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创作

  • 小说六讲

    作者:王安忆

    ◆从知青时代的农村生活到复旦大学的创意写作课堂互动,王安忆结合自身经验,以讲故事的方式带出阅读与写作的机要。

    ◆从儿童文学、类型小说到张爱玲和《红楼梦》,透过王安忆的叙述和拆解,不仅能拓宽对小说这一文体的认识,也能从中窥见作者的创作理念。

    ◆讲解深入浅出,例子生动丰富,无论是文学爱好者还是专业写作者,都能从中找到共鸣与启发。

    《小说六讲》整理自王安忆的六堂公开课讲稿。对写作的兴趣从什么地方源起?如何建设一个小说的世界?为什么要关注类型小说?怎样才称得上一本好小说?小说写作能不能教与学?作为小说家和教育者,王安忆在课堂上坦诚分享自己的经验,带领读者探寻小说与生活之间的通道,体验阅读与创作的乐趣。

    ——————————

    王安忆了不起的是,几乎每年对自己都有拓展。我惊讶于她的生活积累能力,似乎有层出不穷、用之不竭的素材,它们变成小说娓娓道来,细节丰满、亲切。——朱伟

    王安忆能非常娴熟地拆解小说的机理,包括时间空间、也包括小说中涉及的产业发展规律,并将之复述出来。在校园中,王安忆叙述自己的发现,也启迪学生去发现。这些发现,都为叙述提供了新的可能。——张怡微

  • 李诞脱口秀工作手册

    作者:李诞

    脱口秀行业的大部分工作,都和创作有关。创意看似是智力活儿,其实是体力活儿,归根结底是苦力活儿。李诞从脱口秀编剧做起,线上线下,台前幕后,该干的不该干的,只要跟脱口秀有关的工作,他几乎全干过了。

    这是李诞写给所有创意工作者的一本工作手册。在本书中,李诞毫无保留地分享了从业以来所有的创作心得,既有具体的创作方法,写逐字稿、天天写稿,也有对待工作的态度,你的全部人生都理应要为你的创作提供养分。除此之外,他还悉心解答了创意工作者在创作、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与难题。这些方法、习惯成就了李诞,也会让你收获信念和实实在在的方法。

  • 拼了老命,你也做不出伟大的作品

    作者:[爱尔兰] 保罗·伍兹

    史上最好玩的“职场解压书”

    辛辣言辞+爆笑插画,让你看一次,爽一次

    创意工作者人手必备 “小橘书”

    找回属于你的“职场正能量”

    ◎ 编辑推荐

    ★ 史上最好玩的“职场解压书”,吐槽诟病,平复坏情绪

    辛辣言辞+爆笑插画,让你看一次,爽一次

    · 戏谑化插图呈现真实案例,幽默言辞化解工作压力

    · 心理测试+自检流程图+实操思维导图+可以剪下来粘贴的行动准则,让你轻轻松松玩转职场要领

    · 金句百出,句句至理名言,书中重点高亮显示,让你轻松get到核心要点

    ★ 欧洲设计界终身成就奖埃里克斯皮克曼作序推荐,荣登欧美各大设计媒体推荐榜单,创意行业内部广受赞誉、最富设计感的视觉化工作指南

    ·国际顶尖设计工作室首席创意官15年美国、欧洲亲身经验不私藏分享,揭露创意行业内部深藏不露的“混蛋文化”,直击人性痛点,你所读过的最直言不讳的“带人手册”。

    ·针对行业管理层,尤其是创意总监,提出了全面且具体可行的工作建议

    ★ 创意工作者人手必备 “小橘书”,找回属于你的“职场正能量”

    ·句句道破“职场症结”,手把手带你理解工作困境、突破瓶颈,掌握健康、可持续的工作方式和生活理念。

    ◎ 内容简介

    “没日没夜地加班、应付乱七八糟的工作流程还有某些人极端自我的领导方式,这些是你做出一流作品必须付出的代价。”这个观点已经被创意行业的人普遍接受,甚至还引以为傲。事实上,这种歪风邪气是创新的天敌。随着行业信息越来越透明,青年才俊有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多的职业选择,这种不可持续的工作方法是一颗终将爆炸的定时炸弹。

