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历史

  • 终南法脉

    作者:李利安 李心苑

    主要写宗派祖庭、长安佛教、法门圣地、三论宗法脉、华严宗法脉、法相宗法脉、律宗法脉及净土宗法脉。 法脉不但是佛教思想体系的核心,也是佛教历史轨迹的支撑,是理解中国佛教历史进程的第一关键。对于人们持续关注的祖庭来说,宗派的法脉才是其主要的历史内涵与思想的结晶,所以,只有理解法脉,才能理解祖庭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
  • 费希特文集(第一卷)

    作者:[德] 费希特

    本书是《费希特文集》的第1卷,收录费希特 1792-1794年的7部著作,包括:《试评一切天启》、《向欧洲各国君主索回他们迄今压制的思想自由》、《纠正公众对于法国革命的评论》、《评》、《论人的尊严》、《论知识学或所谓哲学的概念》、《全部知识学的基础》。本书是以商务印书馆早期出版的《费希特著作选集》第1卷为基础,并增加了《论人的尊严》一文 。
  • 马寅初考

    作者:梁中堂

    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大量资料的阅读和研究,还原了关于马寅初与计划生育的历史真相,指出:“计划生育是毛泽东在苏联第一批援建工业项目和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的背景下提出的与政府生产计划相联系的一个新概念,马寅初在中南海聆听了毛泽东关于政府要建立一个部门和实行计划生育的讲演后,发言表态支持计划生育并写出《新人口论》,而不是毛泽东接受马寅初的建议实行计划生育。1958年到1960年,民主党派的《光明日报》和《新建设》先后两次批判马寅初的论著《我的经济理论、哲学思想和政治立场》,《新人口论》作为该书的附录之一也受到了批判。所以,并不是马寅初因为主张节制生育遭到了批判,历史上并未发生过党和政府批判马寅初人口论的事件,马寅初受到批判和围攻的过程中也从未发现过康生、陈伯达的影子。”
  • 一个男人和他的船

    作者:[美]史蒂文·氏房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威廉·弗朗西斯·吉布斯达到人生的顶峰,成为美国海事建筑师的一号人物。他追求那个时代里最好、最快、最美的远洋邮轮——“美国号”,一时成为国家的魅力话题。1952年在民众的高呼声中,“美国号”竣工,而在当时这一技术之绝唱 “made in America” 更是意义非凡。 吉布斯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美国人,名垂不朽如同布鲁克林大桥的设计师罗布林或跌水别墅的设计师赖特。父亲突然破产后,吉布斯也跟着从哈佛辍学,在以后的岁月里,他克服了羞怯和正规学习的缺乏,成为历史上伟大的造船师。他做了一个四十年的梦,终于有了“美国号”的诞生。 威廉·弗朗西斯·吉布斯勇往直前且坚持完美。他爱他的船,想象她,领悟她,甚至要在二战年代成就她的奢华之旅。传记作家史蒂文?氏房出色地描述了吉布斯的追梦之路以及吉布斯如何单枪匹马改变了整个业界。
  • 传奇作家的传奇婚恋

