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认知科学

  • 语言、演化与大脑

    作者:王士元

    本书为《语言学论丛》的专辑。该书是王士元教授在北京大学“语言与大脑”系列讲座整理而成。本书从达尔文的演化论开始讲起,从灵长类到智人,从语言的演化到词汇的演化,从黑猩猩的语言到人类大脑的神经元,从语言学的发展到儿童的语言习得,从研究大脑的几种方法到声调与大脑、类别、音乐的关系……王士元教授带您走入语言和大脑神秘关系之旅。
  • 心灵的未来

    作者:加来道雄 (Michio Kaku)

  • 人心难测

    作者:彭孟尧

    如果思考、认知与情绪是大脑的作用,那么刻骨铭心的爱情与永恒不变的友情,也只是大脑神经系统的一连串反映?如果情感只是脑神经的反应,当我们创造出会思考、有情欲的机器人时,要如何区分彼此呢?人类的思维和情感表现真的只能用大脑神经系统来解释吗?还有什么关键被忽略了吗?   本书尽量用浅显易懂的文字,避免艰涩的学术名词,来介绍并解说哲学家对于心与认知的研究,因此本书的读者定位在具备一般理解能力的朋友,而不是学术界已有所成的资深前辈。   若思考、认知与情绪是大脑的作用,那么刻骨铭心的爱情与永恒不变的友情,难道只不过是大脑神经系统反应下的产物吗?这种说法好似贬低了人的价值,却仿佛同时提供我们关于“人”的另一种想象。身处科技与幻想发达的时代,我们梦想着有一天能够创造出会思考的机器人,例如击败过世界棋王的电脑“深蓝”。我们更梦想着有一天机器人能够更像人:除了思考,还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人类真能办到吗?是我们的想象力太过丰富了,还是目前的科技仍不够发达?本书将最近三十年来哲学家对于这些问题的讨论做了一些整理,以浅显的方式来说明这个发展迅速的研究领域里,重要的哲学问题、哲学学说及其遭遇的困难。不仅让读者对人类价值作深切反思,亦是开拓视野的阅读经验。
  • Rationality for Mortals

    作者:Gerd Gigerenzer

    Gerd Gigerenzer's influential work examines the rationality of individuals no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ogic or probability, but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adaptation to the real world of human behavior and interaction with the environment. Seen from this perspective, human behavior is more rational than it might otherwise appear. This work is extremely influential and has spawned an entire research program. This volume (which follows on a previous collection, Adaptive Thinking, also published by OUP) collects his most recent articles, looking at how people use "fast and frugal heuristics" to calculate probability and risk and make decisions. It includes a newly writen, substantial introduction, and the articles have been revised and updated where appropriate. This volume should appeal, like the earlier volumes, to a broad mixture of cognitive psychologists, philosophers, economists, and others who study decision making.
  • 我们为什么说谎

    作者:戴维·利文斯通·史密斯

    《我们为什么说谎》大胆宣称,人类的心智结构从一开始就被设计成具有欺骗能力,人类惊人的欺骗技巧乃至自欺本领,就藏匿在人性之中。《我们为什么说谎》完美地汇集了相关的主要论述,有最新最准确的生物学观点,也有清晰的心理学假设,同时写作风格引人入胜、通俗易懂。人类的进化、社会文明及潜意识如何教我们说谎?说谎,其实没有好坏之分,它只是一种超越法律和道德的求生本能。
  • 精神分析艺术