    这本让人捧腹大笑的“实用工作指南”,向所有创意总监,以及创意工作者展示了一种健康、高效的可持续工作方式,提供了关于如何与同事相处、避免敌对的工作环境、创建积极的公司文化等实用而有趣的建议,倡导快乐工作、平衡生活、轻松主导自己人生的工作理念。

    作者分享了他在欧洲、美国设计界15年的工作经历,以真实案例指导创意总监轻松处理常见难题,比如:管理团队、推进项目、维护与客户的关系等;书中简洁明了的思维导图、自检流程图、心理测试题和提升工作实践的行动计划,可帮助创意工作者找到职业瓶颈的突破口,做出更好的作品。

    ◎ 媒体评论

    我想将其推荐给创意行业中的所有人,而且要把书中“行动准则”部分打印放大,贴在每个人办公室的墙上。

    ——英国设计周杂志

    如果你想听到最坦率的工作建议,如果你想将作品和团队合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这本书适合你。

    ——Creative Blog

  • 作曲技法 第一卷 理论篇

    作者:保罗·欣德米特

    这部被列入二十世纪音乐论著目录的作曲原著包括三卷(理论卷;二声部写作练习和三声部写作练习)第一、第二卷由罗忠钅容先生根据英译本译出,第三卷由姜丹女士据德文版译出,至此,这部重要教材有了完整的中文译本。
  • 编曲的力量

    作者:贾逸可

    【本书内容简介】 在这个全民创作的网络音乐时代,“编曲”一词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市面上不乏MIDI技术类教材,也有着十分完善的音乐理论书籍。然而在实际编曲时,却总有一个绕不开的问题:灵感。这是在涉及到软件或技术操作之前的重要环节,决定编曲水准、提升创造力和意识的核心。同时,也是这本书的关键词。 编曲并不仅仅意味着和MIDI以及音频设备打交道,眼花缭乱的软件、音源让一些希望接触与了解编曲的人无从下手,甚至迷失其中,乱了方向。软件和设备都是辅助表达灵感的工具,而编曲的构思、设计和塑造的方法,则是无可替代的。编曲本身是一个立体性非常强的概念,从执行方面来看,编曲分“艺术”和“技术”两大块。同样也意味着编曲人需要面对并处理多方面问题,本书在概念整理和章节安排中,考虑了内容的整体性和透彻性,优化传播力和理解力。将由“激活”、“定义”、“感性”、“理性”、“故事”、“方式”和“邻居”等部分组成,以“音乐设计师”的角度,将抽象的灵感通过类比、比喻、和专门设计的模型概念转化,结合心理学、性格特征等方面,通过互动式理解力转换、感官体验转换、时空想象力的培养、处理“理论”与“感觉”的关系、典型事例、风格与文化等围绕编曲本质核心的方面展开,丰富编曲人的灵感源和捕捉途径,带你进入一个全新的灵感世界。发现并培养自己内心深处的创作灵魂。 【本书特点: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本书不是说教式、单向灌输式的音乐教材,而是与读者平等的编曲核心工具书。 •本书不是电脑音乐制作的教学教程,更不会具体到软件操作。 •本书旨在激发编曲人的创作灵感和源源不断的、多方面的创造性思维。 •本书分为“激活”、“理性”、“邻居”等多个角度阐述编曲,并举实例。 •本书适用于作曲人、编曲人、音乐制作人、配乐人以及相关领域工作者。 •特殊的感性思维形式,帮你更好地理解抽象的内容。
  • 創作,是心靈療癒的旅程

