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李欧梵

  • 未完成的现代性

    作者:李欧梵

    《未完成的现代性》从晚清以来文学中的现代性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到现代性与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以及对上海和都市文化的探讨,作者在这几篇文章中呈现了自己对许多前沿问题的思考和见解。尤其可贵的是作者的这些思考大多以讲座的方式来呈现,生动迷人,不像别的大文章那样,把一个固定的观念交给读者,我们随时可以看到作者的思路、探究问题的方式、包括他的困惑。应该说,这些文章具有提纲挈领的意义,这些文章中的命题和思路,在作者其他的专著中得到周密的论证和延展。
  • 现代性的追求

    作者:李欧梵

    李欧梵先生的重要著作,多半以英文发表,有缘一睹的读者毕竟太少。《现代性的追求:李欧梵文化评论精选集》这本选集精选了他过去多年论文,重予翻译校订,期能引起更多读者注意与讨论。这些论文是他在不同的时期写成,最早的约在70年代。
  • 狐狸洞呓语

    作者:李欧梵

    《狐狸洞呓语》是一本当代杂文集,共收入作品72篇。文中的作品从写作上就与众不同,平淡中带油侃、自嘲。内里饱含对人文的博大关怀,其独特的视角,对众多文化现象的批判,独到的学术见解与鲜明的个人风格得到巧妙的融合。
  • 徘徊在现代和后现代之间

    作者:李欧梵

    本书以访谈录的方式,记录了李欧梵先生对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些心得和看法,分为七个大论题,其内容为狐狸和机运、从台湾到美国、从芝加哥到哈佛等。 本书坦陈了李欧梵先生的“心路历程”,塑造了一个怀抱“世界主义”的理想者,中西文化之间的中介者,始终流露出一种无根的漂泊感,孜孜追索自己身份的认同,质询自己在当下流程的定位这样的形象,是值得一读的佳作。
  • 过平常日子

    作者:李欧梵

    最温润动人的光芒,总隐藏在最简单质朴的生活底层,在流变的平凡年代中,交织着他们不平凡的生命印记。   哈佛教授的黄昏热恋,一部当代版的《浮生六记》。   这一对饱经沧桑的世间男女,各自众里寻他千百度,才蓦然觉醒,原来眼前即是梦中人……了解欧梵玉莹夫妇这分曾经沧桑却巫山的情怀,读他们这部《浮生六记》才会感到其情可悯。   李欧梵和李玉莹把他们两人这一段奇缘合撰成一本书《过平常日子》,体例有意摹仿沈三白的《浮生六记》也是六卷。李欧梵常常在文章中提到这本书,尤其对芸娘好感,大概中国传统女性中,《浮生六记》里的芸娘算是李欧梵的理想了。李玉莹的聪慧、贤淑、善体人意与芸娘近似,所以欧梵有时昵称她为莹娘。李欧梵念西洋文学,精通西方音乐,品味极为西化,早年他追求的理想对象恐怕跟陆小曼、林徽因那些“五四”以来的新女性差不多。陆小曼跳交际舞、唱昆曲很在行,但是煲靓汤恐怕不行,那还得莹娘亲自下厨调制,欧梵终于了悟,《过平常日子》,喝一碗莹娘亲手煲的靓汤,那才是人生真正的幸福。   这本书的第一卷“两地寄情”是欧梵与玉莹初恋时的两地情书,浪漫炽热直追《爱眉小札》。
  • 我的哈佛歲月

    作者:李歐梵

    您準備要繼承這世界嗎? 前進哈佛寶典 從研究生到名教授,李歐梵院士在哈佛度過半生歲月,珍貴的求學經驗,深刻的學術生涯,邀請有抱負者一起開墾智慧。 哈佛是全球最著名的高等學府,錄取率卻一年比一年低,競爭一年比一年無情……。名校不會主動來找您,進入國際頂尖名校,是成為菁英最準確的方程式,本書提供最專業的哈佛求學心得,和前進名校的要訣。
  • 中西文学的徊想

    作者:李欧梵

    追随感伤零余的郁达夫、轻盈飘逸的徐志摩,身临“五四”文人的浪漫之境;追随奇崛嶙峋的李金发、忧郁孤独的戴望舒,踏寻20世纪30年代的现代风;评说背着传统重担走出传统阴影的鲁迅,称引以反讽实践文字魅力的高晓声;崇仰史丹纳的人文精神,采撷塞弗尔特的灿烂之果;与昆德拉同笑同忘,和马尔克斯共孤共寂……李欧梵教授游历中西,文字发自真性情,所思所叙“不中不西,又中又西”,“欧”化又不无东方的“梵”音。他徊想文学,更是在记录那段徘徊中外的心路历程。 本书收集了作者近年来见之于报端的学术随笔,在内容上颇为一致地反映出作者对中国尤其是大陆的现代代文学和世界文学尤其是东欧和拉丁美洲文学的关注、评论和思考,是一位有着中西求学、治学背景的学者在中西文化之间徊游辗转的产物。本书有关中西文学的通达见解对中西文学的思考颇具启示意义。
  • 浪漫与偏见

