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美国文学

  • 恶棍来访

    作者:[美]珍妮弗•伊根

    ●普利策奖、国家书评奖双料作品。 ●苹果教父史蒂夫•乔布斯一生最爱的女人——珍妮弗•伊根,对“时间、命运与情感”的透析、嘲讽和感悟。 ●如果当初伊根没有选择对乔布斯放手,今天的结局又会怎样? ●被美国书评界誉为“连普鲁斯特看了也要为之惊叹的小说” ●最具实验性的魔方体“ Magic cube”后后现代 “post-post modern” 小说。 ●最具脑力、逻辑、时空转换想象力的小说。 ●一本由13个精彩短篇错位组合而成的长篇伤感之作。 ●针对本书最具实验性的第十二章,有人断言:如果该书的写作手法受到追捧,那将预示着西方文明的终结! 美国著名作家、普利策奖和国家书评奖双料得主珍妮弗•伊根(Jennifer Egan)的获奖作品——《恶棍来访》一书犹如一张音乐唱片,由Part A 和Part B两个部分组成。全书用13个既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的片段13个“曲目”讲述了一系列有趣的人物的故事:一位身染盗窃癖的女秘书;一位在采访时试图非礼女明星而为此坐牢数年的八卦杂志记者;一位事业上遭受挫败之后铤而走险的前公关经理;一位在事业上走下坡路的唱片公司监制;还有这位监制的老师——一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唱片业老大;此外还有当年那群中学生中的摇滚明星、如今却落魄成一位清洁工的不得志中年人;一群迷恋摇滚乐的70年代中学生;两个热衷于研究摇滚乐和制作PowerPoint幻灯片的(零零后)少年………这些看似独立而又个性化的人物故事犹如各个精彩曲目散落在全书的十三个章节之中,作者用音乐这条主线巧妙地将这些故事串联起来,展现了整个美国音乐产业、不同时代的科技与文化现象,一代摇滚青年的青春与理想,在时间的流逝中兴衰、起落与幻灭。音乐产业的辛酸流变,科技的突飞猛进,情感的起起落落,无不刻上了时间“恶棍”的无情烙印。 该书传达了一个让人慨叹的主旨——时间这条“恶棍”依次造访这些故事里的主人公,青春逐渐消逝,梦想消耗殆尽,在时间这条长河的岸边回望逝去的爱情、友情、遗憾、创伤,不禁令人唏嘘。 横扫欧美所有重要文学奖项 作者凭本书入选2011年《时代》100位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 Pulitzer Prize for Fiction 2011年普利策小说奖 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le Award for Fiction 2011年美国国家书评奖 New York Times Best Books of the Year 2011、2010年《纽约时报》最佳图书 Time Magazine's Best Books of the Year 2011、2010年《时代》最佳图书 Galaxy National Book Award 2011年美国国家杰出图书奖 ALA Notable Book 2011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图书奖 The PEN/Faulkner Award for Fiction 2011年国际笔会/福克纳奖决选作品 Orange Prize for Fiction 2011年柑橘奖入围作品 Amazon.UK#2 Book of 2011 2011年英国亚马逊总榜第二名 The Best American Short Stories 2010年美国最佳短篇小说奖 New York Times Notable Book of the Year 2010年《纽约时报》年度值得关注作品 Publishers Weekly’s Top 10 Best Books 2010年《出版人周刊》十佳图书 Los Angeles Times Book Prize 2010年《洛杉矶时报》图书奖 Salon Book Award 2010年美国沙龙图书奖 Washington Post-Top 10 2010年《华盛顿邮报》十佳图书 People Magazine-Top 10 2010年《人物》十佳图书 Chicago Tribune-Top 10 2010年《芝加哥论坛报》十大畅销小说 Slate.com-Top 10 2010年 微软在线杂志Slate.com十佳图书Booklist-#1 Fiction 2010年《书单》杂志小说榜排名第一 San Francisco Chronicle-Top 10 2010年《旧金山纪事报》十佳图书 New York Newsday-Top 10 2010年《纽约新闻》十佳图书 Village Voice-Top 10 2010年《村声》十佳图书 Oprah Magazine-Top 10 2010年《奥普拉》十佳图书 WNYC Soundcheck-Top Five Books About Music 2010年WNYC Soundcheck音乐十佳图书 NPR-Lynn Neary’s Favorite Book of 2010 2010年美国国家公共电台最佳图书
  • 密室中的旅行

