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鲁迅

  • 鲁迅是谁

    作者:周海婴,周令飞

    周海婴先生遗著,鲁迅家属的呐喊。本书为鲁迅独子周海婴、长孙周令飞二十年来甘做“出头鸟”,冒天下之大不韪,维护鲁迅合法权益、追踪鲁迅遗产下落、为鲁迅打官司,重新诠释、普及和弘扬鲁迅的经历和心路;四篇长文章、四次访谈录、四份政协提案、十个“鲁迅备忘录”、近300张图片、三场名家同题讲演,构成一连串问号和惊叹号,在鲁迅诞生130周年、逝世75周年之际,完成一场特殊的纪念。 代序:追忆家父周海婴先生 / 周令飞 上篇 鲁迅是谁? 一、“这个鲁迅离我们很遥远” 二、作为父亲和祖父的鲁迅 备忘录之一、“鲁迅是谁”全国巡回展概况 备忘录之二、80年来的鲁迅纪念活动回顾 备忘录之三、民国以来中小学教材里的鲁迅作品选目 备忘录之四、 近100年鲁迅著作、研究著作、论文出版统 计 中篇 鲁迅姓什么——鲁迅遗产与法治语境 一、“我们把鲁迅的东西捐给国家,很放心” 二、鲁迅姓“钱”还是姓“权”? 三、这是不能忘却的纪念:“鲁迅为公” 备忘录之五、 鲁迅相关产业之一:纪念场馆、景区和遗 迹、学校和研究机构 备忘录之六、 鲁迅相关产业之二:商标注册、域名网站 与著名商家 备忘录之七、 鲁迅相关产业之三:著作改编影视作品 (1928~2009) 下篇 让鲁迅回家 一、告别一家之长:1918~1936年 二、保护和奉献鲁迅:1936~1968年 三、失去的鲁迅:1969~1998年 四、和鲁迅重逢:1998年以来 备忘录之八、鲁迅家族简表 备忘录之九、鲁迅家属捐赠物品基本清单 备忘录之十、 有关鲁迅著作权、遗产继承、商业纠纷等 维权回顾 附篇 访谈与媒体报道实录 一、周海婴:对父亲鲁迅更新的诠释 二、鲁迅是谁:凤凰周刊专访周海婴父子 三、周令飞:希望鲁迅就活在你隔壁,希望他就走在你 身边 四、对话周令飞:绍兴日报记者与周令飞的问答 五、70年后,长孙周令飞与学者止庵“还原鲁迅” 另:周海婴在全国政协的四份提案 外篇 追问鲁迅是谁? 附录一、 陈丹青:鲁迅是谁?——写在鲁迅逝世七十周 年 附录二、钱理群:鲁迅是谁?——和中学生谈鲁迅 附录三、 张梦阳:鲁迅究竟是谁?——鲁迅在今天的意义
  • 与周氏兄弟相遇

    作者:钱理群 著

    《与周氏兄弟相遇》内容简介:回顾我的人生轨迹与治学之路,最有意义的,大概就是和周氏兄弟——鲁迅与周作人的相遇。早在中学时代就读鲁迅作品,在大学期间,又把新出版的《鲁迅全集》通读了一遍,但许多地方都读不懂。真正读进去,并且有了自己的体会,是在“文革”后期。中国与自己都走到了绝境,在极度的苦闷中,和一群年轻朋友探讨“中国向何处去,自己向何处去”时,与鲁迅相遇了。我的第一本鲁迅研究专著《心灵的探寻》就是这次相遇的产物,《与周氏兄弟相遇》第一篇《“多疑”、“尖刻”中的现代智慧》就是其中的一篇。第二次相遇,是在2000年我遭遇了一次全国性的大批判,大病一场以后,又有了一次绝望的生命体验,并且有了《与鲁迅相遇》,这里选了《鲁迅和现代评论派的论战》这一章。记得在这书的《开场白》里还讲过这样一番话:“人在春风得意、自我感觉良好时,大概是很难接近鲁迅的;人倒霉了,陷入了生命的困境,充满了疑惑,甚至感到了绝望,这时就走近鲁迅了。”——这当然只是个人经验之谈。而且我的经验也不全是如此:在我退休以后,又出现了一次研究、言说鲁迅的高潮,也可以说是第三次相遇。但这一次我的心境就很难用“绝望”来简单概括。
  • 现实的与哲学的

    作者:孙玉石

    《现实的与哲学的:鲁迅野草重释》内容简介:关于一本薄薄的《野草》,讲的话,已经够多的了。然而,把这些连载于《鲁迅研究月刊》上的浅薄的讲义,汇集在一起,准备付梓时,似乎还想说几句话。
  • 鲁迅选集:散文・散文诗・诗卷(插图本)

