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德国哲学

  • 黑格尔导读

    作者:[法国] 亚历山大•科耶夫

     法国天才哲学家科耶夫精辟解读哲学大师黑格尔

     轰动20世纪的哲学经典,逻辑严密,语言精妙,常读常新

     绝版重印,精编精校

    ————————————————

    这是对《精神现象学》的天才解释:不知有多少次,克诺和我从小课堂里出来时透不过气来,是的,透不过气,说不出话……科耶夫的课程将我折断、压碎、杀死了不知多少次。——巴塔耶《内在体验》

    科耶夫首先是一个哲人——这至少意味着他最感兴趣的是真理,整全性的真理。他对厘清世界的激情远胜于他改变世界的激情……由于科耶夫是一个严肃的人,他从不追求独特,他的独特性在于他力图在过去的明哲思想中寻找真理。——艾伦•布鲁姆

    ——————————————

    《黑格尔导读》是亚历山大•科耶夫1933年到1939年间在巴黎高等研究实践学院讲解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课程,它并不是纯粹的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的导读。在这部由他的学生的笔记整理而成的著作中,科耶夫融入了他自己的存在主义思想。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部独立的哲学著作。

    为什么说科耶夫的黑格尔解读在20世纪的作品里可以为那么多人称颂?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揭示了黑格尔思想的当代意义,并且明确告诉人们,我们正在按照黑格尔的理念,走向历史的终结。

  • 德国古典哲学逻辑进程

    作者:杨祖陶

    本书研究的对象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40年代的德国古典哲学,即在这一时期德国哲学革命中相继产生和形成的各种哲学学说或哲学体系。它以主观能动性和客观制约性的矛盾为纲,辨证逻辑地再现德国古典哲学从康德到费尔巴哈的进程及其向马克思的实践的唯物论发展的内在必然性。
  • 德国哲学十论

    作者:张汝伦

    本书为作者研究德国哲学最具心得的代表性论著,研究对象包括康德、黑格尔、马克思、狄尔泰、胡塞尔、海德格尔、卡尔·施密特、伽达默尔、阿伦特和哈贝马斯等近现代德国最重要的哲学家。由于他们的思想影响远远超出了德国的范围,因而具有世界意义。作者不是以学院哲学的方式,而是从哲学与时代的互动关系出发,从不同的维度和层面探索并揭示这些思想巨人对时代问题的回答。这样的研究取向亦表明了作者自己的理论关切和时代关切。
  • 尼采在西方

    作者:倪为国,刘小枫

    本文集分为三部分。首先是解读尼采的一些有影响的大家的作品,其中有的作者本人就是大思想家——比如海德格尔、洛维特,有的是出自尼采研究的名家的手笔,还有的是代表了重要的解读方向的作品,总之,都可以看做是解读尼采的重要文献。第二部分是后现代思想家将尼采尊为圣人,对尼采的解释有独特的立场,影响很大,这里所选的,基本上反映了后现代思想家对尼采解读的重要文献。第部分的选目集中在尼采与生前和身后的大思想家的关系。
  • 道德意识中的怨恨与羞感

    作者:[德]马克思•舍勒,刘小枫 主编

    舍勒认为,就认识的全部发展史而言,人们都是先对认识对象产生爱或者恨,之后才通过知性来对它们进行认知、分析和判断的。因此,无论对于所有各种理论认识和思维来说,还是就所有各种实践立场而言,爱和恨在情感行为的集体范围内都是最原初的行为方式,它们还使理论生活和实践生活统一起来,并且能够使这两者永远保持统一的状态。此一话题在欧美学术界曾引起强烈争鸣,相信也会引起中国读者浓厚的兴趣。
  • 十九世纪德国非主流哲学

    作者:靳希平,吴增定

    现象学要求人们只相信自己的直观:在尽量不带任何之见的情况下,认真仔细、一线不苟地去描述“看到”、你经历到的内容以及它们的结构,它们的存在方式,它们的形成过程,它们现实进程,等等。这本扎记所涉及的哲学家不一定全同现象学直接有关,但是根据作者的体会,他们对了解现象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了解现象学的特征均有帮助,所以都堆砌在里面,供读者自己拣选。
  • 谢林论人类自由的本质

