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自传

  • 躁郁之心

    作者:[美]凯•雷德菲尔德•杰米森(Kay R

    这是一本全球躁郁症研究顶尖权威、超级畅销书作家凯•雷德菲尔德•杰米森的自传性质的作品,书中作者满怀深情地回忆了她与丈夫近20 年的生活,以及丈夫患癌症、病故前前后后的经历与情感变化。 作者杰米森记回忆了她与丈夫的浪漫往事,比如他们的浪漫罗马之旅;在浴缸里洒满花瓣,从花瓣中发现寻宝的线索;理查德随性发明的有趣游戏等。书中也真实呈现了婚姻中很多棘手的、令人无奈、疲惫不堪的时刻,杰米森的躁郁症,理查德的癌症,让他们的心情与希望像过山车一样起起落落。 为了铭记这段刻骨铭心的爱,作者找到了写书这一方式,写这本关于理查德的书。这本书中有爱情以及爱情带来的点点滴滴,有死亡以及随死亡而逝的丝丝缕缕;有爱的绵长不绝,也有悲痛的深刻教益。 本书是杰米森“躁郁天才”四部曲之二,其他三本分别为《躁郁之心:我与躁郁症共处的30年》(上)《天才向左,疯子向右(上):躁郁症与伟大的艺术巨匠》《天才向左,疯子向右(下):躁郁症与影响世界的人》。
  • In Search of Memory

    作者:Eric R. Kandel

    Nobelist Eric Kandel's account of how his personal quest to understand memory intersected with the emergence of a new science. In Search of Memory relates the astonishing story of how four different and distinct disciplines—behaviorist psychology, cognitive psychology, neuroscience, and molecular biology—converged into a powerful new science of mind. Through its profound insights into thought, perception, action, recollection, and mental illness, this new science is revolutioniz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learning and memory while simultaneously showing great promise for more effective healing. The narrative follows Eric R. Kandel through the last five decades, focusing on Vienna, where he became fascinated with memory. With intrepid scientific ardor, Kandel was captivated first by history and psychoanalysis, then by neurobiology, and finally by the biological processes of memory. His resulting, multifaceted perspective was the foundation for his path-breaking research that will continue to dominate modern thought—not only in science but in culture at large. 50 illustrations.
  • 尼赫鲁自传

    作者:贾瓦哈拉尔·尼赫鲁

  • 无上荣耀

    作者:[美]康多莉扎·赖斯

    《无上荣耀》一书是赖斯回顾担任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和国务卿的八年从政生涯的唯一亲笔回忆录,也是它首次在中国正式授权出版,对于任何一个希望了解二十一世纪国际政治的人来说,这都是一本必读之书。 这八年时间,是美国外交史和国际政治史上极为重要的八年。上任伊始,赖斯及布什政府其他要员即面临“9•11”恐怖袭击带来的严峻挑战。书中详细披露了“9•11”期间美国政府高层的秘闻,以及 美国决定出兵阿富汗和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绝密细节。2005年,赖斯出任国务卿,被赋予了更大的责任,成为朝鲜六方会谈、伊朗核危机、巴以和谈、印度和巴基斯坦争端、北约东扩、台海危机等国际热点事件背后举足轻重的策划者甚至主导者。在本书中,赖斯首次披露了她如何在幕后操纵,处理一个又一个重大危机,以维护美国的利益。 《无上荣耀》第一次让中国读者有机会走进决定国际局势的秘密谈判室,了解当今国际要闻背后的真相和细节。在赖斯流畅犀利而富有美国式幽默的笔下,读者还将近距离领略布什、普京、奥巴马、布莱尔、卡扎菲、沙龙、阿拉法特等世界各国领导人的风采和趣闻,并深切体会到美国所代表和追求的价值观与治国理念。
  • 回望流年

    作者:李新

  • 我死过,我幸存,我作证

    作者:邵燕祥

    此书是邵先生到1958年的自传,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着那个时代。
  • 托洛茨基自传

