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老照片

  • 汉瓦

    作者:刘三解

    知名学者葛承雍、李鸿宾、张帆、蒙曼等联袂推荐!

    作者刘三解以一贯的严谨,爬梳出土简牍和传世文献,以刘邦的原生家庭切入,深度解析刘邦如何彻底埋葬周秦血统贵族主导的社会,代之以刘氏“家天下”的“新贵”。

    《秦砖:大秦帝国兴衰启示录》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勾勒周秦之变后秦制的完整架 构;而《汉瓦:西汉王朝洪业启示录》则以历史人物为线索,聚焦刘邦、项羽、吕雉、项梁、韩信、魏豹、曹参等人,侧重秦制因何而变,如何变为汉制的描写。

    翻开目录,随着作者的文字进入西汉初年的历史情境:“一张汉初军功表,半本历史密码簿”;“吕氏家族到底是不是被刻意遗忘的‘创业合伙人’? ”;“鸿门宴真正的赢家,一顿饭吃下半个楚国 ”;“为什么项羽选对了所有答案,还是失败了?”

    ———————————————————————————

    “周秦之变”是公认的中华文明“分水岭”,这一长达数百年的巨大变革,一般认为以秦始皇统一六国告一段落,以秦制的全面推行和底定而终结。自此之后,中国社会陷入“朝代循环”,直至19 世纪中叶,西方列强的武力入侵终止了这长达两千年的历史循环。

    《汉瓦》侧重于探索“秦制为什么变为汉制”的答案,也就是“周秦之变”后半段的变化历程。作者通过爬梳传世文献与出土简牍资料,勾勒出一幅秦朝制度完全体的图景,认为后世延续两千年的王朝体制,在秦代仍未成形,而真正开启这个循环的,其实是汉高帝刘邦。本书聚焦于刘邦、项羽、吕雉、项梁、熊心、韩信、魏豹、曹参、周勃、刘恒等大家熟悉的名字,在史书字缝之中,一片一片地复原、审视我们耳熟能详的“汉瓦”。

    ———————————————————————————

    ※ 学者推荐

    两千多年来,秦汉之际的波诡云谲始终影响着中国人的文明认知。从秦人到汉人并不是种族的变化,也不是不同信仰的改变,在不同地域背景下的王侯将相、秦吏楚将、客卿术士、同乡平民,都以不同的江湖经历,构建着中华文化形成时期的统治秩序。《汉瓦》作者没有被传统解释和演绎所束缚,而是建筑出自成一系的历史殿宇。

    ——葛承雍

    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毫无疑问,本书颠覆了我们的诸多印象。坦白地讲,作者并没有全然说服我,但这也正是阅读的最大乐趣——我在内心深处和作者不断争辩,并且因此翻阅起其他相关的资料和著作来。事实上,历史正是因为千秋万代的持续审视而不断丰富,并且不断溢出它的边界,让文学的讲述、史学的探究与哲学的思辨各取所需,从不同的角度开阔人的视野,丰富人的心灵。而这,也正是我们对《汉瓦》的期待。

    ——蒙曼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楚汉相争引发的西汉建国,因有司马迁脍炙人口的描述而家喻户晓;又以班固的编纂纳入正史而世代相传。作为一统王朝初始奠基、中国政治体统因而塑形的学术研究之长盛不衰,自不在话下;而那波折激荡折射出的人生历练, 尤其这种历练蕴示的生命意涵,才是秦汉之交乃至刘邦王朝的兴衰嬗替成为口耳相传的“谈资”至今畅而不衰的因缘。尊重史事的严肃并以通达的奉献,这部《汉瓦》承《秦砖》之后再次推向书界,以舒朗上口的笔调于非以为业的读者而言,是否是一个获取历史“本真”的最佳选项?这全凭阅读之后的感觉了。

    ——李鸿宾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教授

    本书钩稽史料中的残缺信息,对于秦末汉初历史提出了不少新颖有趣的见解。这充分说明, 看似题无剩义的领域,仍有继续挖掘的空间。

    ——张帆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 旧中国掠影

    作者:陈涌

    本书的内容极为广泛,包括旧中国的上层政治,刀光剑影中的军事活动、蒙耻遭辱的外交活支、国计民生的经济贸易、异彩纷呈的各类民族服饰、恭敬虔诚的宗教迷信,以及城市风光,人文景观,交通状况、天灾赈济、文教卫生,还有形形色色的人物众生相。我们试图通过上述丰富、翔实的图片,将旧中国方方面面的瞬间呈现出来,再借助您的想象,将这近千个瞬间拼接、揉合,联成流动的画面,从而使您一览旧中国全景。
  • 画说青岛老建筑