    作者:[德] 马丁·海德格尔

    《新世纪万有文库》是辽宁教育出版社鼎力推出的重点图书,全书着眼于文化的普及和传播,按常备、实用、耐读、易存的原则,在海内外各学科专家的指导下,将中外名著的珍善版本,精选收入文库,从1996年起到2005年的十年中,计划每年出书百种,积累至千册,意图使整个文库能基本反映出人类文化发展的概貌,为二十一世纪的现代人选定一个家庭藏书的基本书目。  传统文化书系:收录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经版本专家鉴定校勘后,排成简体字横排本。  近世文化书系:收录民国时期学术大家的作品为重点的近现代人文成果,将一些珍贵的广为人知但市面难见的或久已散失的著作、收集、整理后,排成简体字。外国文化书系:收录中国以外的世界人文宝库中的精品,以研究介绍文化为主题,笔意轻松隽永,风格清新活泼,具有可读性,属于“大作家的小作品”。贯穿全书始终宗旨就是:为渴求知识的读者提供长期可读可用的图书,以证明生存在现代社会中阅读活动的必要,进而倡导社会上读书风气的形成,为广大爱书人创造坐拥书城的境界。
  • 尼采论善恶

    作者:弗里德里希·尼采

    《尼采论善恶(英中文双语读本)》讲述:西方哲学之爱好者或专家,德国文明之爱好者或反对者,人生观已成之"成人"或人生观未定之“青年”,文化史专家或爱好者,大中小学生…… 1886年到1887年,四十出头的尼采把浪迹天涯时写下的箴言、警句、辞目汇集起来,编为两册,一名《善恶之彼岸》、一名《道德之谱系》。这两册书共同的主题是:“摧毁陈旧道德,重估一切价值”。 他以为宇宙间本没有善恶,罪恶感乃是自欺欺人,西方人的“原罪”说,更是自欺欺人;他反对基督教对人生所做的善恶评价,主张从本身来考虑一切价值判断;他要人不要压抑生命的本能,享受人生,为自己创造生之快乐,因为人之生命是超然于善恶之外的;…… 他渴求“恶”,渴求一种“恶”的未来,不过此恶是“大恶”而非“小恶”。这世界已进入到一个“贱氓时代”:“贱氓不知道是什么是伟大,什么是渉小,什么是无枉,什么是正直。”
  • 布鲁诺对话

    作者:(德)F. W. J. 谢林

    该书是谢林的一部罕见的文学对话体的哲学著作,探讨了事物的神性原理和本性原理。谢林的代表作还有《自然哲学体系初稿》和《先验唯心论体系》,这些著作确立了他作为德国古典哲学改造者的历史地位。
  • 胡塞尔与《笛卡尔式的沉思》

    作者:(英)A. D. 史密斯

    劳特里奇出版公司出版了二十世纪众多顶级书系……这些美观大方、印刷精良的平装书的确具有非凡的价值,我们必须感激劳特里奇将这些思想传奇带回到普通大众的案头前。——《爱尔兰时代周刊》   此书是对胡塞尔的艰深难懂的现象学导论的一个优秀的介绍,它巧妙地将胡塞尔的著作与当代英语哲学联系起来,为解读胡塞尔的著作、为详细理解胡塞尔的那些气质非凡的术语提供了全新的学理背景。——Jonathan Webber(斯坦福大学)   《笛卡尔的沉思》是20世纪著名哲学家、现象学奠基人胡塞尔生前发表的三部现象学的导论性著作之一,它是胡塞尔哲学成熟期的代表作。本书基本以一一对应的方式,结合胡塞尔的其他著述以及未公开发表的手稿,对《沉思》中的五篇沉思予以细致的分析说明,应其中所涉及的现象学的重要问题进行了严谨的讨论与梳理,并且剖析了胡塞尔的现象学所特有的概念、术语。该书简洁明快,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沉思》本身的艰涩烦杂,可谓是一部恰到好处的“先验现象学的导论”的导论。
  • 德国哲学通史(全三卷)

