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清史

  • 壹玖壹壹(软精装版)

    作者:[美]刘香成 编著

    第一部全面反映清末民初百年沧桑的大型历史画册 [ 编辑推荐 ] ●著名摄影家、普利策奖华人唯一得主刘香成先生以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20年代的标志性事件为线索,第一次以视觉影像的形式勾勒出这一时期政治、社会、民生等的变迁,直观而立体地呈现了这“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 本书展现了海内外近代中国影像档案收藏的最重要作品,分别来源于世界顶级图片社、档案馆、博物馆及重要的私人收藏,有1/3以上是首次发表。在厄内斯特•莫理循、方苏雅、路得•那爱德、小川一真等来华摄影师、传教士和探险家的镜头下,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深刻影响了中国近代化的过程。 ● 作者遍访全球、动用可观资源对这些珍贵的照片进行了第一次综合的、全面的、大规模的、细致的整理、分类和研究,从上万件弥足珍贵的影像作品中精选四百来张汇聚成册。与以往只是单镜头“老照片”的简单合集不同,本书更像是一部综合的纸上历史纪录片,依次呈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日俄战争、武昌起义、军阀混战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及其细节。高标准的国际化设计思路,最新的影像修复调整技法,结合前沿的高端印刷装帧手段,完美地再现鲜活的历史画面。精装版采取限量印刷发行,极具收藏价值。 ● 中国出版集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香港联合出版集团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及台湾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继《壹玖壹壹》精装版后再次同步推出软精装版,发行范围覆盖全球华文世界。 [ 推荐语 ] 这本书很出色。为了这本书,刘香成走遍全球,从珍稀的影像收藏中挑选作品。这些照片生动地呈现了中国一百年间动荡的历史,使得这本书焕发出灼热的光辉。 ——詹姆斯·金奇,《中国震撼世界》作者,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者 这本非凡的影像集呈现了中国与西方超过一个世纪的激烈冲突。刘香成遍访世界各地的影像收藏,为这个处于现代性风口浪尖上的国家的官员、学生、掏耳工做了一次悲壮、刺激的影像挖掘。这本书是一个时代的独特视觉历史呈现,那个时代至今仍持续塑造着中国人的情思。 ——何伟(彼得·海斯勒),《寻路中国》作者 1911年是中国走向现代的第一步。虽然事实上的皇帝不断出现,可是皇帝的名义谁都不敢用了。我们希望中国再向前走一步,既没有皇帝的名义,也没有了事实上的皇帝。 ——周有光,109岁老人,《朝闻道集》作者 自摄影术发明以来,影像就渐渐成为历史书写的一部分。以图证史,图文互证,相互阐释,历史越来越丰富、真实、生动。这就是《壹玖壹壹》的意义。 ——雷颐,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这是一项伟大的工作!书中的每一页,刘香成和他所选的摄影作品都捕获了紧张、欣喜、悲伤和羞耻。简而言之,这就是一部中国的近代人文史。一种纯净、简约的高贵赋予这些影像以生命。 ——罗恩·嘉维斯,罗恩·嘉维斯全球公司的负责人和创立者,原美国《新闻周刊》国际版执行总编辑 [ 内容简介 ] 本书以独特的视角,将取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珍贵历史图片(其中三分之一为第一次披露),编辑成册,全面呈现从鸦片战争到军阀混战动荡巨变的中国百年近代史,期望能帮助历史学家、读者直观地认识、思考这段历史,回顾反思其间的辛亥革命这一开创性事件。 1911年的武昌起义是加速清王朝覆灭的关键,促成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的建立,这一历史事件是如何发生的?是必然,还是偶然?慈禧太后、康有为等保皇派,梁启超等立宪派,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者,袁世凯这类军阀,严复、蔡元培等教育家……对这些历史人物的功过如何认识?这些问题不断在海内外学者中引发激烈的辩论。各地学者对辛亥革命遗产也有不尽相同的解释。抛开派别的分歧,所有中国人都将那段动荡岁月视为“百年忧虑”或“百年屈辱”,其中蕴含的情感至今萦绕在人们心头。 作者通过历时一年对全球范围内公共展馆和私人藏品的梳理汇编,用真实的影像重现近一个世纪的“集体记忆”,这些历史的印记可以帮助认识现代的中国。曾协助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为中美关系铺平道路的亨利·基辛格写道,即使最具开放思想的中国国际主义者都认为,中国过去遭受的不公正对待决定了中国如何参与世界事务、如何界定在其中所要扮演的角色。 本书通过所收集的影像,为今天与未来的读者塑造1850—1928年间中国日常生活、历史事件与社会巨变的视觉叙事。它提供了一个历史背景,在这里,人们可以反思过去,展望未来。
  • 暮鼓晨钟