    作者:[美] 保罗·奥斯特

    老人醒来,惘然发现自己身处一个陌生的房间。他不记得自己是谁,怎么来到这里? 可想而知自己是被关在房间里了,他(姑且叫他茫然先生)开始阅读桌上的一部文稿,那是另一个囚犯的故事,那个交替出现的世界更是让老人一头雾水。然而,这些文稿似乎正是为他准备的,另外还有一叠让他神思恍惚的照片。 随着时间推移,各色人物逐一来到斗室中。与此同时,一架暗置在他头顶的摄像机不停地拍摄他的图像,记录下他的行动,他的每一句话也都被录音。有人在监视…… 《密室中的旅行》具有典型的奥斯特风格:神秘的故事,流畅的叙述,一段被遮蔽的往事,还有,某个地方,一个隐身的操控者。然而,当我们看到茫然先生这一天内的生活,也许会发现,他的世界与我们并非完全不同。
  • 喧哗与骚动

    作者:[美] 威廉·福克纳

    《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第一部成熟的作品,也是作家花费心血最多、本人最喜欢的小说。小说进述的是南方没落地主康普生一家的家族悲剧。老康普生手游好闲、嗜酒贪杯,其妻自私冷酷、怨天尤人。长子昆丁绝望地抱住南方所谓的旧传统不放,因妹妹凯蒂风流成性、有辱南方淑女身份而恨疚交加,竟至溺水自杀。次子杰生冷酷贪婪,三子班吉则是个白痴,三十三岁时只有三岁小儿的智能。全通过这三下儿子的内心独白,围绕凯蒂的堕落展开,最后则人女佣尔西对前三部分的“有限视角”作一补充,归结全书。小说大量动用多视角叙述方法及意识流法,是意识流小说乃至个现代派小说的经典名著。
  • 凡人

    作者:菲利普·罗斯

    《凡人》是一个关于失去与悔憾、疾病与死亡的故事,讲述一个男人终其一生与死亡的抗争。坦率、深沉,又具有普遍意义。 从童年的夏季在海边初次见证死亡,到精力旺盛的成年时代事业上的成功、几次婚姻家庭的聚散,再到步入老年看着同代人日渐凋零、自己屡遭病变。这就是罗斯笔下“凡人”的一生。 他是纽约一家广告公司的创意总监,事业有成。前两次失败婚姻留给他的,是两个仇视他的儿子,一个挚爱他的女儿,他有一个随时照顾他的好哥哥,其健康的体魄甚至令他妒忌。当然,还有三个被他所伤害的、孤独的女人。 《凡人》书名来自一部十五世纪寓言剧,该剧为早期英语戏剧的经典作品,作者佚名,其主题为死亡对生者的召唤。
  • 布鲁克林孤儿