    作者:(苏)托洛茨基

    在斯大林政权的敌人中,托洛茨基无疑是最危险的一个。所以,即便他已流亡国外,斯大林仍不能释然,屡派杀手,直到将他刺死才罢休。连赫鲁晓夫这位一心想为斯大林制造的冤假错案的牺牲者恢复名誉的人,在访华时也竟把“托洛茨基分子”这顶帽子送给毛泽东,毛泽东当然也不客气地回敬了一顶。在戈尔巴乔夫平反冤案的顺序表中,托洛茨基仍被排在最后一名。 托洛茨基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人们为什么对他这么耿耿于怀呢?本书会给读者一个清晰的理解。
  • 我有两个祖国

    作者:杨宪益

    1999年一个初冬的日子,著名英籍翻译家戴乃迭女士(Gladys Tayler)在北京阜外医院终于摆脱了折磨她十年的病魔,默默地离开了这纷扰的人世,留给人们多少遗憾和惋惜――她还是没能等到杨家幸存的亲人们祝贺她与杨宪益结婚满60年的这一天!她为相懦以沫的丈夫献出了一生,但她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却摧毁了她的健康!在清理遗物时,杨宪益在抽屉里找到一份她未完成的自传草稿,大概还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时写的,以后显然因为著者身体每况愈下,便从此尘封在抽屉里了。这自传的第一句便提到她母亲当年的警告,即:如果她执意嫁给中国人,一定会后悔的……估计戴乃迭写下这句话时,会忍不住她的眼泪,因为下面的一句话恰恰是“一语便成谶”……
  • 伦敦蒙难记

    作者:孙中山

    1896年秋孙中山流亡英国时不幸被清政府驻英国公使馆阴谋绑架,险遭杀害;后经孙中山在香港西医书院学习时的英国老师康德黎先生全力营救,终于脱险。孙中山获救后即写下了这本蒙难经历的书《伦敦蒙难记》。 这是孙中山最早的一本英文著作,也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本纪实散文作品。这本书一经出版即轰动了欧美政界,威慑清廷,为辛亥革命播下了第一颗火种。 本书是114年以来出现的第一个完备的现代汉语全译本。 一百多年来流行的文言译本不仅语言陈旧,而且多有删节;本书则完全是按照英文原著直译成现代汉语,全面真实地还原了孙中山伦敦蒙难的历史。 新译本对于书中所涉及的人物、事件、组织等做了详细的注解,十分有利于读者了解相关的背景。还选编了大量与孙中山伦敦蒙难事件相关的翔实可靠的原始资料,并搜集到一百多幅文献资料图片,其中有许多是难得一见的历史图片,如孙中山的恩师康德黎先生及夫人的照片,孙中山被关押时机智传出的求救密函,当年照会清政府释放孙中山的英国首相索尔兹伯里侯爵的照片,尤其是还能看到当年绑架孙中山的主谋、清政府驻英国公使馆英籍参赞马卡尼的照片等。这些罕见的历史资料图片是旧译本包括《孙中山全集》所不具备的,十分有利于阅览欣赏。文后还附有孙中山英文原著。 这本文献版孙中山自述,钩沉史料,图文并茂,是一部既便利阅读、研究,又适于藏家及图书爱好者们珍藏的经典图书。
  • 政治沧桑六十年

    作者:吴江

    本书是作者自述从1937年参加工作到1990年离开工作岗位这六十多年岁月中的主要经历,即自抗日战争至改革开放初期这半个多世纪史实的私家记述。吴老先生是怎样踏上政治之路作出政治选择的?他是如何背负着脱党的“原罪”默默地工作的?在一个“左”倾空想的狂乱时代中他又是怎样度过的?……沧桑的六十年,作者用极富历史感的笔触一一回顾。
  • 我的生活