    作者:鲁迅,林贤治 评注

    “要了解中国人和中国全面的民族精神,除了读鲁迅作品以外,别无捷径。”首先看到的是书签上的这一行字,让人心里一动。其实这几年鲁迅的选本出得也不少,这一次湖南文艺出版社把鲁迅先生的小说、评论、杂感、散文和序跋书信一共出了五本。这套书的特点一是插图,二是由林贤治先生来点评。插图多是木刻,简朴而厚重,也有鲁迅作品最早版本的照片和手迹。而林贤治的点评自然是对经典的一种现代解读,有时话中藏机锋,读本颇为畅快淋漓。这也是我们现在想看鲁迅且常读常新的一个原因吧。
  • 热风-鲁迅杂文

    作者:鲁迅

    本书收入鲁迅先生1981年至1924年间所作杂文41篇及题记1篇。 《热风》贯穿着“五四”精神——民主与科学的要求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精神;反对国粹主义,扫除迷信落后,主张社会解放。“第一着自然是扫荡废物,以造成一个使新生命得能诞生的的机运。”《热风》以生动的形象和幽默的语言展开逻辑严密的论点,精焊凝炼,明白晓畅。
  • 鲁迅集·杂文卷

    作者:鲁迅

    “大家小集”从中国现当代文学大家出发,将逐步涵括历史、哲学、艺术等学科里成就斐然者。   “大家”们往往著作等身,非专业的读者不易也不必读完其全部作品,故本社只做“小集”,仅遴选大家们创作于各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有影响的作品,让读者借以领略大师们的风采。   编全集不易,编选本亦难;全集贵全,选本尚精。在短小的篇幅里,于作者要展示菁华,于编者要体现旨趣,于读者要有所斩获,本社不敢说能做到最好,但有这样的追求,故挑选的编注者,皆为该研究领域或该作者研究之俊秀,欲借他们来达成本社的目的。   每篇文字都作题注与正文注。题注说明该文最初发表于何种报刊,发表时所用署名,后来编入何文集等,并尽可能客观地提供作者撰述时的相关情况。
  • 鲁迅小说解读

    作者:史志谨

    内容简介 本书对鲁迅小说集《呐喊》、《彷徨》中的25篇小说逐篇进行分析品读,尤其是对鲁迅小说的重点篇目,如《狂人日记》、《孔乙己》、《药》、《一件小事》、《风波》、《故乡》、《祝福》、《孤独者》、《肥皂》、《伤逝》等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分析和解读。作者积十余年教学心得,从政治、经济、文化、审美、心理、艺术等视角对鲁迅小说进行重新体悟和研读,力求表现出新意和独见,将鲁迅小说研究提到一个新的高
  • 鲁迅编印美术书刊辑存十三种

    作者:珂勒惠支,蕗谷虹儿,梅斐尔德

    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鲁迅先生开始大力介绍国外的版画画家,编印他们的版画集,同时扶植国内年轻版画家的成长,推动国内版画事业的发展。包含其亲自编印、作序介绍出版的版画集总共达13钟。 鲁迅先生印制的版画集大多只有百余部,其中的一部分又做为非流通本(赠送文化名流),其版本现在在国内已经非常罕见,有极高的审美、收藏价值。本次出版的作品中,《城与年之图》是鲁迅生前筹划,但未能出版的书籍,该书鲁迅已经写好序言,编好目次。本次影印,是首次以单行本的方式出版,更有非同寻常的价值。
  • 中国小说史略疏识

    作者: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疏识》对学界享有盛誉、影响巨大的中国古代小说史研究的奠基之作——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一书作了洋细的梳理和研究。作者运用疏、识的形式,通过大量真实可靠的历史文献资料,对原著中涉及的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中的问题,尤其是歧异争议的热点和难点进行了说明。作者运用微观研究的实证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宏观把握,力求弄清这些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争议之处的实质,加之言简意赅的点评式评沦,其独特精辟的见解令人耳目一新。 《中国小说史略疏识》由鲁迅编著,张兵、聂付生疏识。
  • 鲁迅研究

    作者:朱晓进

    《鲁迅研究》是研究鲁迅的一部很有分量的书,作者朱晓进是研究鲁迅的著名专家。全书除去绪论,共分九章,主要介绍和讨论了鲁迅的人生选择与创作道路、鲁迅的文化思想、鲁迅的文艺观、鲁迅小说世界的独特叙事、鲁迅杂文世界的文学意义、鲁迅散文世界的“生命痕迹”、鲁迅诗歌世界的“新与旧”、鲁迅的学术研究、百年鲁迅研究综述等,颇多新意。
  • 亡友鲁迅印象记