    作者:托马斯·奥格登

    为什么梦是心智最重要的精神分析活动?那些未作出的梦与被打断的呐喊又意味着什么呢? 《精神分析艺术》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精神分析视角,通过解读弗洛伊德、克莱恩、温尼科特、拜昂等人与梦有关的作品,以及博尔赫斯的小说及弗罗斯特的诗歌,探索了精神病理学是个体梦到自己体验能力崩溃的体现这一观念;重新解读了客体关系理论的起源,并讲述了自己的精神分析写作体验。在作者看来,精神分析并非仅仅是一种技术,而更多的是一门艺术,是以一种充满人性和同情的态度对待病人,通过理解自身的相应情况来设身处地地理解病人,因为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每个人都是病人。 前 言 第一章精神分析这门艺术:导出未做之梦、延续被打断的呐喊 第二章我不会丢弃的东西 第三章客体关系论起源的新解读 第四章谈无法做梦 第五章什么是真实的以及是谁的想法? 第六章解读拜昂 第七章谈抱持与容纳、存在与做梦 第八章谈精神分析写作 序言 从一开始,写这本书对我来说就有一种很亲切、很个人的感觉。写书的经历,感觉就像是在几年的时间跨度里,以我自己在当前人生阶段对精神分析的构想为题,给一位同事写了一系列的信件。精神分析的理论和实践,甚至在我写作的过程中(或者说得更确切点,尤其是在我写作的过程中),都一直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进程里;这一点,我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博尔赫斯(1970)说,他花了毕生的时间来重写他发表的第一本诗集。在此我与他深有同感:对那些我认为是精神分析最重要方面的部分,我不断试图将我的理解付诸语言;我试图说出它们是如何成为我本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并且也说出它们又是怎样成为我作为一名不断成长着的精神分析师的一部分的。这本书代表了我这种终身长期努力的最新近的部分。 -------------------------------------------------------------------------------- 文摘 这一章的主题是,精神分析作为一门艺术,其进程是一个不断自我创造的过程。精神分析是一种亲历的情感体验(1ivedemotionalexperience)。这种体验无法翻译,无法抄录,无法录制,无法理解,也无法付诸语言。体验就是体验。但我相信,关于这种亲历的体验,我们还是能够讲出很多有价值的东西的--我们仍然能够去思考分析师和病人之间在参与精神分析时所发生的一切。 我发现在自己思考的时候--我的很多想法都诞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一个很有用的方法就是,限定自己使用尽量少的文字去捕捉文义的精华。我的经验是,精神分析的作品就像诗歌一样,精辟的文字和意义集中在一起就能大展语言的力量,表述难达之意。在这一章里,我以一句高度浓缩的开场白来说明我所设想的精神分析的过程,然后再进一步更加充分地阐述那一整套高密度的理念。由于我所构想的精神分析法中的各个元素都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在这一章中的很多地方我都会回过头去反复阐述,或是暂时不按顺序跳跃性地解说(也许这正映射出精神分析体验本身的运行方式)。在本章结尾处,我将详尽地介绍自己的一次分析经历,其中我和我的病人能够一起思考、探讨,并且延续(过去)未能作出以及被打断的梦。 一个人到一位精神分析师那里去咨询,因为他的情感正经历着痛苦,而他自己并不知道,他之所以痛苦就是因为他无法做梦即他不能做无意识的。
  • 自由意志

    作者:[美]萨姆·哈里斯

    几个世纪来,科学被排斥在善恶对错的问题之外,像“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底有没有自由意志”这样的终极话题长久地供奉在哲学和神学的圣坛上。 认知神经科学家萨姆•哈里斯勇猛地将自己的科学之剑指向道德世界。他提出科学不但可以,而且更应当成为道德问题的准则,科学可以为人类设立新的价值观,带领我们走向真正幸福的生活。 在《自由意志》一书中,哈里斯以睿智、妙趣横生的方式向我们揭开了“自由意志”的秘密,心理学、物理学、哲学“自由意志”原来是场幻象,我们该不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如果我们不能,世界是否会变得更糟。书中不但有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淼博士的精彩导读,更有作者与著名哲学家、认知科学家丹尼尔•丹尼特的激情辩论。
  • 上脑与下脑:找到你的认知模式