    作者:(苏)列·托洛茨基

    在斯大林政权的敌人中,托洛茨基无疑是最危险的一个。所以,即便他已流亡国外,斯大林仍不能释然,屡派杀手,直到将他刺死才罢休。连赫鲁晓夫这位一心想为斯大林制造的冤假错案的牺牲者恢复名誉的人,在访华时也竟把“托洛茨基分子”这顶帽子送给毛泽东,毛泽东当然也不客气地回敬了一顶。在戈尔巴乔夫平反冤案的顺序表中,托洛茨基仍被排在最后一名。托洛茨基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人们为什么对他这么耿耿于怀呢?本书会给读者一个清晰的理解。
  • 容闳自传

    作者:容闳

    本书前五章缕述作者赴美国前的早期教育,以及到美国后的继续学习,先是在马萨诸塞州芒森城的芒森学校,后来在耶鲁大学。 第六章从作者出国八年后重返中国开始。一向被肖成西方文明表征的西方教育,如果不能使一个东方人变化基本内在的气质,使他在面对感情和举止截然不同的人时,觉得自己倒像来自另一个世界拟的,那不就奇怪了吗?我的情况正好如此。然而,我的爱国精神和对同胞的热爱都不曾衰减;正好相反,这些都由于同情心更加强了。因此,接下去的几章专门用来阐述作者苦心孤诣地完成派遣留学生的计划;这是作者对中国永恒热爱的表现,也是作者认为改革和复兴中国的最为切实可行的办法。
  • “真相”与自白

    作者:[俄] 米·谢·戈尔巴乔夫

    ・全球7种文字出版,发行量逾10000000册 戈尔巴乔夫曾是全球公认的风云人物。本书“回忆内容”由三方面组成: 第一方面是戈尔巴乔夫的身世及家庭,记述他本人当选苏共总书记前的经历和他个人的家庭生活及与其知心友人间的关系; 第二方面是戈尔巴乔夫在克里姆林宫的政治生涯,记述他当选总书记后进行改革的理念及活动。其中戈尔巴乔夫本人对改革事业的思考和心理活动等方面的细腻记述、“事过境迁”后的反思以及对自己行为的辩解、官僚派别间的明争暗斗,是任何其他书刊无法取代、独一无二的珍贵资料; 第三方面为戈尔巴乔夫在“严峻的1991年”的经历,重点记述八月政变、年终解体的详细过程。 戈尔回忆如是,读者见仁见智。
  • 丑孩子

    作者:[英] 康斯坦丝·布里斯科

    《丑孩子》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女法官康斯坦丝·布里斯科的童年回忆录。《丑孩子》故事性极强,具有很深的启示性。布里斯科的双亲来自牙买加,一共育有六名子女。在这六名子女中,小布里斯科最不得宠。妈妈不仅嫌她长得丑,对她百般挑剔,而且还常年对她进行精神和肉体的虐待。然而,即使在那样痛苦的日子里,年幼的布里斯科心中依然有梦:她梦想成为一名律师!后来,她克服重重困难终于美梦成真,成为了英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女法官! 坚强的小布里斯科,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了出路! 康斯坦丝·布里斯科选择勇敢地向世人说出自己的不幸童年,就是希望用她的真实故事鼓励目前身处逆境的人们,特别是生活或求学不顺利的年轻学子:不管环境如何恶劣,仍须拥抱希望、坚定信念。朝着自己的梦想大步迈进,就一定能梦想成真。
  • 紙堡

    作者:手塚治虫

  • 甘地自传

    作者:[印]莫·卡·甘地

    本书为甘地亲笔撰写的精神自传,生动再现了他饱经忧患,历尽坎坷,追求真理的一生。把自身体验真理的经历以一种平和、谦逊的态度写了出来,将其禁欲、非暴力、独身生活等行为原则展示给读者。
  • 梵高自传