    作者:窦世强/图 李明/文

    本书用钢笔画和历史解读文字结合的形式,对青岛168幢人文历史建筑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叙述,从中可以清楚把握这个曾经的殖民地城市的发展和变化脉络。 清华教授杜大恺在序中说,令人惊讶的是李明不厌其烦地追述了这些建筑几度移手的历史,以及与这些建筑发生过各种瓜葛的人与事,事实上李明是为这一百六十幢建筑建立了一个个详实清爽的“家谱”,这些“家谱”所蕴籍的竟然不止是这些建筑的谱系宗属,从中你还可以窥见青岛作为一个城市近一个世纪的生命踪迹。透过书中有关青岛这个城市近一个世纪的遭遇,你还能够从中看到中国甚至是世界近一个世纪风云变幻的踪影,其中有殖民史的变迁,有战争史的变迁,有经济史的变迁,以及建筑史的变迁等,而中国在这一系列重大历史变迁中所发生的权利,意识,文化转移的过程以及境况。 目录 第1章 行政建筑 001总督官署 002德国领事署 003大清国胶海关 004胶海关小港分关 005美国领事馆 006英国领事馆 007挪威王国领事馆 008胶州林务局 第2章 军事建筑 009俾斯麦兵营 010闻一多故居 011伊尔蒂斯兵营 012德国第三海军营部 013水师饭店 014麦克伦堡疗养院 015日本陆军俱乐部剧场 第3章 司法建筑 016胶州法院 017欧人监狱 018警察公署和地方法庭 019水上巡捕房 第4章 金融建筑 020德华银行 021麦加利银行 022东莱银行北址 023东莱银行南址 024交通银行 025中国银行 026大陆银行 027金城银行 028青岛银行业同业公会 029汇丰银行 030大清户部银行 031朝鲜银行 第5章 工业建筑 032总督府屠宰场 033日尔曼德国啤酒厂 034胶澳商埠电汽所 第6章 官邸建筑 035总督官邸 036总督早期私邸 037总督副官住宅 038总督私邸马厩 039俾斯麦路海军官邸 040李经羲住宅 041张勋官邸 042总督府丘官邸 第7章 公寓建筑 043胶州旅馆公寓 044总督医院公寓 045日本中学公寓 046日本中学公寓 第8章 别墅建筑 047Gelpcke君王别墅 155霍恩洛厄街洋行别墅 048迪特里希路别墅 049高桥前海别墅 050韶关路别墅 051荣成路别墅 052韩复榘别墅 053太平角一路别墅 054德国领事别墅 055八大关公主楼 056八大关花石楼 057八大关花石楼 058小谷节夫别墅 059苏联公民协会别墅 060伯恩尼克别墅 061阿里文别墅 062美国领事馆别墅 063毕娄哈前海别墅 064宁文元海湾别墅 065洪深故居 066义聚合别墅 第9章 民居建筑 067柏根•弥勒住宅 068刘子山公馆 069高实甫住宅 070水师学堂附属住宅 071闻一多水边旧居 072太子路德商住宅 073E.J.Cooke住宅 074丛良弼公馆 075台西镇街单体住宅 076国立青岛大学宿舍 077四方工厂职工宿舍 078黄台路民居 079黄台路民居 080德平路日本民居 081胶东路民居 082劈柴院民居 083大鲍岛商业住宅 第10章 医疗建筑 084医药商店 085福柏医院 086临时检疫所 087普济医院 第11章 旅馆建筑 089亨利王子饭店 090亨利王子饭店西餐馆 091亨利王子饭店旅馆部 092亨利王子饭店音乐厅 093路德饭店 094夏日旅馆 095海滨旅馆 096侯爵庭院饭店 097车站饭店 098水边大厦 第12章 公用建筑 099大港火车站 100青岛火车站 101德国胶州邮政局 102栈桥和回澜阁 103吉利百货公司 104望火楼 105皇家观象台 106水文仪 107青岛俱乐部 108亨利王子路理发厅 109两湖会馆 111齐燕会馆 112公立市场 113堂邑路邮便局 114青岛水族馆 115青岛水产博物馆 116青岛市立运动场 117海滨公园 118红卐字会 119青岛市大礼堂 120青岛电气教育馆 121山东大戏院 122新新公寓 第13章 学校建筑 123总督府学校 124圣功女子中学 125贝格学生公寓 126胶济铁路小学校 127德华高等学堂 128日本中学 129日本中学 130日本第一寻常小学校 131日本高等女学校 第14章 宗教建筑 132斯泰尔修会圣言会会馆 132斯泰尔修会圣言会会馆 134柏林传教会住宅楼 135安治泰住宅 136青岛福音堂 137圣心修道院 138总督牧师公寓 139魏玛传教会 140圣弥爱尔大教堂 141圣路德教堂 142长老会同道堂 110浸信会礼拜堂 143圣保罗教堂 144宗教公寓 145天后宫 146湛山寺 147湛山寺药师塔 第15章 商业建筑 148山东矿务公司总部 149阿豪德卡贝克洋行 150亨宝商业大楼 151欧洲人商业大楼 152礼和商业大楼 153亨利王子路德国商行 154宝隆洋行 156三井物产株式会社 157横滨正金银行 158日本取引所 159日本株式会社 160法国洋行大楼 161亚当斯大厦 162青岛物品证券交易所 163大连汽船株式会社 164中华商务公局 165青岛华商商务总会 166奉天路日本商行 167新井洋行 168山东每日新闻报社
  • 慧眼照雪域

