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高等教育

  • 回归大学之道

    作者:德雷克·博克(Derek Bok)

    《回归大学之道》在大量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德雷克·博克考察了美国大学生取得的进步与本科教育的目标之间的差距。作者得出的结论发人深省。虽然大多数学生在很多重要的方面都有长获,但是在写作、批判性思维、数理能力和道德推理等方面的能力还远未达到期望的水平。多数大学高年级学生认为,他们在外语口语、文化和美学养成,以及准备成为活跃而富有知识的公民方面并未取得长足的进步。总体上看,虽然美国的大学拥有充足的资源、先进的技术和几百门课程,但是它们不敢自信地说,如今的大学生比50年前的学得更多。
  •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史

    作者:西南联合大学北京校友会

    在抗日战争艰苦卓绝的岁月里,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合并而成的西南联合大学大师云集、人才辈出,创造出了世界一流大学的教育模式,维系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这是中国现代教育史和文化史的骄傲。本书是西南联合大学北京校史会的心血之作,它在收集大量原始资料文献和历史图片的基础上,集中紧凑地呈现了这所战时流亡名校的漂泊历程。关心西南联大校史以及中国大学史的人士不可不读。
  • 大学的使命

    作者:奥尔特加·加塞特 (Ortega Y.G

    本书是作者应马德里大学生联合会邀请所作的关于高等教育改革问题的讲演基础上改编而成的。该书紧扣西班牙乃至欧洲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展开,以其犀利的笔锋,剖析了欧洲大学的弊端,进而提出和论证了自己独特的改革思路。
  • 走出象牙塔

    作者:德里克·博克

    在这《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中,博克旁征博引,显示了作者对高等教育研究的深厚功底,并有力地论证了他的一些独到见解。因此,该书出版后,在西方高等教育学界产生了极大的反响,成为表述大学继教学、研究功能后履行社会服务功能的经典之作。但是,由于作者政治立场的限制,该书也不乏政治偏见。为了避免读者误解,译者删去了一些带有不良政治色彩的内容。即使如此,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仍然应持扬弃的态度。
  • Excellent Sheep

    作者:William Deresiewicz

    A groundbreaking manifesto for people searching for the kind of insight on leading, thinking, and living that elite schools should be—but aren’t—providing. As a professor at Yale, Bill Deresiewicz saw something that troubled him deeply. His students, some of the nation’s brightest minds, were adrift when it came to the big questions: how to think critically and creatively, and how to find a sense of purpose. Excellent Sheep takes a sharp look at the high-pressure conveyor belt that begins with parents and counselors who demand perfect grades and culminates in the skewed applications Deresiewicz saw firsthand as a member of Yale’s admissions committee. As schools shift focus from the humanities to "practical" subjects like econom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students are losing the ability to think in innovative ways. Deresiewicz explains how college should be a time for self-discovery, when students can establish their own values and measures of success, so they can forge their own path. He addresses parents, students, educators, and anyone who's interested in the direction of American society, featuring quotes from real students and graduates he has corresponded with over the years, candidly exposing where the system is broken and clearly presenting solutions.
  • 燕京大学1919-1952

    作者:陈远

    ★这不仅是一部校史,更是中西文明冲突视角之下的中国近现代史 ★燕京大学校友余英时作序、章诒和题写书名 ★94年来最独特、最好看的燕京大学校史 ★燕大一隅,折射着整个近现代中国的命运 1919年司徒雷登出任燕京大学校长,燕大开始它33年短暂历史中的辉煌业绩;1952年在新政 权推行的“院系调整”中,燕京大学永远地消逝了。33年间,燕京大学在教育方法、课程设置、规章制度、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对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留下极为显赫的声名,并一度与北大、清华比肩,被誉为“中国教会大学之首”“世界一流大学”。更为重要的是,五四运动、西安事变、国共内战、学生运动……近现代中国几乎所有重大事件都和燕大有关;司徒雷登、傅泾波、张东荪等燕大人,也深深地介入了时代。本书讲述了民国一代学人风采、教会学校在中国的曲折历程、燕大著名校友的逸闻趣事、燕大在抗战中的特殊作用、哈佛燕京学社的成立、共和国建立后知识分子的命运等侧面,通过燕大这个角度,展现出中西文明冲突中一个时代的命运。 ★本书取材丰富、分析精密、叙事流畅、论断公允,不但如实地保存了燕京大学33年间的辉煌业绩,而且更将它“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的内在精神生动地呈现了出来。 ——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燕大校友 余英时
  • 民国时期大学校园文化

    作者:[美] 叶文心

    本书以民国时期的大学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了北京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的圣约翰大学、交通大学、上海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国公学等京、沪两地大学不同的办学风格、校园文化,及其与上海经济,民国政治、国民政府教育政策的互动关系,叙述了民国都会学院精英在政治、学术的交互拉力中虽取得国际化,但在国内环境中却无所适从、渐入颓唐的艰难过程,是作者在中国近代教育史和上海都市文化史领域研究多年的一部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