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环保

  • 寂静的春天

    作者:(美)蕾切尔·卡逊

    《寂静的春天》于1972年-1977年间陆续译为中文,开首的几章曾在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学术刊物“环境地质与健康”上登载过,全书于1979年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20年后的今天,我们高兴地看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吴国盛先生及吉林人民出版社的协同努力下,《寂静的春天》得以纳入《绿色经典文库》再版。我们衷心希望,这本彪炳史册的著作为中国环境保护事业带来的启迪和推动,能够继续下去。
  • 沙乡年鉴

    作者:(美)奥尔多·利奥波德

    《沙乡年鉴》这一著作中,作者奥尔多·利奥波德创造了一种新的伦理学──土地伦理学。他认为,新伦理学要求改变两个决定性的概念和规范:1,伦理学正当行为的概念必须扩大到对自然界本身的关心,尊重所有生命和自然界,"一个事物趋向于保护生物共同体的完整、稳定和美丽时,它是正确的;否则它就是错误的";2,道德上"权利"概念应当扩大到自然界的实体和过程,赋予它们永续存在的权利。为此,他提出"大地共同体"概念。他说:"大地伦理学只是扩大了共同体的边界,把土地、水、植物和动物包括在其中,或把这些看作是一个完整的集合:大地。"人只是大地共同体的一个成员,而不是土地的统治者,我们需要尊重土地。  但是,现在人类还是以土地的征服者和统治者的角色出现。例如我们的自然利用,完全是经济主义的。它还是由经济私利完全统治着,不仅强调大地经济利用的可行性,并且认为永远具有经济利用的可行性。这是它的一个最基本的弱点。然而,这种完全以经济私利为基础的大地利用是难以奏效和持久的。
  • 沙郡岁月

    作者:[美]阿尔多·李奥帕德

    《沙郡岁月:李奥帕德的自然沉思》作者阿尔多・李奥帕德于一八八七年出生于美国爱荷华州。从耶鲁大学毕业后不久,他进入美国林务署,担任新墨西哥州和亚利桑纳州的助理林务官,从此投身环保工作,并成为美国环保运动先驱。一九四八年,就在《沙郡岁月》手稿完成后不到一个月,李奥帕德不幸在协助扑灭邻居农场的一场大火时丧生,本书遂成为他对环保工作的最后宣言。 本书所揭示的生态保育观念,对生活的土地都有深层的生命体验,对当时社会体制也提出充满生态哲思的警语。在文学的成就上,成绩愈加斐然;更是美国自然写作的重要典范。
  • 寂静的春天

    作者:[美]蕾切尔·卡森

    《寂静的春天》是美国女作家蕾切儿·卡森的代表作,也是50年以来全球最具影响的著作之一!《寂静的春天》以寓言开头向我们描绘了一个美丽村庄的突变,并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天空,全方位地揭示了化学农药的危害,是一本公认的开启了世界环境运动的奠基之作,它既贯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理性精神,又充溢着敬畏生命的人文情怀,是一本赏心悦目的著作。
  • 讨山记

    作者:阿宝

    本书讲述一个女子与土地的深情故事。作者阿宝,在登山旅行中发现自己对大山有强烈的爱情,又酷爱户外生活、关心绿色农业与环保,最终她选择一块山地,做一个向土地讨食的现代女农。她亲手建房,亲自谋划果园的建设,在剪枝,上肥,杀虫,套袋,摆摊乃至打官司的实践中,体会人与自然、人与人的相生相克的关联,使生存的过程,成为生命体验的过程,使讨生活的过程,成为得智慧的过程,全书对户外生存有传神的描绘,对市外田野风光有动情的述说,对简朴生活的趣味有启智的顿悟。本书配有六十幅插图,是图文相映的读物,让饱受城市生存挤压的读者从中看到身心解放的美好生活。
  • 恐惧状态

    作者:(美)迈克尔·克莱顿

    《恐惧状态》由译林出版社出版。 我们生活在法国?德国?日本?美国?不,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国家:恐惧国。 恐惧已渗透到我们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生活的每一个层面。 《侏罗纪公园》作者迈克尔•克莱顿登峰造极之作,集惊悚、恐怖、推理与彻悟于一身。 《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冠军。 一本杂志和它所引导的阅读 网罗世界顶尖畅销书作家 尽收流行小说中的经典
  • 发自荒野的情书