    作者:凌力

    《暮鼓晨钟》是著名作家、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凌力创作的“百年辉煌”系列小说中的第三部。小说以少年康熙为故事主角。康熙七岁登基,四大辅臣把持朝政,他们借口恢复祖制,几乎全部推翻了顺治皇帝的变革措施,特别是辅政大臣鳌拜结党营私,擅权跋扈,诛杀异已,凯觎皇位,造成政局混乱,民怨沸腾。康熙苦读史书,励精图治,逐渐不满辅政大臣的倒行逆施和自己的傀儡处境。在祖母皇太后的教诲和辅佐下,康熙采取各种方式,同鳌拜展开了错综而尖锐的斗争。在亲政第三年,年纪不过十六七岁,鳌拜弑君阴谋暴露,康熙一举擒获了他,完全夺回了皇权。   小说以正黄施、正白旗圈地换地之争、黄历与西洋历法之争、明史案等重大历史事件为线索,突出表现皇族势力与辅臣之间的较量。太皇太后的老谋深算和胸有成竹、少年康熙的大智大勇和天子气度、辅臣之间的勾心斗色、鳌拜的专权跋扈、不可一世,都在这些重大事件的展开中得到充分的表现。作者的创作特点,更多的是以人性触摸历史,忠于史实又高于史实,在史实的渲染描写中展现人性受到的历练:在政治和权力斗角面前,人性中美好的东西逐渐被剥蚀、被割断、被遗弃。少年康熙的皇位一次次受到威胁,要保住皇位,就要整很多人,包括很多无者。每个案件都要死人,每次死人康熙本人都要忍受良好的煎熬,在痛苦中背弃人性中的美好一面,包括友情、爱情、善良……。康熙必须按祖母的要求做一个好皇帝,向至高无上的皇权每迈一步,他内心被撕裂的痛苦就会加深一分。
  • 盛世背后

    作者:刘文鹏

    孙嘉淦奏稿案是指在乾隆第一次南巡后,在乾隆十六年到十八年间追查流传全国各地的伪冒孙嘉淦奏稿的一场政治案件。这个案件耗时近两年,朝廷自上而下的追查力度极大,大部分省都卷入其中,涉案范围广,人数众多,犹如一场政治运动,横扫全国。首先是假冒孙嘉淦奏稿的流传由来已久,它不是一下子形成的,而是在社会上传播过程中逐渐形成,内容也在不断变化。先是借孙嘉淦之名批评朝中权要,主要针对鄂尔泰张廷玉等大臣,乾隆十五年以后,把批评南巡、张广泗被冤杀的内容加进去,而且还伪冒乾隆的朱批,其内容已经直接指向乾隆帝本人的诸多施政措施。所以,伪稿是一个成于众手、传于众口的传说。其次“伪稿”传播时间长,至少有十四五年的时间。“伪稿”的传抄、传播人员大都是下级官员和普通百姓。在伪稿案的追查过程中,乾隆帝的态度一直非常强硬,督促各地督抚严厉办案,并处理了一批办案不力的官员。同时,它也让乾隆帝深刻感受到民间所蕴藏的对朝廷统治极为不满的思想,进而以严厉手段对付伪稿传播者。
  • 交流与对抗

