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蒙元史

  • 元朝史事新证

    作者:陈高华

    《元朝史事新证》所称“欧亚”(Eurasia)是指内陆欧亚,这是一个地理概念。其范围大致东起黑龙江、松花江流域,西抵多瑙河、伏尔加河流域,具体而言除中欧和东欧外,主要包括我国东三省、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及蒙古高原、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斯坦、巴基斯坦和西北印度。其核心地带即所谓欧亚草原(Eurasian Steppes)。 内陆欧亚历史文化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历史上活动于欧亚草原及其周邻地区(我国甘肃、宁夏、青海、西藏,以及小亚、伊朗、阿拉伯、印度、日本、朝鲜乃至西欧、北非等地)的诸民族本身,及其与世界其他地区在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交流和交涉。由于内陆欧亚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其历史文化呈现出鲜明的特色。
  • 元代地方精英与基层社会

    作者:苏力

    《元代地方精英与基层社会:以江南地区为中心》内容简介:“富而好礼”。元代地方精英是在国家与民众之间发挥重要作用的社会群体。他们拥有各方面的资源优势并借此取得地方的领导身份与权威地位,对地方社会的运行和发展产生客观、积极的影响。 江南地区是元代的财赋基础。地方精英,特别是士人、“富民”,参与了社会新秩序的构建活动并扮演了重要角色。统治者、地方精英、民众三者之间的互动,对基层社会的发展态势产生了巨大作用。
  • 亦邻真蒙古学文集

    作者:亦邻真,齐木德道尔吉,乌云毕力格,宝音德

    亦邻真教授是我国著名的蒙古学家,在蒙古学研究领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的论文多用蒙汉文发表,每篇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是蒙古学教学、研究者以及研究生必读之作。为了满足读者和教学研究的需要,值亦邻真先生诞辰70周年之际,于2001年7月由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编辑出版了《亦邻真蒙古学文集》。文集收入亦邻真先生有关蒙古学的论文、书评、专题讲座稿、札记、序文、辞条共36篇(部),其中部分蒙、汉两种文字发表的文章也一并收入。专题讲座《从远古到唐代的我国蒙古地区》和《至正二十二年蒙古文追封西宁王忻都碑》是没有公开发表过的。
  • 蒙古黃金史譯註

    作者:札奇斯欽

    本書蒙文原意是:記載古代(蒙古)可汗們的源流,並建立國家綱要的黃金史綱。全書分為四大部分:1.述說成吉思汗到斡歌歹可汗(元太宗)時代的歷史,2.神話及後人加入的傳說,3.述說斡歌歹可汗到清初的林丹可汗時代的史綱,4.摘要及附錄:可汗們的世系與各部各旗的關係/喀喇沁部的世系及其與滿清的締盟。本書為研究蒙古史極具價值之史料,原書著者名羅卜桑丹津(Lobsang-danjin)是十七世紀後半期至十八世紀前半期的一位碩學高僧,這本書的寫成當在1649年至1736年之間,他除了著述這一部史書之外,還曾參加編纂蒙文的《五台山志》。
  • 辽金元史十五讲

    作者:蔡美彪

    本书是著名历史学家、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蔡美彪先生关于辽、金、元史研究成果的精选,内容涉及辽金元政治、军事、文化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辽耶律氏及萧氏之由来、辽代的天下兵马大元帅与皇位继承、马可波罗在中国、馒头包子的由来和异同等,作者在各个问题中多有创见,且语言通俗,是广大读者深入了解辽金元史相关问题的优秀读物。
  • 顛覆世界史的蒙古

