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古代文学

  • 李渔全集

    作者:李渔

    在清初文坛上,有一位雅俗共赏、妇孺皆知的大名士。他虽然名满天下,但生前死后人们对他的评价却很不相同。有人把他与晚明李卓吾、陈眉公相提并论,称赞他是韵人、贤人、真义士、医国手,有人则骂他“性龌龊”、“善逢迎”,斥他为“名教罪人”。他是以曲名世的,但他的朋友却说,只知道他擅词曲,可以说是不了解他。这位如此复杂而毁誉天壤的人物,就是浙江兰溪人李渔。 李渔是一位出色的文学艺术家,又是一位当行的编辑出版家。他一生写作、编辑的书“车载斗量”,留给后人以百万计的作品。但李渔的着作大多是戏曲小说和杂着,故向不为止统文人和藏书家所重视,加之清代康熙特别是乾隆时的禁书,所以李渔的部分着作至今已鲜为人知或很难觅得。
  • 陶淵明集箋注

    作者:袁行霈

    《陶渊明集笺注》是中国古代田园诗鼻祖晋陶渊明全部诗文辞赋作品的笺注本。以毛氏汲古阁藏宋刻《陶渊明集》十卷本为底本,参校宋元诸本及总集、类书,笺注重于史实、本事、名物、地理、人物,并单列评析一项,于诗文作意,发隐抉微。末附历代和陶诗六种及年谱简编、作品系年,语词、人名、篇名索引三种,是陶集注本中的集成之作。
  •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 第二册)

    作者:朱东润 主编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第2册)为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主要选录了秦汉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歌、散文、辞赋、小说等重要作家的代表性作品,每篇有解题,作者简介,并附有简明的注释。《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第2册)字体为繁体,因此,如对繁体字比较陌生,应对照繁体字查询工具书学习。
  •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下编第2册)

    作者:朱东润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下编第2册)》为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主要选录了清朝和近代时期的诗歌、词、散文、戏曲、小说等重要作家的代表性作品,每篇有解题,作者简介,并附有简明的注释。《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下编第2册)》字体为繁体,因此,如对繁体字比较陌生,应对照繁体字查询工具书学习。
  • 古典文学三百题

    作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 蘇軾詞編年校注(全三冊)

    作者:鄒同慶,王宗堂

    《苏轼词编年校注(套装上中下册)》内容简介:苏轼是北宋全能的文学、艺术大家。他的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把宋诗发展到高峰;书法舆黄庭坚、米芾、蔡京合称北宋四大家;他又善于绘画,所画墨竹,后人称为玉局法,其作古槎、枯木、丛筱、断山,笔力跌荡,为世所称。而他之于词,则具有一个伟大作家和一个伟大词派的开创者的崇高地位。 大家知道,公元九六。年北宋王朝建立,结束了唐末五代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到了仁宗庆历时期,一方面,由于将近百年的承乎,社会经济繁荣,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内外危机的加深,促起文人对现实的关心,诗文革新运动就在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等领导下,取代宋初西昆体诗文的地位,成为北宋文学的主流。但是,继承晚唐五代婉约绮丽的词风,此时基本上未受到多少触动,晏殊、张先、柳永等的词依旧盛行。尽管如此,诗文革新运动也为词的革新准备了条件,在范仲淹、欧阳修的词裹,即景抒怀,气象已自不同,王安石更明白反对依声填词的作法,他们都有一些风格豪放的作品。
  •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2册

    作者:朱东润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2册)》为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主要选录了宋、金时代诗、词、散文、话本、诸宫调等重要作家的代表性作品,每篇有解题,作者简介,并附有简明的注释。《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2册)》字体为繁体,因此,如对繁体字比较陌生,应对照繁体字查询工具书学习。
  • 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全三冊)

    作者:逯欽立 輯校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套装上中下册)》135卷,除《诗经》、《楚辞》外,凡先秦魏晋南北朝各代的诗歌谣谚概予收录,详注出处及版本异文,每位诗作者前均列小传,是研究中国诗歌史的重要参考书。裒集先秦、汉、魏、六朝诗歌的总集,明代有冯惟讷的《诗纪》,近代有丁福保的《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前者失之芜杂,真伪不辨;后者虽然力纠前失,但匡谬未尽,又失收先秦的歌谣逸诗。二书均不标注引录出处。
  •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1册

    作者:朱东润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1册)》为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主要选录了隋唐五代时期的诗、词、散文、传奇等重要作家的代表性作品,每篇有解题,作者简介,并附有简明的注释。《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1册)》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 中国文学十五讲

