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中国

  • 北京人

    作者:邓伟

    从邓伟教授拿出的照片看,他的目光并没有仅仅盯在社会舞台上的那些无限风光的政治、经济、文化精英人物身上,而是更多地集中于那些在北京城里城外日出而做、日落而息、忠于职守、默默劳作的普通社会成员,正是他们构成了支撑我们这座城市大舞台的众多台柱。尤其值得一提 的是,邓教授为每幅照片提供了简洁明快的文字说明,赋予图片耐人咀嚼的内涵,将文字与图片合成珍贵的历史资料,以观众求知与审美的双重需求。我个人认为邓伟教授的拍摄与展览内容的设计是成功的,因为每一张照片上被定格的相貌对我而言都似曾相识,不管他们来自什么地方,就像我自己一样,只要定居在北京,总会或早或晚地融入北京的地域文化,具有大院文化、院校文化、市井文化等等不同的特征,不再是其他城市、乡镇、村坊中人。至于这种地域的文化特征是什么?我感到很难用文字语言说得清楚。这是需要通过摄影语言、音乐语言、绘画语言来真切表达的东西。是为序。
  • 斯诺眼中的中国

    作者:洛易斯 惠勒 斯诺

    本书通过著名的美国记者和作家埃德加斯诺的眼和笔,记述了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其文字部分多摘自斯诺的书,信,日记和报导.并有自20年代到1949年中国革命胜利的珍贵历史照片400余幅,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首次发表. 本书生动而真实地纪录了中国革命的重要历史阶段,是人类历史丰富而灿烂的精华.
  • 巨匠神工: 透視中國經典古建築

    作者:李乾朗

    巨匠神工精裝典藏版一冊,內容為平裝三冊合集。 ◎聯合推薦 杉浦康平/國際知名設計大師 李祖原/建築師 林洙/《大匠的困惑:建築師梁思成》作者 登琨艷/建築設計工作者 黃永松/漢聲雜誌發行人 黃永洪/建築設計師 漢寶德/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 蔣勳/美學大師 本書為作者二十年來中國古建築之考察心得總結。涵蓋「神靈的殿堂」、「帝王的國度」與「眾生的居所」三個主要面向,共16大類,深入探索其中51個經典個案。時空由秦漢以迄明清,從新疆、青海、北京到閩南。無論是尺度宏大的宮殿寺院、因地制宜的民居,或是亭台水榭的著名園林,還有體現藏傳佛教精神的喇嘛寺、帶伊斯蘭風格的清真寺喚拜塔等,作者皆以最能彰顯各個古建築特色的透視彩圖,加上實景攝影圖像與特色導覽,引領讀者進入時光隧道,甚至「穿牆破壁」,領略古代匠師高超的工藝技術,體驗每一座古建築令人驚豔的空間美感。 在經典個案之後,另有同類型其他實例的介紹與比較;而「延伸議題」則以簡練的文字、精細的手繪線圖與大量的攝影圖片,歸納整理中國古建築之基本欣賞知識。最後並附中國古建築常見之術語詞解。 李乾朗精通中國傳統建築的構造技法與裝飾加工,以充滿感情的目光,讓豐富的細節在現代甦活……。這是一部古建築巡禮不可欠缺、重要而珍貴的著作。 ──杉浦康平 《巨匠神工》是一本中國古建築解密入手之好書。 ──李祖原 乾朗每調查一處古建築時都是用全身心去體察的,書中的數十幅圖畫即是作者的心血之作! ──林洙 乾朗兄一定是那千年木作老匠師,幾番幻化轉世、穿越千年時空復返而來,目的是為了掃描他那累生累世所建造的,且尚還留在人世間的老建築…… ──登琨艷 他好像有透視眼,能看穿房子,理出結構。好幾百幅黑線圖稿就是這樣出來的,張張都是古建築的寶貝。 ──黃永松 他的雙手一如傳統建築師……以致能深入淺出地帶領著神往者撥開迷霧,進而觸及中國建築的精髓。 ──黃永洪 這可能是中國古建築著作中,表達最清楚,內容最精準,圖面最悅目的一部書。 ──漢寶德
  • 来历不明的“疒人”

