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画册

  • 树叶

    作者:马岱姝

    《树叶》是一部风格独特、画风细腻的原创绘本。作者用一百多页、五百多幅彩色铅笔插画,讲述了一个充满寓意的城市故事。 这是一个特别漫长的冬天,树叶纷纷不停不休地落下,时钟和管道组成的庞大的机械系统布满了整个城市,巨大的工厂冒着黑烟,像一头睡着了的野兽趴在地平线上。在满地凋零的落叶中,青年捡到一片发光的树叶。这是一片饱满的、没有干枯的叶子,叶子表面上那几点若隐若现的光亮都是青年从没见过的。 这片树叶从哪里来?它为什么发出特别的光亮?它会不会属于一棵没有被冰冷的冬天控制住的树?它会带着青年去城市里什么样神秘的地方 、遇到什么样的人和故事? —————————————————————————————————————— 马岱姝的《树叶》敏感细腻, 技巧无可挑剔,是一个反映当代人生存状况的深刻寓言,它也证明了她运用绘本这一媒介所取得的成就是多么卓越。 ——Gary Groth(美国漫画出版家,Fantagraphics Books创始人、Comics Journal总编辑) 岱姝的世界里永远下着铅色的大雾,有一种冷冽的未来感。在这里,时间失序,生命失重。可是绝望中,总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拨开大雾,为人们掬起一簇雀跃的光。 ——张悦然 我曾经在网上看过马岱姝一个很特别的设计作品:首饰藏在混合砂土直接做成的盒子内,你得剥开砂层才能找到它。读《树叶》也有同样感觉。在灰暗的氛围中只露出很小一点微光的轨迹,我们得沿着巷道追寻,穿过层层覆盖的城市,就像剥开砂层寻找宝石一样。至于微光的含义,越难以定义就越宽广多义。每个人的答案各不相同,你如果面对真实的自己发问,自然会寻找到微光意义所在,但前提同样是,你得剥扫你内心的砂层。 ——熊亮
  • 一个人的博物馆

    作者:LISK

    “相信画画,画画就会拯救一个人。”——LISK 在国内年少成名的Lisk想要接触更宽广的世界,于是来到了美国读研。在马里兰艺术学院求学期间,美国的插画氛围开启了她的新世界。毕业后搬去纽约,寻找工作养活自己的压力让她再度改变。她一边画一边成长,像一块海绵不断吸收,个人风格愈发明显。从2012至2015,绘画记录了她在美国经历的高潮低谷。 《一个人的博物馆》是她的自传式画册,向所有关注她的新老粉丝、见证了她一步一个脚印的朋友、欣赏她作品的人,带来了一场记录自我的成熟展览。更是希望能鼓励所有热爱绘画的美术生坚持去实现梦想。
  • 西方100名画之旅

    作者:常雷

    《西方100名画之旅》尝试选取西方绘画艺术中颇具代表性的100幅作品进行解读。从历史、文化、艺术等欣赏角度出发,融入宗教、神话故事及现代流行文化的少许幽默元素,以细腻生动而又轻松诙谐的笔触展开叙述,兼具知识性和欣赏性,为读者短时间内了解西方名画提供了便利。这是一场彰显文化底蕴的艺术盛宴,读者可以在轻松愉悦的阅读过程中活跃艺术欣赏思维,拓展文化视野,丰富艺术知识储备,提升审美情趣和艺术人文修养。
  • 莫奈

    作者:莫奈

    《莫奈》(法国)描绘的物象在不同时间、光线和天气下的不同瞬间表现,并使得物体在画布上的表象消失在光色之中。他的作品让世人在放眼看这个世界的时候,开始体验到时空中光与色的结构,开始注意到世界隐藏在色彩迷离下的运动感和充沛的活力。
  • 100名画:古希腊罗马历史

    作者:[法]阿兰·施纳普,弗朗索瓦·勒布莱特

    《100名画:古希腊罗马历史》内容简介:即便您经常出入图书馆、艺术博物馆,有机会欣赏形形色色的西方古典艺术作品,您也未必能真正理解艺术家们希望通过画面表现的内容和主题。马拉松之战、萨拉米斯大捷、克娄巴特拉之死、埃拉加巴卢斯的玫瑰……看到这些标题,您是否能够说出画面背后隐藏的故事?即使在以希腊和罗马为精神故乡的西方,对古希腊罗马的历史缺乏全面了解的青年人也需要为自己补上这一课。这正是作者的努力所在:从气势恢弘的古希腊罗马历史中截取出一百个重要片段,使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加以讲述,并配以西方各大博物馆的馆藏绘画珍品。 翻阅这些故事,或许会使您回想起大银幕上的《埃及艳后》、《亚历山大大帝》、《角斗士》。虽然这些年代渐渐久远的绘画比不上好莱坞大制作影片的华丽刺激,但它们经久不衰的魅力一定会驻足在您的心里。
  • 从提香到戈雅