    作者:杉山正明

    真相不在歷史課本上。你的「世界史」和「中國史」圖像,實際上謬誤多多。 13-14世紀的蒙古時代,顛覆了世界史,而《顛覆世界史的蒙古》,則無情挑戰了我們的歷史常識。 ◎世界史圖像以十九世紀的歐洲為核心,其根基是善惡的對立,進步和落後的分野。然而遊牧民與其國家所創造出來的歷史,堪稱是「另一個世界史」。十三、十四世紀的蒙古世界帝國,便處於這「另一個世界史」的頂點。 ◎歐洲史觀認為:世界是在西方地理大發現後才一體化的。錯了!事實是,十三世紀末,人類史上首次圍繞著歐亞陸海循環的交通網絡,是蒙古人在和平狀態下形成並掌控。若無「蒙古時代」,便不會出現西方人的「地理大發現」。 ◎蒙古人掌握的帝國大體上都是寬鬆的,而帝國變得接近嗜血、鎮壓、歧視、戰爭,乃是西歐殖民海外之後的現象。特別是19世紀到20世紀之間的各種帝國,幾乎都取法歐洲。 ◎遊牧民推動的世界史,大家耳熟能詳的是匈人西遷,壓迫日耳曼各族並導致羅馬崩解,比較少知道的是,遊牧帝國貴霜王朝連接起中亞和印度次大陸,在佛像的誕生和佛法的北傳、東漸中具有關鍵地位。 ◎蒙古對伊斯蘭很不友善嗎?錯!在蒙古帝國的擴展中,穆斯林扮演的角色極其重要。調查、外交、勸降、謀略活動中,必有穆斯林參與,特別是徵稅和財務,幾乎全部委任穆斯林官員。其結果是:蒙古與穆斯林以軍事和通商的結合為主軸,形成了共生共存關係。這種完美折中調和,比今日的世界帝國美國與伊斯蘭打交道的方式智慧得多。 ◎「資本主義」、以「銀本位制」為背景的紙幣政策,這些早於近代的經濟樣貌,是在蒙古主導下出現的!蒙古帝國治下,還創造出形式統一的施令公文系統,以及負責翻譯不同語言的機構,這是非常具有「近代」性質的事情。 ◎蒙古殺伐無數?又錯了!蒙古軍整體而言乃是一直不戰的軍隊,重視情報戰和組織戰。目的不是使他人降伏,而是使之「成為夥伴」(蒙古術語:成為伊兒il)。只要成為夥伴,就沒有敵我之分。蒙古之所以令人驚駭的擴展,可以說是這個彈性自如的、豁達的國家觀使然。 再從蒙古等遊牧民國家的角度看中國史,結論也令人大跌眼鏡。 ◎關於漢朝和匈奴,事實上,匈奴讓漢王朝屈服,將之作為事實上的「屬國」將近七十年。而漢武帝的北征,其實是為了推翻自己的「臣屬」狀態。漢匈戰爭由漢主動發起,長達七十年,結果在漢武帝殴後,由漢一方提出和平要求,才結束戰爭。我們一般持中國本位觀,將漢朝視為善良的被害者,而匈奴是邪惡的加害者,這種解釋實在是不可思議。 ◎被歸類為中華王朝典型的隋唐,無論王室還是國家,其實都和之前的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等鮮卑拓跋部一脈相連。坦白說,與其視為中國式的朝代國家,不如以拓跋國家之名來涵蓋北魏到唐的五百年,才更符合歷史事實。 ◎契丹帝國和北宋王朝兩國皇帝簽署的和平條約——澶淵之盟,使得契丹成為北宋的保護國,雙方和平共存長達約百年。這否定了所謂「中華帝國只有一個」的刻板看法。而從近現代的眼光看,澶淵之盟也推翻了前近代亞洲不存在國界和條約關係的謬論。 ◎就中華地區而言,形成統合的力量幾乎都來自外部:蒙古人的大元汗國,實現了南北的再統合,而之前統合中華地區的,是隋唐這兩個鮮卑系遊牧國家。中間的幾百年,則是遼、五代、北宋、金、南宋、西夏等分裂、多級、縮小版的「中國」。 ◎忽必烈政權擁有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型艦隊,實行以穆斯林商人為主軸的國際通商和自由經濟政策。十三世紀末,從中國東海經印度洋到中東的海上絲綢之路,是掌握於蒙古人之手,這一點在過去都被抹殺。也因為此,才有明初的穆斯林鄭和下西洋。 ◎青花瓷的鈷藍染料是伊朗特有,但瓷器則是中華特產,串聯起這兩種技術的,是同時控制了中華和伊朗的世界帝國蒙古。深藍和白是蒙古的品味,青花瓷因此歐亞普及,調和成所謂的「時代的品味」。 ◎從秦到清的歷代王朝,通常被理解為是以中國為名的持續二千年以上的整體國家。其實若以各個政權為單位檢視,就會發現這些王朝的規模、結構、內容、形態,彼此差異頗大。有的是北亞型、有的是中亞型、甚至還有包含北亞和中亞的巨大帝國蒙古,而不只局限在中華地區。 種種挑戰歷史常識的結論,在《顛覆世界史的蒙古》一書中比比皆是。作者杉山正明指出,蒙古,是理解世界史的重要元素。一則因蒙古時代本身,乃是世界史上游牧文明的頂點;二則蒙古時代是世界史的分水嶺,它開啟了通往近代史的門扉;最後,蒙古時代在「世界史」上的意義,則是彌補了現有世界史圖像的不足和結構性缺陷。
  • 域外集——元史、中外关系史论丛

