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熊逸

  •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1辑

    作者:熊逸

    对于《资治通鉴》这样一部影响深远的史学经典,我们该以何种方式读懂它?

    《资治通鉴熊逸版》给出了答案。这是一项跨越数年的“读史大工程”,作者熊逸为读者逐字逐句解读《资治通鉴》,但并不局限于历史本身,而是从中生发出对社会、文化等多维度、立体化的剖析,力求解读出现代人的大历史观 。

    本书为第一辑,内容涵盖《资治通鉴》周纪一、周纪二,以250个问题为抓手,为你展开一幅别开生面的历史画卷——

    辨真伪的史料分析:《资治通鉴》为什么这么多错?

    有启发的管理经验:胡萝卜和大棒哪个更有用?

    有深度的专题研究:战国是怎么提高人口规模的?

    有对比的世界格局:东西方继承方案有什么不同?

    ……

    现在,请你跟随熊逸老师的脚步,知道历史的发生,理解历史的发展,最终学会运用历史的思维。

  • 正义从哪里来

    作者:熊逸

    罗振宇解读 《正义从哪里来》是罗辑思维书店典藏熊逸的第6本书。 熊逸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一切存有争议的问题,都拿到一个平台上作充分而公开的讨论。 这场讨论任何人都可以参与,认真倾听并思考,除了不能人身攻击,必须遵循逻辑外,讨论不受任何限制。 无论是政策、法律、道德问题,无论是敌对的国民,还是陷于误会的好友,在所有观众面前都开诚布公。 他的梦想竟然实现了,在书里。 一席融汇古今贯通中西的知识大餐 关于正义的话题,熊逸组织了一场国际大专辩论赛。 不管是儒家、道家、墨家、新教、天主教、犹太教, 还是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孔子、庄子、释迦、斯宾诺莎、涂尔干、罗素、康德、蒙田、哈耶克、弗洛姆…… 古往今来的圣贤大哲,亮出自己的观点,你方唱罢我登台。 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的心灵地图 其实你别想一劳永逸地知道熊逸到底怎么看,他根本热衷于到处拆台—— “天赋人权”不过是一个谎言,谁也证明不出来人为什么会“天然地”享有某些权利,即使诉诸神学也不能解释。 社群主义的连带责任会要求牺牲无辜者的生命以维护集体利益。 功利主义的相对性经不起推敲,要不比我们高级的外星人为了自己的生存杀掉我们,并不比我们为了果腹杀牛更坏。 自由意志到底能不能作为道德的前提面临两难。 康德把该属于情感范畴的道德归于理性也难免谬误。 平等从来只是平等者内部的平等,人最真实的处境是不自由,不独立,不平等…… 关于正义的问题,一圈讨论下来,似乎谁都不占理。 原本你觉得心知肚明的事,这回反而糊涂了。 一个你是否具备独立人格的智力测试。 问题结束的时候,思考开始了。这恰是这本书的价值所在。 当正义成为一种抽象的政治正确,甚至成为某些人用以攻击另一些人的工具,对正义本身的质疑,就有了某种反“洗脑”的意味。 身处这样一个特别需要独立思考的时代。 训练自己独立思考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把一切往圣先贤都试着推倒。 也许最后你还会相信什么,但那已经发生了本质变化, 那已经是你自己的思考了。 如果没有经过否定再肯定的过程, 无论你信谁,其实都是盲从,包括我罗胖。 读这本书,就像进入一个熊逸精心布局的智力迷宫。 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会在什么时候遭到他的伏击,若能棋逢对手地跟他过招一二,那会是特别爽的阅读体验。
  • 周易江湖

    作者:熊逸

  • 隐公元年

    作者:熊逸

    《春秋大义2:隐公元年》内容简介:《春秋》对于古人来讲,长期都被尊为政治哲学的最高圣典,并被认为是所有儒学经典中唯一一部孔子亲手编撰的作品,因此而受到了极高的重视,其地位长期凌驾于儒家所有经典之上。但《春秋》同时又是最费解的,甚至连遍注群经的朱熹都退避三合,孔子的微言大义在历代经学家的解读之下变得越来越芜杂,越来越让人看不清楚。我们若想从《论语》、《春秋》等经典的字面本身来了解儒家思想,这几乎就是一种缘木求鱼式的努力,因为真正在中国历史上发生巨大影响的那些所谓儒家思想、孔子真义,其实和孔子本人并没有太大关系,和我们所熟知的“四书五经”、“十三经”本身也没有太大关系,而真正发生巨大影响的却是何休版孔子、杜预版孔子、郑玄版孔子、孔颖达版孔子、朱熹版孔子、王阳明版孔子……这是一个人们不断地赋予经典以意义的过程,同时也是人们给自己所生活的世界赋予意义的过程,这些被人们所赋予的意义反过来又深刻影响着人们自身。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对经典的种种所谓正解与误读不断地冲突、互补、融合、灭亡、新生,许多由不靠谱的考据引申出来的“大义”真实地在现实社会政治思想中发挥着巨大影响,又不断衍生出新的义理与新的政治思想。
  • 春秋大义

