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伦理学

  • 文化哲学

    作者:[法]阿尔贝特·施韦泽

    是施韦泽生前发表的最重要的哲学——伦理学著作,包括其关于写作《文化哲学》的宏大计划中的第1卷《文化的衰落和重建》和第2卷《文化和伦理》。此外,《文化哲学》的第3卷《敬畏生命的世界观》只留下了手稿,于1999年和2000年由德国贝克出版社(Verlag C.H. Beck)作为遗著出版。《文化哲学》是施韦泽哲学和伦理学研究的代表作,其发挥的社会影响也主要基于这部著作。而且,由于其思想的深刻性和视角的独特性,《文化哲学》成为20世纪西方一部独创性的伦理学著作、尖锐的文化和社会批判著作、现代生态伦理学的奠基性著作。因此,研究施韦泽的哲学和伦理思想,一般说来通过阅读这部著作就可以了。
  • 道德的人与不道德的社会

    作者:莱茵霍尔德.尼布尔

    《道德的人与不道德的社会》名著译丛R.尼布尔,美国当代最著名的基督教哲学家,一生著述甚丰,本书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系统阐述了他的伦理学和政治学观点。作者认为,在不可避免的人类分裂及冲突面前,集团主义的残酷,理性主义者和社会科学者的无能都加剧了人类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带来的悲剧,道德的人在这不道德的社会中能否生存下,成了我们当代面临的最大问题。
  • 正义的两面

    作者:慈继伟

    正义主题乃当今国内外诸人文社会科学之聚讼焦点,其学理解释尤为国内学界所急缺。慈继伟先生积其深厚的海外博学资源与其共独到的本土道德现实体察于是书,力超康德至罗尔斯一系的西方正义伦理之规范性研究范式,自辟正义之解释性研究理路,提出并系统阐发了正义的两面性、即:个人自愿遵守正义原则之动机的有条件性与社会正义要求对个人的无条件性。
  • 未完成的审判

    作者:杰夫·阿什顿,莉萨·普利策

    这是一桩令全美目瞪口呆的审判,审判结果令所有人震惊。自2008年开始进入公众视野的两岁女童被杀案终于落下帷幕。作为这桩谋杀案的嫌疑人,遇害女童的母亲凯西被指控杀害了自己的女儿。然而,2011年7月5日,佛罗里达州奥兰多一个当地陪审团仅认定被告凯西·安东尼向警方提供虚假信息等四项轻罪。换句话说,凯西将很快恢复自由。这场审判留给人们太多的疑问:凯西果真是清白的吗?凯莉到底是如何死亡的?这场审判是否实现了司法正义?本书中,弗罗里达州立检察官的杰夫·阿什顿,作为该案的主控检察官,对上述质疑进行了回应,并对该案的幕后故事娓娓道来——关于案件的立案背景、调查取证的艰辛、证据的固定过程、案件的审理程序乃至这项饱受争议的裁决的宣布,阿什顿均在本书中按照事件先后顺序进行了详细描述,意图告诉我们案件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导致对这名疑点重重的被告的最终无罪判决。值得一提的是,作者虽然具有极深的法律素养,却抛弃了晦涩难懂的专门术语,文笔简洁通俗、语言风趣幽默、行文节奏紧凑,完全是大众风味,实属可贵。
  • 中国伦理思想研究

    作者:张岱年

    《中国伦理思想研究》成书于1986年,是张岱年先生对中国伦理学说进行了系统梳理之后所撰写出的学术专著。中国素称礼仪之邦,中国哲学中伦理思想比较丰富,所涉及的问题较多,而且学派繁盛,纷纭错综。作者针对这种情形,对中国伦理学说的基本问题、道德的层次序列、道德的阶级性与继承性、义利之辨与理欲之辨、仁爱学说、三纲五常、意志自由及天人关系等问题作了全面而深刻的研究,使中国伦理思想史学科日臻成熟,同时也为深入系统地研究中国伦理思想史指明了方向。
  • 伦理学与语言

    作者:[美]查尔斯·L.斯蒂文斯

  • 新伦理学教程

    作者:魏英敏 编

    《新伦理学教程》比之《伦理学简明教程》来,首先篇幅增多了,信息量扩大了。我们以唯物史观作方法论原则,充分地运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法学、人类学、经济学、生理学、哲学的知识研究伦理、道德问题。这样对问题的研究与阐释就比较透辟与精当。这书增设导论一章,全面阐明当今世界三种类型的伦理学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使读者不仅知道规范伦理学是什么,还能进一步了解描述伦理学、元伦理学是什么,为什么规范伦理学具有无限的生命力。
  • 现代西方伦理学史(上)

