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旅行

  • 罗摩桥

    作者:郑宸

    该书是“郑宸旅行图文小说系列”的第一部,讲述了主人公“我”和旅伴“大吉岭小姐”的印度旅行故事。“我”是一名来自北京的年轻旅行者,沉默腼腆敏感,每天都要通过电话向在国内的未婚妻阿真交流“报喜不报忧”的旅行故事; “大吉岭小姐”是在印度长大的加拿大籍华裔女孩,刚与同性恋女友分手,旅行中她对这片土地既亲近又逃避,极力找寻归属感,却又屡屡受挫……他们带着读者穿行于德里、加尔各答、瓦拉纳西、大吉岭、特努什戈迪……期间路遇贫困的木偶艺人父子、失忆的博物馆管理员、唐人街的华裔企业家、残疾的停车场“狗人”、为儿子筹集“赎金”的司机苟魄、海啸遗孤拉古、索贿的行政办事人员……围绕主人公和各色人物,作者以立场、感情近乎零度介入的客观视角,通过一连串的故事,构筑出一个让人着了魔的印度,一个你不曾听说,从未见过,散发着强烈疏离感的国度——在这个国度,爱情、死亡、家园这三个永恒的主题不可思议地融为一体…… 罗摩桥(Rama's Bridge)是一座传说中连接印度与斯里兰卡的海桥。根据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罗摩王子为救被斯里兰卡魔王掳走的爱妻西塔,得到神猴哈纽曼帮助,由猴军花了5天时间筑成罗摩桥,终得深入斯里兰卡杀死魔王救回爱妻。千百年来罗摩桥作为神话故事世代相传于史诗之中,无人提出异议,也无人试图证明其真实与否——直到2002年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2002年拍摄的一张航天影像图中清晰地显示出印度与斯里兰卡之间的保克海峡中确实存在着一道狭长的海底沙梁。这一发现,在印度国内引发了旷日持久的争论,争论的焦点在于它究竟是人造“圣迹”还是自然地貌。 作者选取罗摩桥作为题目,不仅因为它是全书叙事的重要线索,更是想要通过它向读者暗示,这是一部介于纪实和虚构之间的旅行小说——正如罗摩桥,虚实无法考证,全靠细心的读者体味其间微妙的平衡。 2010年2月作者赴印度深度旅行,上山下海入沙漠,足迹遍布印度四方边境地区——原计划16天的旅行,最终用了2个月才完成。这2个月的旅程,为这本小说的故事提供了坚实可信的背景。在书中“我”只是一个过客——受过现代西方教育,但骨子里又有古老的东方情怀,这种“他者”的视角,使得本书对印度的观察要远远超越种种预设的描述和想象。作者以敏锐的观察力捕捉到印度浮光掠影下的丰富细节,将画面、声音、气味、氛围夹杂着“我”冷静的讽刺和准确的批评呈现在读者面前,真切而富有趣味。 作为一部小说,在对环境的描述之外,人物、情节、对话是《罗摩桥》的重要部分,它们穿插在作者的观察与描述之中,寥寥数笔,“我”的内心矛盾、“大吉岭小姐”的情事、拉古的神秘过往以及所遇到的印度各色人物的形象和个性就跃然纸上,读起来令人兴致盎然。而在书的最后,随着海啸遗孤拉古在隐藏着罗摩桥的海域神秘失踪,所有这些零散、局部的印象、故事最终复合成对作者印度的整体概括和洞察,他在虚实之间苦心布局所要表达的意义也浮出水面——在印度,爱情、死亡、家园这三个永恒的主题是如此不可思议地融为一体。
  • 藏地白皮书

