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设计理论

  • 與設計向前行

    作者:[日] 田中一光

    本書集結了田中一光先生,在日本各報章雜誌媒體等,曾經發表過最精華的文章。 全書共分為三大篇章,第一、設計的發想,第二、設計的方法,第三、設計的原點。 田中透過生活、工作上敏銳細緻的觀察與感受,用帶點詼諧且優美的文字,在其文章裡隱約闡述了田中一生的設計觀、設計思想以及設計的社會責任。 台灣繁體中文版,特別邀請 「 原研哉 」 設計大師為此書寫序文,並邀集台港陸三地平面設計師寫推薦文以及一篇三位知名華人設計師的對談錄。
  • 中国设计理论辑要

    作者:郭廉夫,毛延亨

    《中国设计理论辑要》是一部非常珍贵的著作,辑录了中国设计理论条目共765条,起自先秦,迄止清代,可视为设计艺术学科的奠基石。它是一个长编,可以在设计哲学、设计历史、设计原理的学科建设上升华;它是一觚琼浆,可以使设计家奋起、心花绽开,通向更宽阔的空间。
  • 工业设计思想基础

    作者:李乐山

    本书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首先是对工业设计发展的简要历史的回顾,从中读者可以理解工业国家的技术发展过程的经验和教训。然后探讨了工业设计的主要思想,从中读者可以得到启发和借鉴。 本书“准确地勾划出起决定作用的设计思想的历史轮廓,从而给未来打开了眼界。 本书不仅可以作为工业设计专业的教科书,也可以作为计算机专业和机械专业的人机界面教科书,同时也是建筑师、设计师难得的一本参考书。
  • 设计大师の对话

    作者:佐山一郎

    这是一本普通的访谈录,而是凝聚着当代日本设计大师们发自肺腑心声的箴言集。本书汇编出了一组包罗万象的时代创意阵容,并且进行访谈的二十五个人物绝对不可缺一。就随着本书亲临大师的工作现场,体验世纪的设计创意吧!
  • 造型原本(全二册)

    作者:吕胜中

    《造型原本》是作者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吕胜中以广受学生欢迎的“造型原本”课的讲稿为基础,结合大量作品实例,带读者发现各种风格形态之下艺术造型的心理或精神特质,启发创作者和欣赏者在科学的认知方式之外保有观看世界的本真眼光。全书分“讲卷”和“看卷”两册,语言亲切,讲评中肯,分类系统地配插图版四百余幅。
  • 为真实的世界设计

    作者:[美] 维克多·帕帕奈克

    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帕帕奈克最重要的著作。在这本当时颇具争议的著作中,帕帕奈克提出自己对于设计目的性的新看法,即设计应该为广大人民服务;设计不但应该为健康人服务,同时还必须考虑为残疾人服务;设计应该认真考虑地球的有限资源使用问题,设计应该 为保护我们居住的地球的有限资源服务。维克多·帕帕奈克对绿色设计思潮产生了直接影响,他首次提出了设计伦理的观念,即设计为什么?在“波普”设计运动的一片喧嚣的浪潮中,开始有人从设计理论的角度严肃提出“设计目的”问题。这对于现代设计的伦理、现代设计的目的性理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起点。正因为有这个起点,日后的设计理论才出现了更加深入的发展。
  • 设计真言

    作者:

    《设计真言》是西方现代设计思想经典文选,书中收录了《装饰的文法》、《一部现代家具设计和构造的篇章》、《句法的毁灭——无拘无束的想象——话语的自由之境》、《1914年工业联盟大会陈述》、《装饰性设计的原则》等文章。 《设计真言》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 中国文化与中国设计十讲