    作者:(荷)梵高,(美)斯通

    人们总把我看成是一个不可理喻的怪人,我要申明的是,我不是什么怪人,尤其不是应从社会中清除的野蛮粗鲁的人。 的确,我常常衣冠不整,样子很寒酸,不能保持很庄重的样子。因为我长期没有收入,我的衣服是我弟弟提奥的旧衣服改的,有些还是廉价的布料做的,加上作画时溅上的颜料,我无法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有人说我的性格坏透了,无端的猜疑我,怀疑我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要说的是,我不追求地位和金钱,不会为世俗去改变我的性格。我热爱生活,只要我牢牢抓住了生活,我的作品就会得到人们的喜爱。 我三十岁生日的时候,得到了弟弟提奥真诚的祝福,我非常感谢他。在这一天,我找到了一个很适合扮挖地人的模特,我非常兴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只有三十岁。 有时候也真觉得我已不小了,特别是在人们认为我是一个失败者的时候。一想到我可能真的会是失败者时,我感到时光如流水一般无情,让我开心不起来。 在平静正常的心境下,我又为我在这三十年中学到的东西而高兴,让我对未来的三十年——如果我还能活那么长的话——充满了信心,让我浑身带劲儿。未来的三十年有那么多那么艰巨的工作摆在我的面前。我想象的到,以后的三十年应该比过去的三十年过得更愉快。我要实现我的愿望,我要努力地依靠自己,尽管社会和环境也应该责无旁贷。 对于一个工作的人来说,三十岁刚刚步入人生的稳定期,因此,三十岁的人应该以饱满的热情和精力去迎接新的生活,生命中的这段时期一旦过去,有很多事情就无法逆转了。 当然,我们也不能指望从生活中得到我们明明知道得不到的东西。生命只是一个播种的季节,收获是不在这里的。 我得承认,我是一个有着明显缺点并且脾气有些怪的人,急躁的性格经常使我做出些愚蠢的事,让我在后来或多或少地感到后悔。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去抢别人的朋友和生活,更不会谋害他人的生命。虽然我有时也跟人争吵,但我并不想去伤害任何人。 我时常处在可怕的忧郁和烦躁中,当我渴望同情又得不到时,我就会态度冷漠,对人发无名的火,说起话来常常很刺耳。我喜欢独处,不善交友,要我经常和人们聚会交流是一件痛苦的事。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在肉体和精神上,我都是极端敏感的人,这是造成我怪脾气的主要原因,它让我意志消沉,也损害我的健康。 我说“我是一个艺术家”,有人因此对我进行攻击。我坚信我说的话。在我的理解中,艺术家就是要努力地奋斗,不断地探索,无条件地献身于艺术事业。我已发现了它,了解了它。所谓艺术家,就是包含有永无止境的探索的意思。即使我不断的遭受挫折,也不灰心;即使我身心疲惫,哪怕是处于崩溃的边缘,也要正视人生。因为我知道,伟大的事业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凭一时的冲动就会有成就。伟大的事业也不会偶然得来,它是不断奋斗的结果。我相信我会有出头的那一天。
  • 白石老人自述

    作者:齐白石

    “我们家,穷得很哪!”,这是《白石老人自述》的开场白,这朴素、亲切而又不乏辛酸的叙述语言一下子打动了我,我甚至觉得这是第一人称小说的最佳开场白,可以与《白鲸》的那个著名开头“叫我以实玛利吧”相媲美。 此书图文并茂,内插一百余幅齐白石先生的画作、篆刻、诗文笔迹等。自述记载了白石先生从一个小木匠最终成为一代画坛宗师的历程。其中不乏温情而浪漫的故事,如龙山诗社的成立,白石先生曾为诗社的诗友画“花笺”,让人似乎能想象得出那“花笺”的可爱,而嫉妒曾拥有这样的花笺作诗的人。再如40岁前一直未离开湘潭的白石先生,在这一年有了游历西安的经历,使他开阔了眼界,画风发生了变化,有了《灞桥风雪图》这样的作品。而由于当年交通的不便,白石先生去西安征程漫漫,因而他且走且画,这是何等的风雅!而他所描述登华山时所见到的“一路桃花,长达数十里”的人间美景如今又如何见得! 《白石老人自述》写了他在不同历史阶段卖画为生的苦楚。写了他与梅兰芳大师的交往。写了日军侵占中国时他的忧愤之情。更催人泪下的是,它记叙了陈春君与胡宝珠两个与他相濡以沫而又相继先他而去的女人。战争的阴影,家庭的离散,都给晚年的白石先生带来了无限的苍凉之感。 在谈艺方面,此书亦有妙论。如“我刻印,同写字一样。写字,下笔不重描,刻印,一刀下去,决不回刀。” 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读罢全书,你会有一种淡淡的伤感,为远去的白石老人,为那些至今仍让我们赏心悦目的画,也为他所写的那些韵味独特的诗,譬如“带醉扶栏看海棠”一句。
  • 我是谁人?