    作者:叶永烈 原著,曾佑瑄 编绘

  • 省略

    作者:南瓜子

    《省略》主要内容简介:波点小姐是个爱怀旧的人,她喜欢蘑菇头、海军领高腰小洋装、白色花纹袜子和红色漆皮鞋。她戴黑框大眼镜,相机是多年前淘来的胶卷机。去拍点校园帅哥照吧,这是她的口头禅。据说,她是靠这个赚取学费的。学妹们纷纷这样表示。于是,波点小姐一不留神就成了校园偶像。有一个春暖花开的天气,波点小姐拍到了一个奇怪的男生。男生长着长长兔耳,白到不可思议。嗨,我是兔子先生,为什么要叫这么奇怪的名字,那是因为我出生在兔年。居然不是因为头上的兔耳?!波点小姐非常不能理解。要不要一起去游乐园?兔子先生问道。他是从那里跑出来的吧。波点小姐暗暗想到。于是两个人一起去了游乐园,那是波点小姐小学毕业之后就没有踏足过的地方。两个人从雪糕杯玩到旋转木马,几乎玩遍了所有的项目。出了游乐园之后,波点小姐才发现,这是这家游乐园最后一天开园。从明天起,这里就要变成建筑工地。非常感谢你陪我一整天,兔子先生脸色微红地说道,我可以吻你一下吗?波点小姐怔了一下,然后闭上了眼睛。她感觉有一片花瓣落过自己的嘴唇,然后,又飘走了。睁开眼,她从此再也没有见过兔子先生。多年以后,波点小姐重回母校参加校庆。高年级的学生告诉她,很久之前,有个学长死在这所学校里。他是在参加表演时不慎跌落舞台摔死的。死时还带着演出用的免子耳朵。波点小姐揉揉眼睛,她默不作声。其实她早就知道了,因为她洗出来的照片上,只有她和那座空荡荡的游乐园,没有陪在身边的兔子先生。所以,她一直都不找男朋友,我说过了,波点小姐是个爱怀旧的人。
  • 作品与展场

    作者:巫鸿

    《作品与展场:巫鸿论中国当代艺术》收集了作者近年来重要的艺术批评论文15篇,从艺术作品和艺术展览两个维度出发,以宽阔的历史视野,明快的理论气质和平实的写作风格,为我们提供了了解中国当代艺术批评的一个值得关注的文本。文集通过大量史实和配图回答了诸如为什么当代艺术是"当代"?中国当代艺术有什么独特之处?什么是"实验性"展览?作品和展场的关系何在?等诸多问题,这些不仅是研究中国当代文化和艺术的人所必需涉足的课题,也是关注和了解中国当代艺术现状最合适的途径。
  • +0086 Beijing Cool

    作者:Hongwu, Peng 编

    A sort of Fruits of China's best dressed kids, this volume defines the new Chinese cool through the eyes of its hippest generation, in 300 pages of photos and illustrations from the ultracool Beijing-based magazine +0086. The first generation to enjoy the economic accelerations--the foremost of the so-called "Tiger Economies"--of the past ten years, China's youth culture is media-savvy and globalized, their eyes beaming in the glow of perhaps becoming the next Internet It Girl or Cory Kennedy. These kids may watch Skins and Gossip Girl, but, as the book demonstrates, they aren't blindly miming some bland digest of global pop culture, rather, they are developing a new style that is specific to contemporary China, which is taking root by itself. This publication marks the beginning of a documentary work in progress, as +0086 continues to report on the situation from the streets of Beijing. Though this book can't tell the future, it does predict that Chinese youth will just keep getting cooler.
  • 交汇