    作者:万俊人

    本书论述了20世纪以来西方伦理学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的伦理思想。其中包括现象学、价值伦理学、存在主义伦理学,以及人们非常感兴趣的精神分析伦理学、弗罗姆的人道主义伦理学、美国实用主义伦理学、人格主义伦理学,还有人们还不很熟悉的新托马斯主义伦理学、新正教派伦理学、境遇伦理学、行为技术伦理学、自我实现伦理学、新功利主义伦理学和当代美国政治伦理学。本书材料丰富,论述严谨,许多流派及代表人物国内尚很少有人论及,作者都是从英文第一手资料入手进行剖析,是国内第一部较完整的现代西方伦理学史方面的著作。
  • 伦理学原理

    作者:乔治・爱德华・摩尔

    在伦理学上,正像是在一切哲学学科上一样,充满其历史的困难和争论主要是由于一个十分简单的原因,即由于不首先去精确发现你所希望回答的是什么问题,就试图作答。即使哲学家在着手回答问题以前,力图发现他们正在探讨的是什么问题,我也不知道这一错误根源会消除到什么程度。   为了给伦理学下定义,我们必须发现,什么对一切无可置疑的伦理判断来说既是普遍的,又是特殊的。但是,这种判断跟人类行为无关,而跟一定的属性“善的”和它的对立面“恶的”有关,该属性既可适用于行为,又可适用于其他事物。一种科学伦理学的判断的主体和某些学科的判断的主体不一样,并不是“特殊的事”;但是,这种伦理学包含一切断言“断性”对任一主体的关系之普遍判断,从而包括决疑论。
  • 伦理学和政治学中的人类社会

    作者:伯特兰・罗素

    欧罗巴思想译丛。 伯特兰·罗素(1872-1970)是当代西方最著名和最有影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出身于英格兰著名的辉格党家族,祖父约翰·罗素勋爵曾两度担任英国首相。 本书是罗素集自己一生对伦理问题的思考,在晚年完成的一部伦理学专著,是他的伦理学理论中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本书的最大特色在于,作者把伦理探索开掘到行为动力学,从人的最深层的心理动机出发思考伦理学问题,建构伦理学理论,
  • 残酷的选择

    作者:德尼古莱

    作者以客观的笔触分析了一个人人都将面临的主观选择:发展。 发展问题时至今日都是一个悬而未决的世界性难题,尤其对于第三世界国家更是具有重要的意义。作者以博学的知识、丰富的阅历和客观的学术研究为发展经济学带来了一本超越政治、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发展理论著作。这是一本对当时甚至眼下乐观发展前景冷静深省的著作,然而字里行间却充满了他对人类未来的仁慈关爱和真正的思量。
  • 生物伦理学十五讲

    作者:高崇明,张爱琴

    如果人类生命也可以人工制造,哪里才是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应用的禁区?本书系的内容设计充分照顾到社会上一般青年读者的阅读选择,适合自学;同时又能满足大学通识课教学的需要。每一种书都有一定的知识系统,有相对独立的学科范围和专业性,但又不同于专业教科书,不是专业课的压缩或简化。重要的是能适合本专业之外的一般大学生和读者,深入浅出地传授相关学科的知识,扩展学术的胸襟和眼光,进而增进学生的人格素养。本书系每一种选题都在努力做到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把学问真正做活了,并能加以普及,因此对这套书作者的要求很高。本书系的拟想读者主要是青年,适合社会上一般读者作为提高文化素养的普及性读物;如果用作大学通识课教材,教员上课时可以参照其框架和基本内容,再加补充发挥;或者预先指定学生阅读某些章节,上课时组织学生讨论;也可以把本书系作为参考教材。
  • 货币生产的伦理

    作者:[德] 约尔格·吉多·许尔斯曼

    金融危机之后,为避免实体经济陷入低迷,世界各国(包括中国)都采取了一系列刺激政策来恢复经济和信心。这些政策当中就包括以或明或暗的方式增加货币供应量。这样做可谓立竿见影,但可能随之而来的通货膨胀却不能不让人担忧,一旦猛虎出笼,为害更甚。那么通货膨胀的危害在哪里,根源又在何处呢?对此,本书给出了一个大胆然而彻底的解决方案。一般人们都关心货币取得和使用的伦理问题(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也关心货币供应量是过多还是过少,但少有人会对国家发行货币、规定法定货币的行为本身产生怀疑,即货币生产的伦理问题。作者从奥地利学派主张私有产权和市场机制的基本观点出发,对国家垄断货币生产的伦理正当性提出质疑,指出法定货币才导致了法定或授权的通货膨胀(fiat inflation),这进而导致一系列在社会、文化乃至精神方面的严重后果。作者呼吁变革现有的货币体制,认为解决之道并不是要废弃纸币,而是要废除国家在货币生产上的一系列特权,允许公民自由选取货币。
  • 佛教伦理学

    作者:萨达提沙

    佛教并非在一般意义上的宗教,把它描述为每个信徒践行的伦理哲学将更为准确。只有通过践行、通过艰难的精神斗争,才可能获得此生和来世的幸福,以及涅磐的目标。此书的主题在于广泛地研究佛教原则,说明真正的佛道意味着什么,佛教成就何种生命状态。
  • Some We Love, Some We Hate, Some We Eat

