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鲁迅

  • 朝花夕拾·野草

    作者:鲁迅

    本书是先知现代经典之五,收录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巨匠,新文化运动之奠基人鲁迅先生生前编订的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同时从鲁迅的杂文集中的钩稽出了其他散文,如叙事与抒情的美文、随感、纪实散文、怀人散文、序跋散文、讲演散文等25篇。
  • 文学复古与文学革命

    作者:(日)木山英雄

    《文学复古与文学革命:木山英雄中国现代文学思想论集》选收了20余篇论文。即《实力与文章的关系--周氏兄弟与散文的发展》、《周作人--思想与文章》、《庄周韩非的毒》等。
  • 思想·山水·人物

    作者:[日] 鹤见祐辅

    本书是鹤见祐辅归国后三年写的文笔选录。 第一篇的《断想》,是应了《时事新报》之需,逐日揭载的。开手的时候,本想记载一点零碎的感想,但在不知不觉之间,却已非断想,变成论文似的东西了。这一篇,我是在论述威尔逊,穆来和英国劳动党,以见为英美两国政界的基调的自由主义的精神。 从第二篇起,到第二十二篇止,是感想;第二十三篇以下,是旅行记和关于旅行的感想。贯穿这些文章的共通的思想,是政治。政治,是我从幼小以来的最有兴味的东西。所以这书名,也曾想题作《政治趣味》或《专门以外的工作》,但临末,却决定用《思想·山水·人物》了。
  • 苦闷的象征

    作者:[日] 厨川白村

    本书收录日本近代学人厨川白村著作两种。《苦闷的象 征》是一部艺术专论。作者吸收了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和弗洛 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等理论,提出了“生命力受压抑而生的 苦闷懊恼乃是文艺的根柢,而其表现法乃是广义的象征主 义”的命题,进而从艺术的创作、批评、起源、鉴赏等各个层 面不断深化和引申这一命题,构建了自己的理论框架。《出 了象牙之塔》是一组随笔,无论是剖析日本的国民性,还是 介绍当时的文坛现状,都贯穿着作者所张扬的“生命力”之 说,可以说是前一理论的具体实践。 译者鲁迅先生和厨川白村的文艺人生观多有契合,很 好地传达了原作的神韵。该书曾在二三十年代的思想文化 界产生过较大反响,即便在七十余年过后的今天,仍不失 “生命力”。读者朋友倘能“坚忍地反复两三回,当可以看见 许多有意义的处所”。
  • 从“绝望”开始

    作者:【日】竹内好

    鲁迅叫我们正视自己的腐肉,而且不允许我们有一点点逃避。鲁迅那冷峻的目光一直在注视着我们,他执拗的阻碍着我们只追求自己的幸福。所以,内心满足的人,或想出人头地的人最好不要读鲁迅。只有那些想和周围的人一起幸福并且为此而感知自己不幸的人,才可以以鲁迅为友,来研读鲁迅。世界在病态之中,我们自身不可能健康……
  • 鲁迅

    作者:[日] 山田敬三

    作者不是以西方流行的存在主义思想来简单比附和勉强套用鲁迅的文学创作和生存理念,而是从鲁迅一生从个人生命追求到全部文学活动的“存在”实际出发,追本朔源、抽丝剥茧,在实实在在的客观史迹和多样创作的深层蕴藏中,来认识鲁迅、理解鲁迅,探究了鲁迅作为一个独立的“永远的行路者”的存在主义思考和实践。
  • 我的朋友鲁迅

    作者:(日)内山完造

    在这本书中,你所了解到的是一个不同于教科书上的鲁迅: 他和我们一样讨厌蚊子 —— 老版,即便都是吸血动物,我最讨厌蚊子了。嗡嗡嗡的,吵死了。吸饱了血肚子鼓鼓的,也不怎么动只会慢慢地转来转去。那样子, 真让人感到滑稽可笑。 ——摘自本书《先生那些话》 他也会像孩子一样发牢骚— — 老版,《海上述林》还没到吗?都已经十月份了,这帮人都在搞什么啊?明明说好五月份出版的,这态度简直就是马马虎虎嘛……你们是打算等读者也死掉吗? ——摘自本书《先生那些话》 他是一个宠爱孩子的父亲—— 随着海婴一天天长大,时不时我就会看见先生手上拿着颜色漂亮的赛璐珞玩具回家,而且先生手上的玩具还不停地变化着。 ——摘自本书《“爸爸、妈妈、弟弟”》 他也会哭—— 《阿Q正传》发表的时候,先生受到全国各界反对派的攻击,处于孤军奋战的最艰难时期。记得正是那时,先生给我看了一首他的述怀诗。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摘自《自嘲》 当时听完先生的解说,我哭了。抬头看先生,他也正在哭。但是,他的眼泪绝对不同于我的眼泪。 ——摘自本书《参观鲁迅故居》
  • 苦闷的象征