    作者:周先慎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是由北京大学发起,全国十多所重点大学和一些科研单位协作编写的一套大型多学科普及读物。全套书系计划出版100种,涵盖文、史、哲、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各个主要学科领域,第一、二批近50种将在2004年内出齐。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院士出任这套书系的编审委员会主任,北大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任执行主编,来自全国一大批 各学科领域的权威专家主持各书的撰写。到目前为止,这是同类普及性读物和教材中学科覆盖面最广、规模最大、编撰阵容最强的丛书之一。 本书系的定位是“通识”。是高品位的学科普及读物,能够满足社会上各类读者获取知识与提高素养的要求,同时也是配合高校推进素质教育而设计的讲座类书系,可以作为大学本科生通识课(通选课)的教材和课外读物。 素质教育正在成为当今大学教育和社会公民教育的趋势。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拓展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造就更多有创新潜能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全国许多大学都在调整课程,推行学分制改革,改变本科教学以往比较单纯的专业培养模式。多数大学的本科教学计划中,都已经规定和设计了通识课(通选课)的内容和学分比例,要求学生在完成本专业课程之外,选修一定比例的外专业课程。包括供全校选修的通识课(通选课)。但是,从调查的情况看,许多学校虽然在努力建设通识课,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缺少统一的规划,到底应当有哪些基本的通识课,可能通盘考虑不够;课程不正规,往往因人设课;课量不足,学生缺少选择的空间;更普遍的问题是,很少有真正适合通识课教学的教材,有时只好用专业课教材替代,影响了教学效果。一般来说,综合性大学这方面情况稍好,其他普通的大学,特别是理、工、医、农类学校因为相对缺少这方面的教学资源,加上很少有可供选择的教材,开设通识课的困难就更大。 这些年来,各地也陆续出版过一些面向素质教育的丛书或教材,但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到底应当如何建设好通识课,使之能真正纳入正常的教学系统,并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是许多学校师生普遍关心的问题。从2000年开始,由北大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发起,联合了本校和一些兄弟院校的老师,经过广泛的调查,井征求许多院校通识课主讲教师的意见,提出要策划一套大型的多学科的青年普及读物,同时又是大学素质教育通识课系列教材。这项建议得到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院2的支持,并由他牵头,组成了一个在学术界和教育界都有相当影响力的编审委员会,实际上也就是有效地联合了许多重点大学,协力同心来做成这套大型的书系。北京大学出版社历来以出版高质量的大学教科书闻名,由北大出版社承担这样一套多学科的大型书系的出版任务,也顺理成章。 编写出版这套书的目标是明确的,那就是:充分整合和利用全国各相关学科的教学资源,通过本书系的编写、出版和推广,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贯彻到通识课知识体系和教学方式中,使这一类课程的学科搭配结构更合理,更正规.更具有系统性和开放性,从而也更方便全国各大学设计和安排这一类课程。
  • 杜詩詳注(全五冊)

    作者:[唐]杜甫著,[清]仇兆鳌注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杜诗详注(套装共5册)》内容有同李太守登历下古城员外新亭、登历下古城员外孙新亭李邕诗、暂如临邑至蜡山湖亭奉怀李员外、赠李白、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郑驸马宅宴洞中、冬日有怀李白、春日忆李白、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等。
  • 双典批判

    作者:刘再复

    影响中国世道人心的书,不是政治、哲学、历史经典,也不是从西方翻译过来的各种经典,而是《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这两部文学经典。它进入中华民族的潜意识,构成中华民族深层的文化心理,成为中华民族性格的一部分。本书是在肯定《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文学价值的前提下,对两部经典进行价值观批判,为大众阅读理解经典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 白香词谱

    作者:[清] 舒梦兰 撰,丁如明 评订

    《白香词谱》是一部简易的词学入门书,选词一百首,使用词牌一百则。书中以注释、评析、说明形式,分别对一百首词的正文、内容及词调格律等相关内容进行了简要的解说考订。
  • 阅微草堂笔记

    作者:(清)纪昀

  • 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

    作者:朱东润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第1册),ISBN:9787532530304,作者:朱东润
  • 随园诗话(上,下)

    作者:[清] 袁枚

    批本随园诗许,原藏清人某待郎家。近人冒广生据第十六卷跋语,知为满人福建总督伍拉纳之子所作;乃删润刊行。邓之诚复据伍拉纳子舒石舫所着适紊居士集及其行述,疑此批本作者卽舒之兄仲山;并加批语及引证若干条于书眉。此次,卽据王利器同志所藏邓、张二氏手批之本印行。 原批语作者,与随园诗话作者袁枚同时而略晚,并有数面之雅,又系封疆大史之子,对于当时官场、文坛、社会风气及袁氏交往、诗话底细等等,均有相当了解。批语文笔虽极粗俗,学识亦欠高明;但作为研究干隆时代、袁枚、诗话等方面情况,尚不失为有用之文史参考资料。故于随园诗话重版之际,将批语附于全书之后印行,并逐条注明见某卷某页某条,以便检阅。其中误、漏、衍文,均经改正。至于袁枚及诗话介绍,已见校点后记,兹不复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