    作者:李欧梵

    本书系著名学者李欧梵先生最新散文集,分为“浪漫之余”、“读书的心路历程”、“布拉格心影”、“爱乐·电影·怀旧“四个部分,本称为“浪漫的反叛,摩登的华丽”,是一本非常耐读的文集。 序 一、浪漫之余 二、读书的心路历程 三、布拉格心影 四、音乐·电影·怀旧 跋语 附录一:我的丈夫李欧梵/李玉莹 附录二:浪漫的反叛,摩登的华丽/郑树森
  • 清水湾畔的臆语

    作者:李欧梵

    本书是李欧梵先生近一两年内的文化随笔集,内容从非典时期的人文反思到对香港文化的种种思考,从当代文化名人的评论和回忆到音乐,电影和书籍的欣赏品评,均有涉猎。先生以学者的一双“热眼”察人观世,用温婉的文笔针砭时事,思想深沉,给人新的启发,是一部严肃学者论世俗文化的好作品。
  • 李欧梵自选集

    作者:李欧梵

    《李欧梵自选集》收录了作者的《徐志摩:感情的一生》、《现代中国电影传统初探》、《上海的世界主义》、《当代中国文化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捷克现代民族诗人塞浮特》等18篇文章。
  • 情迷現代主義

    作者:李歐梵

    維基百科說,現代主義是二十年代興起的新藝術與文學風格,是藝術家為了反抗19 世紀末期的陳規舊矩,轉而用一種他們認為感情上更真實的方式,來表現出大家真正的感受與想法。有些人將20 世紀區分為現代時期與後現代時期。 李歐梵這本散文集《情迷現代主義》,來自於活地亞倫《情迷午夜巴黎》,表面上說的是懷舊,其實文化品味的表現。托爾斯泰、杜斯陀也夫斯基、馬勒、李斯特、也斯、王文興、北島的《今天》、韓素音、伊力盧馬,作者以他自己的方式向他心目中的大師致敬。 二十年代也是一個失落的年代,妙的是這種失落感卻由一群自願流落在巴黎的美國文人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海明威的《流動的饗宴》、費滋傑羅(F. Scott Fitzgerald)的《大亨小傳》。作者說:記得我在台灣上大學的時代生活苦困,一眼讀到費滋傑羅的文字就覺得迷人之至,內容猶如天方夜譚,特別是他的短篇小說,英文不難,浪漫之至。
  • 睇色,戒

    作者:李欧梵

    这本小书是李教授研究张爱铃和观看李安导演电影《色,戒》的所思所想。不仅适合中国文学和电影文化研究者参考,也值得大众阅读者歆享。
  • 重读张爱玲

    作者:李欧梵 夏志清 刘绍铭 陈建华 等著,陈

    本书收录有张爱玲研究者最新的研究成果二十五篇,研究领域多为以往张爱玲研究所未曾涉及,侧重张爱玲晚年的创作与研究,包括她晚年创作的小说《同学少年都不贱》,晚年从事的《海上花列传》英译,对长篇小说《十八春》的修订,在电影剧本创作上的风格与得失等等。对于张爱玲爱好者和研究者全面了解张爱玲的创作,有比较重要的价值。 目录 序 张爱玲笔下的日常生活和“现时感” “阳台”:张爱玲小说中的空间意义生产 论张爱玲的战争体验与战时书写 百世修来同船渡 ——《封锁》的瞬间经验 解读《传奇》中的女性 ——张爱玲与伊瑞葛来的对话 张爱玲“晚期风格”初探 泛论张爱玲的最后遗作 范烟桥·丁谛·张爱玲 ——“同学少年都不贱”的三种诠释 情遇张爱玲 ——《同学少年都不贱》中知识女青年的同性爱再现与“婆”叙事体 轮回转生:张爱玲的中英互译 文化在文本间穿行 ——论张爱玲的翻译观 海上梦语两生花 ——论《海上花列传》中的苏白策略与张爱玲的翻译意图 女人故事:张爱玲的《太太万岁》 张爱玲与电懋 香港电影半生缘:张爱玲的喜剧想象 张爱玲看《秋海棠》及其他 ——没有硝烟的战争 1945-1949年间的张爱玲 离沪前的张爱玲和她的新上海文化界 ——从《十八春》的修订看解放初期的张爱玲 《色,戒》“考” 关于《张人骏讣文》 张爱玲读者言 附录:作者简介
  • 苍凉与世故