    作者:何高济,陆峻岭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是何高济、陆峻岭二位先生利用中外文文献进行有关元史、中外关系史研究,发表若干文章的汇集。
  • 蒙元史与中华多元文化论集

    作者:陈得芝 著

    书稿为南京大学历史系陈得芝教授的论文集。陈先生是国内蒙元史研究的权威,学术声誉极佳,此次结集出版的书稿是其在2005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蒙元史研究丛稿》之后的第二本论文集,故名《续编》,包括其专论文章22篇、旧作4篇、译文4篇、序言10篇。
  • 蒙元史研究丛稿

    作者:陈得芝

    蒙元史研究丛稿,ISBN:9787010045627,作者:陈得芝著
  • 忽必烈的挑战

    作者:[日] 杉山正明

  • 蒙古西征研究

    作者:[俄]皮库林 等

  • 邱处机与成吉思汗

    作者:杨军

    1222年,在成吉思汗西征中亚强国花剌子模的前夕,他派密使前往山东,邀邱处机前来与自己见面。令所有人感到意外的是,刚刚拒绝了金朝、南宋皇帝多次邀请的邱处机,接到成吉思汗的诏书后马上启程,不顾自己已经73岁的高龄,率十八弟子赶往万里之外的中亚去见成吉思汗,这又究竟是为什么?在中亚兴都库什山脚下成吉思汗的大营中,邱处机与成吉思汗第一次见面。此后他们一共进行了三次谈话,每次谈话成吉思汗都将身边的人全部遣出帐外,就连一路陪同邱处机师徒从山东来到中亚的刘仲禄也不例外。密谈后,成吉思汗甚至还专门下令:有关内容作为最高机密,绝不许外传!成吉思汗与邱处机究竟谈些什么,能使这位蒙古帝国的缔造者如此重视?随邱处机远赴中亚的弟子李志常,成吉思汗最信任的契丹族官员耶律楚材,从各自的角度对相关历史事件进行了记录,他们的记载留传下来,使我们可以揭开这一秘密。
  • 征服王朝論文集

    作者:魏復古 等

    目錄: 序言 一、中國遼代社會史(九〇七~一一二五年)總述(Karl A.Wittfogel) 二、中征服王朝——概括(田村實造) 三、征服王朝(村上正二) 四、內陸亞世界的展開 總說(護雅夫) 五、北亞的歷史發展與魏復古的征服王朝理論(吉田順一) 六、征服王朝論(村上正二) 七、再論征服王朝(護雅夫) 八、五胡十六國(谷川道雄) 附錄 九、征服王朝乎?胡族國家乎?(導田正郎)
  • 郑天挺元史讲义

    作者:郑天挺著,王晓欣、马晓林整理

    《郑天挺元史讲义》是郑先生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在北京大学准备和讲授“元明清史”及在南开大学开设相关讲座时的讲稿资料,可以说比较集中的反映了先生对元代历史的主要观点。本《讲义》反映了郑先生重视史料批判,立足文献分析,强调言必有据的学术态度。其最突出特点是:精研史料、体系完整;见微知著、视野开阔;眼光敏锐、思考深刻可。
  • 大朝春秋

    作者:林梅村

    《大朝春秋:蒙元考古与艺术》由从额尔古纳河到三河之源;成吉思汗史迹调查;和林访古;金中都的广寒殿;蒙元廷石雕艺术源流考;马可波罗在北京;威尼斯“马可波罗罐”调查记;宋六陵访古;故国不堪回首;元朝重臣张珪与保定出土元代宫廷酒器等十四部分构成。
  • 九州四海風雅同