    作者:高宣扬

    德国哲学是西方哲学的精华,也是许多伟大哲学家的基本理论的真正思想源泉。德国哲学史,不论对哲学的基础理论研究,还是对西方整个哲学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实践意义。20世纪以来,特别是欧盟扩大以后,德国哲学更深刻地影响法国、英国和美国等其他西方国家的思想文化,进一步显示它的特殊历史地位。   这套《德国哲学通史》(三卷本)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单独地把德国哲学的发展作为专门的研究和论述对象,作者历经30年的辗转曲折的研究历程,根据近40年来国外最新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在德国、法国、英国和美国原地,大量收集第一原始资料,深入分析及重估有重大争议的历史和理论问题,试图改变传统哲学史的某些片面看法,推陈出新,集中地系统探索德国哲学自8世纪至今1200多年的演变发展过程及其现状。
  • 论教育学

    作者:(德)伊曼努尔・康德

    《论教育学》和《系科之争》是康德的两部与教育有关的著作:前者是他在柯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的讲义,后者则是他在不同时期撰写的三篇论文的集合,内容主要是讨论大学中哲学(康德这里指广义的以理性知识本身为目的的理论研究)与实用学科(以及知识界与政府)的关系。这两部作品是我们了解康德教育思想的基本材料。
  • 德国古典哲学讲演录

    作者:邓晓芒

    《德国古典哲学讲演录》是根据我2007年上半学期给哲学系本科生开设的“德国古典哲学”课的讲课录音整理而成的。由于我的重点是讲康德和黑格尔的哲学,所以关于费希特、谢林和后来的黑格尔学派、费尔巴哈讲得很简略,显得各部分不太平衡。其实这些哲学家也是很重要的,尤其是费希特和谢林,本来还应该讲得更详细一些。但由于本人功力所限以及时间不够,只好带过了。好在《德国古典哲学讲演录》的宗旨不是严格的德国古典哲学断代史研究,而只是让本科学生大致了解一下这一段哲学史的概貌,启发他们的哲学思考,所以也就讲究不了那么多了,由于有很多表述是现场发挥,书中免了有讲得不到位甚至讲错了的地方,还望方家不吝赐正。
  •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解义

    作者:[英]康浦·斯密

    《纯粹理性批判》是哲学史中转折点上的一部经典著作,在百年之后的今日加以注释,还是不能希望它可以极臻完备、无以复加的。时至今日,有些东西我们是比康德同时代的人清楚多了,可是在另一些主要方面,我们的观点又比康德反而后退了,而决定我们的见解的历史记载还远远不够完备。然而此外还有性质上更为严重的一种困难。《纯粹理性批判》所处理的问题在今日依然是聚讼纷纭的,而这些问题的解释又只能从一定的立场上来作出。这一定的立场和形成这立场的哲学环境都有其局限性,而难免影响对原文的体会,使之受到歪曲或者使其意义模糊。因此,在这解义中,我尽力避免我个人的武断的或者限于个人的见解。我唯一的目的乃是尽其所能地达到对康德这部伟大著作的一种毫无偏见的理解。
  • 现象学及其效应

    作者:倪梁康

    现象学及其效应 ――胡塞尔与当代德国哲学 由胡塞尔在本世纪初 发起的现象学运动 在近一百年的发展中 已成为欧洲大陆最重要的哲学思潮。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任何对当代西方思想的研究, 如果缺乏对现象学的认识, 都将是片面而残缺的。 《现象学及其效应》一书 在资料搜集、概念分析、观点论证和 系统阐述方面所显现的功力表明, 它已经具有了现象学研究的国际水平。 ―一夏基松 《现象学及其效应》一书 因其资料丰富而值得较长时间的 阅读和查考。 本书亦从现象学总体来研究海德格尔, 对我国学界有很好的参考作用, 对国内有些学者 用“东方圣人”的模式 来理解海德格尔。 实际上可以起到纠偏作用。 叶秀山
  • 康德