    作者:[美]乔纳森•勒瑟姆

    他是孤儿,是妥瑞氏症患者,也是业余侦探, 他在触碰世界,掌控世界,用语言覆盖世界。 一部会让你读上瘾的经典小说:1999年《纽约时报》畅销书;1999年美国国家书评奖获奖作品;1999年《时尚先生》年度最佳小说;1999年沙龙图书奖获奖作品;2000年金匕首最佳犯罪小说奖获奖作品;2008年入选《卫报》“死前必读1000本小说”;同名电影即将由好莱坞天才影星爱德华•诺顿编剧、导演兼主演。 莱诺尔是布鲁克林圣文森孤儿院的孤儿,从小就患有罕见的妥瑞氏症,这个疾病使得他产生狂吠、拍打、自言自语等异常行为。被视为怪胎的他和另外三个男孩被挑选出来,为敏纳•弗兰克的出租车行兼侦探社工作。那种异于其他孤儿的优越感,让这四个男孩成为了一个小团体,他们忠心耿耿地效忠于敏纳•弗兰克。有一天,弗兰克被杀,莱诺尔这四个孤儿的世界也被整个翻转过来。一连串问题接连发生,各种各样的人物、黑人侦探、禅堂里的老师、日本黑帮等相继出现,他们四个人之间不断发生磨擦。莱诺尔这个怪胎开始不顾一切地游走在各种人物之间,发誓要解开谜团。 —————— 透过一个跟我们不一样的人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会看到一些平常所谓健全的人看不到的,尤其是像纽约这么一个有趣的地方,从这样的一个主角眼中看出来,的确充满了我们平常所看不到的光泽、看不到的颜色,我在阅读《布鲁克林孤儿》的过程中,得到很大的乐趣。 ——蔡康永在“周二不读书”中推荐 年度最佳小说,十分新颖,让人深深感动。 ——《时尚先生》杂志 充满了机智的对话和情节转折……一次引人入胜的历险。 ——《卫报》 一个侦探故事,一幅敏锐的布鲁克林图景,一部重新讲述的《雾都孤儿》。在这个故事里,主人公是个妥瑞氏症患者,他的讲述如此具有巴洛克风格,就连菲利普•马洛也会感到羞愧,向他致敬。 ——《新闻周刊》
  • 塞巴斯蒂安·奈特的真实生活

    作者:[美] 纳博科夫

    主人公塞巴斯蒂安·奈特是一个虚构的俄裔英籍作家,他行踪隐秘,特立独行,以擅长写“研究小说”著名,但不幸英年早逝。故事的第一人称叙述者V. 是塞巴斯蒂安的同父异母弟弟,为了反驳传记作者古德曼对已故哥哥的歪曲,他决心为哥哥写一部传记。他仔细研究了哥哥的作品和少量遗留文件,走访了为数不多的知情人,力图追溯哥哥生前的踪迹。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一个有才华、有个性、有怪癖的小说作家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而叙述者本人也在调查和写作过程中思考人生,思考文学创作,成了书中的又一个主人公。 本书是文体大师纳博科夫用英语写作的第一部小说,是一部“带有不合理的魔幻色彩的文学侦探小说”。这部典型的唯美作品以华丽而简洁的方式探讨了时间、爱、死亡、艺术等永恒主题。
  • 作者:(美)雷蒙德·卡佛

    卡佛作品新推文学合集,诗歌首次大量露面 --------------------------------------------------------------------------- 本书收入卡佛的短篇小说、随笔及诗歌。小说方面,卡佛特别不满意《纽约客》文学编辑利什对《洗澡》、《所有的东西都粘在他身上》和《咖啡先生和修理先生》的删节,他改了标题,大量修改内容,都收入《火》里。《谎话》、《木屋》等短篇小说则是首次有中译本。诗歌方面,收录《你们不知道什么是爱》《在克拉马斯河附近》《我父亲二十二岁时的照片》等著名作品。随笔方面,有《关于写作》《我父亲的一生》《火》等文学爱好者期待已久的篇目。 --------------------------------------------------------------------------- 编辑推荐: •20世纪下半叶美国最重要作家,村上春树的文学老师,苏童、格非、韩东热爱的人; •继《大教堂》《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后,卡佛作品又出新作; •首次全面展现卡佛文学成就:小说、诗歌和随笔; •“诗人”是卡佛的重要身份,卡佛诗歌首次大量露面,同样带着简朴的力量,被认为“更生动地展现生活图景”,“令人气喘,发颤,陷入敬畏”; •与《谈爱》相比,整体回归到一种更加饱满的写作风格;
  • 父亲的眼泪