    作者:德木·旺久多吉

    德木·丹增加措(1901-1973)是西藏著名上层爱国人士。同时也是一位佛位很高的活佛,是由清王朝册封的西藏四大林呼图克图之一。他的儿子旺久多吉,出生于1949年,是西藏著名的现代摄影家。在他所生活的时代,西藏发生了巨大的社会变革,因此他的作品更多地反映了西藏自治区成立40年来的发展进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西藏的经济事业、人民生活、文化教育、宗教信仰、自然保护、风俗民情、人物风貌等,曾多次在国际和国内获奖。把旺久多吉的摄影作品与其父亲的摄影作品共编一部摄影作品集,有助于读者透过一个家族近一个世纪的视角,真切地感受到新旧西藏不同的社会现实和西藏人民前进的步伐,从中有所感悟。
  • 珍藏卡帕

    作者:Robert Capa,理查德•惠兰(美

    罗伯特•卡帕(1913-1954),20世纪最伟大的摄影师,马格南图片社的创始人,有着艺术家眼光的记者。他一生拍摄的7万多张底片,构成了对1932-1954年,22年峥嵘岁月无与伦比的影像记录,见证了上个世纪一些最具灾难性和戏剧性的事件。本书是涵盖罗伯特•卡帕已发表照片的终极收藏:经过卡帕的弟弟、《生活》杂志著名摄影师康奈尔•卡帕和文化历史学家理查德•惠兰对罗伯特•卡帕所有照片小样巨细无遗的重新查阅,精选出933张照片,成就了这部大师作品典藏。书中内容包括饱经战乱的西班牙,盟军在奥马哈海滩登陆,奋起抗战的中国军民,对毕加索和其他艺术家、电影明星的图片报道,以及罗伯特•卡帕离世前一刻在越南战争中拍摄的珍贵照片。所选照片按年代顺序编排,并附上评论和考证性说明,是对他一生中最精彩作品的深度探究。
  • 晚清七百名人图鉴

    作者:闵杰

    本书为迄今所知规模最大的晚清人物照片编集。全书汇辑帝王后妃、文官武将、社会名流、党人义士、在华洋人等各界名人及其眷属在当时的照片和小传;按序编排,另附人名索引。其特点,一是收编人数多,信息丰富,其中近一半图片系国内罕见甚至未见,却多经过仔细辨识坚定,弥足珍贵;二是图象清晰,质数较好,用纸印制精优兼备,具备工具图书的使用和保存价值,可供历史研究教学及广大文史爱好者收藏查阅,也可供从事影视戏剧舞美服饰等其他专业的读者参考使用。
  • 莫理循眼里的近代中国(全三册)

    作者:沈嘉蔚

    《莫理循眼里的近代中国(第3版)(套装共3册)》图片是第一手资料,出版者精心排版制作,大幅高清呈现,每一张图都是审美主体。4.图片收藏者身份重要:《莫理循眼里的近代中国(第3版)(套装共3册)》图片的收藏者为《泰晤士报》记者、袁世凯政治顾问、北洋政府顾问,视野广阔。
  • 民国南京1927-1949

