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资治通鉴

  • 资治通鉴(全四册)

    作者:司马光

    《资治通鉴:第3辑魏晋纷争》(柏杨白话版)是《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中的一辑。柏杨耗时十年将《资治通鉴》译解成现代语言,并亲手增绘历史地图,注入了自己的历史观点,谈论历史成败因果。此次出版的《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分成9辑,以每月推出1-2辑的方式出版。《资治通鉴》涵盖了中国1362年文化、政治、经济、人物性格的缩影,是一部足以了解中国政治运作、权力游戏的历史巨著,也是古代帝王鉴于往事、资于治道的必读史书。
  • 通鉴胡注表微

    作者:陈垣

    本书是一部将史料考据、史论和中国传统史学微言大义之精神结合得非常出色的一部史学著述,被誉为陈垣“所有著作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陈垣将本书称做其“学识的记里碑”。宋元之际,当时的著名史学家胡三省曾对《资治通鉴》作过一系列校勘考证,在其中融进了自己因国破民衰而产生的诸多悲情。而日本侵华时期身处沦陷区的陈垣先生对此感同身受,于是撰写了《通鉴胡注表微》一书,通过对胡三省的通鉴注疏进行辩误和考证,来辨识胡三省当年的观点和思想境界,并借此发微,阐述陈垣先生自己对史学研究的独特认识和见解。陈垣先生还以此观照现实,在其中融进了诸多现实感悟,抒发了作者自己的民族情怀。
  • 资治通鉴(第2辑):后汉兴亡(全4册)(柏杨白话版) (精装)

    作者:司马光

    九百年后的今天,《资治通鉴》(第2辑后汉兴亡)(柏杨白话版)(全四册)作者柏杨先生耗时十年(一九八三至一九九三)将其译写成现代语言,亲手增绘地图,并注入自己的历史观点,谈论历史成败因果,使一部原本只供帝王将相阅读的史书在今天的读者面前竟然如此之亲切。
  • 文白对照全译资治通鉴(第一辑 全三册)

    作者:[宋] 司马光 著,黄锦鋐 主编

    《资治通鉴(第1辑):战国 秦 西汉(文白对照全译)(套装全3册)》为《文白对照全译资治通鉴》的第一辑。全书文言原典300余万言,白话译文500余万言。因规模宏大,为方便读者阅读计,在不改变《通鉴》原次序的前提下,按朝代将其分为7辑,每辑大致3册(第四辑南北朝部分4册,第七辑五代十国部分2册),共21册,陆续推出。 本辑所记,起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迄于王莽地皇三年(22),讲述战国、秦、西汉三代(含王莽新),凡425年之史事。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赵、魏、韩三家分晋,周王室均予承认,将其视为与秦、楚一样的诸侯,司马光以为“先王之礼于斯尽”,周王室纲纪已然堕废,再不能以王室名分节制、仲裁诸侯所为,周朝衰落至于灭亡,皆始于这一节点。《资治通鉴》全书自这一年起始,以示“天子之职莫大于礼也”,警示君王大臣皆应以此为鉴。 三家分晋之后,诸侯强国再不以周王室为意,兼并加剧,至前256年,周赧王将周室城邑及百姓献于秦国,东周灭亡,诸侯只剩下秦、赵等七雄。秦王嬴政雄才大略,秦一国独强,依次灭韩、赵、燕、魏、楚、齐六国,至前221年,统一天下。嬴政称始皇帝,芟夷诸侯城池、销天下之兵以待内,贯连万里长城以备胡;废诸侯,立郡县,统一货币文字,实行苛政,企望江山传至千秋万代;未料才及身死,陈胜发难,刘、项相随;前207年,秦帝国即告灭亡。霸王项羽异军突起,宰割天下,以暴易暴,忽忽五年,身死国灭。汉高祖刘邦施行宽仁,轻徭薄赋,与民休养,至文帝、景帝,蔚然成治。汉武雄才,立意开边,漠南、漠北争战连年,武功固然赫赫,天下已然疲惫。其后西汉皇室大权盛极而衰,连遇外戚专政,皇权旁落,除宣帝有所振作外,再无西汉前期之辉煌。元帝以降,皇权落入外戚手中,再不能自拔。 至王莽地皇三年(22),天下分崩,更始帝刘玄称帝在即,昆阳之战幕即将拉开,王莽主力殆亡就在目前,民心已然失去,再无掌控之力,历史随即翻开新的一页,本辑结束于此,以终西汉。 此425年,大的朝代更替有二(秦承东周,汉代嬴秦),灭国无算,多伴有血腥杀戮。天下破碎、战火连绵的年代占其太半,其间豪杰纷出,贤才并起,壮士鲜血,洒遍中原。及至承平,也多兴灾患,百姓之悲苦沉沦,不胜记载。翻看阅览,或扼腕切齿、浩叹唏嘘,或感愤振作、踔厉风发,俯仰逸兴,所在非一。 诸般纷繁史事,在司马光等人笔下,一一按年月展开,条分缕析,因果分明。废兴之机要,人情之冷暖,尽在一览;文字典雅,史迹斑斓,两臻佳妙,令人叹为观止。 本辑所载:东周部分(前403~前256)(前256年东周灭亡至前221年秦统一全国,此35年,用秦国纪年),凡148年;秦部分(前255~前207),凡48年;汉部分(前206~22),凡229年。
  • 资治通鉴新注(全十册)