    作者:吴越

    本书是当代著名作家吴越先生的回忆录,以真实和传奇为主要特色,以作者的三次悲剧婚姻和一次喜剧婚姻为主线,穿插两次失败的恋情,从侧面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1956年,在阴差阳错的特殊环境下,娶了一位大家闺秀怡,正在享受“红袖添香夜读书”的闺房之乐,却因为1957年“祖国上空乌云乱翻”的政治原因,棒打鸳鸯,分道扬镳。十年之后的1966年8月,祸国殃民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作者身陷囹圄又遭发配新疆,为避免一生单身永远住集体宿舍之苦,违心地在北京郊区以闪电战的形式娶了一个农村姑娘琴,又逢偶发的原因去不成新疆,结果因为经济窘迫,不得不“各逃一条性命”,含泪分手。又过了十年之后的1975年,作者在劳改农场生活了20多个春秋,已经心如死灰,不再对“前途”抱有任何幻想,决心以“余年”从事文学创作,只求把作品留给后人,“死后而志成”。就在这时候,偶然在故乡遇见一位在“文革”中遭受迫害的大龄女青年娟,两人因为有相似的遭遇而有了共同的追求:决心携手在艰难的环境中共同完成一部艰难的文学作品。1976年,结婚不久,作品也刚刚完成初稿,“四人帮”被打倒,作品出版,一举成名,夫妇二人也先后落实政策,并一起在北京建立一个虽然简陋却尚称美满的小家庭,共同抚育孩子健康成长。但是天不作美,三十二年之后的2008年,娟患上了不治的癌症,2009年去世。留下的女儿,又因为要远嫁澳大利亚,不能和老父相依为命。命运促使作者第四次成婚。本来只想找一个能共同“过日子”的老太太,在晚景中相互搀扶,相濡以沫,安度晚年,没想到却找到一位事业上的助手。作者已届八十高龄,正因为有了助手,重新焕发青春,又一次进入了文学创作的旺盛期。这部《传奇作家的传奇婚恋》,可以说是一部小中见大的时代史诗,也是一部当代知识分子的自我奋斗史。 作者以创作通俗传奇小说见长,出版了文学作品57本共2000多万字。在生活中,他不由自主地创作出来的经历,却比传奇还要传奇,令人叹息,令人悲怆,也令人感触。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像讲故事一般娓娓道来,生动而有趣,没有愤恨,没有怨怼,是非恩怨都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去判断。
  • 寻找邓世昌

    作者:萨苏

    丹东大东沟水域,一条北洋水师沉没军舰被重新发现,作者萨苏作为这次探摸与打捞的直接参与者,经历了这次搜索沉船惊心动魄的过程,也曾深入各地去寻访北洋水师在这个世界所留存的最后踪迹。 北洋水师的战舰今天埋骨何方?丹东沉船是不是邓世昌当年带领前去撞击日本吉野号的致远舰?沉没军舰曾历经哪些故事?葬身水下的它还隐藏多少秘密? 这部作者亲历的名舰打捞纪实将带读者重回甲午大东沟,感受那震动国运的一战,缅怀中国海军的不灭军魂。更借此对进入蒸汽时代后中国海疆内水下沉船的情况和文物打捞等工作做一回顾,体验幽深秘境中的水下探险故事。
  • 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作者:

    一本记述20世纪30年代中共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面临绝境,被迫转移,历经艰难险阻,终于脱离险境的纪实性文学作品。 这本关于长征的书自1985年10月在美国出版以来,在很短时间里就拥有为数众多的读者,该书还在欧洲和亚洲的主要国家及许多小国翻印出版。那些从未阅读过红军壮丽史诗的人们,现在可以从这本书中开始了解那些为中国革命事业不惜牺牲的男男女女的品质。他们将从这里开始知道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令人振奋的一场生存大博弈。他们仅仅从统计数值中就可以明白红军所作出的牺牲有多么重大。
  • 图说世界杯

    作者:体坛传媒

  • 东方的遗产

    作者:[美] 威尔·杜兰特(Will Dura

    《世界文明史:东方的遗产》是世界著名哲学家、文化史专家威尔·杜兰特历时四十余年写就的旷世巨著,是举世公认的传世经典。作者因此荣获1968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77年自由勋章奖。这套书总共11卷,记载了人类发展史上的种种文明成果,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宗教、文化、哲学、历史、教育、艺术、音乐等诸领域,极具可读性。 作者对于“世界的”“历史的”这样的宏大叙事选择了从思想的角度切入,用文明的线索贯穿。奥斯卡·王尔德说:“任何人都能创造历史。却很少有人能记录历史。”杜兰特这两样都做到了。他所有的作品都是为了体现文明的发展对人类进步的推动这一主旨。因此,《世界文明史。》绝对不是有关历史的时间、人物、事件的一种堆积。杜兰特以文明时流变作为考察历史的方式,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横跨诸多世纪的波澜壮阔的文化图景,而历史也就在这样的举重若轻中赫然呈现。杜兰特用他那简练而富有诗意的文字讲述了一个事实:许多往昔的文明留下来的财富是人类的珍贵遗产,是历史进程中最闪亮的主线。 杜威说,这是一套很有用的书。季羡林说,这是一套把无羁的热情和横溢的才华完美结合在一起的文化史的不朽巨著。
  • 武士道

