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书法

  • 钢笔字循序练习册

    作者:朱涛

    《钢笔字循序练习册》(从楷书到行书)(修订本)是一本构思独到的实用性很强的钢笔字帖。它的特点:是一、精选字样;《钢笔字循序练习册》(从楷书到行书)(修订本)(从楷书到行书)(修订本)精选了两千多个常用汉字作为字样,使你对汉字中的所有基本笔画都得到了反复的练习,这样,汉字的结构及书写方法也基本掌握了。书写好所有的汉字也就不会很难了。二、循序渐进;《钢笔字循序练习册》(从楷书到行书)(修订本)(从楷书到行书)(修订本)从基本笔画到整体字形,从楷书到行书,分成几个阶段练习。由楷书基本笔画的练习入手,逐步深入。由楷书到行楷,由行楷到行书,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循序渐进,让习字者在较短的时间里初步掌握汉字基本笔画的写法,了解汉字结构的基本规律,为今后汉字书写的运用打下了基础;三、自我检测:在《钢笔字循序练习册》(从楷书到行书)(修订本)(从楷书到行书)(修订本)的练习开始前,习字者先要用原来的笔迹抄写一首古诗,每个阶段练习结束时,都要将该诗重抄一遍,这样可以让习字者在前后对照中看到自己的明显进步,从而信心倍增。自我检测部分,还要求习字者将前一阶段练字过程中,自己认为最满意的几十个字写下来,这有利于提高习字者的自我鉴赏和自我评判的能力,有利于提高自学的积极性。
  • 毛笔的常识

    作者:潘天寿

    毛笔是源于中国的传统书写工具,文房四宝之一。毛笔对于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一直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喜爱。《毛笔的常识》一文则是潘天寿结合历史文献、使用经验、社会调查等多方面资料撰述而成。全文分总论、毛笔的历史、毛笔的种类、毛笔的别名、毛笔的毫料、毛笔的管套、毛笔的制造、毛笔的名类、毛笔的性能与选择、毛笔的保藏等十节,附柳炭、香头、纸媒头一节,涵括了毛笔方方面面的常识,是了解毛笔及书画文化的极佳入门读物。
  • 书法六问

    作者:王国华

  • 一管笔

    作者:王林海

    《一管笔:活出中国人的精神》以图像做引子,配以图说,展示中国人千万年来精神世界所保有的生命信仰。从岩画、玉器、彩陶、青铜、漆器、丝绸、书、画、建筑等等大量的图片中阐述其间所蕴含的风骨,从而去观照中华民族的心性光辉(精神结晶)。文化要化育的是人的精神,而精神显出的就是一个人的心性,那么,承载心性的就是文物(即艺术品)。了解昨天的自己,图片中这些实实在在的文物可以读出我们昨天的心迹。心迹是有血性的,是鲜活的。 《一管笔:活出中国人的精神》用一管笔为绳索,紧紧地扯拉住古圣贤的用心之道,直接步入中国人的人文信仰“天人合一”的大情境里。文化只活在日用中,要活出中国人的精神不去体证往圣的用心之道,那么中华文明只是镜中花。借书道的生成与发展,直接阐释中国人的文化智慧与生命智慧是本书在当下“别有开发,能自建树”的贡献。作者在《一管笔:活出中国人的精神》中这样写到:“书道作为‘游于艺’的用心之道,它是要建立起中国人观看天地人生并获得良知良能的自觉,这是一条水归其壑的觉悟之路。”
  • 中国文字与书法

    作者:陈彬龢

    中国的文字源于何时?中国书法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变迁?本书探索中国文字的源流,详细介绍各种书体及其沿革,评述各个时期的书法及理论发展,并系统讲解学书、习字的技法。阅读之后,既可以对我国文字与书法发展有宏观认识,又可以学得正确的习字方法。书后附录的历代书法名家小传及重要碑目可视为书法发展史的缩影,而书中配备的名家书法图片,亦可供读者作为学书的参考。
  • 千字文