    作者:(美)约翰·厄普代克

    在《父亲的眼泪》中,约翰•厄普代克以告别的姿态,沉思往事,少时懵懂,中年通奸,老无所依。观察、回忆和想象力的这些闪闪发光的碎片,映射出从大萧条到后“九、一一”的美国式经历。 《父亲的眼泪》是约翰•厄普代克去年当年出版的小说集,也是他自2000年以来创造的短篇小说合集。在这部作品中,约翰•厄普代克重访了他文学世界中的人物、地点和主题——郊区、城市和小镇的美国人,纠缠于忠诚和通奸之间。对于老人而言,过往才是最重要的。而本书正是对他们清晰的描绘。这是一部非常重要的集子,永远都不会被遗忘。
  • 石泉城

    作者:(美)理查德·福特

    在这十个故事里,从风沙磨砺过的美国西部土地上,从当地那些人微茫的希望和痛苦的孤独中,理查德•福特挖出了文学的金子。一个逃避法律制裁的男人带着女儿、不开心的女朋友,开着一辆偷来的梅赛德斯-奔驰车,穿州过市,寻找新的开始;一个男孩亲眼目睹了家庭在悲喜剧式的暴力中一夜瓦解;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在萧条的酒吧里交换彼此坏运气的故事,期待着好运气……《石泉城》是一部大师之作,叙述整洁,字如珠玉,有一种优雅之感,读之感同身受。 《石泉城》是一部经典短篇小说集,1987年出版后受到高度评价,评论者认为它对许多作家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共包含十篇故事,其中一些篇目经常被收入小说选本。 这些故事就像经典短篇小说形式的教科书,福特准确地抵达这种体裁最核心的地带。在每一个故事中,一生的悲伤都是在一个转瞬即逝的念头、一个发现、一次纷争之后突然形成,给读者留下久久萦绕不去的印象。对失败者身上暴力与背叛的描述,对生之艰难残酷的刻画,因为常常有孩子在场,所以更显黑暗。 ———————————————————————————————————— 雷蒙德•卡佛最推崇的美国当代作家 普利策奖、福克纳奖、马拉默德奖得主 理查德•福特 经典短篇小说集 ———————————————————————————————————— 我非常肯定地说,这个国家现今仍在写作的作家中,理查德是最棒的。 ——雷蒙德•卡佛 美丽的想象,精巧的书写。有时令人心碎,有时又邪恶而有趣。福特是天生的讲故事人。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 福特先生的短篇小说是体现讲故事人技艺的一份卓越的范本,让我们领略到了故事的愉悦和艺术忧伤的智慧。 ——《纽约时报》 就像唐纳德•巴塞尔姆、安•贝蒂和卡佛,福特也必将会成为年轻作家模仿的对象。 ——查尔斯•麦格拉斯 惊艳之作……非常独特的一个声音,文字像音乐一般优美。 ——角谷美智子
  • 隐者

    作者:[美] 保罗·奥斯特

    一九六七年春,纽约:二十岁的哥伦比亚大学学生、诗人亚当·沃克结识神秘的法国学者鲁道夫•波恩和他沉默、迷人的女友玛戈。亚当迅速爱上玛戈,却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古怪的三角关系,它最终导向一件骇人的暴力突发事件,就此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隐者》从三位叙述者的角度拼贴出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从一九六七年到二〇〇七年,从纽约到巴黎,到遥远的加勒比海岛。这是一个关于欲望的故事,也是一段追求正义的旅途。 保罗·奥斯特以其犀利的洞察力,带领读者游走于真相与记忆的边界,写出又一令人难忘的力作。
  • 爱药