    作者:《资治通鉴新注》编纂委员会

  •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楚汉相争·匈奴崛起

    作者:司马光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2:楚汉相争•匈奴崛起》是一部浓缩了中国古代政治动作、权力游戏的历史巨著,是古代帝王鉴于往事、资于治道的必读史书。九百年后的今天,柏杨先生耗时十年(1983-1993)将一部浓缩了中国古代政治运作、权力游戏的历史巨著《资治通鉴》译成现代语言,亲手增绘地图,并注入自己的观点,谈论历史成败因果,使一部原本只供帝王将相阅读的史书在今天的读者面前竟然如此之亲切。
  • 柏杨曰(上下)

    作者:柏杨

    《柏杨曰(套装共2册)》是《柏杨版资治通鉴》的精华版,是柏杨本人从72册白话文《资治通鉴》中精选出862则,以“《柏杨曰》——读通鉴,论历史”为名重新结集,以示与原著“臣光曰”的不同立场。《柏杨曰》可以说是《资治通鉴》最精彩的故事,最精彩的人物加上柏杨最精彩的解读与分析。
  •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战国时代·吞并六国

    作者:司马光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1-战国时代·吞并六国》,本书是一部浓缩了中国古代政治动作、权力游戏的历史巨著,是古代帝王鉴于往事、资于治道的必读史书。
  • 资治通鉴

    作者:陈磊 译注

    丛书概况:“中华经典藏书书系”,内容经典,形式精美,全面体现“经典藏书”理念。 该书简介:《资治通鉴》为其中之一。 《资治通鉴》是宋代史学家司马光和助手刘恕、刘攽、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19年编纂而成的史学巨著,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规模空前。全书共294 卷,约300多万字。其所记载的历史断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涵盖了1362年的历史。和《史记》有所不同,司马迁的目标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重视天人关系和朝代更替的规律;而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目的则更加现实,他是要“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因此在选材上,能够为统治者提供借鉴作用的政治史就毫无疑问地占据了最重要的位置。《通鉴》极其重视腐败政治,对于政治清明和黑暗时期都用功很深,也重视战争。举凡权力更迭、施政得失、制度沿替、人才进退都有详尽深入的记载,这些内容也是《通鉴》一书的精华所在,记述中尤其表现出编年史的优点。比起纪传体的一事互见于不同传记,《通鉴》在记述一件事、一项制度的时候,可以更清晰地表现出全貌和发展变化的过程。
  • 资治通鉴

    作者:(宋)司马光

  • 柏杨曰读通鉴.论历史(上下)

    作者:柏杨

    《柏杨曰--读通鉴·论历史》是台湾作家柏杨先生论说历史的著作,作者通过《资治通鉴》中的典型史实,采用一事一议的方式,加以简明易懂、生动流畅的文字,书中史料运用独到、分析角度新颖、语言优美,读起来使人有一种明快的感受。
  • 白话资治通鉴(全二十册)

    作者:沈志华,张宏儒

    《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在宋神宗钦命之下组织人马根据大量资料历时19年修成的史学巨著,共294卷400余万字,上起东周下至五代,记述了1300余年的史事,是中国历史上篇幅宏博、价值较高的一部编年史,在中国历史编纂学上曾起过巨大的影响,至今仍是了解中国古代史的经典性著作。本书是《资治通鉴》的白话本,由中国社科院、中华书局、北京大学等几十家学术单位的60余名从事中国古代史和古代汉语专业研究的
  • 资治通鉴(附考异)

    作者:(北宋)司马光编

  •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全集

    作者: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全集(最新版),ISBN:9787807595670,作者:(宋)司马光 撰,柏杨 译
  • 白话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著名历史学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断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历史上对《资治通鉴》的称誉,除《史记》之外,几乎没有任何一部史著可与《资治通鉴》比美。 《资治通鉴》既是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也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在这部巨著中,作者运用敏锐深刻的观察力和匠心独具的艺术手法,不仅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画面,而且成功地塑造了大量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 《资治通鉴》着眼于为政得失,择取治政史料,略古详今,剪裁运化,系统完备,通览政史,警诫后世。宋神宗听司马光讲读了该书部分内容之后,认为它“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欣然改书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曾官翰林学士、御史中丞,最后官至宰相,率史学家刘恕、范祖禹等人,治书十九载,在正史之外,参阅涉猎了稗官野史、笔记、文集、杂史诸书,凡三百二十二种之多,最终成就了它“网罗宏富、体大思精、为前古之所未有”(《四库提要》卷四)的美誉。 《资治通鉴》描绘了战国至五代十国,几十个政权的兴盛与衰亡的轨迹,生动刻画了这些帝王将相的治国为政,待人处世之道以及他们生死悲欢的个人命运。司马光的历史观未必能被今人苟同,但书中记人则神采飞扬,栩栩如生,呼之即出,叙事则词釆纵横,汪洋恣肆,抒发心怀清风穆如,长歌慷慨,渲染征战则意气飞扬,一泻千里;辞彩华美逊于齐梁,文风骨气直逼两汉。其内容思想博大精深,求实考信,通古今之变,兼收并蓄拾遗补阙,考评兴衰得失于前世,镜鉴往昔当今于后人,实为一部皇皇大书。
  • 资治通鉴

