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伦理学

  • 心智.知识与道德

    作者:马永翔

    哈耶克是20世纪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作者把握住了梳理和解释哈耶克思想的一个独特视角,即从心智论的角度去解释和引申哈耶克整个理论体系中的其他一些核心论辩。此书论题具有在熟读文本基础上的突出的创新性,拓展了哈耶克研究的视野,为更深入广泛的讨沦提供了知识激励和参照。   对哈耶克的思想国内外已多有研究。而永翔的《心智、知识与道德》一书选择从不仅国内学界比较忽视、西方学界也较少注意、同时又相当复杂难解的哈耶克心智理论的角度出发,对其道德哲学的基础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可以说为国内外哈耶克研究展现了一个新的视角和途径。
  • 没有世界观的世界

    作者:赵汀阳

    近20年来,政治、伦理、文化的一体化分析模式成为哲学乃至人文社会科学的主要转向。在本书中,赵汀阳以他的“综合文本”和“无立场分析”作为方法论,深入分析政治哲学和文化哲学问题,推出“天下制度分析模型”,力图说明当代世界的理念困境,并且以中国哲学为基本资源,重塑关于“中国”的概念和关于“世界”的世界观。 赵汀阳的“综合文本”研究法同时也是对哲学方法论的一种探索,其中引进了博弃论、政治学、经济学、人类学和历史学的某些分析。这种新的方法论加强了哲学的创造性,同时也可能形成有争议的理
  • Utilitarianism

    作者:John Stuart Mill

  • 伦理学

    作者:斯宾诺莎

    《伦理学》一书是斯宾诺莎的主要著作,他的哲学思想基本上都表述在这本书中。他写这部著作花费了十多年的功夫,从1662年写起,到1675年才完成。斯宾诺莎的世界观是在尼德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急剧发展的时期形成的,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他的哲学思想应该看作是对资产阶级自由的论证。
  • 道德箴言录

    作者:拉罗什福科

    序言“三思”译丛编委会 致读者 1678年版《道德箴言录》 遗下的箴言 删去的箴言 附录:拉罗什科福为1678年版编制的索引表 (数目为箴言序号) 拉罗什福科生平年表 拉罗什福科和他的《道德箴言录》 ——译者后记
  • 实践理性

    作者:徐向东 编

    实践理性是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所谓实践理性,就是指与我们的行动和选择有关的理性。所以,实践理性首先与我们对行动的理由和动机的理解相关。这个文集首先阐明这个联系,因为它是我们理解实践理性概念的其他方面的基础,然后介绍西方哲学史上对实践理性的三种主要理解及其争论。然后我们将考察实践理性的规范源泉,最终考察实践理性的病理学。
  • 善的脆弱性

    作者:玛莎·纳斯鲍姆

    《善的脆弱性:古希腊悲剧和哲学中的运气与伦理》是纳斯鲍姆的成名作,内容丰富详实,论证严谨而有条理。虽然看上去很厚重,却是关于人的日常生活最基本的问题:人的品格的好坏是否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感性和理性在好的人类生活中地位如何?作者在古希腊的悲剧与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哲学中寻找答案。显而易见,在这位极富影响的女哲人心目中,“人,唯其脆弱,才有力量,才有美,才有卓越和高贵”。
  • 道德情操论

    作者:亚当·斯密

    《道德情操论》共分七部分,修订过六次。在书中,斯密用同情的基本原理来阐释正义、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产生的根源,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原则以及各种美德的特征,并对各种道德哲学学说进行了介绍和评价,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基础,以及人的行为应遵循的一般道德准则。 相比《国富论》,《道德情操论》给西方世界带来的影响更为深远,对促进人类福利这一更大的社会目的起到了更为基本的作用;而它对处于转型期的我国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对处于这场变革中的每个人更深层次地了解人性和人的情感,最终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剑桥大学出版社权威版本翻译的全译本,台湾著名学者、《国富论》译者谢宗林的权威译本。
  • The Fragility of Goodness