    作者:熊逸

    历史上的“国家”是一个充满歧义的概念。在某种程度上,国家具有和所谓天神相同的属性:被人类自己所创造,又被人类自己所服从,并且,正如祭司们自称在人间代行天神的旨意,统治者们也会自称代表国家的利益,而真正的获益者却往往只是这些“代理人”自己。 人们忘记了国家本该只是一件工具,却满怀激情地把它当作目的本身。 ——作者题记
  • 逍遥游

    作者:熊逸

  • 道可道

    作者:熊逸

  • 逍遥游

    作者:熊逸

    作者以《庄子》的文本为线索,从历史上复杂的阐释与实践中勾勒出道家学说恢弘的文化版图,而跨学科的旁征博引又有助于我们以全新的社会科学的眼光,以当代的人文素养,反观两千多年前的古老智慧。 熊逸说:“我原本的兴趣并不是思想史,而是一般意义上的历史,后来发现这样读历史很不流畅,甚至还生出了越来越强的隔膜感,在知道了越来越多的‘是什么’之后,反而不知道越来越多的‘为什么’。 “于是我想,是不是应该借鉴人类学家在土著部落搞田野调查的态度,即深入到土著人的生活里,讲他们的语言,参加他们的礼拜和狂欢,先让自己成为他们的一员,在他们的内部理解他们,然后再跳脱出来,在他们的外部思考他们。同样地,把历史当做一个悬隔在我们世界之外的世界,设想自己生活在一段历史当中,生活在一些虚虚实实的历史人物当中,讲他们的语言,学习他们的必修课程,会写一手和他们一样的诗词和文章(甚至是八股文),参加他们的诗会、祭祀典礼和科举考试,先让自己成为他们的一员,在他们的内部来理解他们。 “……我的兴趣正是由此而转入了思想史,先去理解古人行为背后的观念,在思想脉络里来理解人的行为与社会的走向。而走进去,并不意味着‘一入侯门深似海’,还要走出来才行。所谓走出来,就是用现代知识来思考古代社会。毕竟文明发展了,知识进步了,今天种种社会科学的研究已经大大超越于古人之上,让我们可以站在无数巨人的肩膀上,享受一下比古人耳聪目明的乐趣。譬如对《老子》的无为之治与儒家礼治、法家法治之争,只要有现代政治学、社会学的基本素养,我们就会看得比古人清楚很多;对王安石与司马光的变法与守旧之争,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则可以让我们在具体的经济问题上一言而定是非……”
  • 道可道

    作者:熊逸

    《道可道: 的要义与诘难》更多地把《老子》拉到形而下的层面上来作辨析,重点着眼于它在政治学和社会学上的意义。 熊逸说:“我原本的兴趣并不是思想史,而是一般意义上的历史,后来发现这样读历史很不流畅,甚至还生出了越来越强的隔膜感,在知道了越来越多的‘是什么’之后,反而不知道越来越多的‘为什么’。” “于是我想,是不是应该借鉴人类学家在土著部落搞田野调查的态度,即深入到土著人的生活里,讲他们的语言,参加他们的礼拜和狂欢,先让自己成为他们的一员,在他们的内部理解他们,然后再跳脱出来,在他们的外部思考他们。同样地,把历史当做一个悬隔在我们世界之外的世界,设想自己生活在一段历史当中,生活在一些虚虚实实的历史人物当中,讲他们的语言,学习他们的必修课程,会写一手和他们一样的诗词和文章(甚至是八股文),参加他们的诗会、祭祀典礼和科举考试,先让自己成为他们的一员,在他们的内部来理解他们。 “……我的兴趣正是由此而转入了思想史,先去理解古人行为背后的观念,在思想脉络里来理解人的行为与社会的走向。而走进去,并不意味着‘一入侯门深似海’,还要走出来才行。所谓走出来,就是用现代知识来思考古代社会。毕竟文明发展了,知识进步了,今天种种社会科学的研究已经大大超越于古人之上,让我们可以站在无数巨人的肩膀上,享受一下比古人耳聪目明的乐趣。譬如对《老子》的无为之治与儒家礼治、法家法治之争,只要有现代政治学、社会学的基本素养,我们就会看得比古人清楚很多;对王安石与司马光的变法与守旧之争,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则可以让我们在具体的经济问题上一言而定是非……”
  • 思辨的禅趣

