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陈国球

  • 文学史书写形态与文化政治

    作者:陈国球

    《文学史书写形态与文化政治》的进路与上述的研究有同有异。分别的地方是,《文学史书写形态与文化政治》主要以个别的“文学史”书写文本为对象。简言之,也就是朱星元所提的“写法”和“读法”的进路。《文学史书写形态与文化政治》各章略依时序讨论:由晚清京师大学堂《章程》与现代“文学”学科观念的建立,以至与“文学史”草创期书写的关系开始,到“五四”前后胡适以“白话文学运动”建构影响深远的文学史观,再到40年代林庚以“诗心”唤起“惊异”的《中国文学史》,转到由中原南迁的柳存仁和司马长风在50年代及70年代香港进行的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文学史书写,最后以两种“进行中”的书写活动为对象,看“中国文学史”要添加“香港文学”部分时,或者“香港文学”要进入“文学史”的过程中,所要应付的各种书写问题。
  • 情迷家国

    作者:陈国球

    这是一本文学评论集。全书24万字,共分三辑:第一辑“已是惘然”收有7篇文章,是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评论;第二辑“情迷家园”收有10篇文章,是对香港文学的评论;第三辑“水月镜花”收有5篇文章,是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研究。作者作为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教授,对香港文学及香港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有着特殊的关切。因此本书具有浓厚地方性特色:首先在篇幅上第二辑占到全书的一半,其次在内容上,作者明显对两个“对立”的角度感兴趣,即中国文学史添加香港文学的过程和香港文学进入中国文学史的过程。通过对照,作者为我们揭示了许多过去被掩盖的双方对多元文化影响下的异质文学的隔膜与偏见。 目录 序 已是惘然 从“惘然”到“惆怅”——试论《上元灯》中的感旧篇章 文本、言说与生活——《上元灯》再探 穿越时空的驰想——林庚诗初探 现代与浪漫——论林庚诗的浪漫主义精神 艺术高于生活——论林庚的诗观 诗心与故事——林庚《中国文学史》论小说和戏剧 凉风有信——《客途秋恨》的文学阅读 情迷家国 从语言形式到民族传统的想像——胡适的白话文学史观与司马长风的《中国新文学史》 宣言的诗学——香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现代主义文学的运动面向 现代主义与新批评在香港——李英豪诗论初探 “去政治”批评与“国族”想像——李英豪的文学批评与香港现代主义运动的文化政治 香港当初——文学史视野下的“香港文学”(一) 收编香港——文学史视野下的“香港文学”(二) 可记来时路?——文学香港与李碧华 苍凉的想像——谈几篇香港学者的张爱玲论文 形塑怪兽,招致鬼魂——读王德威《历史与怪兽》 水月镜花 镜花水月——一个诗论象喻的考析 锻炼物情时得意,新诗还有百来篇——邵雍《击壤集》诗学思想探析 “格调”的发现与建构——明清格调诗说的现代研究(1917-1949) 言“格调”而不失“神韵”——明清格调诗说的现代研究(1950-1990·台湾部分) “比兴”与“抒情”——谈“中国抒情传统”论述与“比兴”研究
  • 文学如何成为知识?

    作者:陈国球

    在大学里,文学作为知识来传授,认为文化就寄存在文学或重要的文学经典中。其实这是一种信念,是没有经过检验的。究竟文学何以成为一门知识? 过去,文学通过创作来帮助人完成某种人生意义;现在大多数人通过阅读来完成过去文人创作的功能。文学研究者要有更大的关怀和思考,帮助一代代人彼此沟通和理解。 文学承载一个发挥象征意义的系统,它负载的世界远大于我们生活的物理的世界。文学的意义可以是实用的,但它要承载更大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