    作者:(日)新渡户稻造

    《武士道》一书是作者于1899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养病时,有感于外国人对日本的传统武士道知之甚少,为了向国外介绍而用英文写成的。由于作者本人是一个在幼年时亲自接受过武士道传统教育的日本人,因此,正如作者所说,他在介绍时,与别的外国的日本研究者至多只不过是个“辩护律师”不同,“可以采取被告人的态度”。的确,我们在读到他所系统介绍的武士道的种种方。面时,颇有入木三分之感。同时,由于作者是为了向国外作介绍而写的,行文中大量引用了西方的历史和文学典故进行比较,所以就更便于外国读者阅读和理解。正因为如此,本书一出版就引起了外国读者的极大兴趣。据作者自序说,当时的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不仅自己亲自读了此书,还以此书分赠其友人。光是本书的日本版从1900年到1905年的6年之间就重版了10次,本书还被译成了多种文字,在世界的日本研究书目中占有重要位置。目前在我国的日本研究正深入到探讨日本的文化传统、民族特性对当代日本的影响之时,相信把这本颇享盛名的著作译为中文以飨读者,或许不无意义。自然,由于本书是在将近一个世纪之前写出来的,其中有些观点不免有过时之感,同时,由于作者本人的立场所限,有些观点也很值得商榷。这是希望读者们注意的。
  • 章太炎国学讲义

    作者:章太炎

    《章太炎国学讲义》收录章太炎先生1922年及1935年两次具有代表性的公开讲学记录,较系统地展示国学的概貌,是国学爱好者及研究者了解国学的必读之书。 1.《国学概论》,通俗易懂、简略概括,对中国传统经学、哲学、文学进行精到而系统的简述,是热爱本国传统文化的读者的最佳入门读物。 2.《国学略说》,乃是章太炎先生晚年的治学心得,内容系统精炼、深入浅出,行文典丽古雅,集章氏毕生功力于一书,是了解章氏思想及国学进阶的最佳指引之书。
  • 人文通识课1:古典时代

    作者:[美]罗伊·T·马修斯,德维特·普拉特,

    从蒙昧洪荒到罗马帝国崩溃 古代文明兴衰启示录 阿卡得帝国的开创者与犹太先知摩西拥有相似的生平,这是文明的巧合 史诗中特洛伊战争的起因由贸易纠纷变为海伦的美貌,这是文明的巧饰 民主雅典与帝制波斯之间的战争对世界历史影响至深,这是文明的冲突 焚平底比斯的亚历山大大帝只留下了诗人品达的房子,这是文明的力量 坚守马萨达要塞的犹太狂热党宁愿自杀不向罗马投降,这是文明的悲壮 手无寸铁的基督徒征服了仰仗暴力的罗马帝国统治者,这是文明的较量 这不是一座历史、哲学、宗教、文学、艺术、音乐的陈列馆 它让你看清文明的纹理,触摸文明的质地,把握文明的脉动 本书自1992年第1版出版以来,获得了多项图书大奖,以其材料丰富、观点鲜明、结构编排合理成为流行至今的人文通识标准教材。本书的编写始终秉承一个宗旨,即在历史解读的框架内为读者提供一种有关文化表达和艺术作品的分析和欣赏。这一宗旨将帮助读者运用不断提高的历史眼光来丰富和加深 他们自己对当今世界的最新见解,以鼓励他们投入到对未来的积极建设之中。 本册共6讲,主要范围是从史前到罗马帝国晚期的古代世界。按照时间顺序,本册首先介绍了近东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及尼罗河文明,然后讲述了希腊文明从萌芽到巅峰再到衰落,被后继崛起的罗马征服并吸纳,而罗马帝国文明又是如何被脱胎于犹太教的基督教所征服。作者为我们展演了人类从洪荒时代到希腊-罗马与犹太-基督教这两大西方文明传统汇流的气势磅礴,让我们回顾了古代世界激动人心的时刻,重新检视了西方人文传统的根源。
  • 日本历史与日本文化