    作者:蕭啟慶

    元朝是中國史上前所罕見的一個多元族群社會。 過去在一般印象中,蒙古、色目人高高在上,對漢文化極少接觸,各族菁英可說是相互隔離,欠缺統合。 本書的研究主旨是:元代中期以後,一個日益壯大的蒙古、色目士人群體業已出現,而且蒙古、色目士人與漢族士人交往密切,形成一個多族士人圈。 《九州四海風雅同:元代多族士人圈的形成與發展》自四個方面論證此一主旨。第一:蒙古、色目士人群體的出現與成長。第二:由於文化素養相同,各族士人乃能形成同鄉、姻親、師生、座主門生與同年及同僚等關係,而這些關係更進一步成為各族士人間密切交融的一個網絡。第三:集體文化互動之頻繁。第四:士人群體意識之凝聚,顯然各族士人之群體意識己凌駕於族群意識之上。 總之,元代多族士人圈的形成,雖然對當時的政治與社會影響不大,這些蒙古、色目士人家族也未真正漢化。但是,多族士人圈的形成已經為族群融合跨出重大的一步,這些家族的後裔在明代都與漢族士人融為一體。
  • 异境奇观

    作者:[摩洛哥] 伊本·白图泰 口述,[摩洛哥

    《异境奇观:伊本·白图泰游记(全译本)》作者伊本·白图泰生长于丹吉尔,在那里一直待到公元1325年。他的名字是:穆罕默德·伊本·阿布杜拉·伊本·穆罕默德·伊本·伊布拉欣·赖瓦蒂·团智,号称阿布·阿布杜拉,闻名于世。于回历703年(公元1303年)七月十七日生于丹吉尔,在丹吉尔一直住他二十二岁时。他在家里过着安逸富裕的生活,从未有过离乡背井与家属分别的念头。后来终于为了朝觐而应邀出游。 序言 在隆重纪念中摩建交五十周年的日子里,我们期待已久的《异境奇观——伊本·白图泰游记(全译本)》终于问世了。这是中摩关系、中阿关系乃至中非关系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是献给各国人民的一份厚礼。 伊本·白图泰是中世纪四大旅行家中的佼佼者。《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给予他高度评价,说他是“在蒸汽机时代以前无人超过的旅行家”。他的成就远远大于马可·波罗。有人说,如果将马可·波罗与伊本·白图泰他们二人进行比较的话,人们不得不说,马可·波罗只不过是个“矮子”,而伊本·白图泰则是名副其实的“巨人”。 《异境奇观——伊本·白图泰游记(全译本)》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鸿篇巨制。在中国出版从阿拉伯语直接翻译的全译本这还是首次。这部书忠实地纪录了摩洛哥伟大旅行家伊本·白图泰将近30年的旅途各国见闻。这部巨著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朴实无华,资料翔实,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与现实价值,是研究中西交通史、海上丝绸之路不可多得的参考文献,也是研究中阿、中非文化交流史的重要史料。 这部书距今已经六百五十多年了。沧海桑田,整个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的许多名声显赫的地方与轰轰烈烈的历史事件,今天看来都是那么遥远,那么神秘莫测。 翻译这么一部巨著所面临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没有足够的阅历,深厚的语言翻译功底和征服一切艰难险阻的毅力,不达目标决不罢休的决心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完成的。 译者个人在家人的鼓励下,默默无闻地从事翻译、考证、诠释、注解工作。几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爬格子,坚持不懈做学问,其精神是难能可贵的。人,生活中就要有这么一种精神作为支柱。阅读这部巨著过程中,我对译者个人这种顽强的奋斗精神,深表敬佩。他独自闯出一条翻译与科研兼顾的家族式的译研结合、同时并举的新路。 在翻译方面,他坚持精益求精,力争做到信达雅,尽善尽美,还要表达出原作的精气神。他认为这就是“译魂”。他说,如果译文“失魂落魄,读起来味如嚼蜡,那就大失水准,对不起读者,对不起历史,成了千古罪人”。 中译者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毅力? 一方面是他从青少年时期就有一个远大理想,用他的话说就是学做唐玄奘,做一名翻译家,使自己变成一座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让中外文化、经济、政治交流得以顺利进行。一个好翻译就要将外国的好经验拿来为我所用,将我国的友好情谊传播到世界各国去。这是他一生为之而奋斗的目标。 为了给历史留下一点精神财富,他甘于寂寞,苦心钻研,艰苦奋斗。终于,他在翻译研究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因此,在翻译这本巨著之余,他还写出了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伊本·白图泰中国纪行考》一书,也由海洋出版社出版发行。 