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本雅明

  • 疯狂

    作者:本雅明·莱贝特

    《疯狂》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以趣味十足和充满自嘲意味的笔法,描述了寄宿学校处于青春期的学生骚动不安的灵魂。主认公莱贝特是个左半身瘫痪少年,因功课不好曾多次转学。为了让他能够勉强毕业,家人最后把他送往一所寄宿学校。在那进而,他虽然学到了与生活相关的一些知识,但依然不努力学习,数学根本学不进去。他不仅不把精力放在学习上,而且和一些不良少年混在一起胡搞瞎搞,干了一些疯狂的事;酗酒、吸烟、夜闯女生宿舍、逃学去慕尼黑、到酒吧寻求刺激等等。他自以为干这些荒唐的事,好让自己变成一个“大人”,但是他最终也搞不明白,他们干的这一切算是什么。他困惑、迷惘,陷入沉思之中。最后,莱贝特因学习成绩不及格,常常惹是生非,又被学校勒令退学。在学期结束的前一天,父亲又把他接回了家。
  • Reflections

    作者:Walter Benjamin

    A companion volume to Illuminations , the first collection of Walter Benjamin's writings, Reflections presents a further sampling of his wide-ranging work. Here Benjamin evolves a theory of language as the medium of all creation, discusses theater and surrealism, reminisces about Berlin in the 1920s, recalls conversations with Bertolt Brecht, and provides travelogues of various cities, including Moscow under Stalin. He moves seamlessly from literary criticism to autobiography to philosophical-theological speculations, cementing his reputation as one of the greatest and most versatile writer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Also included is a new preface by Leon Wieseltier that explores Benjamin's continued relevance for our times.
  • 巴黎,19世纪的首都

    作者:[德]瓦尔特·本雅明

    《拱廊研究计划》是本雅明对巴黎19世纪城市景观的研究计划。在19世纪与20世纪现代性与资本主义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浪漫主义的反资本主义者”本雅明接受列宁所说“最后阶段”,相信资本主义的末世不远,萌生了通过研究巴黎拱廊这样一个大都市异化景观来研究19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盛世”的计划,即《巴黎拱廊计划》。在这项研究完成之前本雅明自杀身亡,遗留下来的只有两篇提纲(1935年提纲与1939年提纲)和两篇关于泼德莱尔的论文。这些所有遗留的文字即是本书《巴黎,19世纪的首都》。虽然是一部未完成作品,但是没有人会怀疑其重要性。
  • Illuminations

    作者:Walter Benjamin

    Walter Benjamin was one of the most original cultural critic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Illuminations includes his views on Kafka, with whom he felt a close personal affinity; his studies on Baudelaire and Proust; and his essays on Leskov and on Brecht's Epic Theater. Also included are his penetrating study "The Work of Art in the Age of Mechanical Reproduction," an enlightening discussion of translation as a literary mode, and Benjamin's theses on the philosophy of history. Hannah Arendt selected the essays for this volume and introduces them with a classic essay about Benjamin's life in dark times. Also included is a new preface by Leon Wieseltier that explores Benjamin's continued relevance for our times.
  • 巴黎,19世纪的首都

    作者:[德]瓦尔特·本雅明

    本书是瓦尔特·本雅明德“拱廊研究计划”的几篇完成稿,德国著名思想家、文艺理论家本雅明受阿拉贡小说的启发,决定通过对大城市异化景观——巴黎拱廊的研究,来展现19世界“资本文化盛事”的风景。在这几篇完成稿中,他用自己独特的叙述风格对波德莱尔的诗歌进行了诠释,同时又敏锐地发现了拱廊在空间上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地新变化。通过本书,你可以了解到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人与自身异化所做的斗争。
  • 德国悲剧的起源

    作者:[德] 瓦尔特·本雅明

    《德国悲剧的起源》是本雅明最重要的代表作,这部论德国巴洛克悲剧的杰作,在本雅明谋求教职时却不无悲剧性地失败了。这部后来取得巨大声誉的作品有意显示巴洛克悲剧与作者自己的时代的惊人相似。同时,本雅明最重要的“寓言”思想正是在此得到的阐发。
  • 說故事的人