    作者:刘炎林

    中国本土环保NGO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雪豹项目负责人 北京大学山鹰社前任社长 十年常驻青藏 六度深入羌塘 带你走入全世界最年轻最广阔的荒原 邂逅一切有灵众生 探寻人与自然的终极和谐 《中国国家地理》执行总编 单之蔷 熊猫妈妈 北京大学教授 吕 植 联合推荐 “羌塘”,在藏语里意为“北方高地”,北至昆仑山—可可西里山,东抵唐古拉山,南部、西南部以念青唐古拉山—冈底斯山脉为界,是中国境内面积最大的荒野,大部分地区都是无人区。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称其为“世界上最年轻最广阔的荒原”。本书作者在青藏高原考察近10年,曾6次深入羌塘。他带着文明的风尘,不安分的心灵,专业的眼光,扫过这片变迁中的荒野:草地,雪山,湖泊,飞鹰,牦牛,野驴,羚羊,乡民,以及人与自然的冲突和共生……这一封来自荒野的情书,并不只是出于对某个人的爱,更是出于对一切有灵众生的爱。
  • 难以忽视的真相

    作者:阿尔·戈尔

    在《难以忽视的真相》中戈尔站在“非政治”的立场,从保护环境的角度,以具思考深度和令人注目的方式,向大家展示了大量有关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危害。书里并没有教条般的说教和政治性的演讲,只是以幽默而客观的态度列出了种种事实,让读者自己得出结论,文字和图片都有很强的感染力。他不断提醒人类,只有十年的时间挽救全球变暖现象。书中,他指着北极地区冰山融解海面升高的现象,问无视未来的当代:十年后我们怎么办?   有一个考验行销创意的老笑话,“在阿拉斯加如何推销冰箱”。如今它已不好笑,而成为事实。今年在一个接近北极的爱斯基摩人社区,七月中曾一度热至32℃,一生没见过空调的爱斯基摩人,今年夏天光一个小镇就装了十台空调。他们的屋子主要为御寒设计,32℃对爱斯基摩人简直见鬼,没窗、没风;如今那个行销冰箱的老笑话,答案变得太专业:“把全球搞暖化了,阿拉斯加人人买冰箱!”   我们坐在一枚定时炸弹上面——戈尔的《难以忽视的真相》逼着人类面临生态浩劫的真相。那些旱灾、海啸、热浪不是新闻,不是一时,它会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断降临,而且越演越烈。戈尔说,这是一场“全球性的紧急状况”,人类必须尽快采取行动,阻止浩劫。戈尔以乐观的态度说:“只要从今天起,大家团结一致,为环保行动起来,我们还是可以阻止地球的迅速变暖,以及其所带来的后遗症。”   这位曾经差一点当上美国总统的人,远离权力,放下身段,为全球暖化公益事业,自己出书,自己募款,自己投资拍纪录片,还自己巡回全球作媒体行销,人们预测他将凭借《难以忽视的真相》从此登上了真正获得影响力的世界性舞台。
  • 绿色和平

    作者:[加拿大] 雷克斯·韦勒

    “绿色和平”(GREENPEACE)合成为一个单词,是在上世纪70年代。她的诞生本身就具有传奇色彩。1971你12名怀有共同梦想的人从加拿大温哥华起航,挂起“绿色和平”的条幅,驶往阿姆奇特卡岛,去阻止美国的核试验,从而揭开的绿色和平运动的序幕。四十年来,绿色和平组织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赢得了对核试验、捕鲸、捕猎鞍纹海豹及毒物倾倒的禁令;促成了《南极公约》的达成,建立了南极鲸类禁猎区;对一个深海拖网的禁令,一个欧洲对转基因生物的中止令,以及一些国家对PVC玩具中危险的邻苯二甲酸酯的禁令……本书就是一本关于绿色和平运动的编年史。关于这个运动的背景却是从美国第一次核试验开始的,为我们讲述了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每取得一点成功,几乎都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而他们的发展史可以用艰苦卓绝来形容。
  • 半农半X的生活

    作者:塩見直紀

    一定有一種生活 可以不再被時間或金錢逼迫,回歸人類本質 一定有一種人生 在做自己的同時,也能夠貢獻社會 所謂「半農半X」,就是一方面親手栽種稻米、蔬菜等農作物,以獲取安全的糧食(農);另一方面從事能夠發揮天賦特長的工作,換得固定的收入,並且建立個人和社會的連結(X)。目的是追求一種不再被金錢或時間逼迫,而回歸人類本質的平衡生活。 作者認為,現今社會面臨著環境(各種污染、溫室效應)、食物(安全性、食糧自給率)、心靈(人生意義的喪失、物質享樂主義)、教育(科學、感性、生存力)、醫療設施與社會福利(社會文明病、高齡社會的看護),以及社會不安定(經濟萎縮、失業)等種種問題,而半農半X的生活,是在這樣的時代中,最理想的生存方式。
  • 雁栖塞北--来自黄土高原的报告