    作者:Julia Cameron

    獲得百萬人熱烈迴響的「創意魔法」,灌注你無限的創作能量,療癒你受傷的創作熱情。創造力永無極限,想像力可以天馬行空,心靈更加開放,讓你重新施展妙手,創作出直指人心的不朽作品。 ◎晨間隨筆+每週和自己獨處幾小時:讓你的創造力重現生機 ◎重視過程,而非結果:讓你學會珍惜錯誤 ◎和自己內在受傷的孩子對話:你的心將重新得到安撫與滋養 ◎不要為自己或作品打分數:別陷入自我批評的陷阱中,摧毀自信心 ◎別輕忽宇宙的力量:這是能讓你突破瓶頸的重要指引 ◎創造力是人人皆有的本性:別再說自己沒有創意了,這只是害怕失敗的藉口 本書可說是作者最真實的心靈札記,她結合自己在創作這條路上遭遇瓶頸的經驗,以及讓禁錮的心靈重新釋放源源不絕靈感的方法,獨創了一個十二週恢復創意的課程。 茱莉亞會在每一週的課程中,討論一個創作時最容易遇到的困難,例如學習信任自己、控制負面能量、重拾創作的真誠等等。她除了提供清楚而明確的解決之道外,更會穿插自身和周遭朋友的經驗,以時而幽默、時而自嘲、時而嚴肅的口吻,藉此同理創作者身陷阻礙時的心情。 最重要的是,茱莉亞會在每週課程結束後,出幾道「作業」,要求學員務必拋開紙上談兵的理論,在生活中如實地去實踐這些心靈課業,學習和自己獨處,並真實記錄內心的感受,加以內化,成為累積靈感的寶庫。而這樣的做法,也成功地讓許多人拋開外在的桎梏,重新傾聽心靈的聲音,進而創作出一件件感人而無價的作品,重新品嚐創作樂趣的美好。
  • 创作,怎么搞的

    作者:Julia Cameron,茱莉亚·卡麦

    創意就像電;按下開關,電就來了。 但那開關並不是「心情」,而是「意願」。 作者茱莉亞.卡麥隆(Julia Cameron)是知名藝術創作者,她在本書以「前輩」身分,和一位年輕創作者對話。 全書九十五篇書信,談及多數創作者都曾面對的各種問題和考驗,包括「沒有靈感怎麼辦」、「如何面對創作低潮和失敗的時刻」、「如何面對批評」、「如何增加機會」,乃至於關乎現實面的「家人反對我走這一行」、「該不該找一份穩定的正職」等等。 ■關於持續培養創作能量,作者提到: 「把自己當成機器一般好好保養……我的基本工具是晨間寫作、每週散步,接著埋頭工作,而後添加新意。我靠著這個辦法,讓自己始終『有所進展』。」 ■那麼,在忙碌的生活中如何抽空創作呢? 「創作者的時間永遠都不夠,我們必須捍衛我們的時間,不讓別人還有他們無論多有善意的計畫來侵佔我們的時間。『時間永遠不夠』和『時間剛剛好夠』是同時存在的。」 ■對於眼高手低的創作者,作者的建議是: 「有時候為了創作好的作品,我們得願意創作差勁的作品。有時我們會先寫得壞,後來才寫得比較好;有時會先畫得差,後來才畫得比較好。」 ■作者勉勵面臨低潮的創作者: 「旱季並不會讓你失去創作者的資格,那應該說是一種蛻變的儀式。當我們覺得『無話可說』時,我們是在聚精會神地思索自己究竟要說什麼。」 ■而創作者該如何看待自身的角色呢? 「創作者這個職業其實是最穩固的,其職務就是呼應這變動不居的世界。」 「所有的創作者都活兩次,一次參與生活,一次則作為客觀的觀察者,不斷在問:『從那當中可以創作出什麼?』」 ■「一天一天好好過,先做重要的事情。」 一點訓練加上很多練習、清醒冷靜的工作習慣、實際動手多於雄辯滔滔,加上全心全意地生活,藝術家為後進指出一條堅實長遠的創作之路。 本書特色 1本書作者茱莉亞.卡麥隆(Julia Cameron)是美國知名藝術創作者,堪稱「創作教母」,在文壇享有極高地位。 2本書是由創作前輩分享創作生涯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和考驗,以及如何建立正確心態。是有志從事創作者極佳的「心靈指南」。
  • 电影编剧教学实践-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教师电影文学剧本集

    作者:黄丹

    《北京电影学院剧作教材·电影编剧教学实践: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教师电影文学剧本集》作为北影教材,选编了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的教师创作的八个剧本,品性特征,栩栩如生,既有严谨写实的作品,颇具创作功力,也有风格夸张的讽世之作,雅谑风趣,令人捧腹,还有拷问历史和文化的深沉力作,让人们反省深思。
  • 創作者的日常生活