    作者:熊逸

    对于《思辨的禅趣: 视野下的世界秩序》这部作品,著者熊逸是这样阐释的:“本书从《坛经》入手,在梳理禅宗思想渊源的时候难免会由禅及佛,涉及印度佛教的学理纷争与中国佛教的传承演变--许多人认为禅宗是完全中国本土化的佛教,其实并不尽然,禅宗的许多思想都可以在印度佛教、乃至印度外道那里找到源头的。连带对一些许多人都知其然的东西--比如‘风动幡动’、‘空即是色’,也会尽量讲出个所以然来,毕竟这些说法既不是故弄玄虚的文字游戏,也不是不合逻辑的信口空谈,而是有着一些比较复杂的佛学背景的。 “本书也会澄清一些对佛教的常见误解,比如善恶有报、灵魂不灭、转世投胎、天堂地狱。文中还会用到一些心理学知识帮助分析,但大家可别以为我能猜出那些古人的心思——不但我做不到,所有严肃的心理学家都做不到。”
  • 周易江湖

    作者:熊逸

    《周易江湖》:《周易》是出了名了扑朔迷离、晦涩难懂,那么,古人是怎么读《周易》的呢?是怎么用《周易》的呢?本书从考察最贴近《周易》诞生时代的历史文献入手,详细讲解《左传》里的丰富卦例,再和曲折离奇的历史事件结合起来——叙述是有趣的,讲解是易懂的,史料是扎实的,分析和启发是可以让你当成智力游戏一样来玩的。 阅读应该是一种享受,所以,别被《周易》的名头吓倒,放轻松吧。 从最原始的文献《易经》来看,我们能了解到什么呢?答案可能会让一些人很吃惊:在《易经》里,既没有提到八卦,也没有提到算卦的方法。有人可能会问了:“这怎么可能呢!从古代到现代,这么多人都拿《周易》算卦,人家是怎么学会的啊?” 这是一本由问题开始的书,顺着作者的思维脉络,我们逐渐接触到这样一些疑问:古人对《易经》真的相信吗?周朝人能看懂卦辞吗?《周易》最原本的样子是什么?我们所看到的《周易》和最初的有多大差别?历朝历代关于《周易》的著述是如何论证的?论证是否严谨?《周易》到底有没有确切的一种解读?
  • 孟子趣说3

    作者:熊逸

    《孟子趣说3:我向皇帝说真话》:以假不正经的态度,深入浅出地讲解孟子其人、其代表性学说。从孟子思想谈起,探讨的却是中国的政治制度,引导读者独立思考。 你也许不知道这些问题——谥号:一个字背后的一堆问题。简体字又惹麻烦了。尽孝实在不容易。梁山第一百零九条好汉。最早的教育课程是什么?古代农民诗:写农民的诗还是农民写的诗?塑造假孔子。打人不打脸,那,打动物呢? 要读史,先读经。想要了解历史,只读史书当然是不够的。你看到古人这么做、那么做,可是,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做,为什么会那么做呢?那么,把他们曾经熟读的书也拿来看看好了——好比你若是没读过马列,又怎么可能真正了解我们的当代史呢? 由史读经,由经读史,经书和史书是分不开的。我能做的,也只是借你一瓶胶水罢了。 ——熊逸 《孟子趣说1:用历史擦亮思想》《孟子趣说2:人民一思考,皇帝就紧张》《孟子趣说3:我向皇帝说真话》 从史料中挖疑点,以诙谐的笔调深入浅出地讲解孟子其人、其代表性学说。从孟子思想谈起,探讨的却是中国的史学和政治,引导读者独立思考。把历史的脉络梳理清楚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你会发现,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其实都建立在误解的基础上。
  • 我们为什么离正义越来越远

    作者:熊逸

    贪欲、暴力、腐败……谁偷走了我们的正义? 这是一部通过纷杂的案例和严密的逻辑,探讨何谓正义、如何实现正义及正义从何起源的通俗哲学作品。 全书围绕正义话题,从不同侧面阐述:要幸福还是要公正,何谓正义,自由意志的两难,原罪的两难,康德的失误,伟大的嫉妒心……用通俗生动甚至带有文学意味的语言,讨论我们稍微陌生但是生活中须臾不离的话题,给人以智力启迪和精神享受。
  • 思辨的禅趣