    作者:皮特·汤森

    他是谁人? 他天赋异禀,无师自通地成了多重乐器演奏家,被誉为摇滚界最强节奏吉他手,位列《滚石》“史上百大吉他手”第十;他是动力和弦、回授音效的发明者,大风车扫弦、砸电吉他的始作俑者,摇滚歌剧、马歇尔电吉他音箱的主要催生者;他为“谁人”乐队创作了超过100首传世歌曲及数部 经典摇滚歌剧…… 他爱好文学,在“谁人”如日中天之时退出,变身费伯出版社的文学编辑,开始策划出版摇滚书、追逐文学梦:写小说、剧本、书评、乐评…… 他爱搞破坏,孩提时曾焚烧汽车,差点把车里的人烧死;在铁轨上放钢条,意图制造火车事故……他身体里的破坏因子让他成了捣毁电吉他、破坏演出设备的祖师爷。 他跟着“谁人”鼓手基思•穆恩从阳台上跳下,差点跌死;喝了太多的酒,差点喝死;吸了太多的可卡因,差点吸死……他把好友埃里克•克莱普顿拉离毒海,却只能无奈地看着最亲密的两位“谁人”队友先后死于非命。 他叫皮特•汤森(Pete Townshend)。他大多数时候都痛苦不堪,始终陷于自我怀疑的泥沼。除了“性,毒品,摇滚乐”外,“冲突、挣扎、自省、救赎”也伴随了他的一生。“我是谁人?”他想给自己一个答案,于是花了长达15年的时间撰写这本自传。这本书充满了自我剖析和自我揭露。无论是童年时遭受性侵的经历,还是老年时因浏览儿童色情网站被捕的事件;无论是对酒精和可卡因的依赖,还是追随美赫巴巴的灵修之路;无论是自己的双性恋取向,多次出轨和婚姻失败的经历,还是与“谁人”队友的恩恩怨怨,他全部以带有浓重精神分析色彩的视角和文字逐一道来。这或许与他长期接受精神治疗不无关系。 《滚石》杂志认为皮特•汤森“把隐藏在心底的秘密和盘托出”,“坦诚到血淋淋地解剖自己的地步”,认为本书“私密到令人窒息”,是“史上最矛盾纠结的摇滚明星自传”。 媒体推荐: 这是一本真诚热切、充满煎熬、深挖细究的摇滚书,汤森先生的自述如实坦诚、毫无保留、不讲情面,就和一次精神治疗一样私密而疼痛;他也记录了一支伟大乐队的成长历程——从1960年代伦敦“摩斯”场景中破土而出到成为青年反叛和暴烈摇滚的化身。 ——角谷美智子,《纽约时报》 汤森先生的这本书干脆利落、清晰易懂、坚定无畏,非常地直率、感人……他的过去是一个谜团,我们看到他在拼命地破译。 ——《卫报》 对创作过程的描述和思考极具见地……一本包罗万象的人生书写,在文化层面上弥足珍贵。 ——《观察家报》 “把隐藏在心底的秘密和盘托出”“私密到令人窒息”“坦诚到血淋淋地解剖自己的地步”……本书堪称“史上最矛盾纠结的摇滚明星自传”。在探究和剖析自己人性的弱点与矛盾时,汤森显得很脆弱,尤其是袒露儿童时代遭受性侵的痛苦经历时。他认为自己是典型的战后一代,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只能任凭坏人摆布。他把创伤变成了1969年的突破性作品《汤米》。 愤怒感、羞耻感、无力感从未离开过他,即便在他登上音乐之巅后。 ——罗布•谢菲尔德,《滚石》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