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莫里斯

  • 男人和女人的自然史

    作者:戴思蒙·莫里斯

    男人和女人的自然史,ISBN:9787801780164,作者:(英)戴思蒙·莫里斯(Desmond Morris)著;蒋超,孙庆,杜景珍译
  • 莫里斯

    作者:何政广,潘襎

    威廉·莫里斯是现代设计史的先驱人物,他被誉为19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博学多才的人物之一。莫里斯抨击产业革命大量生产的粗俗制品,憧憬中世纪基尔德社会手工制作的实用而美的器物,立志以美术工艺品美化现实世界,提升现代人的审美趣味。莫里斯与他的商会活动,通过制品的输出与杂志媒体报道,影响到欧洲诸国,使他成为近代设计运动先驱的典范。
  • 裸猿

    作者:德斯蒙德・莫里斯

    《裸猿》是一本惊世骇俗的学术专著,作者是英国著名动物学家、人类行为学家,他把人类称为“裸猿”作为动物来研究,其中众多内容、尤其是对人类性行为的大胆直率的研究引起巨大争议,曾被许多国家列为禁书。但其坦率的观点、大量事实、通俗的语言使其成为全球畅销书,发行量超过了1000万册,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该书的删节本在中国内地出版,曾经风靡了好几年。本书是再版的全译本。 本书目录: 引言 第一章 裸猿的起源 第二章 裸猿的性行为 第三章 裸猿的育儿方式 第四章 裸猿的探究欲 第五章 裸猿的争斗行为 第六章 裸猿的摄食行为 第七章 裸猿的安抚行为 第八章 裸猿和其他动物
  • 人这种动物

    作者:(英)戴思蒙・莫里斯

    人是动物,我们有时很可怕,有时很伟大,但总是动物。我们也许一厢情愿自以为是堕落红尘的天使,但实际上我们只是站直了身子的猴子。我们的所作所为都具有天赋的遗传根源,我们所有的活动也都和其他的动物有类似之处,但独一无二的,唯有我们人类能以这些动物的特性为基础,将它们扩张、细致化到惊人的程度,有时则因压制这些特性而造成严惩的后果。不同的文化对我们的生物基础经常造成巨大无比的影响,以致于将人类的基本共同点掩蔽了。这经常导致不必要的不幸冲突及损害,使我们自以为每个社会都是一个完全不同种族的集合体,彼此水火不容。
  • 帕斯卡尔与人生的意义

    作者:托马斯·莫里斯

    人生到了一定的阶段,人难免要问:“人生的意义何在?”托马斯莫里斯从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的《思想录》中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在莫里斯充满机智和激情的阐释中,我们仿佛听到了帕斯卡尔从远处传来的诚挚呼唤。
  • 男人女人身体观察

    作者:(英)戴斯蒙德・莫里斯

    人最感兴趣的莫过於自己的身体了。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事实上,我们的身体可谓千姿百态 。在谈笑风生中,就算我们全神贯注於交谈本身,我们也依然会热切地观察对方的身体。 《男人女人身体观察》以生动诙谐的文字、大量精彩的图片资料,细致分析人类日常行为中所包含的肢体语言及其在种种历史文化背景中的差异,从而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提供更大的可能空间。肢体语言包括姿势、手势、表情、身体装饰、行为举止等诸多方式,是一种常为人忽视但在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非语言信息和交流系统,在许多情况下,由于肢体语言更带有无意识性,更原始,更难作假,因而比言语更真实地反映人类的某些内在感受和想法。 《男人女人身体观察》从头发讲起直至脚趾,让读者洞悉人类身体各部位生理特性,以及可能产生的肢体语言和信息。
  • 中华帝国的法律

    作者:(美)D・布迪,C・莫里斯

    《中华帝国的法律》主要内容包括:D•布由系美国汉学界著名学者,其所著《中华帝国的法律》(由法学家C•莫里斯协助)一书,是迄今为止西方汉学家同类研究中最重要的著述之一。作者从清代案例汇编《刑案汇览》中精选出190例,对这些案例的分析与评议占全书的过半篇幅,此种美国式案例分析研究法也是《中华帝国的法律》特色之一。展读此书,不但可以较全面地了解清代法制,而且对于中国古代的法律传统当有亲切的认识。
  • 人类动物园

    作者:[英] 德斯蒙德·莫里斯

    《人类动物园》是德斯蒙德·莫里斯的代表作之一。作者在书中从动物学观点出发,对现代都市生活和现代人的行为作了考察。他认为,当今人类像监禁于动物园中的动物一样,被监禁于现代都市这个“动物园”里,由此产生了凶杀、自杀、吸毒、同性恋和滥交等一系列当今世界的通病。
  • 亲密行为

    作者:[英] 德斯蒙德·莫里斯

    作者从动物学家的角度对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亲密行为,如两性亲密行为、社交亲密行为和自我亲密行为等,作了细致入微的科学考察和精辟独到的科学分析,从而揭示的人类在亲密行为中的关系和动机。
  • 途中的镜子