    作者:李欧梵

    内容简介: 《苍凉与世故》的前半部分谈论张爱玲,苍凉代表了张爱玲自己的美学观点,世故则体现了作者对张爱玲的看法。后半部分则是作者在香港生活的所思所行,对于作者来说,在资本主义全球化的冲击下,仍能够坚持阅读、观察和思考,既是一种欢喜,也是一种失落? 目 录: 《苍凉与世故》 张爱玲的启示 张爱玲笔下的日常生活和“现代感” 看张爱玲的《对照记》 张爱玲:沦陷都市的传奇 不了情:张爱玲和电影 香港:张爱玲笔下的“她者” 从《温柔的陷阱》到《情场如战场》 苍凉的启示 《色·戒》:从小说到电影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刹那怀想重拾经典 张爱玲与好莱坞电影 又一城狂想曲 “又一城”狂想曲 在香港反思资本主义 西九龙与香港文化反思 香港是国际大都市吗? 维港的文化风景线 旅游、阅读和老友 迪斯尼的理想哪里去了? “后旅游”的乐趣 追寻“前旅游”的乐趣 旅游加“神游”的乐趣 未来世界的“海市蜃楼” 情迷澳门,回眸香江 快乐颂——奥运的精神 历史和幽魂 重读《基督山恩仇记》 三个道德小小故事 悼念我的老同学郭松棻 悼念一位伟大的印尼作家 回忆七十年代的香港生活 四月是最残酷的月份 混水摸鱼 漫谈我的购书经验 忧郁之都与动感之都 从诺贝尔文学奖说起 悼念天灾的无辜灵魂 我心仪的一条汉子王正方 中国城市现代化的悖论
  • 我的音乐往事

    作者:李欧梵

    《我的音乐往事》主要内容:作为一个音乐世家之子,李欧梵选择了文学作终生职业;而作为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文学教授,他又偏偏将自己的灵魂安顿在古典音乐的海洋里。在这《我的音乐往事》中,我们看到的不是作为哈佛名教授的李欧梵,而是一个充满真情挚意,醉卧音乐之乡的“乐迷”。静聆内心深处的旋律,追忆音符飘扬的人生岁月,与最伟大的音乐家们进行灵魂对话,将所热爱的音乐与对音乐的热爱镌刻在人生边上。在这《我的音乐往事》中,你不仅可以欣赏到美妙的音乐和音乐故事,还可以感受到一种天籁般动人的灵魂的回音。
  • 西潮的彼岸

    作者:李欧梵

    在康桥畔沿着徐志摩的足迹,“刻意”找寻20世纪20年代的灵感;在萨尔茨堡和维也纳,为音乐之都的“飘零”而感伤;遍寻卡夫卡和昆德拉的城市,去细读波希米亚渐被遗忘的旧日记忆;看中国电影,下中国馆子,唐人街是心中的“麦加”;在“闲书”与正书间艰难取舍,便有“闲书呆子”无耐而帅真的自白;面对还不清的“书债”,常常不胜惶恐……这些充满浪漫情怀的文字不仅是李欧梵教授一段难忘经历的记载,更是一种激情的证明,一种真性情的体现。
  • 李欧梵季进对话录

    作者:李欧梵,季进

    本书对于学者和作家李欧梵的对话,针对社会科学论述了都市文化的现代性景观、文化的转向、知识分子与人文精神等话题。
  • Shanghai Modern

    作者:Leo Ou-fan Lee

  • 铁屋中的呐喊

    作者:李欧梵

    《铁屋中的呐喊》是海外研究鲁迅的一部名著。它吸收和发展了西方汉学界鲁迅研究中的 前人成果,通过对鲁迅作品的全面研究,从心理 上对鲁迅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探索。书中所描写的鲁迅不仅仅是高声呐喊的斗士,也是一个 活生生的人,他有着丰富复杂感情内涵,有爱也有恨,有希望也有绝望,对中国传统有继承 也有“抗”,并在这些悖论与矛盾中抗争前进。�
  • 帝国末日的山水画

    作者:刘鹗

    “有些书,我们总是听过,却没有机会打开。因为那些书太过传奇,和我们现实的人生相比,显得太过巨大,太过遥远……但是,我们永远不知道,错过这些书,自己错过的是什么。” 一般研究《老残游记》的人,大部分只注重这本小说的政治的意义。到底作者是不是对于清末的政治有所影射?可是作者是把它当作一个有哲学意义的抒情作品来看。胡适认为,中国传统小说里面,写景写得这么细致的,写得这么有抒情味道的,《老残游记》是第一本。这本小说是老残,或者可以说是作者刘鹗,感叹身世的抒情的作品。一般的解释,都以为他为中国的衰亡而哭泣,为帝国的末日而哭泣。但作者觉得它的意义,远不只如此,他用一种抒情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帝国末日的情景,带出来一种中国山水画的写意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