    作者:上海博物馆

  • 我们这一代

    作者:肖全

    肖全:“在这些既漫长而又匆忙的日子里,我和我书中的这些朋友们都重又经历了很多很多的事,这些事都正在,和已经成为遥远的过去。”“此时此刻我们绝大多数人正在自然而骄傲地老去” 《我们这一代》所摄录的对象,多为出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今文艺界的精英或灸手可热的大腕级人物:如:文学界:诗人顾城、北岛、舒婷,作家:三毛、王朔、贾平凹、史铁生等;音乐界:谭盾、崔健、“唐朝”、窦唯等;美术界:张晓刚、刘晓东、陈丹青、曾梵志等;影视界:张艺谋、陈凯歌、姜文;演艺界:杨丽萍、巩俐、毛阿敏、刘欢等200多位珍惜影……这些日后的文艺大牌,彼时还是一副热血青年的青葱模样,用自己的热望、才华和激情,丰富着那个物质贫瘠的时代。 《我们这一代》大量尘封多年的珍贵影像首次面世。肖全在刻画具时代标签意义的面孔同时,也记录下了当时当地普通人的音容笑貌、平凡家常,他们劳作、生活、欢笑、凝望镜头,这些栩栩如生的个体和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相得益彰,成为诠释“那一代”的最佳纪录片脚本。同时,肖全在此次出版的纪念版中,按照图片主题梳理脉络,使得之前相对散落的影像更加集中、清晰,为读者拉开一卷板块式的影像主题文化史。
  • 故宫海错图

    作者:故宫博物院

  • 绮丽古风-漫友大画集

    作者:漫友文化

    我们生活在一个高速运转、信息爆炸的年代,没有弧度的办公桌和闪着寒光的电脑几乎成了生活的全部。 站在高楼之上远眺,灰色城市高楼林立,一颗心早已打磨得圆润异常,那些少年峥嵘的梦想,如今已遗失在哪里? 在过去的某个时空?在泛黄的故纸堆中?还是在城外已是乱草丛生的残破断塔之上? 午夜梦回,我渴望一个有关于灵魂的美丽传说。 那里应该是属于过去,属于一个已经逝去了的遥远时空。 翁子扬、丁冰、ENO.、阮筠庭、IIIIS等等,众多画手对于绮丽古风的解读与诠释,端丽笔尖流淌下的是一个华美得流光溢彩的有关灵魂的传说。 那是两千年前的中国——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一千五百年前的中国——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三百年前的中国——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 戴敦邦聊斋人物谱

    作者:[清] 蒲松龄 原著,戴敦邦,戴红杰 绘

    敦邦同志的人物画,不但国内闻名而且已誉传域外,用不着我们这门汉外汉来妄加月旦了。人们都知道,敦邦同志常自称是民间艺人。这既非自谦,更不是自诩,而是出自他对我国传统所间绘画技法的真知灼见和执着求索。他的艺术造诣,也确实得益于汉画象砖、魏晋壁画,木版插图者甚多而自成风格。《聊斋》谈狐说鬼,实际上是以魑魅魍魉为题材而折射出作者所处现实世界的种种社会相。作者笔下的狐鬼常具人性,而他对人的描绘又不恤剥露其兽性。他的恣肆的想象往往跟现实生活的细致真切的叙写融为一体。他的尖锐的讽刺常出之于温文尔雅。敦邦的绘画风格是寓神于形、形中求神,于粗犷见绵密,于夸张中蕴理性。以他来画具人性的狐鬼花妖和具兽性的官绅胥吏,正可以说是初写黄庭,恰到好处。 这本画册奉献于读者面前时,读者所能获得的、或将高于出于敦邦同志的其他作品之上。
  • 花·女词

    作者:呀呀

    作为一位爱花之人,从不经意的花卉写生到一张张根据古典诗词意境演绎的仕女插画,呀呀在这本全新画集《花•女词》中呈现出更多的与自然、传统相结合的特点。画集按中国传统节气的排列描绘了杜鹃、牡丹、荷花、茉莉等近四十种写生花卉图谱,呈现出古典端正的美好花颜。更根据优美的古典诗词意境绘制了相应的花之仕女图,包括《海棠依旧》、《永劫之花》等畅销小说封面。画集中还收录了平时写生心得以及详细绘画工具和作画教程。
  • 看上去很美