    作者:Mason Currey

    完全透視偉大創作者的日常生活與時間分配! 村上春樹的小說是怎麼寫出來的? 畢卡索、梵谷的名畫是怎麼畫出來的? 莫札特、貝多芬的交響樂是怎麼譜出來的? 偉大的心靈究竟如何規劃時間,創作不懈? 他們真的是天才嗎?還是具有與眾不同的人格特質? 161位古往今來最偉大的哲學家、作家、作曲家、建築師和藝術家…… 在《創作者的日常生活》裡,作者柯瑞一一敘述他們的日常工作習慣,激勵你建立自己的創作儀式! 柯瑞書寫過去四百年來161位偉大創作者每天怎麼分配時間,運用自己最大的能力,如何安排他們的作息,發揮創意和生產力。藉著撰寫這些人物日常生活平凡的細節,提供新鮮的角度,來看他們的個性和生涯,描繪出這些藝術家在習慣驅使之下有趣而細微的肖像。《創作者的日常生活》談的是創作活動的背景,而非其產品;內容是製造,而非意義;怎麼才能一邊在賺錢餬口之餘,又能創作出意義深遠的作品?舒適和創造力是否互不相容,抑或正好相反:日常生活的基本舒適是持久創意工作的先決條件?本書提供各種例子,說明形形色色各種聰穎而成功的人物如何面對這許多同樣的挑戰,說明了許多宏大的創作憧憬如何轉譯為每日少量的工作;人的工作習慣如何影響工作本身,反之亦然。 知名創作者的工作習慣 例如: 只要我能讓每一個新作品都比上一個有進步,讀者就不會在乎我究竟是採取什麼樣的生活型態。身為小說家,那豈不才是我的義務和我的第一優先嗎? 村上春樹在寫小說時,總是凌晨四點起床,連續工作五、六個小時。下午他則用來跑步或游泳(或者兩者都做)、辦雜事、閱讀、聽音樂,晚上九點上床。 你們今早來的時候先按了門鈴,但你們得等電梯,在你們來到我門口之前,已經過了幾秒鐘。而在等你們的這段時間,我就在思索我要寫的新作。 就算沒有自由的時間,安伯托‧艾可說他依舊能在一天當中的「隙縫」中,發揮生產力。 當我在寫書或故事時,總是一見黎明就立刻振筆疾書。那時沒有任何人會打擾你,天氣可能或涼或冷,而你開始工作,邊寫就邊暖和起來。 海明威成年之後,天天都很早起,早上五點半或六點,曙光一現就醒來,即使前一晚爛醉如泥依舊如此。 時間很短,我的精力有限,辦公室是一團混亂,公寓則喧鬧不休。要是我們不能輕易得到愉快的生活,那麼就只好想些巧妙的辦法迂迴前進。 1908年,卡夫卡在布拉格的勞工意外保險局找到一份差事,……但卡夫卡依舊覺得自己受到束縛。當時他和家人住在一間狹窄的公寓裡,唯有在深夜大家都熟睡之後,才能專心寫作。 規範熱情最可靠的方法,就是規範時間。 詩人奧登認為像軍事行動般精準的生活,對他的創造力有其必要,是馴服他自己時間表靈感繆思的方法。 我先喝茶,然後大約十點時開始工作,一直到下午一點。接著我拜訪朋友。等到下午五點,我再回頭工作,直到九點。接續上午的工作對我毫無困難。 波娃在工作上很少有困難,恰巧相反──每當她休年假,要消磨兩三個月的假期時,卻常在放下工作幾週後,覺得無聊而不自在。 ……我不用電,自己燒火開爐。到晚上,我點起舊油燈。這裡沒有自來水,我從井裡打水來用,自己砍木頭,煮食物。這些簡單的動作讓人簡單;而要簡單是多麼困難! 在整個1930年代,榮格以波林根塔樓為遠離都市塵囂的隱居之所,他在那裡過著工作狂的生活。 我一定很像咬著骨頭的狗,牠們偷偷摸摸的溜走,接著大概有半個小時,你看不到牠們的身影,然後牠們鼻子上沾著泥回來,一副不自在的模樣。 阿嘉莎‧克莉絲蒂在自傳中坦承,即使在她寫了十本書之後,依然不覺得自己是「真正的作家」。 我會吃巧克力奶昔和四、五、六、七杯咖啡──加很多糖,巧克力奶昔裡也有很多糖,是很濃的奶昔,裝在銀色的高腳杯裡。我會因為攝取這麼多糖而興奮莫名,腦中一下湧上許多點子! 大衛‧林區另一個想點子的方法是他自1973年以來天天都做的超覺靜坐。 隨著你的身心習慣每天晚上固定的睡眠──六個小時、七個小時,甚至睡滿醫師推薦的八個小時,你也同樣能訓練清醒的心智充滿創意地睡眠,並且創作出充滿想像力的清醒的夢,而那就是成功的小說作品。 史蒂芬‧金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寫作,包括他的生日和假日,而且他從不讓自己在達到每天兩千字的字數限額之前停筆。 媒體推薦 本書值得推薦之處在於,它以精薄短小的傳記綱要彰顯了創意人日常作息的無限多樣、難以捉摸的愚蠢瘋狂和不變永恆。──《華爾街日報》 一頁接著一頁,我們可以由數十甚至數百年把才華發揮得淋漓盡致的創意人工作習慣中,得到不少啟示……要是你對古往今來最知名的作曲家、作家,和畫家的工作習慣感到好奇,或者想要尋找方法提升你的創作習慣,那麼本書就能給你莫大的啟發。──《今日美國報》 《創作者的日常生活》對創意人來說,是令人鼓舞的讀物,而我們其他人,則能夠藉此一探那奧妙的創作世界。──羅娜‧布林利(Rona Brinlee),書籤書店(The BookMark),為全美公共廣播電台(NPR)作評
  • 小说创作十戒