    作者:Martha C. Nussbaum

    This book is a study of ancient views about 'moral luck'. It examines the fundamental ethical problem that many of the valued constituents of a well-lived life are vulnerable to factors outside a person's control, and asks how this affects our appraisal of persons and their lives. The Greeks made a profound contribution to these questions, yet neither the problems nor the Greek views of them have received the attention they deserve. This book thus recovers a central dimension of Greek thought and addresses major issues in contemporary ethical theory. One of its most original aspects is its interrelated treatment of both literary and philosophical texts. The Fragility of Goodness has proven to be important reading for philosophers and classicists, and its non-technical style makes it accessible to any educated person interested in the difficult problems it tackles. This new edition features an entirely new preface by Martha Nussbaum.
  • 沉思录

    作者:[古罗马] 马尔库斯·奥勒利乌斯

    《沉思录》是公元2世纪后期古代罗马传下来的一部个人哲学思考录,主要思考人生伦理问题,兼及自然哲学。思考者为古罗马在位皇帝马尔库斯·奥勒利乌斯-安托尼努斯。本书是国内唯一的古希腊文译本。
  • 自私的德性

    作者:安·兰德

    《自私的德性》讲述了人关心自己的利益,这是道德生存的本质,人必须受益于自己的道德行为。书中导言提到“攻击‘自私’就是攻击人的自尊,放弃‘自私’也就是放弃自尊。”
  • 知性乃道德职责

    作者:[美]莱昂内尔·特里林

    本书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纽约知识分子观念的缩影,特里林采用了一条更宽广的途径——文学与文化的交叉研究,来应对当时的新批评主流。通过这些不同凡响的文章,特里林向我们展示了一位非同寻常的批评家形象:他充满哲学动机而尊重文本,对历史敏感而不受其束缚,受艺术的熏陶而并不崇拜它,尊 崇思想而怀疑理论。本书汇集了特里林从1938年到1975年间最有影响力的三十二篇文章,多数已作为经典被大量引用,具有重要影响。
  • 沉重的肉身

    作者:刘小枫

    法国大革命时代的风云人物丹东究竟是怎样死的?他与妓女玛丽昂又有什么关系?牛虻和他的情人以及他情人的情人间的纠缠又是怎么一回事?卡吉娅和萨宾娜身体的丰盈及阿蕾特和特丽莎身体的沉重间的对比说明了什么?《十诫》所要表达的诚实、谎言、友爱、亲情、负疚……这些伦理问题对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毕希纳、昆德拉、基斯洛夫斯基这些思想大师给我们带来的是什么?作者刘小枫以其优美流畅的文笔、精辟独到的视角,向我们复述了一个令人深思乃至惊心动魄的故事,让我们思索人生。所谓现代性伦理,指的是人民伦理和个体自由伦理。时下人们正身不由己地从人民伦理脱身出来,转向个体自由伦理。本书的叙事纬语从人民伦理转到自由个体伦理,主要围绕中欧两位当代作家的叙事,以探讨两种不同的个体自由伦理的差异。
  • 人生五大问题

    作者:安德烈.莫罗阿(法)

    法国著名作家莫罗阿在这里探讨了人的 一生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爱情、婚姻、 家庭、友谊以及政治和经济等等。他以小说 家的丰富经验,传记家深刻的观察,对人生 习见的种种难题讨论得深入浅出,分析得鞭 辟入里,既显示了实际的明智,又不乏理论 的智慧和丰美的文采。作为西方作家,作者 对人生病态所开药方未必都能使我们折服, 但是他主张为人注重情操,强调积极面对人 生,而又不尚空论,不说假话,显然是值得 提供给关心人生问题的读者思索和咀嚼的。
  • 道德哲学十一讲

    作者:艾里克斯·弗罗伊弗

  • 对生命的敬畏

    作者:(法)阿尔贝特·施韦泽

    这是一本从几千页的出版物中选编而成的施韦泽自述(施韦泽的大部分自述写于20世纪的20年代,即他46岁至57岁之间),它在逻辑上是按其经历和发生的时间编排的。除了丰富多彩的生平资料之外,施韦泽的专业的和通俗的学术著作的介绍、关于他生活转折点的私人信件、系列布道、来自非洲的叙述、关于歌德的第一次讲话等使其自述的内容更为完整。 施韦泽自述的核心是清新、青春的,是多方面、可信和丰富的,绝不是多愁善感,而是理想主义的,同时是绝对客观的。 在关于21世纪的民意调查中,施韦泽的名字一直列于伟大榜样的顶端或前列。我们大家日益发现,对人道的向往不断增长。这本书也许能够有助于我们再次了解人道的伟大体现之一。
  • 倫理21