另一方面是他深受已故周恩来总理的国际主义精神的影响,他知道周总理对伊本·白图泰很是器重。1963年访问摩洛哥时,周总理曾提出到伊本·白图泰的家乡凭吊,但由于日程安排等原因未能实现。中译者从那时起,就萌生了翻译这本巨著的想法。现在可以告慰周总理的在天之灵,《异境奇观——伊本·白图泰游记(全译本)》已经正式出版发行了。 后记 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可以放下这管翻译之笔,喝口水,喘口气了。 多年的翻译感悟就是翻译工作是艰苦的,翻译古代作品就更加艰苦。但是,枯燥、艰苦之外,收获的却是喜悦,难以言传的喜悦。 这是因为:具有8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与阿拉伯文明的交流有过曾经的辉煌,今天,这两个文明的友好对话,必将再一次将人们带回到源远流长的中阿友谊的长河中,继往开来,在推动和发展中阿友好关系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使中华文明与阿拉伯文明在2l世纪的世界民族文化之林中重新扮演令人羡慕的角色。中阿文化交流肯定会随着中阿友好关系的发展而绽放出璀璨的花朵。中国的东方学研究、伊本·白图泰学研究必将登上一个新的台阶。我怀着极其兴奋的心情、张开双臂迎接这一个新的研究时代的到来。 回首往事,展望未来,一个和平、发展、公正的世界必将展现在人们面前。在此新世纪开元之时,《异境奇观——伊本·白图泰游记》(全译本)得以问世。这是我们多年的愿望。这是一件富有历史意义的事件,是中阿友好史上的新的篇章,是中非友好史上的新的篇章。因此,它的出版、发行也必将推动中阿、中非友好关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旅途各国奇风异俗珍闻记——伊本·白图泰游记》,简化为《异境奇观——伊本·白图泰游记》。这是一部奇书,在世界文化宝库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是一部闪烁光辉的不朽之作。为翻译出版这部书,前前后后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变迁。爬格子不易,出书更不易。然而我却乐此不疲,一生都在追求我在考大学时所表露的理想“愿做20世纪的唐玄奘,让自己变成一座友谊的桥梁,为加强中外友谊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一切。” 我这一生为实现理想而踏上了默默耕耘的道路。曾经翻译过大量外交文件,政府文件,也曾参加字典的编辑工作,而我收益最深的则是参加了《毛泽东选集》、《毛主席语录》、《毛泽东军事著作选》及样板戏的汉译阿的翻译定稿工作。这是一件政治性极强的工作,对每一位参与工作的人都是极大的锻炼,极大的考验。在那个“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的时代,“翻译毛泽东著作,向全世界人民传播毛泽东思想,是在搞世界革命,是最重大的革命工作”。所以,我们参加翻译工作的人个个都是不需加鞭自奋蹄,加班加点,日夜奋斗。我不敢稍有懈怠,以至于1968年我的高堂慈母辞世,我都未能回到她老人家身边一尽孝道。 我也曾翻译过一部四十多万言的名叫《赛福奇遇记》的神话小说。这部小说被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员菲尔钦斯基誉为“阿拉伯文学中最优秀的典范”,是一部“罗曼蒂克式的英雄史诗”。我还翻译了一些阿拉伯语书籍,如《科威特宪法》、《科威特概况》、《阿曼概况》等等。此外,还撰写了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系列丛书中的《拉宾——和平进程中的殉道者》、《萨达特——中东和平进程的先行者》、《一代天骄阿拉法特与巴勒斯坦问题》、外交官回忆录丛书中的《科威特8年外交生涯》、《阿曼苏丹国之旅》、《幸福之国也门》以及《戈尔巴乔夫——通向政权之路》等著作。比较起来,哪一部书也没有这部《异境奇观——伊本·白图泰游记》这么难懂、难译。 关于翻译出版这部书也是一波三折。1980年文化部下属文化艺术出版社将出版《异境奇观》一书的汉语版纳入其出版计划。于是,我和新华社徐留英同志约定共同翻译这部书,选定了贝鲁特出版的凯塔尼博士审定的版本。最后,由我统一修改审定。经过了500多个日日夜夜的努力,并请了许多亲朋好友帮助誊写,终于在1981年11月将《异境奇观》的齐、清、定稿连同27幅旅游路线示意图和段永智教授木刻的伊本·白图泰头像一并交给文化艺术出版社。该社当时责成张章女士作为责编对其全面负责。她认真地进行了审核编辑后,并发排,打出清样整整1000页。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虽然清样打出来了,但是没能正式印刷出版。我当时在国外工作,也无法过问此事,待我回国后查询时,原稿又不知去向,全部丢失。二十余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但这种损失是巨大的,也是无法弥补的,只要一想到此失落之稿就不免心痛不已。
  • 大汗的世紀