    作者:傅真,毛铭基

    当21岁的傅真遇到铭基时,她是名校的大四女生,即将赴英伦留学,而他是沉默内敛的香港男生。他们不约而同地在“非典”时期揣着一本《藏地牛皮书》背着行囊来到西藏,在拉萨的青年旅社不期而遇,他们对彼此的倾慕干净而透明,但他们的未来却显然通往不同的方向。他们应该把偶然迸发的激情暗暗隐藏,然后波澜不惊地沿着各自既定的人生之路前行,还是应该不管不顾地大声说出“喜欢你”? 童话的结尾通常是,王子与公主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但得到喜马拉雅山神护佑的傅真与铭基给我们展示了比童话更生动丰富的结局。幸福从来不是会轻易从天而降的礼物,由两人的博客组成,在网上被众多粉丝奉为“爱情宝典”的这本小书揭示了其中的许多奥秘……
  • 蒙着眼睛的旅行者

    作者:朱岳

    有这样一类作者,他们自然而然地表现出优良的禀赋,而不是因从那些愚蠢的传统--不知疲倦地拙劣模仿,不断地将真正优秀的作品解剖。我看到过他们,那些真正的天才、怪胎、自闭症患者、白日梦游者…… 卡夫卡说:“……它使怀疑者生疑,使轻信者相信。” 假如你不只是想买本唱诗版法律册子或喷泉版卡夫卡,那么也许在本书里你将读到几乎可以被称作“爱与凄楚”的动人叙述,但最好一个字也别相信,因为本书作者彼此时可能正坐在成人电玩厅的丝绒幕布后面摆弄着黏土魔方和尼龙面条,作为一个手艺人,朱岳在首都湛蓝、疲软却又无比森严的云堆下成长,显然并不需要那么多电。更何况他还有一个分析哲学爱好者的替身,一面失智老人的护身符,一缸老当益壮的笑弹,可以通过城市的电话线和天桥把每一头偶像的大头熊猫逗乐,于是随时可以在一个天空正下着手榴弹的夜晚,和前来盗墓的土拨鼠促膝长谈,笑话小说,与子偕老。
  • 我就是想停下来,看看这个世界

    作者:陈宇欣

    一个22岁的姑娘,在研究生最后一年,放弃了一打工作合约,决定用一年多的时间去一边赚钱、一边寻找她心中真正的旅行!在这本游记里,没有一个接一个的景点狂奔,没有一天一个地方的紧张日程,你会看到的是一名旅人所经历的惊奇、刺激和彪悍事: -6天火车晃悠完西伯利亚铁路全程; -在世界上最北的露营地睡到太阳照屁股; -冰天雪地扎入冰水,成为北极裸泳俱乐部第一个中国会员; -飞机迫降,从死到生,空难未遂…… 你会看到沿途一群生动有趣、活灵活现的人: -从地球最温暖的地方跑到最寒冷之处的旅游狂人; -在莫斯科做生意17年,赚钱以供家用的中国大叔; -梦想以后重回泰国岛上看日出日落的毒贩子; -让人永远猜不透醉没醉的小报记者………… 去认识当地居民和身边的人,和他们打成一片,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聆听他们,体会他们,并通过他们来反思自己。 ——对小欣来说,也许这就是她旅行的意义。
  • 作者:[日] 吉本芭娜娜

    这本书是两个主题故事集结而成。毫无期望、一个人独自旅行的女子(我),想起以前曾来往过的女人的“无情”,和因过度疲劳而脑溢血病倒的姐姐一步步走向死亡的“厄运”。 吉本芭娜娜表示,《虹》一书灵感得自旅行大溪地波拉波拉岛,回程时从飞机上看到夕阳下鲜艳的七色彩虹。这是吉本芭娜娜一系列旅行文学作品中的一本,是她旅行广大辽阔的大溪地所成就的小说,叙述一个为了在日本找到幸福而挣扎的真情男女故事。故事的场景就设定在大溪地这个美丽的度假圣地。
  • 你好,陌生人

