧的闾丘露薇、幽默无羁的窦文涛等在她的笔下也呈现出生动、鲜活的一面。
  • 我的视觉日记

    作者:王小慧

    旅德摄影艺术家王小慧以文字伴随摄影的形式——视觉日记,完整地记录了自己旅居德国十五年来的亲身经历。书中的17个章节,既有缠绵的爱的誓言和浓烈的亲情,也有超前的艺术实践,更有无私的超越国界的人道主义关怀……凡此种种,王小慧都用她犀利的目光——照相机镜头永恒固定。
  • 荣格自传

    作者:[瑞士] 荣格

    荣格说:我的一生是一个潜意识充分发挥的故事……这种罕有旅程的诚挚传记,记录他终生无止尽的困惑、疑沮与不快乐,完成了一本深具思想史意义的独特自传。生命就像以根茎来延续生命的植物,真正的生命是看不见、深藏于根茎的;露出地面的部分生命,只能延续一个夏季,然后凋谢。然而,我从未失去的是埋藏于内心深处的潜意识,它持续地在永恒的流动中生存;我的梦境、各种幻觉犹如火红的岩浆,于是,我欲加工的生命在其中被赋予了形状。
  • 直到世界尽头

    作者:林丹

    “不是你今天感觉不好,就可以随随便便输掉的。” 我要告诉你们:千万不要忘了,我只是个普通的小伙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是可以做到让别人刮目相看的。 内容简介: 世界羽毛球比赛排名第一的运动员林丹,首次出书述说自己的成长之路。 从5岁开始练习羽毛球到成为世界首位拿到羽毛球全满贯的运动员,林丹的成长并非一帆风顺。如何在逆境中调整好状态重新出发?如何在人生低谷沉住气等待转机?除了剖白自己的心路历程外,林丹更书写了与教练、队友、对手的相处以及与妻子谢杏芳的感情。给读者呈现一个真实、立体的林丹。
  • 心相约

    作者:陈鲁豫

    陈鲁豫的这部新书记述了她生命历程中有趣的事情。从学生时代凭借骄人的英语能力获得“北京市奥林匹克英语大赛”冠军、主持中央电视台《艺苑风景线》、加盟凤凰台后直播澳门、香港回归,直到“千禧之旅”、“9·11”事件等等。而凤凰的同仁,执著坚韧的闾丘露薇、幽默无羁的窦文涛等在她的笔下也呈现出生动、鲜活的一面。余秋雨为该书作序。
  • 痛并快乐着

    作者:白岩松

    本书书名来自齐秦的一张专辑的名字。白岩松在书中回顾了自己十年新闻人的痛苦与快乐的岁月。从1989年大学毕业分配至《中国广播报》到中央电视台做新闻节目主持人。其中讲述了新闻背后的故事,讲述他身边人们如水均益、敬一丹、方宏进、崔永元等人的生活,讲述自己的爱好、理想、家庭,他一针见血、画龙点睛的评点,像做做的新闻节目,这本自传不是单纯的经历、叙述,而是融感受与思辩于一体。
  • 旁观者

    作者:[美] 彼得.德鲁克

    《旁观者》是一代管理大师的亲笔自传,这一代的人难以想像的那种神髓、韵味与感觉。《旁观者》的写作的目的就是在于刻画一些特别的人,以及他们的特立独行。可以说是一本短篇故事集,每一章都可个别独立。我希望借此呈现社会的图像,捕捉并传达这一代的人难以想像的那种神髓、韵味和感觉,比如两次大战间的欧洲、罗斯福的新政时期,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时的美国。事实上,早在餐尼迪执政时,写作此书的念头已开始萌芽。那些年代对我的孩子、我的学生以及许多年轻朋友而言,虽还不算是“历史”,却已如吉亚述王国的尼尼微和阿苏尔般遥不可及。 《旁观者》不仅是一本好书,而且是德鲁克著作中最为重要的一本,是德鲁克迷们最不该错过的一本,是了解德鲁克的必读,我愿意郑重推荐给所有的管理者——我知道大家用来读一本书名中既不包含“管理”也没有“领导”的书的时间很有限,但是如果可能,请翻开这本书,开始读。 我希望借此呈现社会的图像,捕捉并传达这一代的人难以想像的那种神髓、韵味与感觉。在我的著作中,没有一本反刍的时间像这本这么长——20年来,这些人物一直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行、住、坐、卧,无所不在;也没有一本书这么快就问世了——从我坐在打字机前写下第一个字,到完成全书,不到一年的光景。这本书虽不是我最重要的著作,却是我个人最喜爱的一本。 ——彼得·德鲁克
  • 生命的不可思议

    作者:胡因梦

    《生命的不可思议》是作者历经半生的探索与跌撞后亲笔撰写而成的。她以拳拳自省、娓娓妙曼的叙述方式,勇敢而真实地揭露了自身成长历程,呈现的是一幅诡谲而寥廓的心灵地图。 作者集美丽气质与卓越才华于一身,自传从她父母那一代开始谈起,一直到她长大成为演员、作家、译者,最后蜕变为“身心灵”的探讨者与治疗者为止。书中生动的描绘了她的童年经历、两性经验、因缘生灭,以及对人类本体生存的洞察与反思,读来有一种直指本觉、豁然开朗的震撼。这是一本关于成长、自觉与自救的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