    作者:班雅明 (Walter Benjamin

    《說故事的人》一書中的八篇文章,正如譯者林志明所說的,《說故事的人》、《幾個波特萊爾的主題》、《巴黎,十九世紀的首都》以及《歷史的概念》(即《歷史哲學論綱》)等六篇文章,主題環繞在神學、城市(當然以巴黎市為主)、波特萊爾、形象、收藏、回憶以及歷史哲學等範疇,末兩篇《普魯斯特的形象》、《繪畫與攝影》則以靈光、複製技術與藝術的政治性為中心論題。每一篇文章之前都由譯者寫了一篇《引文》,足供讀者按圖索驥,也說明了譯者再翻譯上的周延性一如他之前的兩部譯作:分別是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的《物體系》與傅柯(Michel Foucault)的《古典時代瘋狂史》。 作為馬克思主義思想的一個支派,班雅明對歷史唯物論的詮釋,在相當程度上有其創新之處。馬克思是猶太人,班雅明也是。或許,班雅明把馬克思所想要講的陳述的更清楚了:「歷史知識唯一的打造者,乃是處於鬥爭之中的受壓迫階級。」(《歷史的概念》,137頁)受壓迫階級,可以是等待解放的無產階級,也可以是等待彌賽亞來救贖(redemption)的猶太民族;在這裡,我們看到了神學與歷史哲學的接壤地帶。這本書還有一篇篇幅較短,但極為有趣的文章:《法國國家圖書館中國畫展》。1937年10月法國國家圖書館舉辦中國古畫展,班雅明以其哲學家的眼光,並引用作家林語堂對於書法的看法,提出己見。或許,向來講究「寫意」的中國畫正與班雅明的藝術哲學理念不謀而合?
  • 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

    作者:[德] 瓦尔特·本雅明

    此文是Benjamin, W.的作品Illuminations (1970)。全文讨论「艺术」及其产物在历史的脉络中如何因为艺术生产工具的发明而产生质变与量变,并讨论这种变化的过程如何渗透到文化的场域中,使文化场域中的权力重新被界定。经由Benjamin, W.犀利思想的引介,吾人可一窥各类艺术在近代演变的来龙去脉,及其与科技结合后隐晦不显的一面。 本雅明的思想根植在犹太教卡巴拉神学传统中,后来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受超现实主义等思潮影响,形成独特的文风,行文凝练,意象交叠;称为“意象的辩证法”,既为时人称叹,又不为时人理解。今天,大多数激进思想家和文人的身价都在下降,本雅明却独享出人意料的运气与声望,此中奥妙;颇堪回味。 《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辑录本雅明论艺散文四篇:《摄影小史》、《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绘画与摄影》、《法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画展》。
  • 写作与救赎

    作者:瓦尔特·本雅明

    《写作与救赎:本雅明文选》内容简介:书名之所以定为《写作与救赎》,是考虑到救赎思想乃是本雅明纷繁奇诡、变幻莫测的思想中一条贯串始终的线索,即使到后来受马克思主义影响日深,试图借鉴犹太教救赎思想以拯救现代性危机的努力也未曾稍减,而本雅明对文学形式、现代作家作品的论析,大都与其救赎思想有着或隐或显的关联。循此思路,将译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试图概略地展示本雅明的救赎思想,而第二、三部分则是本雅明救赎思想在文学批评领域里的展开。要说明的是,或由于力有不逮,或由于篇幅限制,或由于国内已有多个译本,因而与此主题相关的某些重要篇什没有收录翻译。
  • 启迪

    作者:[德] 汉娜·阿伦特 编

    本书是《现代西方学术文库》系列之一的《启迪(本雅明文选》分册,书中具体收录了:《从“资产阶级世纪”中苏醒张旭东》、《瓦尔特·本雅明:1892-1940汉娜阿伦特》、《论尼古拉·列斯克夫》、《论波德莱尔的几个母题》等文章。
  • 德国浪漫派的艺术批评概念

    作者:[德]瓦尔特•本雅明

    本书是本雅明的博士论文,针对当时流行的对于浪漫派理论的误读,本雅明以问题史的思路,试图追踪德国浪漫派的艺术批评概念的变迁,意在揭示其艺术批评的哲学根基,以准确界定德国浪漫派青年运动的积极成就。不同于一般的艺术批评史研究,作者更愿意将其纳入更为广泛的视野,就浪漫派所理解的反思概念、认识论、艺术作品、艺术理论做了深入清理,其中对内在批判与救世主义的阐发,极具洞察力。
  • 启迪

