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明清

  • 何处是“江南”?

    作者:杨念群

    “江南”在哪里?不同时期指不同的地域。而在明末清初鼎革之际,“江南”有着特殊的涵义,地理上是指相邻的经济上最富庶的地区,即苏、松、常、镇、杭、嘉、湖七府之地,而文化意义上,在文人心目中更像是一幅色泽不变的心灵地图,是汉文化的核心区域。南明小王朝就在这个地域与大清对峙。满清入主中国,并建立起自己的统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这个核心文化区域的成功改造和治理。本书探研了清朝“正统观”建立的复杂背景和内容,考察了江南士人在与清朝君主争夺“道统”拥有全的过程中,如何从“道统”的拥有者,最终成为“大一统”的协从者。
  • 娑罗馆清言·续娑罗馆清言

    作者:[明]屠隆撰,王飞 评注

    内容简介: 《娑罗馆清言》与《续娑罗馆清言》均系屠隆晚年所作,从序言中我们可以得知《娑罗馆清言》作于万历二十八年八月(1600),时屠隆五十八岁。娑罗一词,为梵语音译,有“坚固”、“高远”之意,是盛产于印度及东南亚的一种常绿乔木,树形高大美观,质地优良。相传释迦牟尼的寂灭之所即是在娑罗树间,因此佛教中有不少事物都与娑罗树有关。此树后传入我国,许多寺院中都有栽植。万历十五(1587)年前后,屠隆也从阿育王舍利殿前移植娑罗树一棵,并改其书斋“栖真馆”为“娑罗馆”,本书之名也是从其斋名中得来。 全文共有近二百条短小精炼的清言组成,其中,以佛教的思想观念来阐释人生哲理,有对索居生活的热爱,对自然景物的留恋,对世俗名利的摒弃,作者息心凝虑,超然物外,更像是一位摆脱人世苦恼的隐士,颇有点“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的味道。
  • 子不语

    作者:袁枚

    《中国古典小说名著丛书:子不语》由袁枚编撰。《子不语》得名于《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是清中叶康乾盛世时代的著名文学家袁枚将自己听到举凡神鬼、妖怪、狐仙,甚至奇人奇事,通通整理而成,描述故事简洁明了,刻画人物简练生动,语言朴实而自然。在不少篇目中,还展现了其放达、诙谐与幽默的语言特色,实不愧为一部由具有深厚艺术功底的文学家所创作的鸿篇巨著。
  • 绿野仙踪

    作者:李百川

    《绿野仙踪》成书于乾隆中叶,是清代中期一部比较重要的长篇小说。书中以当时的社会时代为背景,刻画出了生活其间的各色人物,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读者阅读以后,能够非常贴近地感受到清代中叶的世情和普通民众的生活,十分精彩。 人也而有冷于冰名,何也?缘人藐然中处,参乎两仪,为万物灵。顾乃荒乱迷惑?忘其所始,丧其所归,至不得与无情木石,有知鹿豕,守真葆和,终其天年者,总由一热字摆脱不出耳。热者一念,分为千歧万径,如恒河沙数,不可纪极,而缘其督者,气也,财也,色也。酒之为害,尚在三者之末。盖气者,人所生;财者,生所养;色则人与生相续于无穷者也,何害?曰:害在于热。气热则嗔,财热则贪,色热则淫,至于嗔贪淫,则必荒乱迷惑,忘其所始,丧其所归。求能守真葆和以终天年者,其诸有几。如此书中,人之有朱文魁也,贼之有师尚诏也,妓女之有金钟儿也,物之有妖蝎也,狐之有赛飞琼也,鱼之有广信夫人也。为嗔为贪为淫,各守其一,以极其余。无论举世视同秦越,即父子、兄弟、夫妻,至掉臂而不相顾。何者?一热则无不冷矣。
  • 陶庵梦忆

    作者:张岱

    《陶庵梦忆》是明人张岱的一本散文集子,或称小品文亦可。张岱笔墨淡,感情却浓,淡薄凄清的语言中寄寓着无限的辛酸,其对民俗的描述,乃出于对故国故土的怀念。
  • 笑林广记

    作者:游戏主人

    《笑林广记》,就是这样一种可以令人笑口常开、青春长驻的养生妙品。《笑林广记》是由明代通俗文学大家冯梦龙的《笑府》改编而成。周作人《苦茶庵笑话选序》中曾说:“《笑府》,原本十三卷……后改编为《笑林广记》,原本遂不传。”这也许可以从一个侧面显示出《笑林广记》所具有的文化魅力。连伟大的革命领袖,也抵不住它的强力吸引。在《毛泽东的读书生活》一书中,曾有这样的记载:
  • 闲书四种

    作者:宋凝

    《闲书四种》所收选入的《影梅庵忆语》、《浮生六记》、《香畹楼忆语》和《秋灯琐忆》是明清四位文人回忆家庭生活的名篇,在本世纪三十年代曾风靡一时。林语堂先生在《生活的艺术》中将这些文章中描述的内容称为生活的典范。 这四种名篇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极为罕见的追求个人幸福与自由的性灵文字。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这些超凡脱俗的男女主人公们以浪漫的情怀去呼唤人间的爱与美,表达了作者渴望超越时空、战胜死亡、永久保存幸福与快乐的美好愿望。 为方便读者阅读,编者对这四种名篇进行了注释和白话翻译,并附有导读与序言。
  • 浮生六记(外三种)