    作者:[日]内藤湖南

    本书为论文及文章集成,全面详尽地论述了日本历史与文化的脉络,见解独到,有学术价值。
  • 菊与刀

    作者:(美)鲁思・本尼迪克特

    “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家文化的象征。但本尼迪克特在以此命名本书时,似乎并未从这种含义出发,而是以“菊”和“刀”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亦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如爱美而又黩武,尚礼而又好斗,喜新而又顽固,服从而又不驯等等),由此入手,进而分析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及有关习俗,并指出日本幼儿教养和成人教养的不连续性是形成双重性格的重要因素。著者把日本文化的特征概括为“耻感文化”,认为它与西方的“罪感文化”不同,其强制力在于外部社会而不在于人的内心。对于这些观点,有些日本社会学者评价很高,认为表现了“深刻的洞察力”。有些日本历史学者则不同意,认为作者把特定时代、特殊社会集团的社会心理当作“日本人”的普遍心理,在方法论上有非历史的和超阶级的缺点。评价虽然不同,影响很大则是事实。1951年此书被列入日本《现代教养文库》,至1963年已重印三十六次。1982年出版的一本介绍“日本学”名著的书中称赞此书是现代日本学的鼻祖,是文化人类学者研究日本的经典性著作。1986年一篇综述战后日本研究状况的文章列举七种代表性观点,说《菊与刀》是令人注目的一种。凡此都表明,此书影响至今不衰。
  • 重返文艺复兴

    作者:谢哲青

    这是一本每一个真心热爱艺术,或者号称热爱艺术的人,都不应该错过的书。 ★首部通过讲述艺术家之间的竞争解读文艺复兴的著作。 ★《重返文艺复兴——你不知道的天才之争》角度新颖,通过讲述达·芬奇和米开朗琪罗等文艺复兴艺术大师之间的竞争,来讲解文艺复兴艺术。竞争激发创意,大师 们在竞争中较量,精益求精,蔚为风气。他们的竞争,为佛罗伦萨成为文艺复兴的摇 篮奠定了基础。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文艺复兴艺术史。 ★ 《重返文艺复兴——你不知道的天才之争》文字简练,插图活泼,风格轻松,却把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的艺术,以及以达·芬奇和米开朗琪罗为首的艺术家之间的竞争讲述得十分透彻。 ★艺术说书人谢哲青,首次将优美文笔与艺术考古史料融为一体。 ★ 青春版蒋勋、台湾最闪亮的艺术说书人谢哲青,首次触电艺术考古写作,犹如一位饱读诗书的导游,在《重返文艺复兴——你不知道的天才之争》中,带你畅游“花儿与少年”也痴迷的文艺复兴重镇佛罗伦萨。 ★★★★★★★★★★★★★★★★★★★★★★★★★★★★★★★ 文艺复兴为什么起源自佛罗伦萨? 这个小地方为何能孕育最辉煌的艺术? 吉贝尔蒂和布鲁内列斯基曾经PK过? 达• 芬奇与米开朗琪罗互相讨厌是事实吗? 为什么后世的艺术史家对两人之间复杂的心结言之凿凿? 美第奇家族对文艺复兴有何巨大贡献? 天才米开朗琪罗为何独独钟情卡拉拉大理石? 除了文艺复兴三杰达• 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文艺复兴时期还有哪些艺术大师? …… 关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你能想到的所有问题,以及许多你没想到的问题,谢哲青都在《重返文艺复兴:你不知道的天才之争》中以非常轻松的方式给了你答案。
  • 中国智慧