    作者:素速

    迷失自我→遗忘自我→寻找自我→重塑自我 生命中的每一次逆境以及认为创伤,无不是在引领我们通往永恒的平静。唯有灵魂的力量,可以让我们创造美好的生活。 26岁那年,北京女孩罗艺突然觉得生活糟透了—— 每日陷在无止尽的工作中,忘了性别,没了自己,却悲哀地发现凭才华吃饭根本行不通。 身体也出现问题:狂躁,幻觉,失眠,尿血……更糟糕的是,她感觉自己站在世界的对立面,看不惯一切,脾气尖锐,对别人苛刻,对自己更无情,面对生活,剑拔弩张。 爱情——早没了,两年前那位好好先生突然离开后,她就认定爱情连屁也不算。事实上,她根本没时间好好考虑对错是非。她的时间不属于自己。 愈演愈烈,终于,决定告别。 很突然,没有计划,也不看什么LP,刻意从来不是罗艺的生活态度。 从北京出发,到柏林、到卡塞尔、到法兰克福、到佩鲁贾、到威尼斯、到维罗纳、到佛罗伦萨、到罗马,甚至,到梦中的Neverland。 遇见了很多人:3P选手Sandra,发小恢恢,老酒鬼Morrissey,小丑Pedro,美男子Tim,藏族白族混血娅珍…… 他们千奇百怪,每个人都有不为人知的痛苦,但无一例外,他们都活得自我。 这深深刺痛了她,她自卑起来,她才不是来找寻什么狗屁人生答案,但她就是停止不了思考。 他们讨论哲学,活着,性,宗教,自由,梦想……这些被她遗忘了太久的元素,全部涌了出来,将她心里的坚硬击垮,只剩下柔软。 当然也遭遇了爱情,那个和她有着相同际遇的男人,仿佛是她的另一个,无需太多解释,一切因缘,所以他们不回避,不矫情,不安妮宝贝。任其滋生,任其泯灭,不定义,不总结,只怀念,并感激。 她终于明白了生命中那些更重要的事情,更是身体力行。不再尖锐,对他人友善,与自己和解。 其实什么都没有变,这个世界越来越糟糕,她自己却变得越来越妙。 这已足够。
  • Eat, Pray, Love

    作者:伊莉莎白·吉尔伯特

    《一辈子做女孩》是作者的亲身实录。作品里的108个短篇象征了灵魂探索、自我发现之旅。作者伊丽莎白·吉尔伯特30岁以后发现自己既不想要小孩,也不想要丈夫。在令人疲惫的婚姻结束之后,作者在意大利、印度、印尼三个不同国度之间寻找自己——到意大利品尝美食,尽享感官的满足,在世上最好的比萨与美酒的陪伴下,灵魂就此再生;在印度,与瑜伽士的接触,洗涤了她混乱的身心;巴厘岛上,她寻得了身心的平衡。在这一整年的追寻快乐与虔诚之间的平衡中,她终于发现:“拯救我的人,并非王子,而是我自己操控我,拯救我”。 The celebrated author of The Last American Man creates an irresistible, candid, and eloquent account of her pursuit of worldly pleasure and spiritual devotion. Unabridged CDs - 13 CDs, 15 hours 点击链接进入中文版: 一辈子做女孩(电影珍藏版)
  • 不伦与南美

    作者:[日] 吉本芭娜娜

    吉本芭娜娜阿根廷之旅归来后的作品。首次以异国风情为利器,突破了她原有的淡雅风格 。小说里用布宜诺斯艾利斯街头的南美风情和感官刺激,催发7位旅行者一吐隐秘已久的 不伦之恋,还有那令人心头作痛的家族羁绊。南美这块奔放粗犷而又色彩鲜明的土地,在她的笔下,与时间的无声流逝有了微妙的对比。
  • 走吧,张小砚