    作者:双囍是朵花儿

    这是一本文艺私房写真集,记录了东方女性独有东方美。《看上去很美》展示了多名年轻女性充满青春气息的身体,同时也散发着迷人的东方气质。本书附送价值159元的私房写真教程。晒单可以免费听作者的微信课程。 双囍是朵花儿是近年来在网络上名声鹊起的自由摄影师,她的女性身份和独特的视角,让她的文艺写真作品得到了影友和业界的一致称赞,她的作品性感但不追求裸露,隽永充满灵性。这本画册记录了她拍摄的多名女性,展示了她们迷人的气质和青春的形体,同时,也记录了双囍是朵花儿从事创作时的心路历程。 更为难得的是,作者还将自己在摄影创作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集结成册作为礼品送给读者,让摄影爱好者在欣赏作品的同时,学到拍摄技巧,非常值得读者珍藏学习。
  • 文森特·凡·高

    作者:吉林美术出版社 编

    《文森特·凡·高》内容简介:文森特·凡·高500幅经典作品,“后印象主义”大师,【荷兰】文森特·凡·高在短暂的10年里,文森特·凡·高以其敏锐的知觉和极端的个性.创造出至今看来仍是最富激情的经典画作。尽管他悲剧般的人生归于病态的疯狂。但他却用世上最欢乐的色彩语言描绘了大自然和人类的感情。凡·高的画作是天才禀赋的产物,也宣告着他与大自然最亲切的交融。正是这种交融。使他开拓出视觉艺术“第二自然”的辉煌。给世人以慑魂动魄的灵感。
  • 木心画集

    作者:木心

    自1984年始,木心应邀在欧、美、港、台的华文刊物发表大量文章,《联合文学》创刊号特出专卷“木心散文个展”,形成文学狂飚,一时“人人争问木心是谁”。纽约《中报》召开《木心散文专题座谈会》,台湾洪范书店争先出版木心著作,接着圆神、远流等出版社连出小说、散文、诗篇十二集。 新世纪伊始,木心又投入绘画事业,筹备三年,举办了《木心的艺术》大型博物馆级全美巡回展。于耶鲁博物馆隆重开幕,《纽约时报》整版报道,华盛顿、芝加哥、华尔街的各大报刊纷纷激赏揄扬,佳评一浪高一浪,展览历芝加哥、夏威夷、纽约,最后此三十三幅杰作全部为耶鲁大学博物馆所典藏,其画册畅销全世界,一直列为五星级。
  • 张爱玲画话

    作者:止庵,万燕

    张爱玲除以小说、散文传世外,还遗有绘画作品,包括为自己或他人之作所画插图,漫画,为杂志所画扉页和设计的书籍封面等。目前所见她的最早画作,是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国光》第四期所载《某同学之甜梦》;最后则为一九四四年十二月出版的散文集《流言》中收录的多幅插图。现存张作共计七十六幅(组),又炎樱所作四幅,亦与张爱玲不无关系,均以原貌收入本书。
  • 我与西藏组画

    作者:陈丹青

    《我与西藏组画》主要介绍了两次西藏行,相隔四年。头一回时在“文革”终点,《泪水洒满丰收田》与翌年那届全国美展,恐怕是1949年后苏联革命现实主义油画创作的最后一次集体展示。那年月,我像所有知青画家一样,竭力模仿国内名家堆叠厚颜料方笔触的苏式画法,瞧着宽袍大袖的西藏人,满脑子苏里柯夫或德加切夫。当我在布达拉宫西南侧劳动人民文化馆一问小屋子里瞧着画布,走近退远,自以为是个“苏联”革命画家。第二回去西藏,正当改革开放前夜,不但世道大变,我也见识增长,画画时拼命默诵库尔贝、勒帕日、柯罗、米勒的朴素画面,自以为是个“法国”古典画家。毕业作展出后,我曾在文稿中竭力陈述自己为什么以及怎样画出这些画,多年后我才恍然:所谓西藏组画只是1978年“法国乡村画展”来华展出后的私人效应,而当我在画展中梦游般踯躅不去,中学时代躲在上海阁楼临摹欧洲画片的记忆,倏忽复活了。
  • 大自然的艺术