    作者:秦风

    从少壮军人崛起、国民政府成立到首都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这座城市巨大的创痛――日军入侵,也有胜利还都的热烈场面,有三十年代运动会冠军的英姿,也有四十年代金陵女大学生的留影。夫子庙文人淘宝,秦淮河老少观灯,玄武湖才子欢聚,中山陵冬雪苍茫……蒋家王朝由盛及衰,祭祖之后撤离大陆,留下的最后的身影。作者是专心收集历史照片的优秀文史工作者,以难得的资料和角度多端的照片,倾力再现时代变迁的点点滴滴,可读性极强,更具独特的收藏价值。 近三百幅稀见的历史照片,全面凸现南京作为国民政府时期的首都风貌,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战争、体育以及城市物貌、城市风情,以最直观的影像、最具震撼力的形式,集中奉献给读者。
  • 1948·长春

    作者:张志强,王放

    半个世纪前的国共纷争,已经走进了历史。而沉浮其间的一些人却戏剧般地从尘封的档案里浮出……本书甄选的照片、信件,均来自吉林省档案馆保存的原国民党官兵信件档案,至今已被尘封了半个多世纪。这些珍贵的照片、信件为我们回望那段历史提供了一个独特而鲜活的视角。 本书甄选的照片、信件,均来自吉林省档案馆保存的原国民党官兵信件档案,至今已被尘封了半个多世纪。这些珍贵的照片、信件为我们回望那段历史提供了一个独特而鲜活的视角。书中主要包括了中国远征军的足迹、东北之争、国民党军队占领长春、长春时期的孙立人、国民党守军的美式装备、新一军军犬训练队、新一军坟场、长春守军的一所兵站医院等。
  • 老照片(第18辑)

    作者:冯克力 编

    照片能更多地留住历史的真实,全赖于它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不容篡改的独立话语。令人遗憾的是,、在叙述历史的时候,照片的独立话语常常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即使在一些大量使用照片的书籍里,它也不过是某种历史结论的旁证,或某个历史的概念的图解。《老照片》试图在这方面有所改变,把照片置于观照的中心,让照片自己来诉说。有时候,照片蕴含的话语、传播的意味,远不是几条简单的历史结论所能涵盖的,而历史却只有正视和倾听照片的话语,才能鲜活生动起来。
  • 老照片(第17辑)

    作者:冯克力 编

    本书包括:我的两次越南之行、为了永不忘却的纪念、老照片引起的回忆、一张全家福、难忘少年恐怖等内容。
  • 老照片(第19辑)

    作者:汪稼明

    本书内容包括:我的父亲母亲;“大刀”随想;“官营”的尴尬;回忆父亲朱培德;太婆;逝去的岁月;听爷爷讲过去的故事;珊珊;我的“军服情结”;悲伤的亲情;一个读书世家的三代人;老友轶事;硬汉子陈登科;难忘风雨一故人;往事依依;50年人生之旅;1927年:一个上海家庭的实录;远山农场中的“山民”;甘肃国立第五中学建校始末;旧影寻踪;20世纪初的蓬莱阁;大槐树下的君家;也说“理想与现实”;“正史”乎?“野史”乎?……
  • 老照片(第11辑)

    作者:山东画报出版社 编

    照片能更多地留住历史的真实,全赖于它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不容篡改的独立话语。令人遗憾的是,、在叙述历史的时候,照片的独立话语常常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即使在一些大量使用照片的书籍里,它也不过是某种历史结论的旁证,或某个历史的概念的图解。《老照片》试图在这方面有所改变,把照片置于观照的中心,让照片自己来诉说。有时候,照片蕴含的话语、传播的意味,远不是几条简单的历史结论所能涵盖的,而历史却只有正视和倾听照片的话语,才能鲜活生动起来。
  • 老照片(第22辑)

    作者:冯克力

    本书包括:胡政之和他的时代;认识斯文·赫定;莫理循和他的中国仆人;洋人“行乐图”法国人镜头里的老昆明、王伯南与《江皖灾民图》、火烧船厂等内容。
  • 火车老站地图