    作者:[美] 路易丝·厄德里克

    《爱药》是厄德里克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为作者赢得了许多奖项,也是第一部被译成中文的当代美国印第安长篇小说。 《爱药》采用了特殊的叙事形式,全书的故事有二十个之多,六个人物用第一人称讲述了十三个故事,作者以旁观者的口吻讲述了七个。全书的时间跨度为五十年(1934-1984)。往往一个故事的叙事者是另一个故事的被叙事者,一个故事的主要人物是另一个故事的次要人物,故事内容彼此关联。 有的评论家认为,《爱药》仅仅算得上一部短篇小说集,不能称为长篇小说,因为它没有聚集的中心叙述,没有情节的发展,故事之间没有内在的统一性;也有评论家认为正如小说1993版的封面上所说的那样,这是一部由短篇小说构成的长篇小说,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长篇小说,小说的统一性主要体现在主题上,十八篇短篇小说是由“爱的疗药”这一主题连贯而成的。
  • 南回归线

    作者:[美] 亨利·米勒

    《南回归线》作为亨利·米勒自传式罗曼史的重要作品,主要叙述和描写了亨利·米勒早年在纽约的生活经历,以及与此有关的种种感想、联想、遐想和幻想。米勒在这部主要描写自己的内在精神世界的作品中,运用音乐、性以及一种达达主义式的感觉错乱来不断追求自我表现的狂喜。 本书除了最初的一大部分和一些以空形式出现的不规则的段落划分以外,只有两个正式的部分:插曲和尾声,都是借用了音乐的术语,似乎整部作品是一首表现自我音乐情绪的完整乐曲。亨利·米勒在书中描写的一次次性冲动构成了一部性狂想曲,而他的性狂想曲又是他批判西方文化、重建自我的非道德化倾向的一部分。 亨利·米勒在本书中首引了法国中世纪道德哲学家彼得·阿拉伯尔的话来说明他写此书的目的:“男人女人们的心往往激动不已,也往往在痛苦中得到安慰,这是实例而不是言辞的作用,因为我很了解一个痛苦的目击者会做出某种语言上的安慰,所以我现在有意于写—写从我不幸中产生的痛苦,以便让那些虽然当时不在场,却始终在本质上是个安慰者的人看—看。我这样做为的是让你通过比较你我的痛苦而发现,你的痛苦算不得—回事,至多不过小事—桩,从而使你更容易承受你痛苦的压力。”
  • 书虫小鼠

    作者:(美)萨姆·萨维奇

    《书虫小鼠》讲述小鼠弗明生于1960年,栖身波士顿贫民区一家小书店的地下室。由于母亲酗酒而没有责任心,同胞强壮而毫无手足情谊,弱小的弗明很少能抢到食物,只好靠啃书本充饥。一天,他竟奇迹般能够像人一样阅读了!书籍向他展示了一个广阔的世界,不为饥饿牵累,不为拆除贫民区的重型机械的隆隆噪声所扰,似乎充满无限可能。于是,弗明如饥似渴地读书,并开始以不同于其他老鼠的方式重新看待世界以及自己在其中的位置……
  • 纠正