    作者:(日)高见邦雄

    一个生长在优越环境下的日本人,为绿化中国的黄土高原事业奔波于塞北的穷乡僻壤。面对文化条件、生活条件、自然条件等困难,他13年如一日,坚持自己的理想,实属不易。本书是高见在大同的农村现状考察报告,剖析了当地的严峻生态环境,提出了因地制宜的改进办法。
  • 没有我们的世界

    作者:(美)Alan Weisman 艾伦·韦

    在《没有我们的世界》里,艾伦·韦斯曼以全新的视角探讨我们人类对这个星球的影响:他引导我们在脑海中勾勒一个没有我们的世界。 在这部影响深远的作品中,韦斯曼向我们阐述了以下内容:人类销声匿迹以后,我们的基础设施建筑是如何土崩瓦解,最终又如何消失殆尽的;日常使用的物品或许会像化石一样万世永存;铜管和配线会在地质运动的作用下挤压成透着红色的岩石恳为什么我们最早期的楼房可能成为世界上保存时间最久的建筑,而塑料、青铜雕塑、无线电波和一些人造的物质又将如何成为我们留给宇宙的最永恒的礼物。 《没有我们的世界》向我们展现了这样的图景,人类消失后没几天,在纽约地铁系统中泛滥的洪水将开始腐蚀城市的根基。此外,随着各个城市的分崩离析,纵横交错的柏油马路将让位于真正的丛林。它描述了充斥着化学物质的农场将如何退回原始状态,不计其数的鸟类将获得新生、兴旺繁盛,而蟑螂则会面临灭顶之灾,因为在没有我们的城市中再也没有供热系统。 他还告诉我们,人类的哪些破坏活动是永不磨灭的,我们最杰出的艺术和文明中哪些将留存最久。这是一部笔触细腻的叙述性写实文学,科学性和可读性的完美结合使读者易于接受书中的现点。它深刻剖析了我们对这个星球的影响,视角新颖独到,不同于其他作品。
  • 一平方英寸的寂靜

    作者:戈登.漢普頓(Gordon Hempto

    本書承襲瑞秋.卡森(Rachel Carson)《寂靜的春天》(Silent Spring)的遠見卓識,讓我們注意到視為理所當然的美,並且敲響了迫在眉睫的環保警鐘。獲頒艾美獎的聲音生態學家戈登.漢普頓發出警語,大自然的寂靜是美國消失最快的資源,他的使命便是在這些撫慰心靈的地球聲境因與日俱增的人為噪音而消失之前,完整地錄製並保存這些豐富多樣的聲音。 這部敘事優美的作品,讓人想起國家公園之父約翰.繆爾(John Muir)、普立茲獎作家約翰.麥克非(John McPhee)、自然學者和作家彼得.馬修森(Peter Matthiessen)書寫自然的大作,也是典型的美國故事,駕著一九六四年分福斯小巴從西到東橫越美國大陸之旅。但漢普頓的旅程如此與眾不同。他揹著錄音器材和測量分貝的音量計,好奇又深情地傾聽大地多采的自然之聲。他與旅程中邂逅的人細說寂靜,耐心傾聽。抵達目的地華盛頓特區時,漢普頓已完成饒富意義又令人難忘的美國「聲音心電圖」(sonic EKG),並在當地拜會聯邦官員,極力主張保育自然的寂靜。 「一平方英寸的寂靜」不僅僅是一本書而已,也是真實存在的地方,位於美國華盛頓州奧林匹克國家公園(Olympic National Park)霍河雨林(Hoh Rain Forest)實際的方寸之地,可能是美國最後留有自然寂靜的地方之一。隨書附贈的CD中,漢普頓分享了他在奧林匹克國家公園錄製的瀕危原始聲境錄音,以及這段開創性旅程中錄下的形形色色聲音,還有歎為觀止的精采照片。這次充滿啟發性的寧靜探索,使得如今美國生態議程中已納入大自然的寧靜。
  • 寂静的春天

    作者:[美]蕾切尔·卡森

    我们必须与其他生物共同分享我们的地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发明了许多新的、富于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方法;随着这一形势的发展,一个要反复提及的话题是:我们是在与生命——活的群体、它们经受的所有压力和反压力、它们的兴盛与衰败——打交道。只有认真地对待生命的这种力量,并小心翼翼地设法将这种力量引导到对人类有益的轨道上来,我们才能希望在昆虫群落和我们本身之间形成一种合理的协调。 “控制自然”这个词是一个妄自尊大的想象产物,是当生物学和哲学还处于低级幼稚阶段时的产物,当时人们设想中的“控制自然”就是要大自然为人们的方便有利而存在。“应用昆虫学”上的这些概念和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咎于科学上的蒙昧。这样一门如此原始的科学却已经用最现代化、最可怕的化学武器武装起来了:这些武器在被用来对付昆虫之余,已转过来威胁着我们整个的大地了,这真是我们的巨大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