    作者:周兴嗣 文,赵孟頫等 书

    名家大手笔丛书—— 国学名篇×书法经典 名师逐字解读 故宫传世藏品 名家大手笔 原来经典可以这样读! 历代书画家常以名家诗文为载体来创作字画作品,本系列丛书以此为切入点,从故宫博物院藏品中挑选对应的书画精品,让读者在阅读时能接受文章和艺术的双重熏陶。 我们邀请了著名学者和书画名家撰文介绍作者生平,解读诗文内容,赏析书法作品,提供相关文史掌故和书画趣识,帮助读者领会诗文书艺之美。 ................................................................................................... 古来文人墨客如浪淘沙, 有谁曾为区区一文而鬓发皆白? 传世名篇佳句如繁星, 有哪篇能字字珍贵令大师们不断追求? 一部知识百科需要多大? 长篇累牍抑或汗牛充栋? 其实,仅有千字, 也能透出天文、地理、历史、修身…… 一篇文章,一夜的工夫,一生的智慧。 一千个字,永恒的书写,千年的佳话。 本册收录了中国古代著名的启蒙读物《千字文》。它区区千字,却包罗万象,不但是古代学童识字的必读文章,也被历代书家奉为学习书法的经典范本,留下无数传世名帖。我们从中精选了元代书画大家赵孟頫的《二体千字文册》和《行书千字文卷》以及明代沈粲的《草书千字文卷》供大家赏析。
  • 兰亭的故事

    作者:故宫博物院 编

    《兰亭的故事》内容简介:时隔一千六百多年后的紫禁城午门展厅上,百余件历朝历代与兰亭书法艺术有关的作品连同以王羲之为代表的魏晋文人精神,将一同呈现于世人面前。兰亭大展,展出的是历朝历代的兰亭文物,展出的更是中华民族的艺术风貌与文化精神!认识兰亭,了解兰亭文化,还得让我们从《兰亭序》的诞生以及解读王羲之的书艺人生开始。
  • 古代字体论稿