    作者:张小砚

    《走吧 张小砚》简介:话说,2009年的某一天,那天很热,我就穿了双人字拖鞋就踢踢踏踏上路了。原计划是去汶川看看孩子们,去年512在那里做志愿者。成都过去不过几个小时的车程,预计待三天就回转。谁知一到汶川方过4个小时,彻底关大桥就被飞石砸断,断了返程的路,当即往茂县走。越走越远,三天短途探访计划变成了一场长达两个多月的流浪。去汶川的时候三个人,慢慢都在路上走散去。后来只剩下我一个人。 往北走了几天,天气冷了起来,扔掉拖鞋,买双鞋继续上路。愈走愈冷,买了外套和长裤。越走海拔越高,晒得像黑炭,在路边买了顶草帽继续走。嫌搭车不自由,又买了辆摩托车往西藏骑,无驾照无行驶证,一路被警察追,扣过车子,进过局子。路过波密,听说墨脱很神奇,二话不说骑着摩托进墨脱,一路摔了几十跤,魂飞魄散,肝胆俱裂,嘎龙山上还遭劫。所幸命还在,于是拖起车子继续上路。一路翻山越岭,时而暴雨倾盆,时而骄阳似火。终于在8月骑到了拉萨,弹尽粮绝卖摩托车,继续闲逛,前藏、后藏,逛到身无分文。在大昭寺前乞讨得114元8角,开始往回混。 回去路上,该干的,不该干的统统干了。沿途和藏民赌台球赢吃赢喝,还赢了一匹马,也差点输了终身。帮喇嘛背柴火换大饼,朗玛厅喝酒闹事被藏民拔刀追砍。住不起客栈,和磕长头的人混过帐篷……走一段路,搭一段顺风车,摩托车、大货车、拖拉机、越野车、农用三轮车、马匹……路上跑的除了人没有搭过,搭遍所有能遇见的交通工具。还狭路相逢一康巴汉子,顺便谈了场恋爱。
  • 我们始终没有牵手旅行

    作者:曾忆城

    《我们始终没有牵手旅行》说的是一个没有结局的爱情故事,这其中也必定充满了一切爱情故事中所有的种种,但至少对于曾忆城来说,这段经历是如此地刻骨铭心,以至于当它告一段落时,他感到必须以某种方式和加以清算才能重新开始新的人生。于是,他想到了摄影。 “……当我抛下一切,来到她所在的城市,爱情却已无可挽回。在去新疆的火车上,遇到一对睡在我上铺的盲人夫妇。睡梦中,他们的手仍然在两个床铺之间紧紧地牵在一起。我想,是时候整理这段爱情了。原以为可以一辈子拍下去的,然而,我们连牵手旅行都没有,始终。”本书是以影像的形式记录下一段没有结局的爱情故事。
  • 莲花

    作者:安妮宝贝

    年轻女子庆昭身患疾病,滞留高原,静等死亡。中年男人善生刚刚结束追名逐利的暄腾往日,内心长久压抑的黑暗苏醒,准备去与世隔绝的墨脱,寻访旧友内河。内河是被世界遗忘的女子,命运多舛。一路上善生向庆昭讲述自己和内河的往昔,雅鲁藏布江江河谷的奇崛险阻,恰似叙述中依次展开的一代人苦痛而流离的蜕变过程…… 在新作《莲花》中,安妮宝贝坚持了一贯的冷冽风格。女子在拉萨遇到可以结伴一程的男子,这男子生命的一端,连接现实人生中的真实和虚妄,而另一端,是艰难至极的徒步长旅。他们两人穿越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去看望他讲述中的女子。这样三个生命,在异地的相逢,当往事渐渐清晰起来,前路依旧渺茫……
  • 消失的地平线

    作者:(英)詹姆斯·希尔顿

    在寻找香格里拉的过程中,一个全新的思想国——佛陀的香格里拉,在全人类的视线中浮现出来。在这个离天空最近的——或者说建在天上的神奇国度中,有一个隐匿的国中之国香格里拉。本书讲述了进入这片乐土的惊人故事,并已成为绝对的经典。 《消失的地平线》首先上去是做为一相探险小说解读的。全书散发着特有的冒险趣味和气息。 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在青藏高原的某处隐藏着一个由神人统治的、主宰全球的地底王国——香格里拉。藏经中也记载着一个由释迦牟尼指认的香巴拉王国。1933年,英国伦敦的麦克米兰出版公司出版了英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的长篇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令出版商和作者本人始料不及的是,此书立刻在欧洲引起了轰动,并很快畅销世界,从此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一股寻找理想王国香格里拉的热潮。 这是一本旅途中拿来翻看书,那理想与现实、梦境与真实的碰撞,相信能打动不安分的你,试着在旅途中发现你的香格里拉吧。
  • 夜航西飞