    作者:Hal Herzog

    Combining the intellect of Malcolm Gladwell with the irreverent humor of Mary Roach and the paradigm-shifting analysis of Jared Diamond, a leading social scientist offers an unprecedented look inside our complex and often paradoxical relationships with animals, in "Some We Love, Some We Hate, Some We Eat". Does living with a pet really make people happier and healthier? What can we learn from biomedical research with mice? Who enjoyed a better quality of life - the chicken on a dinner plate or the rooster who died in a Saturday-night cockfight? Why is it wrong to eat the family dog? Drawing on more than two decades of research in the emerging field of anthrozoology, the science of human-animal relations, Hal Herzog offers surprising answers to these and other questions related to the moral conundrums we face day in and day out regarding the creatures with whom we share our world. "Some We Love, Some We Hate, Some We Eat" is a highly entertaining and illuminating journey through the full spectrum of human-animal relations, based on Dr. Herzog's groundbreaking research on animal rights activists, cockfighters, professional dog-show handlers, veterinary students, and biomedical researchers. Blending anthropology, behavioral economics,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and philosophy, Herzog carefully crafts a seamless narrative enriched with real-life anecdotes,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his own sense of moral ambivalence. Alternately poignant, challenging, and laugh-out-loud funny, this enlightening and provocative book will forever change the way we look at our relationships with other creatures and, ultimately, how we see ourselves.
  • 伦理学导论

    作者:(美) 梯利

    本书是一部导读性的伦理学著作。与时下的以说教为主的规范伦理学相异,本书追根溯源,从史的角度探讨了“伦理”即“道德”的起源及其存在的必要性,追问了人性中“德性”“至善”的最终根据。对于时下浮云蔽日的道德精神时空,本书不啻为一剂祛除迷雾的清新剂。
  • 寻求普世伦理

    作者:万俊人

    作者以对中外伦理学研究的深厚功力,系统地介绍了:1.普世伦理的概念,它的建构背景和可能性条件,它的基本定义、理论维度和主题结构,以及普世伦理的基本理论承诺;2.从信念伦理、规范伦理、美德伦理三个方面介绍了道德文化的多元背景;3.论述了中国传统伦理可以成为一种普世伦理的资源;4.阐述了建立普世伦理的基本理念系统——现代性道德本身——道德人权、伦理正义和自由、平等、宽容;5.普世伦理和现代教育的关联—
  • 《伦理学是什么》

    作者:何怀宏

    良心是什么?道德是什么?人为什么要讲良心、有道德?善是什么?恶又是什么?人为什么要区分善恶?在追求个人欲望的满足和个人利益的实现的道路上,人可不可以无所顾忌?在个人利益和他人的利益或者是群体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该如何抉择......相信每一位对人生有省察意识的读者都思考过这样一些问题。在这本旨在回答伦理学是什么的小书里,作者用一种充满思辨色彩的行文方式告诉我们:伦理学并非是知识精英们纸面上的智力游戏,而是致力于思考、研究、解决上述这些人之为人所不可回避的的伦理命题的性命之学。学习伦理学,除了满足我们知识上的兴趣,更重要的,有助于我们确立为人处事的正确的价值标准和行为标准。
  • 现代西方伦理学史(上、下卷)

    作者:万俊人

    《当代中国人文大系:现代西方伦理学史(套装上下卷)》包括《当代中国人文大系:现代西方伦理学史(套装上卷)》和《当代中国人文大系:现代西方伦理学史(套装下卷)》内容简介: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自19世纪中叶以来,现代西方伦理学各种思潮和流派的发展脉络,对以叔本华、尼采为代表的德国唯意志论伦理学,以斯宾塞、赫胥黎为代表的英国进化论伦理学,以居友、柏格森为代表的法国生命伦理学,以格林、布拉德雷为代表的英国新黑格尔主义伦理学,以摩尔、普里查德、罗斯为代表的直觉主义伦理学,以罗素、维特根斯坦、石里克、卡尔纳普、艾耶尔、史蒂文森等人为代表的情感主义伦理学,以及以图尔闵、黑尔等人为代表的语言分析伦理学等都有较为深刻的论述。《当代中国人文大系:现代西方伦理学史(套装上下卷)》深入浅出、文笔清新、材料丰富、分析透彻。既可作为大专院校教材,又可作为伦理学爱好者、研究者参考用书。
  • 西方伦理十二讲

    作者:强以华

    《西方伦理十二讲》采用对话形式,以西方伦理学的历史为经,西方伦理学的问题为纬,全面探讨了西方伦理学的主要内容和热点问题。同时,该书对于西方伦理学之历史和问题的探讨,既基于史实,又长于分析,既直面争论,又各抒己见,从而将伦理理论与伦理智慧有机地融合起来。并且,该书将人性问题作为西方伦理学探讨的起点,力图从人性的根源中寻求各派伦理学辩护自己伦理理论的基点;并将中西伦理之比较作为西方伦理学探讨的归宿,力图在中西伦理思想的关系中把握西方伦理学之实质,并且寻求中国伦理学之更好的未来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