    作者:祝帅

    本书旨在深入中国文化与中国艺术结合部,通过艺术设计这一独特的视角,分十个专题呈现中国文化史的某些独特方面,在此基础上展开对“设计本土化”这一当代艺术领域热点话题的讨论。 本书也是作者数次在中央美术学院开设《中国设计与中国文化》和《平面设计的本土化探索》两门课程的讲稿,注重现实意义、图文并茂,展现出当代设计教育的前沿和特色,适合艺术设计、艺术史论及广告学各专业师生、设计师以及其他对于中国文化、中国艺术与中国设计有兴趣的人士阅读。 序一 山泉与深潭 陈刚 序二 絮叨的序 陈绍华 小引 第一讲 生生之谓易——(《周易》与中国设计精神 第一节 易象的生命精神与设计意味 第二节 “象”:在“言”与“意”之间 第三节 “观物取象”与“观象制器” ——《周易·系辞传》的工艺观念 第四节 希伯来民族造物与工艺思想的初步比较 第二讲 尽善尽美——儒家对中国设计的启示 第一节 由“礼”触及的设计问题 第二节 儒家有关“创造”的论述 第三节 从设计社会学的视角看 第三讲 反者道之动——道与中国思维方式 第一节 天人相分——道家思维方式中的一种“前理解” 第二节 释“反”——“反设计”及其道家思想根源 第三节 “意境”的道家解释 第四节 道教与文字的艺术 第四讲 云在青天水在瓶——禅宗思维在设计中的借当 第一节 佛教征服中国,或中国征服佛教 第二节 “平常心”与“顿悟” 第三节 “静默”与“空灵” 第四节 对于话语霸权的解构 第五讲 蔡元培:中国现代设计启蒙的先行者 第一节 “图案”作为美术和“美育”的重要门类 第二节 以“装饰”建构进化论的美术史观 第三节 以城市美化为归宿的美育思想及其来源 第六讲 鲁迅的艺术设计思想和实践 第一节 鲁迅对艺术设计的兴趣与研究 第二节 鲁迅所理解的“中国精神” 第三节 设计的社会性与时代性表述 第四节 由艺术设计和工艺美术推想社会问题 第七讲 闻一多的艺术设计批评与工艺美术思想 第一节 东西文艺观:从梁启超到闻一多 第二节 设计批评的理论与实践 第三节 工艺文化及社会学研究 第四节 工艺美术与文学史的交叉研究 第五节 “为研究而创作”与“从创作到研究” 第八讲 现代设计学术史上的宗白华与沈从文 第一节 宗白华对工艺与设计的学术研究 第二节 沈从文的工艺美术情结与物质文化研究 第九讲 中国现代设计与传统的历史联系 第一节 “艺术设计”在中国的滥觞 第二节 作为艺术经营的中国现代书籍设计 第三节 作为文化史史料的中国现代广告 第四节 早期中国设计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十讲 中国当代设计的本土化探索 第一节 思考设计创作本土化问题的学者 第二节 新中国动画设计与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第三节 中国当代平面设计师的创作范式 参考文献 后记
  • 设计修辞法

    作者:[日] 黑川雅之

    “表现的东西” 与 “被表现的东西“ 之间有着一条鸿沟。而这也正是表现的趣味所在。回顾设计的漫漫长路,通过对自我的剖析,我发现了许多值得思考的东西。对这些发现进行整理之后,我一直思考的就是“行动背后蕴藏思想”这一道理的意义。当然,“基于思想付诸行动” 也是事实,但追其根源,思想的本质仍然是“通过行动而发现的”。而《设计修辞法》和《设计曼荼罗》正是由设计这一行动而来。- 黑川雅之
  • 设计与文化导论

    作者:[英]彭妮·斯帕克

    本书《设计经典译丛:设计与文化导论》介绍在国际文化、社会和经济背景下,1900年至今的现代(与后现代)设计发展历史。它探讨后现代主义和设计的新主题、技术与设计的结合、身份认同与设计的关系,尤其关注了设计话语的发展,并通过各社会时期及运动来追溯。 作者例举了大量批量生产的商品、形象和环境,包括缝纫机、汽车、椅子、电视机、时尚物品、室内、平面媒体、电子和名牌商品、展会等。书后附有丰富详细的眼神阅读指南,于相关研究者将大有助益。 本书是设计史专业的必读书。它详细介绍了20世纪设计的流变及角色,呈现了许多设计师的作品、设计史学家的理论和观点,信息全面,案例丰富。
  • 设计.无处不在-牛津通识读本

    作者:约翰·赫斯科特

    《牛津通识读本:设计,无处不在》从早餐时喝粥用的汤勺到救人性命的医疗设备,设计无处不在。设计不仅意味着风格和品味,还融入了文化与个性。当代设计将“需要”和“期望”相结合,借助形式和装饰反映了不同的身份和多样的向往。
  • 设计的善意

    作者:杭间

    当“设计”和“创意”成为时尚的时候,终于有人出来提醒“被设计”的“原罪”。 从辨析Design 中译的含义到回应霍金《大设计》的思想超越。 一位艺术史家逆流行价值的思考之作。 本文集汇总了他自2006年以来最重要的有关于设计的文章,其中既有作为教育工作者对设计教育的思考和展望,也有作为充满情怀的学者对设计本来面目的追索与探讨;既有在全球化大格局下,设计作为创意文化产业龙头的责任意识,又有回归生活本真,怀抱理想主义的设计原乡情怀。
  • 象外集

    作者:柳冠中

    《象外集:语录·访谈·文论·众说》,本书内容: 柳冠中先生是中国工业设计发展史中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以其自身的思想、言论、实践、行动,以及对于学生、政府、企业、大众的持续影响,注释着他的生命价值,推动了近三十年来中国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与繁荣。“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是柳冠中先生多年来一直坚持追求和贯彻的思想,也是《象外集——语录、访谈、文论、众说》一书贯穿始末的文脉。柳先生的学术生涯同步于改革开放与中国设计发展的三十年,因此,柳老师在这些年所讨论的问题,所做的研究,所阐述的思想,所给予的启示,无不带有此文脉特征。 本书由“语录”、“访谈”
  • 非物质社会