    作者:厨川白村

    《苦闷的象征》:北斗译丛。向人生的道路进行的时候,我们就或呻,或叫,或怨嗟,或号泣。而同时也常有自己陶醉在秦凯的欢乐和赞美里的事,这发出来的声音,就是文艺。对于人生,有着极强的的爱慕和执著,至于虽然负了重伤,流着血,苦闷着,悲哀着,然而放不下,忘不掉的时鞋 在这时候,人类所发出来的诅咒。愤激赞叹,企葛,欢呼的声音不就是文艺么’……文艺就是朝着真善美的理想,追赶向上的一路的生命的进行曲、也是进军的喇叭。响亮的闳远的那声音,有着贯天地动百世的伟力的所以就在此。
  • 思想・山水・人物

    作者:鹤见祐辅

    “洋经典”系列为读者推荐了一批小巧玲珑的外国文化好书,丛书所选作品来自各国大家,都是人文学科中的精华,不少是作家的代表之作,而且可诵易读。它们题材各异,体裁不限,文学、历史、哲学、宗教、社会、伦理无所不包,随笔、散文、游记、自传、小说、论著应有尽有。 《思想·山水·人物》是日本鹤见祐辅的杂文集。原书共收杂文三十一篇,鲁迅选译了二十篇。当出版单行本的时候,鲁迅特意补译了《说自由主义》。对于全书,鲁迅在翻译时充分尊重原书,未加删节。
  • 苦闷的象征

    作者:(日)厨川白村

    本书是日本文艺批评家厨川白村(1880--19231)的文艺评论集,1924年 (大正十三年)日本东京改造社出版。译文前两篇最初发表于1924年10月1日至31日间的北京《晨报副刊》,全书1924年12月(实为1925年3月)由北京新潮社出版,为“未名丛刊”之一。1926年10月改由北新书局出版,译者生前共印行了十二版次。1938年6月收入《鲁迅全集》第十三卷。
  • 出了象牙之塔

    作者:(日)厨川白村

    本书是日本文艺批评家厨川白村(1880--1923)的文艺评论集,1924年( 大正十三年)日本东京福永书店出版。鲁迅在翻译时,删去原书的《文学者和政治者》一文。其中《出了象牙之塔》、《观照享乐的生活》、《从灵向肉和从肉向灵》,发表于北京《京报副刊》,《描写劳动问题的文学》、《现代文学之主潮》发表于北京《民众文艺》周刊。全书1925年12月由北京新潮社出版,1931年8月起由北新书局出版,译者生前共印行九版次。 1938年6月收入《鲁迅全集》第十三卷。 中国现代文学从来就是中外文化交汇撞击而催生成长的,翻译不仅对现代作家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着推动作用,而且它也承担了思想启蒙和文化构建等时代赋予的使命,其历史价值不可低估。本书是鲁迅先生的翻译作品之一《出了象牙之塔》,此书的主旨是批评本国的缺点。
  • 上海月亮

    作者:(日) 井上厦,井上ひさし

    一本给了有良知的日本人自信的书,曾获日本谷崎润一郎奖。 本书为二幕六场评传剧。以幽默诙谐的语言,讲述1934年夏,鲁迅在内山书店二楼避难,内山完造希望借此机会为鲁迅治病,但鲁迅坚决拒绝。后在众人努力下改变态度。表达了对鲁迅思想的认识及对中日关系的思索。
  • 惜别

    作者:(日)太宰治

    《惜别》创作于日本侵华战争末期的1945年,取材于鲁迅的日本仙台留学生活,以一位乡村老医生的回忆方式,记述了鲁迅在仙台医专的学习、生活、交友。以及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情况。作者在充分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发挥“太宰治式”的丰富想象,完整再现了青年鲁迅在日本留学时的淳朴形象。 《惜别》是极为难得的大作家描写大作家的作品,也是世界文学中唯一以鲁迅为主人公的长篇小说。
  • 现代日本小说集