    作者:王笠耘

    《小说创作十戒》较为广泛地讨论了小说创作方面的问题,对小说的开篇、情节结构等具体问题,都有不乏新意的探讨。
  • 什么是杰作

    作者:[法] 夏尔·丹齐格

    《什么是杰作》是夏尔•丹齐格继《为什么读书》之后又一部关于文学与阅读的作品,介乎文学批评与热心读者自传式的表白之间,试图识别一个众人皆知,但此前甚少被定义和深入分析的概念:杰作。 什么是“杰作”?《圣经》里没有这个词,因为人不可以创造事物,尤其是已臻完美的作品,那是上帝才有的特性。“杰作”这个中世纪形容艺术品的词汇,是从何时开始用于文学?文学杰作有评判的标准乃至配方吗?怎样确认一本书是否为杰作?谁来确认?杰作是不朽的吗?人们今天是否还需要杰作?……本书试图回答林林总总关于杰作的问题,就这一令人生畏的概念展开有趣有益的思考,其目的是消除杰作的神圣光环,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文学杰作。从荷马、海涅、贝克特到托马斯•伯恩哈德,丹齐格往返于经典与当代作品之间,书中既能看到他对普鲁斯特的不俗见解,也有关于乔伊斯令人意想不到的分析评论。 本书延续了《为什么读书》渊博幽默的风格与精英主义立场,见解精辟,妙语纷呈。丹齐格再一次显示了他的文字可以结合虚饰与沉思,技巧与深度,学问与热情。
  • 虚构之刀

    作者:马原

    小说该是一门大学问,涉及方方面面,不可能有哪个人会穷尽其奥秘。你说一点,我说一点。就组成了这本《虚构之刀》。它主要以论文的形式研究了小说创作的方法。观点新颖,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学术意义。
  • 短片的法则

    作者:[美]金·阿德尔曼(Kim Adelma

    ★ 如何拼创意?业内达人传授短片界秘辛 ★ 怎样组团队?用最经济的办法招兵买马 ★ 为自己代言!在电影节自然得体地刷脸 翻滚吧!小短片 如何做足选题创意、把握市场前景 如何抓准题材类型、避免创作陷阱 如何巧工会打交道、解决版权问题 如何巧拉赞助经费、控制 制作成本 如何经济组建团队、精简制作流程 如何多元有效营销、拓展发行渠道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全面介绍短片创作与营销的实战指南,作者由自己在短片界摸爬滚打多年的经验出发,以众多业内达人的亲身经历为例,分别从短片的艺术性和商业性两方面入手给予最贴心的指导,为你量身打造属于你的短片世界!在短片制作方面,教你如何从一位泥瓦匠变成建筑师;在制片融资方面,教你怎样拉赞助、省钱、做预算,做自己的制片人;还告诉你关于后期营销发行的一切,如怎样选择电影节、怎样利用新媒体、怎样洽谈播出平台……对于短片世界的所有法则言无不尽,倾囊相授。你准备好了吗?小宇宙爆发吧! ◎推荐语 这是一本为所有想拍短片的新手准备的专业读物,它非常棒,简单易懂,能方便读者迅速进入短片世界。我热爱短片这种奇妙的形式,这本书更是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比尔·普莱姆顿 (Bill Plympton),美国动画导演,代表作《看门狗》 没有人能像金这样执着专注于短片领域,她积累多年的宝贵经验都集中在这本书里,那些实践过程中来之不易的教训和前辈们的忠告是一笔巨大的财富,非常鼓舞人心。 ——马克·斯托拉罗夫(Mark Stolaroff),独立制片人 这是一本非常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包罗万象的短片创作指南。从短片制作的每一部分到怎么参加电影节,是每一个初学者都应该阅读的书籍。读一读这些充满热情、能量、幽默、真诚的忠告吧,对你有好处! —— 克里斯蒂安·盖恩斯(Christian Gaines),曾就职于IMDb.com
  • 遇见罗伯特·麦基2011-2012