    作者:刘建春

    我们看到朱自清在浦口火车站目送父亲苍老的背影泪流满面,看到郁达夫在上海北站送别妻子时抱头痛哭,看到北平站毛泽东迎接宋庆龄参加开国大典的欣喜万分,看到南京下关站迎接孙中山灵柩时的悲壮肃穆。老火车站有射向宋教仁的卑鄙的子弹,有针对张作霖的阴谋爆炸。老火车站让芸芸众生衷肠吐露,让国家命运悬念集中显现。谁能说火车站仅仅是技术的和物理的?谁能说个人命运、国家前途与火车站无关?火车站的性质决定了,有许多时候,她恰好站在历史的最前沿。 本书通过踏访火车老站,触摸那些发生在候车室里,月台上的一幕幕往事,寻回生命深处的感动与震撼。书中那些具有现场感的文字,还有大量的珍贵老照片,会带你穿越时光隧道,仿佛亲临现场。 火车老站,藏在城市深处,守候在铁路尽头,静静待在历史书籍的内页,纵然有过太多的激荡澎湃,现在也宁静如初,如果不是那房子还在,那记忆还在,就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火车老站,不仅见证了铁路技术的发展,更目睹了人文历史的壮阔波澜。火车老站,不仅是旅人的驿站,更是一个城市甚至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 火车老站,如一坛陈年美酒,等待着我们细细品尝;如一位有着深厚阅历和宏阔见识的老者,等待着我们与他悠悠攀谈。让我们一起来踏访火车老站,踏访一种交通方式的神奇变迁,触摸那些发生在候车室里、月台上的一幕幕往事,寻回生命深处的感动与震撼。
  • 老北京·帝都遗韵

    作者:徐城北

    █内容简介 宫阙华苑,鳞次栉比; 帝王将相,纵横激荡。 北京是风云际会之所,尤其是近代以来,政权更迭频繁,各方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始终处于中国政治舞台的中心地带。 故宫的神秘,园林的壮美,城墙的宏伟,街巷的参差,以及皇室变故、士女传闻、百姓趣事,在徐城北朴实而略带京味的语言中,别有一番韵味。 书中所选300余幅老北京照片中,城墙、王府、庙宇、戏院、牌楼,以及当时的人物及景物,其中很多今天已经无迹可寻,幸好可以在这些文字与旧照中神往与缅怀! █编辑推荐 ★老照片留下一座城的百年风云,勾起多少记忆与想象 ★全新装帧设计、全新图片处理,楚尘文化精制珍藏版 ◆帝王将相,宫殿楼阁,北京遍布历史文化遗迹,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都在这里发生,政治、军事风云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 ◆作者围绕“帝都”这一老北京的关键词,以一个“老北京”的视角和口吻,讲述了皇宫、王府,天子、权臣,仕女、富户,以及其他各个阶层的人物与事迹,有史实,有传说,文字质朴,引人入胜。 ◆300百余幅珍贵历史老照片,图文并茂,活色生香,赏心悦目。 █媒体评价 徐城北……有的是故事,家庭的背景让他从小小年纪就接触到沈从文、聂绀弩、汪曾祺等人物。后来进入梨园行,又接触李和曾、袁世海等顶尖级人物。所以徐城北随便一说,就是一段掌故;简单一学,就是一个大师级的唱腔,而且惟妙惟肖。 ——《新京报》 他的杂(涉猎广泛)、散(散论闲文)、玩(把玩品味)成就了他的非专业写作,更多了读友。于是一发不可收,越发信手拈来……书中说人说事儿,这或许正是读者想看到的。 ——《新闻晨报》 徐城北的书,内容一般集中在京剧和城市这两个领域,而这两类的图书也最为读者认可和赞誉。写京剧、写老北京老字号,既不全是为了研究,也不尽是为了回忆,只是为满足广大读者的喜爱。 ——《太原日报》
  • 老照片(第49辑)

    作者:山东画报出版社编

  • 上海制造

    作者:秦风老照片馆 编

    内容简介 上海在经历了上世纪50年代的社会主义改造之后,呈现出了另一种面貌:集体劳动的热情取代了十里洋场的喧闹,按部就班的生活消弭了发财致富的欲望。昔日的“冒险家乐园”,在与中国城乡步调一致的行进中,已无任何冒险的“机会”可言,只是作为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仍源源不断地向全国各地提供着自己的优质产品,并以这种方式维系着曾经的优越。本书所辑录的“新闻图片”,正是上海那个特殊时代的缩影。读者在恍若隔世的睹视中,难免生出良多感慨。
  • 城市记忆-镜头中的老北京

    作者:赵梦武

    《城市记忆:镜头中的老北京》主要内容:老北京在消失,老北京的文化在消失!挽留老北京的遗迹,抢救老北京的文化,保护我们祖辈的根,成为每一个北京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城市记忆:镜头中的老北京》作者以老北京居民的所见所闻所感,用游记、趣谈、聊天结合纪实拍照的形式编辑而成,记录下保存至2006年的老北京民间的历史文化古迹。
  • 华南师大老照片

    作者:洪光泉 林伟健,李宇红 徐能源

    在照片里能找到的熟悉便只是校门。 老华师有八景,现在的华师人都不知道吧。 为建校70周年而出的一本书。 在旧书店淘到的一本书。 记载了华师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