    作者:石守謙,葛婉章

    西元1206年,鐵木真被蒙古各部推為全蒙古大汗,號成吉思汗,建立了大蒙古國。其孫子忽必烈後改國號元。總計超越一個世紀的蒙元時代中,不同民族的文化彼此激盪交流。蒙古人、色目人、藏人等各個民族的好尚 進入中國,而漢族特有的書畫藝術也吸引其他民族文人加入創作的行列,呈現出多元、多采的風貌。
  • 元代大都上都研究

    作者:陈高华,史卫民

    《元代大都上都研究》内容简介:元代实行两都制,大都是首都,上都是陪都、夏都。两都是元代的政治中心,皇帝每年来往于两都之间。《元代大都上都研究》对元代两都的建造、城市布局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做了全面深入的考述。大都的建造为今天的北京奠定了基础,上都则是中国古代具有典型意义的草原城市。《元代大都上都研究》对元史、蒙古史、中国都城史以及民族关系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北方民族史与蒙古史译文集

    作者:内田吟风

    本书所收蒙古史、北方民族史方面的译文,为译者于20世纪60年代初至80年代中叶在内蒙古大学蒙古史研究室(1982年改为蒙古史研究所)工作时所译,绝大部分曾刊载在该研究室编印的内部交流学术刊物《蒙古史研究参考资料》上。今收辑在一起,以供有关研究者研究参考。  第一部分为北方民族史编,共收译文20篇。   本编所收正史北狄传笺注14篇,译自日本著名史学家内田吟风、护雅夫、田村实造、佐口透等译注的《骑马民族史(正史北狄传)》第l卷,1980年;第2卷,1979年)。内田吟风为日本研究匈奴、鲜卑、柔然等族史的专家,著有《北亚史研究·匈奴篇》(1975年)、《北亚史研究·鲜卑柔然突厥篇》(1975年)等。田村实造为研究蒙古等北方游牧民族史的学者,著有《中国征服王朝研究》等。护雅夫为研究突厥史的专家,著有《古代突厥民族史研究》等。正史北狄传笺注各篇,尤其是内田吟风的匈奴传、蠕蠕传笺注,护雅夫的西突厥传笺注,佐口透的铁勒传、回纥传笺注,反映了日本史学界到20世纪70年代末为止对正史北狄传的研究成就和注释水平,对研究匈奴、柔然、突厥、回纥等族史具有参考价值。   本编所收内田吟风《匈人、匈奴同族论研究小史》,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根据东、西方典籍、语言比较、考古学研究、人种体型研究,东、西方学者对匈人、匈奴同族论的研究见解,具体阐述了与匈人、匈奴同族论有关的各方面问题,是研究匈人、匈奴同族论的一篇重要文献。 内田吟风的《匈奴西迁考》,研究北匈奴的西域经略及其西迁经过,并试图增加匈人匈奴同族论的一些证明资料,是研究匈奴西迁史的一篇重要文献。   苏联学者里日斯基的《匈奴与东胡》译自苏联奥克拉德尼科夫等编《西伯利亚史》第1卷(1968年版)第5章,此文以马克思主义史观论述了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2世纪的匈奴与东胡各族史,值得重视的是本文较多地利用了外贝加尔湖地区和蒙古地区的考古发掘材料,与古籍记载相印证,来论述匈奴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武器、防御工事等历史情况。   内田吟风的《柔然阿哇尔同族论考》根据欧洲众多学者对柔然阿哇尔同族论的研究论著,结合东西方史料,从柔然、阿哇尔族名都带有虫、蛇之意,及柔然、阿哇尔生活方式、社会组织、风俗习惯、语言、人类学方面的一致,东西方史籍关于柔然、阿哇尔被突厥击灭后其残部西迁的记载的一致,进一步论证了柔然即阿哇尔族。   