    作者:罗伯特·麦基

    罗伯特•麦基被称作“好莱坞编剧教父”,由他开设的“故事”培训班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故事与写作机构,他的学生们共计获得超过49个奥斯卡奖项,超过170个艾美奖项,超过30个美国作家协会奖项,超过26个美国导演协会奖项。 本书囊括了麦基先生“故事”培训班课程的全部理念,并增加了他的影评、对话录等很多新的内容,并融入了麦基先生关于艺术、人生的思考。 本书是自1997年HarperCollins出版社出版的《故事》一书之后,麦基先生十五年来最新著作,也是他关于电影、剧本创作、艺术的经典之作,不仅适合编剧和小说家阅读,同样适合其他文字和创意工作者阅读与收藏。
  • 幾米 故事的开始

    作者:幾米

    他的畅销作品,我们能一一细数;他成名前那段晦暗无助的日子,我们也略知一二。但是,那些美妙的图画,那些动人的故事,那些简短却发人深省的文字,究竟是怎麽产生的?一个创作者,必须具备什麽能力,才能又画又写,并且持续不断? 从1998年出版《森林裡的祕密》和《微笑的鱼》开始,几米已经这条路上耕耘了十年。这十年间,他以惊人的创作能量,推出各种不同面貌的作品,红遍海内外。但他鲜少谈论自己的创作过程。在几米的脑袋和作品之间那个神祕的世界,始终令人好奇。「我还不够份量谈这些。」他总是腼腆地说。 于是我们等了十年。在这本书中,几米首次完整地详述每个创作背后的故事,从一个画面的完成,到角色、主题的灵感诞生,「创作」背后神秘的帘幕随着几米的回溯一一揭开。书中并收录王文华、陈绮贞、黎焕雄、陆蓉之、柯倩华等人对几米作品的看法。「几米为什麽是几米?」这本书提供了最直接的答桉。 「人生是没办法计划的,有太多意外了。」几米接受Discovery採访时曾这麽说。但在内心深处,他始终相信,「任何人都值得拥有一朵美丽的花。」他用十年在创作道路上的坚持,证明了这件事。但愿这本书也能成为一朵美丽的花,献给所有一直默默支持他、守护他的读者,在梦想迷路的时候,拥有再飞翔的力量。
  • 文学创作手册

    作者:敏言,编译

    《文学创作手册》内容简介:文学创作并不神秘,写作也可以学习。《文学创作手册》中教你如何做一家作家。仔细阅读本书,你成为作家的机会将大大增加。《文学创作手册》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
  • 故事

    作者:罗伯特·麦基

    自1997年初版以来,《故事》一直是全世界编剧的第一必读经典,至今,仍属于美国亚马逊最畅销图书中的Top 1%。集结了罗伯特•麦基30年的授课经验,本书在对《教父》《阿甘正传》《星球大战》等经典影片的详细分析中,清晰阐述了故事创作的核心原理,其指导意义不应只被影视圈的人所认识,更应得到小说创作、广告策划、文案撰写人才的充分开发。 2014年《故事》中文版全新修订升级,译者周铁东拥有深厚的国内外影视行业实践经验,文风犀利。新增58条专业术语和背景知识注释,补充了未被原书整理进附录部分的剧作资料,同步更新458条所涉及影片、作品的中文信息,采用特殊开本和全新的封面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