    作者:[德] 汉娜·阿伦特 编

    本雅明是德国著名哲学家、文艺理论家。本书精选了本雅明最精彩的文章.
  • 批评的踪迹

    作者:张旭东

    当代批评。 本书汇集张旭东多年来的主要中文文章和部分英文文章中译。作者在学生时代亲历80年代“文化大讨论”,致力于现当代西方文学批评和文化理论的译介;90年代赴美求学,师从当代文学理论巨匠杰姆逊,力图在批评理论、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现代主义和现代性批判、后现代主义和全球化理论的世界语境里分析和研究现当代中国的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一部文集,本书因贯穿于其中的问题意识和理论旨趣而显出一种系统性。作者身处美国学术生产机制中,却明确以当代中国文化意识和思想生活为归属。全书在西方文化理论评介、当代中国文化意识史的梳理和阐发、文化政治和政治哲学的理论蕴含和现当代中国文学创作和批评实践等四个维度上展开分析,并进行了初步的理论建构。另一方面,这些文章又以自身的轨迹勾勒出当代中国文化意识的时代性变化和发展。
  • 波德莱尔

    作者:(德)本雅明

    《汉译经典045:波德莱尔•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通过分析19世纪法国著名现代派诗人波德莱尔的诗作,并以法国首都巴黎为范本,深入研究了波德莱尔时代欧洲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过程,描绘了现代化和城市化过程中欧洲日渐衰败的传统习俗、消失不见的清新自然以及一去不返的前工业社会生活方式和交流方式,并在反衬中叙述了现代都市人的时间经验方式和精神生存状态。
  • 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

    作者:[德] 本雅明

    本书是本雅明著名的「巴黎拱廊街研究」的一小部分,作者面向巴黎和波特莱尔,写於一九三七、三八年他思想最成熟的高原之时。本书共收录了三篇文章:一、波特莱尔笔下第二帝国的巴黎;二、论波特莱尔的几个主题;三、巴黎,十九世纪的都会。
  • 莫斯科日记 柏林纪事

    作者:[德] 瓦尔特·本雅明

    《莫斯科日记》是本雅明生活转折时期最个人化的文本。在日记中,本雅明叙述了他在莫斯科短暂停留期间(1926年12月6日—1927年1月底)的所见所闻,还有他与拉脱维亚女共产党人阿斯娅若即若离的微妙关系。《柏林纪事》是本雅明对其青少年时代曾经生活过的城市——柏林的断想式回忆。
  • 经验与贫乏

    作者:(德)瓦尔特·本雅明

    本雅明一直以一个自由作家和翻译家的身份维生。他几乎将一生奉献于写作。他写了大量的有关十九世纪的文化、文学论文。本书收编了作者自19 15年所写的《评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的两首诗》(《诗人之勇气》《羞涩》),1920年所写的《德国浪漫主义的艺术批评概念》,1931年创作的《评弗兰茨·卡夫卡的建造中国长城时》,1933年《经验和勇气》再到1934,《弗兰茨·卡夫卡——纪念卡夫卡逝世十周年》,1938年的《致格尔斯霍姆· 朔勒姆的信》,总计十二篇力作。其中《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白痴)》、《评歌德的(亲合力)》、《贝尔托尔特·布莱希特》等几篇均写得有艺术见解,又有细腻情感的表达。
  • 单行道

    作者:[德] 瓦尔特·本雅明

    《单行道》意象皆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真实事物,如加油站、邮票交易、中国古董甚至梦境等。作者对这些司空见惯的事物的处理并不是简单的堆积和罗列,而是推翻固有的概念思维,深入事物的本质,以探求其蕴含的文化意义。书中文章饱含哲理性思维,寓意深刻,是作者对其所处时代的哲学、文学、政治和社会等诸多领域现实问题思考的结晶,依然对当今世界的学术、思想界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 莫斯科日记 柏林纪事

    作者:[德] 瓦尔特·本雅明

    犹太裔德国批语家、哲学家瓦尔特·本雅明的生活是20世纪文学生活中名副其实的寓言。他对苏联之行的动人叙述坦率而不留情面,其中涉及他自己的良知与动机斗争。《莫斯科日记》在本雅明的作品中意义独特,他莫斯科之行的主要原因是他对拉脱维女布尔什维克阿斯娅·拉西期的感情。整个1920、30年代,这位女人对本雅明的学术思想和情感生活有着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