    作者:启功

    启功先生对汉字字体进行研究已长达数十年之久。他的《古代字体论稿》于1964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该书出版后立即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其中的很多观点已成为后来文字学著作引证和立论的根据。在1978年再版的20年之后,1999年,启功先生再次对此书进行了修订和补充。北京师范大学李国英教授对记者说:“随着汉字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文字学界越来越认识到字体问题在汉字研究中的重要地位,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汉字字体的研究。在这样的学术背景下,启功先生这部《论稿》会更加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同时,它又一次修订再版,也很好地满足了学术界研究的需求。” 谈到这本书的写作缘起,米寿老人启功先生谈兴仍浓。他说:“汉字有长达四千多年的历史了,其字体演变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那时,我自己在写字、看书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不明白的问题,比如大篆、小篆、籀文、隶书,它们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等等。为了弄清这些问题,我费了好大劲儿。我想把这些问题都记下来,所以1961年我开始写,在写的过程中,一个问题往往又会带出另一个问题,后来渐渐地,就形成了这本书。” “费了好大劲儿”的说法,是启功先生惯用的谦逊随和的表述,但这句话也恰恰透露了《古代字体论稿》一书的深厚功力。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该书虽然篇幅不大,但内容含量极为丰富深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所长董琨说:“启功先生对汉字字体发展中种种缠杂不清、甚至相互抵牾的说法进行了逐一的清理,并且得出了科学的结论。套用一句老话,称得上是‘老吏断狱,铁案如山’。他是真正地把字体方面的很多问题搞清楚了。” 《古代字体论稿》不仅廓清了很多复杂的学术问题,梳理了汉字字体的发展历史,同时,启功先生的治学方法也给后学带来了不少启示。董琨指出,启功先生的“实物与文献互证”的科学方法和他辩证、发展的历史观,以及他尊重前贤而不迷信成说的治学精神都是具有启 发意义的。正因为运用了科学的方法,所以启功先生能够得出带有科学预言性质的推论。例如,在六十年代初没有出土资料可以证明的情况下,他就推论秦代有汉隶样或接近汉隶样的文字,这一预言在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中得到了证实。 淡泊谦逊的启功先生一再强调:“书无足论,值得欣慰的是,经过修订和补充,这里的材料没有什么遗漏和空白了。”的确,《古代字体论稿》为研究者和读者提供了全面系统的字体发展的文献资料。书中近百帧各历史时期的字体图版本身就是一幅美丽、形象的历史长卷。而最令启功先生欣慰的,就是那两种新出土的材料战国中山石刻 和秦律简的补充。启功先生的字体研究和材料搜集工作成就斐然,其过程无疑是艰辛而寂寞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张恩和教授倡言:“启功先生这部书虽名《古代字体论稿》,实应正名为《古代字体论纲》。因为在这部书中,启功先生实际上已经为‘汉字字体学’架构了体系,勾画了轮廓,指出了方向。他不是静态地说明大篆、小篆、隶书、八分等字体各是什么,而是动态地解释了这些字体的形成、发展和流变。同时, 他结合时代、地域、作者、工具等诸多因素来考察字体的流变,很多问题言简意赅,点到为止。对这些问题展开研究都可以形成专著。这明,建立汉字字体学这一学科,已经具备基本条件了。” 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也指出,《古代字体论稿》是一部汉字史的重要著作,也是一部书法学兼汉字学的论著。它提出了“字体”概念的多元内涵,将字体风格与字形结构一同纳入了汉字学的基础理论体系当中。她说:“字形结构是外部形式的问题,眼睛可以观察,分 析容易操作,描述可以具体;而字体风格却是内在的问题,目治未能竭尽,很多因素的把握要凭心领神会,描述起来也难以具体,非有相当的识字、写字、观字、辨字的造诣,是难以做出可信服的结论的。启功先生不但是书法家,而且是书法学家,自然兼为文字学家,他在《古代字体论稿》中所总结的字体理论,是在考察了汉字发展史上诸多字体现象后总结出来的,又是凭着他书法家的眼光观察和体验出来的。”关于启功先生字体研究的丰富内涵,王宁教授总结说:“他的字体研究阐明了汉字字体演变的总规律,可以称作‘字体历史学’;同时他还论述了汉字字体分类和命名中的诸多现象,可以发展出一门‘字体分类学’;此外,他以汉字字体描述的方法,构建一套汉字字体描述的术语系,可以称为‘字体描述学’。所以,说《古代字体论稿》中包含着一整套科学的汉字字体学,是绝对不过分的。”
  • 中国书画浅说

    作者:诸宗元

    本书是近代书画名家诸宗元先生所撰《中国书学浅说》和《中国画学浅说》的合集。诸宗元先生认为书法与绘画是中国人素来看重的两种艺术,而历代作者论书,往往“陈义过高,不切今用”,或者“词旨渊雅,难于通俗”,论画则或总论,或专论,或偏于鉴赏,也难于为后学提供借鉴,故他起意以浅近文字编写这两本《浅说》,“意在便于实习”,而他本人又精于书画,其研习心得融入其间,使得这两本书不失为中国书法、国画爱好者较佳的入门指导书。 此次重刊,将两书合在一起,定名为《中国书画浅说》,希望能为今天的书画爱好者提供一册完整的学习指南。此书为1949年后首次再版。 【跟大师学国学】 这是一套写给年轻人的国学读本。晚清民国时期,东西方文化会通碰撞,人文学术勃兴,名家辈出,产生了一大批大师级的学者,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他们的著述,历经岁月洗磨,至今仍熠熠生辉。由于诸种原因,这些著作,有的久不再版,一书难觅,有的版本繁杂,错漏时见。有鉴于此,我们特组织出版“跟大师学国学”书系,从这些学者名家、国学大师的著作中,遴选出一些好读易懂、简明扼要的作品,仔细编校,统一装帧,分批推出,以飨读者。 我们所选书目,大多数是一版再版的经典著作,不仅在文化学术界历来享有盛誉,也在广大读者中间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另有一部分,出自当日名家,影响很大,有的多次重印,但1949年以后未再重印,借此次整理出版的机会,我们将之重新推荐给读者朋友。这些书,都是大家名家面向年轻读者讲述,不作高头讲章,也不掺杂教条习气。我们希望,本书系在新的时代,能够帮助今天的年轻人熟悉自己的经典,认识自己的历史与文化。 “跟大师学国学”第一辑作品:王国维《人间词话》、章太炎《国学概论》、朱自清《经典常谈》、闻一多《唐诗杂论》、张荫麟《中国史纲》、吕思勉《三国史话》、孟森《明史讲义》、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 “跟大师学国学”第二辑于2010年1月推出,包括: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孟森《清史讲义》、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和《清代学术概论》、曹伯韩《国学常识》、胡朴安《文字学常识》、诸宗元《中国书画浅说》、俞陛云《诗境浅说》等八种。
  • 书法