    作者:柄谷行人

    子女犯罪,是子女自己的責任,還是父母的責任? 環境被污染,是誰該負責?是企業?是國家?還是你我? 面對無法控制的核災,面對尚未出生的孩子們,身為世界公民的我們,又該負起什麼責任? 這些倫理(道德)問題,是21世紀人類最深層的精神問題,也是數千年來人類生存問題的核心之一。日本當代思想家柄谷行人縱剖近代歷史,橫跨基督教、佛教、與西洋哲學,尋找倫理問題的答案。最後,他以康德的思想為軸,試圖為21世紀的人類,尋找個人心靈的依歸,以及世界和平之可能。 作者提出,我們必須把「認識原因」和「追究責任」分開進行,否則永遠無法從歷史學到教訓。其次,他相信人類即使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依然有「決定自己行為的自由」,也因此應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否則就無法釐清善惡,人類的文明也無法往前躍進。 作者所謂的倫理,指的是「自由」這個義務。倫理要求我們的,就是必須「作個自由的主體」,並且「不只把他人視為手段,同時也要將他人當作目的來對待」。我們除了要認真對待現在活著的他人,也要對尚未出生的人類負責。這是身為人類的義務,也是合乎「倫理」的生存之道。 從2010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可以預見資本主義即將走到盡頭。但即使資本主義社會崩解,人類仍要繼續活下去。作者提出馬克斯的「可能實現的共產主義」以對抗資本主義,為人類的未來社會擘畫新藍圖。
  • 实践理性批判

    作者:[德] 康德

    《实践理性批判》作者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是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中最重要的思想家。他于1724年4月22日出生于东普鲁士哥尼斯堡一个不太富裕的小手工业者家庭,自幼养成了一种建立在宗教基础上的道德情操。8岁时他进入本城的一所学校,在那里受到了严格的教育,为其日后的哲学研究和科学探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740年,16岁的康德进入哥尼斯堡大学学习,1746年因家庭经济措据当了9年的家庭教师,1755年完成学业,在其母校哥尼斯堡大学谋得了一个教职,除讲授物理学、哲学外,还讲授逻辑学、形而上学、道德哲学、火器和筑城学。自然地理等。1770年,他由讲师升任逻辑学和形而上学教授,并一直保持这一职位至退职。18世纪80年代,他曾两次出任哥尼斯堡大学校长。他终身未娶。1804年2月12日,于故乡去世。 实践理性在康德整个哲学体系中居主导和领先的地位。道德高于认识,伦理学高于认识论,行高于知。只有人心中的实践理性所规定的道德法则才具有客观的普遍有效性,才能成为普遍的必然的道德准则。
  • 伦理学简史

    作者:阿拉斯代尔·麦金太尔

    《伦理学简史》是为英美国家大学本科学生提供伦理学的历史背景和视野的伦理学史书,具有通俗性和研究性的双重特征。书中作者坚持历史主义和普遍主义的立场,简明地阐述了荷马、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路德、霍布斯、休谟、康德以及现代西方的伦理思想。 《伦理学简史》不仅对当代哲人的思想研究有着它的特殊价值,更重要的是,它确是一部难得的有关伦理思想或者说哲学思想的史书,它是一部充满了哲学睿智的好书。《伦理学简史》不仅能使你获得哲学的知识,而且使你的思维得到训练。
  • 中道之国

    作者:丁耘

    本书收录了著名学者丁耘先生近年散见的论文、评论、演讲、访谈、序跋等,其中有的从未公开,全书之文,皆应机而作,而隐然有主旨及新方法论存焉,即以“政治哲学中的中国人问题”为主旨、以“文明论的政治哲学”为新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