    作者:保罗·盖耶

    康德是现代哲学当中至关重要的思想家。本书集合了欧美十余位康德研究权威,深入剖解康德在认识论、形而上学、科学哲学、道德与政治哲学、美学、宗教哲学等领域所带来的观念革命。《康德》一书是目前唯一系统全面综述康德思想各个领域、同时也是第一本对近二十年来康德研究进行综合回顾的指南读物。
  •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

    作者:奥特弗里德·赫费

    《康德的 》分24个章节,对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作了研究和分析,具体内容包括哲学的科学理论、直观的哲学、未完成的演绎、物理学化、宇宙论的矛盾等。人们可以将本研究当作一部致力于系统性的评注来读。在给出《批判》作为现代哲学关键文本的四个理由(第1章)这后,本研究在第一部分对于人们通常喜欢的简化进行了反驳,并从题辞、两版序言和“导言”开始,揭示康德更加宏大的、可供当今哲学绝大部分选择的规划。接下来,本研究试图逐一地为康德的“感性论”(第二部分)、“分析论”的“演绎”与“图型说”(第三部分)及其“原理”(第四部分)、“辩证论”(第五部分)与“方法论”(第六部分的第21至第22章)辩护,从而有力地批驳那些鲁莽的指责。每一部分我们都始之于引导性的文字,继之以解说与评注,最后给出批判性的评价,对于与新近的争论相关的讨论给予特别的关注。在每一部分得出阶段性结论的基础上,我们最后借助于考察康德的隐喻(第23章)做出总结性的回顾(第24章)。这一回顾给《批判》调以谨慎的节食配方,但又避免消瘦到形销骨立,战战兢兢,无法站稳。由于总是还有许多理由来赞许康德的著作,我们不妨借用荷尔德林的激情,将他的话(《书信》,235)转用到哲学上来:《批判》“你必须加以研究,那时你将没有足够的钱去购置一盏灯与灯油,从午夜到鸡鸣的时间也嫌不够。” 《纯粹理性批判》是18世纪著名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撰写的一部认识论巨著。“纯粹理性”是指独立于一切经验的理性,“批判”是指对纯粹理性进行考察。康德为《康德的 》冠以这一名称,是为弄清人类认识的来源、范围及其界限。
  • 对人类自由的本质及其相关对象的哲学研究