    作者:[英] 柏瑞尔·马卡姆

    《夜航西飞》以二十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的肯尼亚为背景,真实再现了作者在非洲的生活,其中包括她毕生钟爱的两项有趣又传奇的事业——训练赛马和驾驶飞机。柏瑞尔•马卡姆以非常动人的文字,铺陈出她在非洲度过的童年、她参与狩猎的情景、她与当地土著的情谊、她训练赛马的过程,以及她独自驾驶单翼双座木螺旋桨飞机,在东部非洲从事职业飞行并猎队搜寻大象踪迹的往事;还详细描述了她从非洲驾机回英国沿途所遭遇到的政治与自然险阻;最后更记录了她在一九三六年九月独自驾机从英国飞越大西洋直抵北美的经过。
  • 伊斯坦布尔假期

    作者:(法)马克·李维

    一部令整个欧洲怦然心动的爱情疗愈小说 生命中总有一些征兆,指引我们相遇 在法国每30秒售出一本 法国作家第一人马克•李维继《偷影子的人》后,再次偷走你的心 这个嘴巴不饶人又感性风趣的男人,我们都想把他带回家。——AuFeminin.com 调香师阿丽斯在伦敦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晚上常在家款待三五好友,喧哗声屡屡引起脾气古怪的邻居戴德利不满。然而在圣诞前夕,她的美好生活四分五裂,因为一位算命师对她预言:阿丽斯必须进行一次漫长的旅行,在旅途中她会遇到六个人,并最终引导她找出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人。伊斯坦布尔将会是他们的命运交会之地。 这段预言使阿丽斯陷入了一连串的梦魇。她向戴德利先生倾诉自己的痛苦,而这位邻居则鼓励她勇敢迎接命运的安排,踏上旅程,最终,两人决定结伴前往充满异国风情的伊斯坦布尔。 一段预言开启神秘的东方之旅,阿丽斯在伊斯坦布尔究竟会有怎样的奇遇?而内心炽热、外表矜持、行事可靠、说话风趣又魅力十足的戴德利先生一路相随,到底有什么企图?
  • 三杯茶

    作者:[美] 葛瑞格·摩顿森,[美] 大卫·奥

    在巴基斯坦的世界中,“三杯茶”,是巴尔蒂人交朋友的方式。 第一杯茶,你是陌生人; 第二杯茶,你是我们的宾客; 第三杯茶,你是我们的家人,我们愿意为你做任何事,甚至是死。 当摩森顿于攀登K2峰迷路,科尔飞村居民拯救了他的生命。当地的居民生活艰困,糖是如此稀少珍贵,他们却为他煮了甜茶,让他恢复力气。此后,从第一杯茶到第三杯茶,从陌生人到愿意以生命守护彼此,“三杯茶”代表的是他们之间珍贵的信任,更是一生的承诺,也是一个旅人,改变世界的开始。 摩顿森原来是个登山家,1993为了纪念早逝的妹妹,展开了攀登世界第二高峰K2的旅程,却发生意外,与 队友们失去联络,只留下他一人,没有水也没有食物。十分幸运地,他在巴基斯坦山区的一个偏僻小村落被救起,而且在村民的细心照护下,他的身体得以康复。 那里景色如画,看似有如香格里拉般的人间仙境,但,却不是想象中的伊甸园。村民的善良所感动的摩顿森发现,村落里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活不过一岁生日,最近的医院得走上一星期的路,孩子们最大的愿望,是一间有屋顶的学校。在寒风里,当地小孩只能跪在户外霜冻的土地上,或坐在脏污的泥地上上课。村民穷到没钱聘请老师。摩顿森于是承诺,他一定会回来为他们办所学校…… 在过去的十二年,巴基斯坦、阿富汗及西藏山区,六十所学校陆续成立,最特别的是,这些学校让原本无法上学的女孩开始接受教育。摩顿森守护妹妹的信念,改变了一群女孩的生命,是她们不再藏匿于面纱之后,有勇气面对世界,甚至拥有改变世界的能力。 当我们怀疑,一个人的力量是否真的能改变世界时,摩顿森做到了。为了坚持理想,即使受到恋人的遗弃、社会的漠视、巴提人的拐骗,即使与妻儿分隔两地、被军阀囚禁,即使遭逢美国911事件、美国轰炸阿富汗,在悲伤、沮丧、孤独与滨临死亡之时,他从来没有遗忘他的承诺,他愿意用生命去化解世界上最大的仇恨。
  • 撒哈拉的故事