    作者:毛卫东 主编

    三影堂摄影奖是一年一度由北京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举办的面向全球华人的摄影奖项,每年11月截稿,第二年4月初由三影堂聘请的国际评委进行评选,大奖获得者将获得现金奖金八万元,初选入选的二十位提名者将在三影堂举办作品展。 2010年摄影奖初选提名者为陈吉楠、冯力、何岳、黄晓亮、李春军、李亮新、李勇、廖伟、刘加、刘珂、木格、齐鸿、宋小迪、田林、王欢、肖日保、薛玮、曾翰、张洁、张晓。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利用摄影这一媒介,对自己身边的日常生活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绘。 本年度的五位国际评委分别是弗朗索瓦•赫伯尔(法国阿尔勒国际摄影节总监)、埃娃•瑞斯皮妮(美国纽约现代美术馆摄影部策展人)、凯伦•史密斯(生活在北京的英国独立策展人、批评家)、饭沢耕太郎(日本独立摄影批评家)、荣荣(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创办人)。 为了配合展览,将出版《2010年三影堂摄影奖作品展》画册一本,每位参展作者有6P内容,分别为艺术家阐述和部分参展作品图片,艺术家简历以及各位评委撰写的文章,全书中英文对照。 该书内页为157克牙粉纸,封面为192克无光铜版纸,共出版1500册,面向国内外发行。
  • 掌镜上海

    作者:雍和,姜纬

    雍和,1956年8月出生于上海,1985年至1992年任《中国城市导报》摄影记者,1992年至1998年任《青年报》摄影部主任、摄影美术总监,1998年至2003年任《新民周刊》视觉总监,2003年底起至2010年任《新民晚报》首席记者,2010年底起任文汇新民报业集团图片中心副主任。雍和现还担任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上海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他1985年当选为上海青年艺术十佳之一,2002年获得上海市范长江新闻奖,2003年当选为中国摄影传媒大奖年度摄影人物,2007年出版《边角料2003—2006上海影像》画册。
  • Nadav Kander

    作者:Jean Paul Tchary,Nad

  • ROOM

    作者:任航

    这本书是我的第二本摄影集,关于一些男孩和一些突起的器官。 我必须反省自己,不在室内喝酒,以及再好的音乐我都不应该用身体去听,在我极度“清醒”的时候想去吻一个熟悉的男孩,或者我想去一个陌生男孩的家里过夜并不是为了想要一个拥抱或者别的,而只是看一下他家的摆设。但是我太迷恋在别人家过夜了,在那种夜里我就像一只鬼,一只不敢走路的鬼,一只怕摔倒的鬼。在黑夜里我是怕死的,怕死后又变成了人。 我总是想把自己弄得很脏很脏再出门,可是我总在人群中走神或者入神的时候,发现自己内心里还是保有那么多纯洁的部分。我感到特别难过,我们每天谈论的男孩,爱,城市,我都不能改变。 36页、尺寸210mmx146mm,都为胶片拍摄。 塑料封皮,限量600本,每本有签名和编号。 【购买地址】: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14398008559
  • 他们为什么要摄影

    作者:陈小波

    《他们为什么要摄影:中国当代摄影家访谈录(新闻卷)》将以访谈的形式,带领我们去认识我国当代19位摄影家的人生轨迹及其背后更大的社会背景。每个访谈之后,还荟萃了历史学、哲学、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影像学、艺术史学等学科专家、学者对该摄影家的学术评价与定位。
  • 刘铮

    作者:刘铮

    至今为止,刘铮的摄影只有一个主题.中国人。出现在他的这个庞大作品群《国人》中的种种中国人形象出处繁多,既有出现在传统文化样式如京剧中的戏剧人物形象与现代文化装罟如博物馆中的泥塑人物,也有来自当代中国社会各个层面的人物形象,如囚犯、僧侣、劳动者、村民。童工等。此外 这个作品群中还出现了不少从传统审美观与价值标准看不宜入影的奇奇怪怪的世怪物,这当中甚至包括了尸体与畸型儿标木。刘铮以此象征他心目中的中国文化传统与心理酌暗部。这些“国人”们往往以怪诞、荒谬、阴冷、愚昧、丑陋。无奈,笨拙甚至是凶悍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令人在悚然之余感到阵阵现实的错愕。而在这些人的身后,则还分明拖着一道长长的挥之不去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阴影。...
  • My Private Broadway-编号223个人独立影像书 3