    作者:桑兵

    本书收录了作者有关中日关系的十余篇专题论文,《甲午战后的中日关系与留日学生发端》围绕中日两国地位发生变化、文化交流的主要流向发生逆转之开端展开一系列考证;《“兴亚会”与戊戌庚子间的中日民间结盟》回溯了中日两国民间人士的首次正式联合,考察了中日两国民间人士对于中日关系的认 识的变化和尝试联合的努力;《辛亥时期的变政与日本》进一步分析早在甲午战争之前十到二十年就开始占据东亚思想领域主导地位的日本“东学”,是如何深入影响了中国近代知识与制度的转型;《近代日本在华大众传播业》透过梳理近代日本在华大众传播业的发展,重新审视两次战争之间中日之间既冲突摩擦又交流互渗的稳定期;此外,作者还分别以梁启超、戴季陶、孙中山等个案为例,分析了戊戌辛亥之间,在国际格局和两国实力对比不断变化等种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下,他们对日态度的发展和变化脉络,丰富了我们对于日本在近代中国知识与制度转型中所起作用的认识。《近代中日关系研究的史料与史学》一篇则从方法论的高度探讨了近代中日研究的相关史料及研究方法。 作者力求从取法和材料两方面提升中国中日关系研究的水准,以改变目前相关领域在国际学术界所处的不利地位。所选各题,均尽可能跳出近现代的界域,不受分科专门的局限,将各方各种相关记载比勘互证,由不同视角四面看山,从中日关系以及两国历史的长期发展考察具体问题的走向及变动。注意中日双方各自存在众多利益诉求各异的派系方面,并注意在近代东亚一体化的背景下,日本因素对于中国影响的复杂性,深层次揭示双方从交流走向对抗的渊源流变。
  • 权力的掌控:军机处

    作者:熊剑平

  • 爱新觉罗家族史

    作者:刘小萌

  • 我在大清官场30年

    作者:黄云凯

    中国地方官吏的政治生涯缩影 改编自清代研究珍贵史料《道咸宦海见闻录》 道光、咸丰、同治三朝大员张集馨的真实官场日记 实录政以贿成的腐败制度、寡廉鲜耻的官场宵小、内忧外患的政治变局 一代名相、死磕派、大老虎、官痞、纨绔子弟、将帅兵勇、番邦夷人……一部官场生态白描本 从“读圣贤书,初心不负”到“用黄老术,唾面自干” 写尽一位仕途坎坷、洁身自律、敬业务实的地方官员在统治体系中的尴尬与悲凉 原著为《道咸宦海见闻录》,是清朝要员张集馨的自叙年谱,是其任职其间所经历的官场人事浮沈的敏锐观察及看法之记录。名为年谱,其实几乎等于小说,对官场鬼蜮情形,刻画入微,不亚于清末之《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比其他同类小说更真实,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研究清史名家在写道咸历史时都多次引用本书。原著以文言写成,虽然文笔清丽,但对当下的普通读者而言,通读亦非易事。译著者易文为白,删繁就简,将史实重新连缀成文,是为《我在大清官场三十年》。作品为“口述历史”风格,不戏说,不歪曲,语言生动,故事性、知识性强。作者将历史材料以活泼风趣的语言进行加工,可读性很高。 张集馨,字椒云,别号时晴斋主,江苏仪征人,生于嘉庆五年(1800年),死于光绪四年(1878年)。1829年中进士后,在翰林院供职。1836年,受道光皇帝的“特简”,外放为山西朔平知府。此后三十年间,在山西、福建、陕西、四川、甘肃、河南、直隶、江西等省任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署理巡抚等职。同治四年(1865年)被劾革职,告别宦海生涯。
  • 苦命天子

    作者:茅海建

    咸丰帝当政的年代,1850-1861,正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年代。 太平天国兴起,捻军、天地会的反叛遍及南北,湘军由此而起,厘金随之而生。 英国与法国组织联军,再次入侵中国,俄国趁火打劫,美国充当帮凶,新的条约——签订中国后来的许多变局,实肇始于斯。 历史关键时刻的关键人物咸丰帝,竭尽心思,却无力回天,自叹且自弃。 本书展开了那段历史岁月,引领读者阅读其中的种种情事,曲折幽深。作者描写了历史群像:杜受田、曾国藩、叶名琛、肃顺、恭亲王、那拉氏(慈禧),决定国运的重要任务,栩栩如生。一部传记,一段历史,一种人生与家国的思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