    作者:

    《现代日本小说集》一九二三年六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署周作人编译,其中鲁迅译十一篇,周作人译十九篇。 该书为2006年新星出版社出版的“新星·鲁迅书系”的最后一本。 该系列包括以下几本书: 1、《惜别》 2、《孙氏兄弟谈鲁迅》 3、《红星佚史》 4、《域外小说集》 5、《现代小说译丛·第一辑》 6、《现代日本小说集》
  • 芥川龙之介中短篇小说集

    作者:芥川龙之介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近代的杰出作家,有“鬼才”之誉。他的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在于短篇小说,《罗生门》、《竹林中》、《鼻子》等都是芥川龙之介最广为人知的经典名篇。早在20世纪20年代,鲁迅便将《罗生门》、《鼻子》译介到中国。芥川龙之介的作品也深受老一辈著名翻译家夏丐尊、夏衍、楼适夷等人的喜爱,他们都曾翻译过芥川龙之介的作品。 根据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竹林中》改编,由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执导的电影《罗生门》轰动全球,被誉为“有史以来最有价值的十部影片之一”,芥川龙之介的小说也因此更深入人心。 本书收录芥川中短篇小说12篇。《罗生门》以风雨不透的布局将人推向生死抉择的极限,从而展示了“恶”的无可回避,第一次传递出作者对人的理解,对人的无奈与绝望。《鼻子》则把犀利的笔锋直接刺向人的深层心理,委实耐人回味。
  • 而已集

    作者:鲁迅

    编辑推荐:本书收作者一九二七年所作杂文二十九篇。附录一九二六年的一篇。鲁迅在本书《题粹》中说明了本书题名的用意:“这半年我又看见了许多泪,然而我只有杂感而已。……”
  • 集外集拾遗补编

    作者:鲁迅

    本书收入一九三八年五月许广平编定的《集外集拾遗》出版后陆续发现的佚文,其中广告、启事、更正等编为附录一;从他人著作中录出的编为附录二。主要内容还有中国地质略论、破恶声论、《越铎》出世辞、辛亥游录、疑播布美术意见书、《大云寺弥勒重阁碑》校记、关于废址《教育纲要》的签注、 会稽禹庙窆石考等。
  • 二心集

    作者:鲁 迅

  • 朝花夕拾

    作者:鲁迅

    《朝花夕拾》内容简介:鲁迅(1881-1936),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周树人,“鲁迅”是他于一九一八年在《新青年》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一八八一年九月二十五日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破落的士大夫家庭。父亲的多病和家境的败落使童年时的鲁迅常往来于当铺和药铺之间,使他较早地体验了世态的炎凉。六岁读私塾,一八九八年入南京水师学堂学习,次年到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铁路矿务学堂学习。一九0二年赴日本,鲁迅在东京弘文学院学习,在这期间创作了名诗《自题小像》。一九0四年,到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后来因痛感医治愚弱的国民的“第一要着,是改变他们的精神”,于是弃医从文,从事文艺活动。一九0八年,鲁迅参加革命者组织的“光复会”。同年八月回国,在杭州、绍兴任中学教员,一九一二年到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部员,后到北京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长,后又升为佥事。一九一七年因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愤而辞职。一九一八年一月参加改组后的《新青年》编辑工作,并发表《狂人日记》。一九二三年出版《呐喊》,其中收集了《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一九二0年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任教并研究古典文学,编写了《中国小说史略》、《嵇康集》、《小说旧文钞》、《唐宋传奇》等。一九二五年支持、领导了《语丝》的出版,主编《莽原》。一九二六年,因受当局压迫赴厦门大学任文科教授,创作了《汉文学史纲要》,以及《朝花夕拾》散文集中的五篇。一九二七年一月,到广州的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兼文学系主任。同年辞职,抗议蒋介石叛变革命,这时创作了一些抨击性的杂文,后收在《而已集》中。
  • 作者:鲁迅

    编辑推荐:本书收作者一九零七年至一九二五年所作论文二十三篇。其中《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旨在介绍西方科学发展历史。《文化编至论》、《摩罗诗力说》重点介绍西方的哲学思想、文学思潮。《我之节烈观》等十九篇是对中国几千年古老文明的痼疾进行全方位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