    作者:(美)乔纳森·弗兰岑

    【《纠正》造就了“一位伟大美国小说家”、一部与《自由》一样“真正好看又伟大的小说” 】 ★ 乔纳森•弗兰岑:美国新一代文学大师,十年来唯一登上《时代》杂志封面的作家。 ★ 《纠正》:复兴美国文学传统的世纪之书,通过《纠正》,他让小说回归到更有人性、更传统的层面。 ★ 英 美文坛顶级文学奖双重认可:美国全国图书奖、 英国詹姆斯•泰特•布莱克小说奖。 ★ 权威媒体一致公推:《时代》“1923—2005年英语小说BEST100”;《纽约时报》“2001年TOP10”。 ★乔纳森•弗兰岑:“这本书忠实记载了我这个人……我人生目前为止最重要的经验,就是和我父母住在中西部的成长历程。我觉得他们无法为自己发声,我觉得他们的经验——价值、生存的经验,他们所拥有的美国经验——我感觉这是我的一部分,我也是它的一部分。这本书我最重要的主张就是要回忆与体验,给予它真实的生命与形态。” 你会发笑,会颤栗,会抱怨,会哭泣,会离开书桌甚或这个国家,并发誓再也不回来,你也会再次想起你读严肃文学的意义。 ——《纽约书评》 弗兰岑是当今美国最重要的作家,而且可以说是唯一重要的作家。——《GQ》杂志 弗兰岑是一位奇才……《纠正》全面展现了他的技巧和才华。——《大西洋月刊》 这部恢弘的小说,讲述了美国现代家庭的流散……弗兰岑用一部悲喜剧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有缺陷的国家,以及同样有缺陷的关于完美的观念。 ——《纽约客》 乔纳森•弗兰岑用一桩婚姻、一个家族涌动的意识,以及一整个文明——我们的文明,写就了一部惊人的小说。——唐•德里罗 伊妮德•兰伯特,当了五十年的妻子和母亲之后,准备让自己享受一下快乐。不幸的是,她的丈夫,艾尔弗雷德罹患帕金森症,逐渐精神失常。他们的孩子也早已飞出了家庭的小巢,奔向各自生活的悲剧。 大儿子加里,银行的投资经理、居家男人,正努力说服自己和家人他没有临床抑郁症——尽管各方面证据相反;二儿子奇普,因性丑闻失去了高校的稳定工作,处于半失业状态,指望着靠手头的剧本赚钱;三女儿丹妮丝年轻美貌,逃离了惨淡的婚姻,成了纽约高级餐厅的主厨,却与一位已婚男性有染——至少她母亲如此怀疑。 尽管情势看起来无比绝望,伊妮德却意志坚定,她要纠正一切的错误,享受全家人的最后一次圣诞欢聚。
  • 他方世界

    作者:[美]约翰·克劳利

    ◆《西方正典》推荐作品,哈罗德•布鲁姆称之为“被遗忘的经典” ◆美国艺术文学院奖、世界奇幻终身成就奖得主约翰•克劳利代表作 ◆科幻小说俱乐部“50年50部最佳幻想小说” 时光缓慢坠落, 一个大家族走过循环的道路和季节,前往他方, 留下这部贮藏着旧日灵光的史诗。 《他方世界》以空间为核心元素,建构出一个与精灵有牵绊的美国大家族的秘密往事:七代人居住在一栋偌大的房子里,在时光变迁中静待故事终结、前往他方的日子。在精灵的主宰下,隔阂、欲望、失落、蒙蔽贯穿于家族史当中,但与此抗衡的是义无反顾、生生不息的爱。 全书布局宛如精美复杂的建筑,多重立面隐藏其中,随着认知角度的变换而徐徐展开。它像怀旧、感伤的爱情故事,又像原始自然力量与当代人类文明对抗的隐喻,是预言般的反乌托邦小说,也可能是蓄意模糊虚构与真实界限的元小说……作者隐晦地承袭了维多利亚时代以来有关精灵的文学艺术传统,又摒弃其芜杂荒诞的形态,结成这部借他者反观人类自身的上乘之作。 《他方世界》是一部重要的美国小说,足以媲美《百年孤独》和纳博科夫的《阿达》。——《波士顿评论》 《他方世界》和莎士比亚、刘易斯 •卡罗尔一样神奇,仿佛浑然天成……约翰•克劳利的文笔瑰丽恢弘,在世的英语作者当中,能与之比肩的文体家屈指可数,且多半是诗人。小说家里,唯有菲利普•罗斯一贯保持克劳利那样的水准。——哈罗德•布鲁姆 这本书,难以言传:是耀眼的疯狂,还是宜人的清明,抑或兼而有之。应该告诉每个进入本书世界的人:你离开时的大小会跟进来时不一样。——厄休拉•勒奎恩
  • 巨兽