俄国东方学家巴托尔德(1869~1930)擅长利用波斯、阿拉伯文史料结合其他多种语文史料研究突厥语族、蒙古语族各民族及中亚、西亚的历史。本编所收巴托尔德的《突厥蒙古诸民族史》简明扼要地概述了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18世纪,2000年间突厥、蒙古诸民族在中国西北边疆到东欧的广大地域上衍变、发展的历史。   俄国东方学家俾丘林(1777~1853)曾将中国正史北狄传等编译为《古代中亚各族资料汇编》3卷,并在该书中通过注释、总论等方式发表其对蒙古语族、突厥语族、通古斯满语族各民族的族源、各族衍变关系、地理分布等见解。俾丘林的这部书对后来俄、苏东方学家的影响很大,后来不少俄、苏东方学家关于阿尔泰语系各游牧民族的族源、各族衍变关系的见解往往起源于俾丘林。本编摘译了该书第1卷中对汉文史料所作的注释及总论,以供研究者参考。  第二部分为蒙元史编,共收译文15篇。   普兰· 迦儿宾的《蒙古人的历史》。普兰‘迦儿宾(1182~1252),意大利人,天主教方济各会教士。1245年,奉罗马教皇之命携教皇致蒙古大汗信前往蒙古劝说蒙古停止攻掠,并探听蒙古的政治、军事、经济、宗教等情况。同年4月,他从里昂出发,经东欧、中亚,于1246年7月到达蒙古国首都和林附近大汗行宫。8月,参加了贵由被推戴为大汗的盛典。他在蒙古共居住了4个月。11月,携贵由答教皇诏书仍由陆路西归。1247年秋,回到里昂,用拉丁文写成出使报告《蒙古人的历史》,向教皇复命。  《蒙古人的历史》详述了旅程见闻及13世纪蒙古人的社会经济、风俗习惯、宗教、政治、法令、军事等情况,是研究早期蒙古史和东西交通史的重要原始资料。中译文据俄国马列英从拉丁文原著译出、苏联沙斯契娜详加注释的俄译本转译。   巴托尔德的《成吉思汗帝国的建立》、《突厥蒙古人的社会日常生活与经济结构的关系》、《关于畏吾儿文献及其对蒙古人的影响问题》、《伊斯兰教载籍关于成吉思汗后裔中的基督教徒的记载》、《关于成吉思汗后裔中的基督教徒问题》,是其研究蒙元史的重要论文。在这些论文中,巴托尔德对成吉思汗创建蒙古国的历史,对蒙古军何以能战胜军队数多得多的各文明民族,建立起统治疆域无比辽阔的蒙古帝国,庞大蒙古帝国的统一何以能保持数十年,帝国瓦解后蒙古对各国的统治何以能继续长期存在,成吉思汗个人的政治、军事才能所起的历史作用,突厥蒙古人的日常生活与经济结构的关系,畏吾儿文化对蒙古人的影响,成吉思汗后裔中的基督教徒等等问题,发表了不少值得重视的见解。在上述论文中,发挥了巴托尔德善于利用波斯、阿拉伯文史料和其他多种语文史料进行研究的特长。   苏联史学家密尔彼尔德等撰《成吉思汗及其遗产》,论述蒙古国的建立及蒙古对亚洲各国的征战,元朝崩溃的历史以及蒙古征服斡罗思、中亚、高加索地区及在各族人民反抗斗争下蒙古诸汗国逐渐崩溃的历史。此文较多利用了古俄文编年史资料及亚美尼亚文等外文资料,对研究13~15世纪蒙古史颇有参考价值。   日本学者本田实信的《阿母河等处行尚书省考》,根据波斯文史料拉施特《史集》、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瓦撒夫书和《元史》的记载,研究成吉思汗西征波斯地区后,1230—1256年蒙古统治波斯地区的历史和早期统治机构伊朗总督府及1251年设置的阿母河等处行尚书省。此文对以往不很清楚的旭烈兀西征以前的蒙古统治波斯的早期历史和统治机构,尤其是阿母河等处行尚书省,作了较具体深入的研究。   苏联学者吉谢列夫的《从哈剌哈林“跑出来”的石龟》,根据在古代蒙古国首都哈剌和林遗址发掘时找到的石龟毛坯论述了哈刺和林古代工匠的凿石技术。   