    作者:编号223

    《My Private Broadway》编号223’s photo book 3 2000年春,第一次独自旅行,雪光之境里,简拙的单反写下爱。 2004年夏,似乎永远的夏天开始了,幸运了少年的光影菲林,身边微景作证成长。 2006年秋,我的第二本私人的百老汇,随记忆上岸了。热辣辣的南方,那些说不完的图片事情。 2010年冬,我的第三本私人的百老汇,苦心存留的三年影像记忆,再次有了一个总结。管不了的爱与不爱,收不住的歇斯底里,还有停不下来的晃晃悠悠,都在这本120页的私人图片书里,收获了时光、成长与经历。 关于这本书:这一本120页的书册里,长长短短的记忆,得到一次暂时的归宿。我再次用最原始自我的方式,制作了这本独立影像书。事情总需要有一些归结,而那些不计成果被我拍摄的朋友们,也应当获得我的一份小礼。出于赠送友人的目的,我印了非常限量的这本个人摄影册,权当新年初始送出去的一点心愿,而剩下的一些,分享给乐于拥有我的记忆画面的朋友。 非常感谢你们赋予我的执着和爱,如此坦然。 书名:《My Private Broadway-编号223’s photobook 3》(独立制作出版) 类型:胶片摄影 页数:120 尺寸:175mm×230mm 纸张:E超感滑。 淘宝购买:http://sinaurl.cn/hbBpbx
  • 身体的故事

    作者:阿夏

    普利策新闻摄影奖简介 普利策新闻摄影奖(The Pulizer Photography Prize)是美国普利策奖(由报人约瑟夫・普利策发起)中的一部分,它代表了美国新闻摄影界成就的顶峰。首届普利策新闻摄影奖是1942年颁发的,此后,每年的获奖照片都构成了美国记忆和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虽然它们大多反映的是美国生活,但其影响力己成为世界历史的组成部分。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大奖简介 1955年创立的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orld Press Photo)因每年在荷兰举行,又称“荷赛”。40年来,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的规模还在不断扩大,到现在,每年都有数十个国家近万幅作品参赛,比赛项目发展到9类18项,是世界上参与范围最广,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新闻摄影大赛。它的作品已成为人类所处的时代和历史的见证。 世界优秀人体摄影作品 人体摄影的历史几乎跟摄影技术的发展同步,而且早在19世纪中时人们就迫不及待地把他们认为美好的人体形象尽可能唯美地展现给世人。 在摄影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几个主要的流派中,人体摄影无一不占据其重要位置,它所给人们展示的美感也是其他物体所不能企及的。而且人体摄影对人体艺术、人体、人的关心的背后潜藏着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心。这种关心在现代人日益迷失自我的时代尤其显得意义重大。
  • 寻常

    作者:路泞

    《纸上纪录片系列:寻常》主要内容: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常生活”一直是中国当代文艺包括当代摄影的重要主题之一,然而事实是,没有多少个摄影家找到了真正的日常生活,他们仍被激情所支配,在拍摄中最终表达的是关于日常生活的某种本质性图景。而路泞所走的是另一条最简单、质朴的路,就是真正地走向事物本身。在一种精确的尺度感指引下,从不让镜头溢出事物之外。他觉得,要寻求价值和意义,不必到物外,只需看着眼前,万事万物都有灵性,它一直在向我们日日叩问,只是我们很少听见。而路泞却用影像告诉我们,生活从不在别处,当时只道是“寻常”。 作者以平实的方式记录了数年间家庭生活的日常纪录,并定名为《寻常》,这些作品在艺术上隐隐然 “无所作为”,是这个时代不可多得的从容。在中国数额巨大的摄影实践和阅读中,路泞的照片保持着一种感受的真切,因真切而骄傲,在狭窄的经验尺度内以丰盈的细节建构饱满的心灵空间,对人和生活作了忠实而诗意的表达。
  • 胶片时代的上海

    作者:陆元敏

    1. 作者自述——“胶片时代的上海”,这是陆元敏首次应邀写出自己的摄影心情: 我一直幻想一台眨一下眼就能拍摄的相机,LOMO相机在大多数情况下不用取景就可拍摄。它像是眼睛的延伸物,和眼睛有着一根看不见的连线,用它常常能拍到预想中的、甚至比预想得更好的影像......我又是一个有着反复拍摄热忱的人,生活安逸、身体健康,有很多的闲暇时间,只是不断流逝的时间使我心慌。当一个摄影家用相机抓住时光,拍取瞬间,带入暗房,巫术般地在微光下再现瞬间时,摄影术的整个过程都充满了神奇,只要享受它便会其乐无穷。 ...... 2. 作品——101幅,是陆元敏第一次使用Lomo相机,也是最后一次使用黑白胶片拍摄的作品 (拍摄于2005-2007年间) 3. 问与答——在网上征集到的11位豆友同陆元敏的38个对谈记录,涉及城市,生活和摄影: 您主要的拍摄对象是上海人,您觉得这些年来,上海人有什么大的变化? 您对自己的照片有过失望和觉得苦闷的时候么?您是怎么越过这个阶段的? 如何有一双慧眼,可能与每个人对生活的敏感程度不同有关,但是有啥适用大众的方法可以借鉴吗? 怎样才能保持影像的活力? 想知道您对喜爱街头摄影的年轻人有些什么可以说的? ......
  • 极致之美