    作者:[德] F. W. J. 谢林

    林的《自由论文》1809年首次出版在《F.W.J.谢林哲学著作集,第一卷》(兰茨胡特)这个册子中。这个册子本是旧文汇编(包括《论自我作为哲学的原则》等等),唯一的新作就是这篇《自由论文》。谢林为整个第一卷写了一篇前言,下面就是在这篇前言的结尾部分关于这一新作所说的话: 本卷的第五篇论文《对人类自由的本质及其相关对象的哲学研究》是新作,在这里首次付梓出版。 关于这篇论文,作者认为只需稍许说几句提请注意的话。 由于理性、思维和认识首先被算作是精神自然界的本质,所以自然和精神的对立首先便是从这方面简便地作了考察。对于一种单纯人类理性的固定信仰,对于一切思维和认识的完善的主体性的确信,以及关于自然界完全无理性、无思想的确信,包括那种到处占统治地位的机械论的表象方式,都鉴于这一考察的进程获得了辩护。也就是通过这一辩护,把由康德重新唤醒的动力学的东西又再次转化为只不过是更为高级一点的机械论的东西,而绝没有把它放到与精神性东西的同一性中加以认识。现在,这种对立已被连根拔除了,因此,更为正确的洞见能够平静地委诸于更好的认识的普遍进程来加以确定。 这是更高的、毋宁说真正的对立,即必然和自由的对立,出现的时代,只有通过这一对立,哲学最内在的中心才会得到考察。 由于作者在《思辨物理学杂志》中首次对其体系作过一般描述,之后对其作进一步描述的工作可惜被一些外在的事务中断了,作者自己单纯地局限于自然哲学的探讨上。此后,在《哲学与宗教》这一著作中又有了一个开端,不过由于阐述上的欠缺,这个开端仍旧是不明确的。眼下的这篇论文是作者第一次以完全的确定性展示其哲学观念论(ideellen)部分的概念,所以,如果前面所说的首次描述肯定也有过一些重要性的话,作者首先必须把它与现在这篇论文加以比照,按对象的本性,本论文对于体系的整体必定要比所有较为局部性的阐述包含着更深刻的启发。 尽管作者对于在本论文中所表达出来的主要观点,对于意志自由、善与恶、人格等等,迄今为止还未在任何别的地方作过说明(《哲学与宗教》这唯一的著作除外),但这并未阻止有人任意地把一些固定的,甚至与本论文的内容完全不适合的意见附加给它,看来,这篇论文完全没有受到重视。也有一些不招即来的所谓追随者,喜欢主观臆断地根据作者的一些原理,对于这些事情,也像对于别的事情一样,说出了一些颠三倒四的东西。 这就显示出,真正意义上的追随者只有等有了一个完成了的封闭的体系时,才能出现。作者直到现在也从未提出过这样一个体系,而只是指出过这种体系的一些个别方面(而且,这些方面常常也只是在个别关系中,例如在论战中指示出来),因此,把他的论著阐释为一个整体的片段,并且洞察出这些片段之间的联系,这要求具有一种比在缠人的后继者那里更加细致的觉察力,和比在敌手那里通常所见的更为善良的意志。由于尚未完成对他体系的唯一科学的描述,所以没有人或者很少有人按照这个体系的真正趋势来理解它。这些片段的东西一经出版,一方面就开始了毁谤和歪曲,另一方面也开始了解说、加工和翻译,其中将其译为一种误以为更加天才的语言,曾是最糟糕的一种类型(因为与此同时一种完全不成体统的诗意的迷狂征服过一些人的头脑)。现在,一个更为健康的时代显得又将来临。人们又在寻求忠诚、勤奋和真挚。人们似乎已经开始普遍地认识到,那些用新哲学的格言警句自我吹嘘的人,就像法国戏子的装腔作势或者像走钢丝的演员那样故作疯癫,其实这正是他们空虚的表现。同时另一些人,像是要把各种从市场上捕掠来的新东西弄到手摇风琴里叫唱,也终于招致如此普遍的厌恶,以至不久将再也找不到观众了。尤其是,当那些并无恶意的评论家们对于那些莫名其妙的狂想曲,只是在其中罗列某位知名作家的一些表达套路,而说不出它是按照这位作家的哪些原则写成的,就更是如此。从根本上说,每人终归是想宁可把每一这样的作品作为原作来对待,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这种处理方式也要合理得多。 因此,真希望这篇论文能服务于挫败一方的某些偏见和另一方的某些轻浮无据的流言。 最后,我们期望,那些从这方面公开地或隐蔽地攻击过作者的人,现在也愿意像在这里进行的这样,直言不讳地把他们的意见摆出来。如果说,完善地掌握作者的对象才能形成关于这一对象的自由精妙的造诣,那么,论战中这种做作的迂回终归不会是哲学的形式。当然,我们更加期望的还是,一种共同努力的精神越来越稳定,不要让那种过于经常地支配德国人的宗派精神阻碍了知识和见识的获得,获得这种知识和见识的完善的造诣向来似乎是德国人的使命,对于德国人来说,也许过去从未比现在更加切近于这种造诣。 F.W.J.谢林 1809年3月31日于慕尼黑
  • 生存哲学

    作者:[德]卡尔·雅斯贝斯(Karl Jasp

    卡尔·雅斯贝斯(1883-1969)是二十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存在主义哲学的奠基者之一。本书以三篇简短的讲演,概述了作者生存哲学体系的核心思想。作者通过对存在问题、真理问题,以及现实问题的阐述,主张比本原上去观察现实,通过内心行为去把握现实。在法西斯统治危及人的生存的时刻,以纯哲学的语言发出了注重人的生存、强调人的自由的呼声。
  • 海德格尔哲学概论

    作者:陈嘉映

    海德格尔哲学概论,ISBN:9787108022264,作者:陈嘉映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