    作者:[清] 沈复 等

    这本书共收清人小品四种:沈复《浮生六记》,冒襄《影梅庵忆语》,陈裴之《香畹楼忆语》,蒋坦《秋灯琐忆》。这四种书中涉及的四个女性,都是很有文才的人,而各有各的个性,各有各的遭遇,四书作者都以抒情的笔调,表现悼亡的主题。
  • 仙骨佛心

    作者:严克勤

    《仙骨佛心》一书是从明式家具、紫砂茶壶与当时文人间关系的角度审视明清文化的一部论著。全书共10万字,约200张图片。正如其副题所表明的那样,它不同于一般的介绍鉴赏明式家具和宜兴紫砂壶的书籍,而是关重论述明清文人与家具及紫砂壶的关系的著作。 全书既有随笔式的自由,又有理性思辨的逻辑。作为工艺美术,明式家具和紫砂茶壶为什么能达到功能性与审美性的高度统一,使得它们至今仍成为人们称道珍赏的艺术瑰宝呢?书中通过层层深入细致的分析,论证了明清文人为何钟情于家具和紫砂茶壶,使之从普通的实用器具上升到艺术范畴,并在其中展现出文人的精神理想世界。 由于作者本人擅长书画,具有亲身的创作经验和较高的艺术素养,因此能对明清家具和紫砂茶壶的艺术特征有精到的体认和概括,而且能旁搜远绍,追本溯源,将它们与中国整个艺术精神的传承发展联系起来。作者认为,明式家具、紫砂茶壶集中体现了中国的线条艺术特点,是继青铜文饰、玉器造型、书法、绘画之后,线的艺术在日用泥木领域的拓展延伸,同时也是当时文人的心灵世界与泥木世界的碰撞的产物。无论明式家具中的桌案几凳还是紫砂茶壶中的供春曼生,这种线条的独特和空间造型的丰富,正合乎了传统审美的内在规律;同时,诗化的生活和生活的诗化,使明式家具、紫砂茶壶合乎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审美目标。明式家具、紫砂茶壶的最大艺术魅力体现在它们简素空灵的追求,这既是他们性情深处超逸脱俗的心态的展现,也是我国"以线造型"的美术思想精髓的演进发展。这样,就令人信服地揭示出了明式家具和紫砂茶壶的素雅简练、流畅空灵所蕴含的无限丰富的艺术世界,它们决不是几件家具、几把茶壶而已。 这是一部有特色和创见的文化随笔。全书在编排上,选择了明式家具、紫砂茶壶中的典型器作为诠释,精当而且精美。
  • 从文人之文到学者之文

    作者:陈平原

    “三联讲坛”系列丛书精选了一批有特色的大学选修课、专业课及有影响的演讲录音整理成书,自《从卡夫卡到昆德拉》(吴晓东)、《与鲁迅相遇》(钱理群)推出后,原汁原味的“名师课堂”特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读者。这本北大中文系陈平原教授的《从文人之文到学者之文》,即是丛书中最新的一种。 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认准“古文”该死、“白话”当活,把古文十八家列为“十八妖魔”。陈平原在北大开设研究生选修课“明清散文十八家”,也算是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打扫战场”,呈现当初情急之余,被当作脏水泼掉的“明清之文”的另一侧面。希望借助十八家文章,呈现三百年间(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中国散文发展的大致脉络,并引发大家对这一古老文体的兴趣。 本书即脱胎于课堂讲录,只不过由十八家缩减为李贽、陈继儒、袁宏道、张岱、黄宗羲、顾炎武、全祖望、姚鼐、汪中九家。以这些文人、学者的为人与为文为研究个案,分析其创作特色与风格路数,不惟强调“知人论世”,抑且企求“尚友古人”。本课程强调读书时的个人体会、研究中的问题意识、夹叙夹议中的文本分析等;置身“讲坛”丛书,依然保留了原先的闲文与穿插。 由于采纳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相互支援的范式,既凸显了这九位散文家的人生轨迹与文学世界,又会通勾勒出文学史脉络与风貌,同时对文学生产、社会背景、市民生活这些影响、制约文学发展的因素也有精到的描述或阐释。不避口语、原汁原味现场氛围使普通读者也能借阅读身临其境地感知高校讲堂、学术动态及前沿问题。 在作者看来,自周作人、林语堂始,直到当下仍为一般人推崇的晚明小品,乃典型的“文人之文”,独抒性灵,轻巧而倩丽;而不太被看好的清代文章,则大都属于“学者之文”,注重典制,朴实但大气。
  • 陶庵梦忆 西湖梦寻

    作者:[明] 张岱

    《陶庵梦忆》展示了明末色彩斑斓的市民阶层的生活情态,书中所载多琐屑之事,涉及城市胜概、山川景物、风俗人情、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