    作者:易中天

    中国智慧,是一个大题目。它的内容,当然决不仅限于《中国智慧》所言。但我以为,《周易》、先秦诸子、魏晋玄学和禅宗,是精华中的精华。其中,儒墨道法的主要思想,我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已经讲过,还出版了《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上海文艺出版社)和《我山之石》(广西师大出版社)两书。可惜因为主题和结构的限制,没能够讲中庸,老子的方法也基本没讲,这次正好补上。这两《中国智慧》加这两讲,再加上《周易》、兵家、魏晋和禅宗,则中国智慧的精华,便都走马观花地浏览了一遍。
  • 中国文化十八讲

    作者:吕思勉

    这是一本由史学大家吕思勉写就的中国文化史。吕思勉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史学家,与陈垣、陈寅恪、钱穆并称为“史学四大家”。本书通过18个关键词,如婚姻、财产、货币、教育、衣食、住行等,透彻剖析了中国文化的缘起,发展,以及特色。堪称一书在手,轻松读透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
  • 香奁润色

    作者:[明] 胡文焕 编撰,朱毓梅,杨海燕,曲

    《香奁润色》,明代胡文焕编撰的一部女性美容及生活知识专书,全书分头发部、面部、瘢痣部、唇齿部、乳部、身体部、手足部、阴部、经血部、怪异部、洗练部、藏贮部共十二部,以美发、美容方子为主,同时兼及妇科病的自治,也包括洗涤各种衣物等料理生活所需的常识,是对17世纪以前女性美容及生活知识进行小结的方书,至今无人进行系统整理、研究。我们约请专业人士进行注释、翻译和点评,并配以精美插图。
  • 1933,聆听民国

    作者:林语堂,梁漱溟,胡适,柳亚子,徐悲鸿,郑

    近几年有关“中国梦”的讨论很热烈,其实早在80年前,作为近代中国影响最大的一份刊物、创刊近三十年、久负盛名的商务印书馆主办的《东方杂志》,就曾围绕此话题发表过一组文章。 1932年11月1日,杂志主编胡愈之向全国各界知名人士发函400余份,提出两个问题: 一是“先生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请描写一个轮廓或叙述未来中国的一方面)?” 二是“先生个人生活中有什么梦想(这梦想当然不一定是能实现的)?” 由此引发了一场前所未有、规模空前的“新年的梦想”。征“梦”活动激起热烈回响,截止到12月5日,共收到160多封答案,其中部分是《东方杂志》的读者。 1933年元旦出版的《东方杂志》(总第三十卷第一号)以83页的篇幅一下子刊出142人的244个“梦想”(不算以漫画形式做“梦”的丰子恺)。半个月后,第2号又以“梦想补遗”收入了梁漱溟、朱自清二人的复函。 这些作者大部分是知识分子,包括柳亚子、徐悲鸿、郑振铎、巴金、郁达夫、老舍、叶圣陶、胡秋原、陈翰笙、张申府、严灵峰、邹韬奋、周谷城、陶孟和、俞平伯、何思敬、楼适夷、宋云彬、章乃器、茅盾、周予同、顾颉刚、施蛰存、周作人、杨杏佛、孙伏园、洪深、傅东华、马相伯、林语堂等,几乎网罗了当时的文化界名流。 因此,这期专栏“虽然不能代表四万万五千万人的"梦",但是至少可以代表大部分知识分子的梦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代中国精英界的思想趋向,值得仔细品味。在上述名家形形色色的梦想中,流露出来的最迫切愿望就是实现民族复兴。这是与其身处的历史背景密切相关的。面对当时战乱频仍、兵燹不断的时局,有识之士怎会不深深担忧?本书图文并茂,首次向广大读者展现老一辈中国人的热切梦想。
  • 欧洲:一堂丰富的人文课

    作者:(德)迪特里希·施万尼茨

    这是一部欧洲人写给欧洲人看的人文知识通典,全书实际上是在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作为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一个有教养的文明人,应该拥有什么样的知识和修养?比如在社交生活中,为什么必须知道莎士比亚和梵高,却不必知道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人文知识是一种特殊的能力,它也许并不能立竿见影地改善你的生活,但一定可以让你的视野更开阔、让内心更丰富、让你的人际交往更愉快。 许倬云秦晖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