    作者:马克·第亚尼 编

    本书是一部内容广泛、见解深刻的极有分量的论文集,其作者一批活跃在当代西方文坛上的文化名人、著名设计学家和科学家,有些还曾经获得过诺贝尔奖,他们的观点对当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虽然这些论文题目各不相同,论述的角度也不同,但都对后现代社会及其非物质性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有的回答了什么是非物质社会的问题;有的论述了设计在这个非物质社会中发生了什么样的本质变化、如何影响当代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并逐渐取得压倒一切的重要地位问题;有的论述了设计如何向艺术靠拢并逐渐成为科学和艺术之间的桥梁的问题;有的阐述了这一非物质时代的科学家和发明家应该如何自我设计的问题;有的论述了数字化社会可能的利弊。但轴心问题还是设计。正如Marco Diani开篇伊始指出的:以电脑为中心的生活开辟了一条新的地平线。在关于技术的本质和后果的大辩论后,设计的作用将会在以后的若干年中戏剧化地增加。随着其重要性的扩大,设计的本质也要改变。为使读者更容易地读懂这本书,本前言将就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一番简要阐述。
  • Picture This

    作者:Molly Bang

    Everyone knows that a picture tells a thousand words. But what about the elements that make up a picture? Using the tale of Little Red Riding Hood as an example, Molly Bang uses boldly graphic artwork to explain how images—and their individual components—work to tell a story that engages the emotions: Why are diagonals dramatic? Why are curves calming? Why does red feel hot and blue feel cold? First published in 1991, Picture This fans will welcome the new edition's striking redesign and introduce its insights to many other artists and art appreciators alike.
  • 设计几何学

    作者:金伯利·伊拉姆

    他们都有各种自然比例规律,这些规律为许多艺术家和设计师的作品、甚至全部作品,提供了基本出发点。金伯利·伊拉姆揭示了这些具有启迪作用的自然系统中数学与美的神秘关系。她带我们进入了神奇的几何领域——黄金分割、完美的比例和斐波纳契数列,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晦涩难懂的数学。自此,从扬·奇科尔德的海报到巴塞罗那椅到大众公司新款甲壳虫汽车,通过这些作品,伊拉姆向我们展示了设计背后是多么的对称、有序和视觉平衡。 《设计几何学》用它的细节简图,不仅解释了测量科学怎样提供信息,甚至创造自然界和艺术作品中的美,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运用这些技术在我们自己的设计中创造美。
  • 设计师不读书

    作者:[美] 奥斯汀·豪

    《设计师不读书》是一本为创意专业人士“量身打造”,激发他们设计灵感的书。创意总监、广告撰稿人和设计的倡导者奥斯汀·豪对创意流程进行了研究,给才思枯渴的设计师们提供建议。全书分为若干主题,每个主题也设计了相应的阅读时间,旨在为致力于品牌传播的不同层次的设计师和专业人士们开辟新的思路。独特的内容编排、精巧的设计加上书中的妙手偶得,《设计师不读书》让时间紧迫的设计师们另辟蹊径,手捧此卷,欲罢不能。
  • 设计师必读

    作者:劳森

    本书开始部分与它的姊妹书在某些内容上会有所重复,因为确定设计的本质时,我们需要探索为什么设计知识是哪此的特殊,并且论证其研究的方法。设计知识本身是不可见的,我们需从它的表现形式来探索,这就包括设计师根据他们掌握的知识画出来的图纸,以及运用较新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所涉及的一些复杂问题。 什么是设计师工作时运用的知识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知识?本书的每一章解决一个独特的技术问题:提供一个深入设计知识源泉的研究技术,阐述设计师如何在手绘与计算机间的互动中发展他们的知识,提出了关于最近的设计知识本质的争议。本书聚焦于设计师如何利用绘图交流想法,以及当设计在发展中如何“交流”,本书也阐述了有经验的设计师与新手之间知识运用的不同,从而提出设计专业技能是可以提高的。总之,本书建立了关于各种技术、知识和对设计的理解的布局框架。本书适用于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使用。
  • 不為設計而設計=最好的設計

    作者:後藤武,佐佐木正人,深澤直人

    與其尋找完美,不如「剛剛好合適」 當代日本設計大師深澤直人第一手剖析「減法式設計」 生態心理學╳工業設計╳ 建築的三方對話 讓設計自然存在的新設計思維! 無印良品的車站手錶、深澤直人的壁掛式CD Player、Jasper Morrison的GLO-BALL燈、Alvar Alto的麥雷亞宅邸、科比意的拉托雷修道院……,這些設計/建築個案完美地調和了人、物品與環境的關係,不僅令人印象深刻,也提示了我們有別於傳統的設計思維: 從環境出發(vs以人為中心) 掌握設計者與使用者共感的元素(vs基於設計者與使用者的主觀意識) 在「不加思索」的行為中醞釀客觀的物品(vs設計者的個性與主觀意念) 使用者自行發現設計隱含的價值(vs設計者賦予的使用行為) LATER WOW(vs FIRST WOW) 日本知名的設計師深澤直人、建築師後藤武、生態心理學者佐佐木正人,在本書共聚一堂,分享在「affordance」的觀點下捕捉到的「設計」本質。除了設計原理,本書也兼及設計的實踐和創作,並援引美術/建築/設計的代表作品,讓讀者明瞭如何構思、判斷與進行設計工作的步驟。書末特別收錄延伸閱讀書目、經典名句、關鍵詞年表與關係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