    作者:邱振中

    中国书法是中国独特的文化瑰宝,欣赏、学习书法是深入中国艺术、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书法7个问题:一份关于书法的知识、观念和深入途径的备忘录》对书法进行新锐而深刻的解说,以深入浅出的语言把书法的魅力和当代进展介绍给读书界。这些进展揭示了书法从未被人窥知的一面,以及书法对于整个艺术、文化、哲学等领域的重要意义。作者高屋建瓴的阐述,使得《书法7个问题:一份关于书法的知识、观念和深入途径的备忘录》既是一本专门的书法学习教材,更是一部书法艺术的研究论著。 《书法7个问题:一份关于书法的知识、观念和深入途径的备忘录》生动、睿智,往往从不经意处提出有意味的问题,从人们熟悉的作品中引发新颖的思考,在不断深入的思考中,引导读者深入书法艺术最前沿的话题。书中配有数百幅相关插图,特别是大量古典名作的配图,使读者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全面感受古代杰作的魅力。与《中国书法:167个练习》配套使用,将理论学习与技法训练相结合,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 书法有法

    作者:孙晓云

  • 張充和題字選集

    作者:張充和,孫康宜 (編著)

    為慶祝著名書法家張充和女士的九十六歲生日,牛津大學出版社推出這本書,由耶魯大學孫康宜教授編注,余英時先生等推薦,董橋先生作序。書中所展出的“題字”,大多是張充和女士為各種書本的封面所題的書法。在中國,書籍出版一向很講究書法的裝飾作用,封面題字便直接構成了書籍裝幀設計的重要部分。這本書,也可以視為書的展覽,是那些書讓那些書籍亮麗出各自的風貌。題者,面目之謂也,作為一個著名的書法家,張充和那各具形態的題字可謂給不同的書籍賦予了不同的神容。
  • 启功给你讲书法

    作者:启功

    《启功给你讲书法(典藏版)》对一本书法讲解用书,有古代名家的字帖,可供学者临摹学习,也有对执笔书写的介绍,对练字提供了很大的参考,对书法爱好者是一本价值极高的书法指导用书,从而提高书法水平。
  • 如何看懂书法

    作者:侯吉谅

    面对书法,如何欣赏? 你的态度和方法正确吗? 为什么书法不能只强调视觉效果? 如何看懂书法中的意境与心情? 为什么文学会是书法最核心的美学元素? 历史上最动人的书法作品,如何在风格上与内容完美结合? 很多人想学书法,但始终踏不出第一步,千头万绪不知从何开始, 学习书法不能只学写字技术,还要学习如何使书法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有序介绍书法欣赏的三个层次,梳理书法功用和美感的联系, 详解“三大行书”,指导临摹历代名作,深度阅读书法作品, 且看书法名师为您打开欣赏书法的一扇窗。 本书是一本书法欣赏的入门读物。作者从书法内容和形式的有机联系入手,经由书法史的角度回顾了书法字体的功用和美感之间的联系,并重点讲解了书法史上著名的“三大行书”——《兰亭序》、《祭侄文稿》和《寒食帖》。此外,作者还特别强调亲手书写对理解书法的作用,教导读者如何通过临摹来深度阅读书法作品,告诉读者历史上最感动人的书法作品,实现风格和内容的完美结合。书中有配有百余幅历代书法碑帖的精美插图,有助于初学者建立对书法的感性认识。
  • 中国书法概述