    作者:三毛

    三毛作品中最膾炙人口的《撒哈拉的故事》﹐ 由12篇精采動人的散文結合而成﹐ 其中<沙漠中的飯店>﹐ 是三毛適應荒涼單調的沙漠生活後﹐ 重新拾筆的第一篇文字﹐ 自此之後﹐三毛便寫出一系列以沙漠為背景的故事﹐ 風靡了全世界的中文讀者。
  • 在路上

    作者:[美] 杰克·凯鲁亚克

    青年学生萨尔为追求个性自由,与狄安(以卡萨迪为原型)、玛丽露等一伙男女开车横穿全美,一路狂喝滥饮,耽迷酒色,流浪吸毒,性放纵,在经过精疲力竭的漫长放荡后,开始笃信东方禅宗,感悟到生命的意义。小说主人公及其伙伴沿途搭车或开车,几次横越美国大陆,最终到了墨西哥。 《在路上》体现了作者主张的即兴式自发性写作技巧,并广泛涉及美国社会一文化习俗,都给理解和翻译带来很大困难。
  • 不朽的远行

    作者:(法) 吕芬

    “无国界医生”创始人、法兰西学院院士900公里徒步朝圣之旅: 一切的不朽者,都曾远行 《不朽的远游》记述了作者前往西班牙圣地的朝圣之旅,幽默自嘲、情感充沛的笔触所展现的不止于朝圣基本常识,也有壮美风景、沿途趣事、不期而遇的人物肖像,甚至孤独漫步者在天地之间无边发散的思索。从巴斯克海岸线初获自由的欣喜到坎塔布里亚单调工业化图景中滋生的孤独、疲惫和自我怀疑再 到终点将近宗教灵光闪现的奥维耶多,吕芬终于实现了肉体与精神的转化。这种转化,如他所说,并不关乎宗教虔诚,而是关于忘却,忘却日常生活的束缚、忘却远途的疲惫和坏天气,忘却工业化和物质匮乏,然后精神得以升华,这适用于所有目的不尽相同却行走在各自“朝圣之路”上的人。
  • 在郁金香与巧克力的国度

    作者:郑实

    《在郁金香与巧克力的国度》是第一本深度讲解欧洲低地两国历史文化的中文旅行指南; 荷兰:曾经的海上马车夫,如今的泽国水乡,拥有全世界青年最向往的开放城市阿姆斯特丹。 比利时:昔日的欧洲泥沼,今日欧盟首府都会,拥有世界上最美丽的广场、最浓稠的巧克力风情。 《在郁金香与巧克力的国度》内含300多幅精美图片,40多个辉煌景观,带你一起穿越尼德兰和勃艮第古国,感受几十位帝王将相与文化精英的悲喜故事。 《在郁金香与巧克力的国度》附赠荷兰比利时历史文化人物手册,帝王生平、名流轶事随手查阅!
  • 土摩托看世界Ⅱ

    作者:袁越

    本书是三联生活周刊的特约撰稿人袁越在周刊的“旅游与地理”以及封面旅行文章的结集。 袁越一直在行走,他行走在土耳其,发觉文明也许不是农业诞生后的附属品,而是人类心智的产物;他深入印度的大街小巷,去探索这个国家国民性与民主制度的纠结;攀登富士山几乎是日本人的成人礼,日本人对待大自然的态度相当特别,袁越亲身体验了富士山的奥妙,并从中推测日本的国民性;他只身前往复活节岛,去探索人类最初的秘密……正是在一次次的旅途中,他满足着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