    作者:(美)斯蒂芬 M. 科斯林(Stephe

    四位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 史蒂文•平克、丹尼尔•吉尔伯特、霍华德•加德纳、杰罗姆•卡根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主任 周晓林 联袂推荐 安人心智科学总监 阳志平导读 世界顶级认知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斯蒂芬 M. 科斯林 基于全新的脑科学研究成果 帮助你找到自己的认知模式 你相信左脑掌管逻辑和语言,右脑掌管艺术和直觉,却不知道大脑应该分为“上脑”和“下脑”? 过去半个世纪,流行文化让我们相信左脑与右脑决定着不同的性格特征。我们通常认为右脑发达的人有艺术气质,而左脑发达的人逻辑性强。但左右脑的区分实际上是缺乏科学证据的。 在这本对人格研究做出开拓性贡献的书籍里,世界顶级认知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斯蒂芬 M. 科斯林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了解自己的全新方法,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描述上脑和下脑是如何共同协作的。他告诉我们,人的大脑分为上脑和下脑,下脑负责对信息分类整理,上脑负责根据整理过的信息制订和执行计划,而根据对上脑或下脑的使用偏好,可以把人的认知模式分为四种: 如果你习惯同时高度使用上脑和下脑,那么你就是行动者 如果你习惯高度运用下脑,却不喜欢使用上脑,那么你就是感知者 如果你习惯高度运用上脑,却不喜欢使用下脑,那么你就是刺激者 如果你上脑和下脑都没有高度使用,那么你就是适应者 认知模式不但影响你的感觉、思维和行为,而且还会影响你和伴侣、朋友及合作伙伴的关系。一旦了解了自己的主导认知模式,你将发现提升自我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新办法。
  • 意识的限度

    作者:恩斯特.波佩尔(Ernst Poppel

    恩斯特.波佩尔(Ernst Poppel),哲学博士、教授,于1940年生于波莫瑞(今属波兰)的施韦森城。他曾在弗莱堡学习文学、历史和哲学,随后在联邦德国海军服役两年。1962年至1968年,他先后在因斯布鲁克、弗莱堡和慕尼黑学习心理学和动物学,并于1968年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 1974年,他在慕尼黑大学医学院获得感觉生理学教授资格,1976年,在因斯布鲁克大学理学院获心理学教授资
  • 认知、脑与意识

    作者:Bernard J. Baars,Nic

    一股新的研究浪潮正改变着我们对人类思维和大脑的认识。许多基础教育领域已要求学生对认知神经科学具备基本的理解。不过,目前多数教科书都是为生物学专业的学生准备的,很少考虑心理学和其他相关专业的读者。本书意在填补这一空缺。 专为心理学、医学预科、教育不及神经科学本科生和研究生而写;采用易于理解的主题式写作方式,无需神经科学或生物学背景;章节设置循序渐进,可读性强,以简单漂亮的绘图作品构建大脑,令人印象深刻;每章结尾处附有思考题和绘图练习,帮助加深理解。
  • 人是如何学习的

    作者:[美] 约翰•D•布兰思福特

    当今世界正面临着一场“学习的革命”,我们将彻底改革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已经习以为常的、旧的、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创造出一种在真正意义上尊重人的主体性、激发人的创造性、相信并注意开发人的潜力、便于人与人交际与合作的崭新的教育观念和学习模式。人们对有效学习的观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学研究的重点已从如何教转向如何学,从结果转向过程,从机械操练转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学生不再被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知识的建构者和生成者。 《人是如何学习的》(扩展版)集合了美国当代学习科学顶尖研究人员的智慧,对人类学习的科学基础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研究,探索更好地将学习科学方面的研究发现与实际的课堂教学连接起来的关键的问题。本书的新颖之处在于吸收了认知科学、发展心理学、神经科学、人类学等领域的重要观点和例证。来自这些领域的真知灼见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加深了我们对“人是如何学习的”的理解,使我们能够更加从容地面对学习革命的挑战。
  • Phantoms in the Brain