    作者:[英]朱迪丝•马吉

    关于自然 关于绘画 关于发现 17 ~ 20 世纪 描绘世界博物学三百年 汇集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珍藏的200 多幅精美画作 一场惊奇的视觉盛宴 本书以人类对地球的探索为线索,精彩呈现自然史中最著名的探险与发现,描绘出博物学的发展轨迹。汇集了三百年间世界上最伟大的 博物学画家梅里安、巴特拉姆、埃雷特、鲍尔兄弟、奥杜邦、古尔德、雷杜德等人的杰作。这些画作均藏于国际顶尖的自然科学研究机构——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仅有博物 馆工作人员、研究学者能有幸涉猎。现在,这些引人入胜的精美画作都汇集到本书中,呈现在我们面前。 三百年来博物学的发展提升着 人们对大自然的欣赏力 玛丽亚•西比拉•梅里安 代表作《苏里南昆虫变态图谱》 威廉•巴特拉姆 画作《绿鹭》《洋大头茶》《苦瓜》《太阳鱼》等 格奥尔格•埃雷特 画作《荷花玉兰》《芋》《索科德拉芦荟》《响盒子》等 弗朗兹•鲍尔 画作《帝王花》《朱顶红》《鹤望兰》等 费迪南德•鲍尔 画作《鸭嘴兽》《南方巨盘木》等 约翰•詹姆斯•奥杜邦 代表作《美洲鸟类》 约翰•古尔德 代表作《澳大利亚鸟类》 皮埃尔•约瑟夫•雷杜德 代表作《百合圣经》《玫瑰圣经》 …… 美轮美奂的画作……精准翔实的信息……了解博物学及其画家的历史沿革…… ——美国《出版商周刊》 来自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野生动物精美画作,是构成21世纪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罗恩•托夫特 资深记者和摄影师 中国是全世界生物多样性名列前茅的国家,居北半球第一位!但中国的独特自然世界却是被研究、记录和描绘得最少的。愿这本描绘博物学的权威著作,可以呼唤出一批中国极端匮乏的、年轻有为的博物学画家。 —— 徐健 野生动物摄影师、影像生物多样性调查所(IBE)所长
  • 消失的胡同——铅笔画中的北京风貌

    作者:况晗

    胡同曾是北京四九城的标志,北京文化的体现。而今飞速消逝在高楼大厦之间,只剩星星点点的孑遗,一个疯狂爱上胡同的画家,用手中的铅笔与推土机赛跑,为后人留下昔日胡同的身影。 本书是一本介绍北京胡同的图文书。画作110幅,摄影照片106幅。文字约11万字。 本书的编纂历时两年,在这两年中,况晗从自己二十余年来手绘的关于北京胡同的宽线条铅笔画中选择出较为满意的作品,并重新创作了几十幅铅笔画。除此之外,况晗还到每一条所画胡同的原址拍摄了照片,并请专门研究老北京历史文化的学者陆元先生为自己的画作配写文字。陆元主要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每一条胡同名称、地域变迁及历史文化背景,每篇篇幅几百到一千字不等。陆元在写胡同时有以下原则:别人写过的,他不写;别人写过但未写清楚的,他写;别人写过但写错了的,他确有把握,他也写。图文相辅相成,共同编为一册,使本书具备了更深层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这本书在阅读方式上也有所创新,它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画册,也不是艰深的学术读物或拼凑的通俗读物。读者既可以随意翻到哪篇读哪篇,又可以按照每条胡同在地理位置上的关联顺次阅读。并且书后附有作者精心制作的全北京胡同地图一张,图中的数字和该胡同画作在书中的页码对应,方便读者查阅。 《消失的胡同——铅笔画中的北京风貌》是一本兼有艺术、建筑、历史、民俗等各方面内容的图文书。
  • 爸爸的木朵

    作者:速写本子

    “我有一个女儿,我一定好好爱她。”这不是煽情,只是一个父亲心情。 父爱不仅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力量。@速写本子用绘画的方式把女儿木朵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用速写画的方式表现,画出木朵的可爱、木朵的调皮、木朵的求知欲、以及木朵生活中的小故事。画风温馨治愈,很萌很有爱,透着温暖人心的力量。赋予了绘画之后的人生感悟和一位父亲对女儿含蓄,内敛的爱。表达了含蓄缱绻的父爱,诠释了人们内心永不停止温暖和美好的童年。 天底下没有最好的爸爸,只有最疼爱女儿的父亲!
  • 我喜欢你

    作者:小惰

    美国版《我喜欢你》畅销半个世纪,台湾版《我喜欢你》让送书成为恋爱方式,大陆版《我喜欢你》今天终于来了!我们一起去热带,去雨林,去跟土著人跳舞,去砍大筏木,还要做一只心形的筏子,去漂流,从波利尼西亚到马达加斯加,去每一个寂静无人的小岛,无论梦中还是醒来都不忘记脱说:我喜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