    作者:[美] 保罗·奥斯特

    与《月宫》《纽约三部曲》并称三大代表作 美国当代小说家保罗•奥斯特风格最强烈的政治寓言 满怀理想的他,终将面对时代的巨兽奋力一搏 美国图书馆学会最佳图书 法国文坛最高荣誉麦迪西文学大奖 “六天前,一名男子在威斯康星州北部的一条公路边将自己炸死……” 这个由彼得•阿伦讲述的故事就这么开始了,故事的主人公是他的挚友本杰明•萨克斯。十五年前的一场作品朗读会,让两人结为莫逆之交,并在创作上相互提携。萨克斯拥有令彼得嫉妒的婚姻,拥有令彼得羡慕的智慧。然而一次意外的坠楼事件差点要了萨克斯的命,之后他就失踪了。再次见面时,彼得发现萨克斯就是破坏全美各地自由女神像的“自由幽灵”。现在,彼得必须将导致萨克斯之死的人生线索拼接起来。他惟一的目标,是在案件调查员公布所谓的“真相”报告前,抢先将事实经过讲述出来。
  • 哈克贝里·芬历险记

    作者:马克·吐温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的主要内容包括:小主人公哈克贝里·芬是个孤儿,无人管束,但心地善良,爱憎分明。他帮助黑奴吉姆逃往废奴区,一路上遇见了各式人等,遭遇了许多艰难险阻,终于获得了胜利。好朋友汤姆·索亚的母亲要收他作义子,但他不愿接受所谓的“教养”,宁愿继续过无人管束的生活,于是又逃了出去。每一个读者都会为他未来的命运担心。
  • 姐姐的守护者

    作者:朱迪·皮考特

    《姐姐的守护者》内容简介:13年来,凭借基因技术来到人间的安娜,不断向身患白血病的姐姐供应血液、白血球、骨髓、干细胞,现在,姐姐需要一个肾脏。无法忍受再做“姐姐的药”,安娜将父母告上了法庭,要夺回身体使用权。全球畅销作家皮考特以这部饱含争议而凄婉哀伤的小说,震撼了全球读者…… 点击链接进入: 《第十层地狱》 《换心》 《姐姐的守护者》
  • 莱伯维茨的赞歌

    作者:(美)小沃尔特·M·米勒

    “太了不起了……让人在不寒而栗的同时,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时代》 “饱含怒意,极具表现力……很棒的故事。”——《纽约时报》 “一个让人兴奋和充满想象的故事……绝对力荐。”——《图书馆杂志》 “一部了不起的小说……想象力尤为丰富,极富画面感,妙趣横生,具有深刻的理性与道德层面的内涵……除此之外,它还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故事,将会陪伴读者们很多年。”——《芝加哥论坛报》 “雨果奖”桂冠作品 三度荣获“轨迹奖”最佳科幻长篇 读者票选“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幻小说”之一 令《时代》、《纽约时报》震惊的恢宏巨作 人类社会的数次轮回,文明的种子从未灭亡 那些我们最珍视的,在世界末日里全部被埋藏在废墟里,但当它们重见天日,书籍的光辉将再一次点亮文 明的火种 从二十世纪的全球性核灾难后六百年到公元3174年,再由另外一场全球性核灾难到公元3781年。三个看似极为松散的时间段形成了一个令地球文明从毁灭到复兴到再度毁灭的悲怆轮回。而在这轮回中,莱博维茨修道院的僧侣们,坚守着千年不变的职责:为人类保留文明的火种…… 人类的道德本性能否战胜科学发达所带来的各种诱惑?是否只有宗教才能守护并救赎人类最后的理性? 本书配有8张全彩插图
  • 我生命的速度

    作者:[美] 杰里米·杰克逊

    十四岁的凯文参加完运动会后,坐父亲的车回去。就在那个漆黑的夜晚,校车在桥上打滑翻覆,同学、女友和教练全部遇难。 一年后,凯文转学,再也想不起昔日过往。他成为运动场上的天才,赢得每一场比赛,打破一个又一个纪录,但他却仿佛置身于一个被创伤隔绝的真空世界。 他用玩世不恭的叛逆填充内心的空虚,用看似冷漠的疏离遮掩前程的迷茫。终于有一天,凯文决定不再为别人,而是为自己奔跑。在比赛的最后一圈,他突然转过身,在全场哗然中逆向朝起点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