    作者:莫里斯·迪克斯坦

    法国作家司汤达在《红与黑》的一个著名段落中,将小说描述为携带着上路的镜子。在20世纪,这一比喻被贬抑为天真的现实主义观念。现代作家转而以创造性的形式发明和颠覆来进行实验。解构主义理论家更进一步,质疑文学是否能够指向其语言之外的任何真实指称物。另一方面,传统的历史学家则怀疑小说是否令人信服地再现了历史和社会。 在本书中,莫里斯·迪克斯坦对司汤达的隐喻进行重新诠释,追踪20世纪大量作家笔下的不同世界,范围涵盖从提奥多·德莱塞、辛克莱·刘易斯、伊迪丝·沃尔顿和薇拉·凯瑟等现实主义作家,弗兰茨·卡夫卡和萨缪尔·贝克特等现代主义作家,直至索尔·贝娄、君特·格拉斯、玛丽·麦卡锡、乔治·奥威尔、菲利普·罗斯和加西亚·马尔克斯等大胆创新的战后作家。迪克斯坦认为,小说总是能够为其主题揭示出丰富的洞见,而文学也可以成为历史理解的一种形式。作家们透过他们作品的形式和感受力来折射世界。他向我们展示,这些作家的作品如何重新捕获——同时转化——他们身边的生活、内心的世界,以及他们与读者共同分享的语言和感受的空间。 书中的文章既面向文学研究者,也面向普通读者。通过这些文章,迪克斯坦重新界定了文学景观——数十年来,文学阅读一直遭到社会的轻视,并被理论所扭曲。本书以对现实主义的重新考量作为开端,结尾几篇文章则探讨文学与批评的历史进路有何优点和局限性。 莫里斯·迪克斯坦是纽约城市大学研究生部的英语教授,著作颇丰的文学和文化批评家。其作品曾发表于《纽约时代周刊书评》、《泰晤士报文学副刊》、《党派评论》、《国家》和《高等教育年鉴》。其著作包括曾被提名美国国家图书奖的《伊甸园之门:六十年代美国文化》,以及研究战后美国小说的《殿堂中的猎豹》。 对本书的赞誉: 本书作者是美国最杰出、最优秀的文学批评家之一。 ——诺曼·梅勒(Norman Mailer),作家 莫里斯·迪克斯坦的文学批评著作《途中的镜子》令人耳目一新,与我们当前对文学的普遍厌倦形成尤为鲜明的对比。与其先行者埃德蒙·威尔逊一样,迪克斯坦偏爱现实主义和真实性,而不是理论。迪克斯坦对犹太作家(卡夫卡、阿格农、贝娄、马拉莫德、菲利普·罗斯、欧芝克)的评论令人钦佩,某种意义上这才是他真正的主题。 ——哈罗德·布鲁姆(Harold Bloom),作家,文学批评家。 莫里斯· 迪克斯坦为“批评的艺术”赋予了真正的内涵。他的文学评论本身便是文学。他的文章是世间珍禽,展翅翱翔。 ——罗杰·罗森布拉特(Roger Rosenblatt),评论家,记者。 莫里斯·迪克斯坦是仍旧能够满怀热情、富有乐趣地沟通学术界和普通读者的少数几个批评家之一。这些文章对1920和30年代美国文学的评论尤为出色,体现了公正的评判和洞察,也展示了作者对美国文学和文化史的精深研究。我们可以将迪克斯坦描述埃德蒙·威尔逊的批语用于他自己身上——他能够用广泛的资源“牢牢抓住文学中稍纵即逝的人性之维”。 ——罗伯特· 奥特(Robert Alter),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在论证充满活力和生机的现实主义观念的同时,莫里斯·迪克斯坦复活了文学和文化批评中一个伟大然而濒于灭亡的传统,一个面向普通读者说话的传统。 ——罗斯·博斯诺克(Ross Posnock),纽约大学。 迪克斯坦的文章独树一帜,充满愉悦的反思,并且恰如其分地带有迷人的自传色彩。他始终如一地向我们展示其公正而严谨的批评家一面,不惮于告诉我们哪些书值得一读,为什么。他的文学批评充满了经年积累下来的知识,这些知识是他多年来对现代美国和欧洲一些最杰出的作家进行专意而富于同情的关注的结果。 ——玛丽亚·迪巴蒂斯塔(Maria DiBattista),普林斯顿大学。 莫里斯·迪克斯坦既没有理论,也没有特殊偏好。他的评论工具是老一套:广泛的阅读、对所论作家的惺惺相惜感,以及将作品放到生活背景中的强烈主张。他对塞林纳和凯瑟同样具有启示,对菲利普·罗斯和厄普顿·辛克莱同样富于洞见。 ——理查德·罗蒂(Richard Rorty),斯坦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