    作者:熊逸

  • 孟子趣说1

    作者:熊逸

    《孟子趣说1:用历史擦亮思想》:以假不正经的态度,深入浅出地讲解孟子其人、其代表性学说。从孟子思想谈起,探讨的却是中国的政治制度,引导读者独立思考。 你也许不知道这些问题——“礼仪之邦”其实是别的意思。朱元璋是怎么篡改教科书的。人民是可以自由迁徙的。两千年前的中国人妖。孟子要搞和平演变。自由主义在齐国。劳民伤财有助于社会稳定。…… 熊逸如是说:你觉得这很荒谬吗? “礼仪之邦”和“讲文明、懂礼貌”关系不大。传统孝道和孝顺父母关系不大。我们背上从来就没背过什么“封建传统的大包袱”。等等等等…… 你觉得这很荒谬吗?但这却是真的。 把历史的脉络梳理清楚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你会发现,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其实都建立在误解的基础上。不妨顺藤摸瓜找找源头,读历史很有些做侦探的乐趣。 而我能做的,也只是帮你油印一套《小侦探入门》罢了。 《孟子趣说1:用历史擦亮思想》《孟子趣说2:人民一思考,皇帝就紧张》《孟子趣说3:我向皇帝说真话》 从史料中挖疑点,以诙谐的笔调深入浅出地讲解孟子其人、其代表性学说。从孟子思想谈起,探讨的却是中国的史学和政治,引导读者独立思考。把历史的脉络梳理清楚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你会发现,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其实都建立在误解的基础上。
  • 中国思想地图

    作者:熊逸

    《中国思想地图:老子》是青年学者熊逸“站”着读《老子》,力图“理解”而不是“颂扬”、“懂”得而不是“悟”透《老子》的一部力作,也是作者清理传统文化、梳理中国思想电的一次尝试,从“老子”开始,这一系列还将陆续推出“庄子”、“苟子”,等等。 全书以大无畏的勇气、扎实的学术功底和严密的逻辑推理,对《老子》一书的一切可疑之处,都作了穷追猛打式的拷问,从政治主张到生活哲学,从理论的内在矛盾到思维方式的漏洞。既不装糊涂,也不受任何名家名人的忽悠。 书中灼见叠出,妙语连珠。欲读《老予》,先读此书,一定可以让读者少走许多弯路、少受不明不白的忽悠。
  • 李叔同《晚晴集》讲记

    作者:李叔同 集选,熊逸之 评注

    末法时代,歧说遍地,信众之中也多是只认金装不认佛,怎样辨别歧说,只有从真经入手。读经本来就是重要的修行,把真经读透,自然有了眼力,有了悟性。真经俱在,自当用真经说话,而不是道听途说、人云亦云。 读经与传经,功德无量,佛经多有所载。本书即为弘一大师集结佛经之菁华,讲解也以佛经为本,对弘一大师的每句摘录,尽力求之于佛典原文,以上下文语境贯通作解,凡有旁证,也多自佛典而出,不敢以己意妄加附会而作凿空之论。 展卷即如焚香,诵诗可致超然。 读经与传经,功德无量。《金刚经》中,佛陀对须菩提说:“假如有善男信女每天兰次用无数多的身体性命来布施,布施了百千亿劫的时闻,假如有另外一人,听见这部《金刚经》后便完全信奉其中的义理,那么这个人的福德便超过前者,何况他还抄写、领受、修行、诵读、给他人讲解经文呢?……须菩提,这部经书有着无可限量的功德,是我专为修习大乘佛法的人所说之经,如果有人领受、修习、诵读这部经书,并且给人解说,我便能够了解他,我便知道他能够修成无量的功德。这样的人,即可修成无上智慧,成就佛道。”——这里举《金刚经》为例,只因为《金刚经》广为大家熟习,两事实上,这样的话乃是佛经中的习语,自然也是修行老的常识。 另如莲池大师,以净土宗师的身份虽然大力倡导念佛,却也同样提倡读经。他在《竹窗随笔•经教》当中详细阐释过读经的意义:“我一生崇尚念佛,然勤勤恳悬劝人读经。为什么这样呢?大家想想,念佛之说是从哪里来的?难道不是佛祖金口所说、佛经简册所载么?如果不是因着这些,我们今天又从何得知十万亿刹之外有阿弥陀呢?有些参禅的人,以‘教外别传’为借口而拒绝读经,却不知离开经义而参禅是很容易走入邪道的,离开经义而悟道也很容易堕入邪解。”正因此故,莲池大师着重提出“学佛者必以三藏十二部为模楷”。 本书为弘一大师集结佛经之菁华,讲解也以佛经为本,对弘一大师的每句摘录,尽力求之于佛典原文,以上下文语境贯通作解,凡有旁证,也多自佛典而出,不敢以己意妄加附会而作凿空之论。
  • 治大国