    作者:李栓科/主编

    •精选《中国国家地理》10余年600余期杂志的经典摄影作品。 •汇集67位中国顶尖风光、地理、生态摄影师的162幅优秀作品。 •《中国国家地理》推出的第一本综合题材精装画册,李栓科社长主编并撰写序言。 •以“大地理”的分类形式,重新汇总、梳理中国极致生态和风光景观,详细展示《中国国家地理》的审美视角和观察方法。 •封面由获第50届台湾“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导演齐柏林拍摄。 这是《中国国家地理》推出的第一本、由中国摄影师的作品精选而成的精装画册。编辑团队历时7个月,从山到海,从荒野到沙漠,从过去到现在,从成千上万张作品中,精选了162张表现中国风光、自然、生态的图片。这些图片展示的是摄影师们在中国各个极致之地,探索到的隐藏其中的绝美景色。 除视觉享受之外,此画册还为探索中国的自然、历史、景观带来一种观看方式的参考。
  • New Photography in China

    作者:John Millichap,Gu Zh

    3030: New Photography in China TThis fully illustrated survey presents the work of 30 of China's most exciting photographers under 30. Here for the first time is presented China’s new generation, unburdened by ideology and immersed in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changes that have transformed China over the past 20 years. From internationally exhibiting artists to photo-journalists, video makers and web bloggers, their images reveal a diverse range of styles that reflect the influence not only of tradition and politics but also foreign media channel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 home-grown pop culture encompassing TV, music, advertising and fashion. In almost all cases it is the city that provides the inspiration, whether it is Guangzhou in the south, Shanghai in the east or Beijing in the north. And it is partly these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each other that lends contemporary photography in China its freshness and strength. Essays by leading scholars and curators from Beijing and Guangzhou introduce the photographers and their work. For students and enthusiasts of contemporary China and photography ‘3030: New Photography in China’ reveals an exciting new force in world art The Photographers Birdhead (鸟头): Song Tao (宋涛) b.1979, Ji Weiyu (季炜煜), b.1980 Cai Wei Dong (蔡卫东), b.1978 Cao Fei (曹斐), b.1978 Chen Wei (陈维), b.1980 Chi Peng (遟鵬), b.1981 Guo Hang (郭航), b. 1983 Huang Kui (黄奎), b.1977 Jin Shan (金闪), b.1976 Li Si En (李思恩), b.1980 Liang Yue (梁玥), b.1979 Lin Zhi Peng (223) (林志鹏), b.1979 Liu Bo (刘波), b.1977 Liu Ding (刘鼎), b.1976 Liu Ren (刘韧), b.1980 Liu Yi Qing (Yiki) (刘一青), b.1982 Lu Yanpeng (卢彦鹏), b.1984 Peng & Chen: Peng Yangjun (彭杨军), b.1977 & Chen Jiaojiao (陈皎皎), b.1980 Shen Hao (沈浩), b.1980 Si Wei (Zao) (司玮), b.1980 Su Han Guang (Alex) (苏焊光), b.1978 Tang Yi (汤艺), b.1982 Wang Yifei (王一飞), b.1984 Wen Ling (Ziboy) (温凌), b.1976 Xu Cheng (徐程), b.1980 Xu Zi Yu (徐梓峪), b.1979 Yang Chang Hong (杨长虹), b. 1979 Yao Yi Chun (姚亦淳), b.1984 Zhang Jungang (K1973) (张君钢), b.1980 Zhao Yao (赵要), b.1981 Zheng Zhiyuan (郑知渊), b.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