蒙古学者德·纳旺的《哈刺和林出土的铁器》根据1950年在哈刺和林城遗址发掘时发现的铁铧18件、大小大车轴承52个、铁矛头多个等,论证了古代哈刺和林城具有生产铁制武器、农具的手工业作坊,并论证了农业在古代蒙古京城附近的居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蒙古学者谢尔一奥扎布的《蒙古人民共和国的考古研究》,综述了自1889年以来,尤其是1921年蒙古革命胜利后,直到1960年为止,俄、苏、蒙考古工作队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历次考古发掘的成果,其中包括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匈奴时期、突厥时期、辽蒙元明清时的丰富的考古发掘成果。   日本学者野上俊静的《元史·释老传笺注》,利用汉、藏文古籍,对《元史》卷202《释老传》作了详细的注释。《释老传》中的汉译藏文人名、词语皆被还原为藏文原文。此文对研究元代喇嘛教、道教等宗教史颇有参考价值。   日本学者片山共夫的《关于元朝怯薛出身者的家世》、《论元朝的昔宝赤》两文,研究作为元朝统治阶层核心的怯薛(禁卫军)。前一篇研究怯薛出身者的家世,得出结论:1、怯薛出身者中被征服各国的王族、大臣、近臣、贵族世家、大族、军事长官等统治领导者上层人物很多,由此可见,在蒙古对被征服各国、各族的统治方面,蒙元怯薛制起到很大的怀柔、牵制作用。2、被吸收入怯薛的契机,除质子外,尚有“军功”、“来归”、“才俊”、“世袭”、“财物”等,其中汉南人被吸收入怯薛的最重要契机为“才俊”,元世祖统治中国时,颇注意博访汉南人知识分子,将他们吸收入怯薛。3、蒙古色目怯薛出身者家族及元宪宗以前归附蒙古的汉人怯薛出身者家族,被承认为勋旧世家。4、元成宗时起,禁止汉南人新加入怯薛,以免汉南人在元朝统治阶层核心怯薛中的比例扩大。后一篇研究元朝怯薛中的昔宝赤(鹰夫),对昔宝赤的职掌、管理机构、昔宝赤机构的成立扩大过程、中央近侍昔宝赤与地方昔宝赤的关系等,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日本学者丹羽友三郎的《关于元朝诸监的一些研究》,研究元朝中央机构中的诸监(都水监、秘书监、司天监、国子监等21个中央机构)及其特点(诸监数量多,长官多员制,官员数多,其品秩比历代高,官制屡次变革,来回设立、撤销、升降,官员数也常增减),以及造成这些特点的原因。此文对元朝诸监作了较深入细致的具体研究。  第三部分为明清蒙古史编,收有《达延汗后裔世系表笺注》和《喀尔喀法典》。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达延汗巴图蒙克经过二十多年的征战,统一了蒙古大部分地区,并陆续将统治的领地分封给自己的9个儿子(另两个儿子,早死,无后),由其后裔世袭。在此之后,明清大部分蒙古王公均出自达延汗后裔。因此,研究清楚达延汗后裔世系,对研究明中后期蒙古史及清代蒙古史均有重要性。美国学者塞瑞斯所撰《达延汗后裔世系表笺注》利用大量蒙、汉文史籍的记载材料,通过笺注方式对1592~1595年间制成的萧大亨《北虏风俗》附录的《达延汗后裔世系表》上的300名达延汗后裔蒙古王公及其他人物(如蒙古王公的妻妾等)作了细致的考证,并将表中的汉译蒙古人名、部落氏族名、地名还原为蒙古语原名。塞瑞斯的这部功力颇深的著作,对研究明代蒙古史很有参考价值。   《喀尔喀法典》是18世纪外蒙古多种法规、条例的汇编,是研究清代蒙古法律、社会状况、经济的重要资料。1933年,苏联学者扎姆察拉诺将该法典蒙古原文的惟一传世抄本译为俄文。译者据扎姆察拉诺俄译本转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