    作者:(宋) 司马光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战国至五代期间1300多年的历史,向为史学界所推崇,在收集史料、考订事实、编排年月及文字剪裁润色等方面都代表了古代编年体史书的最高成就,使古代历史研究的基本典籍。点校本以清朝胡克家翻刻的元刊胡三省注本为底本,是史学界通行的整理定本。本选题据中华书局点校整理本重新排版,将原铅字排版改为电子排版,版式、分册不变。
  • 资治通鉴直解

    作者:(明)张居正|整理:王岚//英巍

    《资治通鉴直解》原名《通鉴直解》,是明代两朝帝师、首辅张居正同翰林院讲官给年仅十岁的万历皇帝朱翊钧量身定做的宫内读本。此书以《资治通鉴》为主,其他史书如《通鉴外纪》、《续资治通鉴》、《宋元通鉴》等为辅,从中选取了一些重要片段与事件加以讲解,一方面通俗易懂,一方面也融入了张居正等人对历代王朝兴衰的总结,以及对重大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 先读经,后读史,是历代帝王必修之大纲。《资治通鉴直解》是明朝隆庆六年,由两朝帝师张居正给万历小皇帝日讲的宫内读本。《资治通鉴直解》以最通俗的白话文写成,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同时还融入了大政治家张居正对历代王朝兴衰的总结。当年为皇帝讲解《资治通鉴》,意在教育皇帝如何做一名圣明之君。即使在今天,此书对各级管理者与读者大众,依然可资借鉴,更可从中读出立身处世的智慧光辉。
  • 资治通鉴皇家读本(上中下)

    作者:陈生玺

    《资治通鉴皇家读本》(上中下)是一代名相张居正为皇太子朱翊钧(即后来的万历皇帝)系统讲解《资治通鉴》的精编讲义,调度浓缩了从上古到宋元数千年间的历史事实,是中国古代政治艺术、处世经验的集大成之作。张居正的讲评用当时的流行口语娓娓道来,老于官场、明乎事故的真知灼见比比皆是,对现代的读者具有多方面的借鉴价值。《资治通鉴皇家读本》(上中下)由知名学者陈生玺教授主持整理,不仅系统地标点校勘,而且对重要人物、名物制度、生僻语词加以简明的注释,并撰写了精彩的评议,用现代意识关注原著,进一步发掘其中的丰富意蕴。
  • 资治通鉴(全10册)

    作者:(宋)司马光,(元)胡三省(音注)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著名历史学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断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历史上对《资治通鉴》的称誉,除《史记》之外,几乎没有任何一部史著可与之比美。《资治通鉴》既是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也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在这部巨著中,作者运用敏锐深刻的观察力和匠心独具的艺术手法,不仅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画面,而且成功地塑造了大量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 《资治通鉴》在千年的流行过程中,它的学术人才社会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资治通鉴》的各种版本层出不穷,但质量较高 的却所见甚少,可谓“凤毛麟角”。而相当一部分版本是不负责任的粗制滥造,或断章取义,或妄如评注,贻误读者。《资治通鉴》是一部集体编写的历史巨著,主编是司马光,协修是刘恕、刘攽和范祖禹,司马光的儿子司马康担任检阅文字的工作。司马光原欲定名为《通志》,神宗即位后,把《通志》改名为《资治通鉴》,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资治通鉴》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0年),下止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分为294卷,共计300多万字;另外《目录》30卷,《考异》30卷。编成这部巨著共花了19年的时间。司马光是为了巩固当时的封建政权,才编写《资治通鉴》,这就决定了此书的内容主要是政治史。他把历史上的君主,根据他们的才能分为创业、守成、陵夷、中兴、乱亡五类,作了一定程度的揭露和谴责,以为后世君主的鉴戒。《资治通鉴》还有许多很有价值的关于军事、经济、文化、学术思想、史学等方面的历史记载。《资治通鉴》所搜集的材料十分丰富,据估计,《资治通鉴》所引之书多达300多种。《资治通鉴》是我国一部极为重要的编年史,不仅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了统治经验,同时也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全书体例严谨,前后脉络分明,语言文字也极为简练。这些对后世史学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