    作者:许寿裳

    《亡友鲁迅印象记》:收入许寿裳先生回忆鲁迅的两本重要集子:《亡友鲁迅印象记》和《鲁迅的思想与生活》。许寿裳与鲁迅有长达三十五年的交谊,自留学日本起即“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不异骨肉。鲁迅去世后,许寿裳曾陆续撰写多篇回忆鲁迅的文章,资料翔实,理解深切,文笔生动,是研究鲁迅和我国现代文学史的珍贵材料。此次修订出版,我们最大限度地呈现了初版原貌,又充分吸纳新版本的优长,堪称许寿裳回忆鲁迅著作的较为完善的版本。
  • 鲁迅的社会活动

    作者:倪墨炎

    本书系统叙述了鲁迅一生的社会活动,分上下两编,上编介绍了鲁迅一生中对学生爱国运动、对党派和革命团体的态度;下编收录了鲁迅发表过的署名的宣言、声明等,全书史料翔实,为研究鲁迅、了解鲁迅提供了新的视角。
  • 冯雪峰忆鲁迅

    作者:冯雪峰

  • 呐喊

    作者:鲁迅

    《呐喊》是鲁迅1918-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收有《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等14篇作品。
  • Lu Xun's Revolution

    作者:Gloria Davies

    Widely recognized as modern China's preeminent man of letters, Lu Xun (1881--1936) is revered as the voice of a nation's conscience, a writer comparable to Shakespeare and Tolstoy in stature and influence. Gloria Davies's portrait now gives readers a better sense of this influential author by situating the man Mao Zedong hailed as "the sage of modern China" in his turbulent time and place. In Davies's vivid rendering, we encounter a writer passionately engaged with the heady arguments and intrigues of a country on the eve of revolution. She traces political tensions in Lu Xun's works which reflect the larger conflict in modern Chinese thought between egalitarian and authoritarian impulses. During the last phase of Lu Xun's career, the so-called "years on the left," we see how fiercely he defended a literature in which the people would speak for themselves, and we come to understand why Lu Xun continues to inspire the debates shaping China today. Although Lu Xun was never a Communist, his legacy was fully enlisted to support the Party in the decades following his death. Far from the apologist of political violence portrayed by Maoist interpreters, however, Lu Xun emerges here as an energetic opponent of despotism, a humanist for whom empathy, not ideological zeal, was the key to achieving revolutionary ends. Limned with precision and insight, Lu Xun's Revolution is a major contribution to the ongoing reappraisal of this foundational figure.
  • 鲁迅译文选集(共2册)

    作者:鲁迅

    《鲁迅译文选集》共分两册,包括“短篇小说卷”和“儿童文学卷”。 其中,“短篇小说卷”分为“域外小说集”、“现代小说译丛”、“现代日本小说集”、“短篇小说译补”四部分;“儿童文学卷”分为“小约翰”、 “表”、“童话集”、“坏孩子和别的奇闻”四部分。 在鲁迅留下的1000多万字中,有一半是翻译文字。据统计,鲁迅总共翻译过14个国家近百位作家200多种作品。不少学者指出,鲁迅首先是翻译家,其次才是作家。在社会历史大断裂、新旧文化大洗牌的年代,鲁迅在“拿来主义”思想指导下开展的译介工作,形成了其特有的翻译出版思想和工作原则,被誉为“不仅改写了小说翻译史上的色调,也开启了文学翻译新的风气”。  懂得鲁迅或许永远是不可能的,打开本书,去了解作为一个翻译家的鲁迅,或许是我们离这位文学巨匠更进一步的一条捷径。
  • 鲁迅诗歌全集

    作者:鲁迅

    本书为作者及几为同仁对鲁迅诗歌的一个注本。作者以现代旧体诗为主要研究对象,尝试着弄出一个与众不同的鲁迅诗歌读本,旨在尽力提醒偶遇的人们鲁迅的诗歌是很美的,这是不能错失的华章,然后,提供一点可有可五的提示。全书共分三部分:旧体诗、民歌体诗、新诗,对鲁迅诗歌全集进行全面、细致的解读。
  • 鲁迅散文集

    作者:鲁迅

  • 野草

    作者:鲁迅

    本社专事外文图书的编辑出版,几十年来用英文翻译出版了大量的中国文学作品和文化典籍,上自先秦,下迄现当代,力求全面而准确地反映中国文学及中国文化的基本面貌和灿烂成就。这些英译图书均取自相关领域著名的、权威的作品,英译则出自国内外译界名家。每本图书的编选、翻译过程均极其审慎严肃,精雕细琢,中文作品及相应的英译版本均堪称经典。  我们意识到,这些英译精品,不单有对外译介的意义,而且对国内英文学习者、爱好者及英译工作者,也是极有价值的读本。为此,我们对这些英译精品做了认真的遴选,编排成汉英对照的形式,陆续推出,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