    作者:释广元

    本书是广元法师根据数十年的书法研习经验写成。全书融会历代书学名家的精辟之论,系统叙述书体的源流演变,归纳总结书法的技巧,择要介绍书法史上的名家名作,叙述上自夏商,下及近代,并辅以42幅具代表性的古今碑帖图版,使读者更直观地感受书艺风流蕴藉之美。全书内容充实,体系井然,可作为书法爱好者的普及读本,也可作为各级学校的书法教材。
  • 永字八法

    作者:周汝昌

    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为《答问》,以通俗而简要的问答形式讲解了中国书法的最基本的内涵、学识、意义,也涉及了学书的范本与笔法的各种问题。读者对象是青年书法爱好学习者。中编《分论》是中国书法著作方面的某些错误观念。下编《综论》是单篇论文,然亦相互联系,多有创见,精言要义,可为书学较高深者提供研究的新课题与新领悟。本书图文并茂,虽是谨严的书法探求,但亦不失其生动。
  • 篆刻学

    作者:邓散木

    《篆刻学》初稿脱胎于作者三十年代在上海讲授金石篆刻的‘课徒稿’,几经修改补充,遂成此稿,作者在世时本拟再作校订修改,但因病逝,没有来得及完成这个愿望。现将原稿影印出版。原稿个别地方有钢笔写的补充,部分章节旁边有钢笔小注,是作者拟作修改而未及完成。‘炼刀法’一节,作者旁注‘应全删’,为保持遗著原稿本来面目,均未作更动,以供读者参考。原稿标点漏点近三分之一,图例、文字亦偶有错漏,均请邓散木先生家属邓国治同志校勘补齐。
  • 雅宜山色

    作者:薛龙春

    《雅宜山色:王宠的人生与书法》由薛龙春所著,以王宠这一吴门四家中最为研究者忽略的个案作为研究对象,对王宠的人生与艺术进行合理重构,并透过这一个案,回应书法史上的一些传统理论,为吴门书派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翔实材料与新颖视角。
  • 赵孟頫

    作者:李廷华

    《赵孟頫》:中国绘画艺术,渊源有自,与吾国文明紧密相连。自晋顾恺之,千数百年来,流派纷呈,名家辈出。遗憾的是,我们至今尚无一部系统、全面介绍历代绘画、画家的著作。为填补这一缺憾,让读者更详实地了解中国绘画文明和历代画家,我们编辑了这套大型丛书。丛书分古代和近现代两个部分。古代画家上自顾恺之、吴道子、王维、下继宋、元、明、清诸贤,凡60余人,每人(个别2-3人)一集,近现代部分包括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周思聪等,凡30余人,每人一集,由郎绍君、张志欣主编。 《赵孟頫》为大32开精装,铜版纸彩印,包括画家生平学行、艺术历程、绘画风格、谈艺录、各家评论、年表、传世作品目录等,并收入画家大量的生活、工作照片和近200幅绘画作品,资料详实,图文并茂,既有较高的学术性,又有一定的可读性,是专家、学者研究中国画家不可多得的史料性著作,(尤其李流芳、程孟阳、梅清、陈半丁、陶冷月等人专集为填补画史空白之作)更是广大青少年和美术爱好者了解中国绘画艺术不可多得的佳作。 《赵孟頫》记述了大师赵孟頫的艺术生涯并解析了他的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