    作者:熊逸

    1. 关注思想家在各种流行的社会观念和社会思潮中所扮演的角色。 2. 探讨古人对正义问题的纷纭复杂的或清晰、或模糊的认识。 3. 正义问题在抽象思辨中的逻辑终点及其在古代社会里的复杂呈现。 4. 延续了对自洽性正义规则的否定,揭示在古人的观念里其实已经具备这样的否定精神。 5. 探讨古人所面临的伦理上的两难困境。 亲情与国法孰先孰后;法律面前是否应该人人平等;法律条文是否应该向全社会公开;特权制度是否应该受到道德表彰;敌人阵营里的起义者是否应该受到我们的热情接纳;一切的侵略战争是否都是非正义的;在利益足够大的时候,见利忘义是否才是惟一合乎道德的选择……这些问题在今天看来似乎没有任何值得讨论的必要,然而古人的深思熟虑往往能使我们大吃一惊,而在我们认真听过他们的理由之后,又不得不承认在这些看似荒诞的理由之中确实饱含着真知灼见。 作者学贯中西古今、论述充满智慧与思辨,同时没有丝毫的晦涩难懂,相反,即便是最普通的读者也能看懂全书、并且为其真知灼见拍案叫绝,作者深知古人的观念的确与现代人隔阂太大,必须先从观念上懂得他们,然后才能够妥当地理解他们的言谈与举止,憧憬与顾虑,乃至他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读者来说,定能从中体会到智慧与思辨的趣味;而在思想界,它更是一本奇书,对于中国古代的政治、伦理、思想的把握与剖析,入木三分、一针见血,对于我们当今社会的思想发展有深远启示。
  • 孟子趣说2

    作者:熊逸

    《孟子趣说2:人民一思考,皇帝就紧张》:以假不正经的态度,深入浅出地讲解孟子其人、其代表性学说。从孟子思想谈起,探讨的却是中国的政治制度,引导读者独立思考。 你也许想知道这些问题——管仲最像人•最佳损友。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为什么不是八百年?孟子编排河南人。《尚书》错了还是《孟子》错了?孟子对求职者的重要忠告。别把孝道当伦理。挑唆一场侵略战争。 熊逸本人这样说:以史为镜?以史为哈哈镜? “以史为镜”这话谁都知道。可问题是,这面镜子真就那么可靠吗?灰尘擦干净了没有?镜面是不是平的?如果我们对着一面哈哈镜穿西装、打领带,大摇大摆地出门而去… 又如果:这镜子一会儿是凸面镜,一会儿又是凹面镜,一会儿这里被贴了张招贴画,一会儿那里被记号笔涂了几句友情提示……又如果:这镜子不再成其为镜子,而变为巫婆手里的水晶球——你能从这里面照见什么,那就全看你自己的造化了。 我能做的,也只是借你一块抹布罢了。 《孟子趣说1:用历史擦亮思想》《孟子趣说2:人民一思考,皇帝就紧张》《孟子趣说3:我向皇帝说真话》 从史料中挖疑点,以诙谐的笔调深入浅出地讲解孟子其人、其代表性学说。从孟子思想谈起,探讨的却是中国的史学和政治,引导读者独立思考。把历史的脉络梳理清楚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你会发现,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其实都建立在误解的基础上。
  • 八戒说禅

    作者:熊逸

    《六祖坛经》:常伴毛泽东身边的书 让人捧腹的《坛经》趣谈,深刻通透的佛学解析 ------------------- 请八戒来说禅有些格外的好处,首先是通俗有趣,其次是可以站在高老庄的立场来观察佛学,比唐僧讲经要人性化得多,说的也都是能让普通人一听就懂的话,而最重要的是:敢于追问到底——对一些别人都不好意思继续追问的问题,只有八戒才会鼓足脸皮穷追猛打,非要把砂锅打破不可。 本书是一本说禅的通俗读本。作者从《坛经》入手,在梳理禅宗思想渊源的时候会由禅及佛,涉及印度佛教的学理纷争与中国佛教的传承演变,连带对一些许多人都只知其然的东西,也会澄清一些对佛教的常见误解,比如善恶有报、灵魂不灭、转世投胎、天堂地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