    作者:V. S. Ramachandran,S

    Neuroscientist V.S. Ramachandran is internationally renowned for uncovering answers to the deep and quirky questions of human nature that few scientists have dared to address. His bold insights about the brain are matched only by the stunning simplicity of his experiments -- using such low-tech tools as cotton swabs, glasses of water and dime-store mirrors. In Phantoms in the Brain, Dr. Ramachandran recounts how his work with patients who have bizarre neurological disorders has shed new light on the deep architecture of the brain, and what these findings tell us about who we are, how we construct our body image, why we laugh or become depressed, why we may believe in God, how we make decisions, deceive ourselves and dream, perhaps even why we're so clever at philosophy, music and art. Some of his most notable cases: A woman paralyzed on the left side of her body who believes she is lifting a tray of drinks with both hands offers a unique opportunity to test Freud's theory of denial. A man who insists he is talking with God challenges us to ask: Could we be "wired" for religious experience? A woman who hallucinates cartoon characters illustrates how, in a sense, we are all hallucinating, all the time. Dr. Ramachandran's inspired medical detective work pushes the boundaries of medicine's last great frontier -- the human mind -- yielding new and provocative insights into the "big questions" about consciousness and the self.
  • 认知心理学

    作者:艾森克

    《认知心理学》(上下)(第4版)讲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家对行为主义观点开始表现出怀疑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般认为,1956年是认知心理学诞生的一年,因为那一年发生了几起重要的事件。如Chomsky发表了他关于语言起源的理论、G.A.Miller发表了短时记忆容量有限的研究结果、Bruner等利用人工概念研究结果、Bruner等利用人工概念研究了概念形成问题、Newell和Simon开发了《通用问题解决者程序》以及Piaget也在这个前后提出了其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
  • 意识探秘

    作者:(美) 科赫

    《意识探秘:意识的神经生物学研究》内容简介:意识是科学上至今还未解决的超级秘密之一。什么是意识?意识是怎样产生的?意识有什么益处?只有人才有意识吗?为什么我们有那么多的动作并不需要意识参与其中?回答这些问题,将使我们对人之所以为人有全新的认识。《意识探秘:意识的神经生物学研究》是作者与克里克对上述这些问题长期合作研究的结果。《意识探秘:意识的神经生物学研究》探讨了动物和人主观心智的生物学基础,探讨并提出了一种意识研究的框架——用实验方法找出表达意识的神经相关物。全书以视知觉研究为切入点,结合注意、记忆、自动行为、失认症和“裂脑人”等病理现象的研究,总结了意识研究的科学基础,概括指出了我们知识的不足之处和今后研究的方向。《意识探秘:意识的神经生物学研究》反映了继克里克《惊人的假说》之后,他们合作研究的新进展。《意识探秘:意识的神经生物学研究》的语言风格亦以洗练生动见长。
  • How the Mind Works

    作者:Steven Pinker

    In this extraordinary bestseller, Steven Pinker, one of the world's leading cognitive scientists, does for the rest of the mind what he did for language in his 1994 book, The Language Instinct. He explains what the mind is, how it evolved, and how it allows us to see, think, feel, laugh, interact, enjoy the arts, and ponder the mysteries of life. And he does it with the wit that prompted Mark Ridley to write in 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No other science writer makes me laugh so much. . . . [Pinker] deserves the superlatives that are lavished on him." The arguments in the book are as bold as its title. Pinker rehabilitates some unfashionable ideas, such as that the mind is a computer and that human nature was shaped by natural selection, and challenges fashionable ones, such as that passionate emotions are irrational, that parents socialize their children, and that nature is good and modern society corrupting.
  • 贪婪的大脑

    作者:【英】丹尼尔·博尔

    我们欣赏梵高的《星空》,陶醉于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面对白雪覆盖的山峰,敬畏之情油然而生,所有这些体验都离不开意识。然而,意识具有主观性,属于个人经验,很难准确把握。长久以来,哲学家们都声称,意识太神秘了,科学无法洞悉意识。 神经科学家丹尼尔•博尔在《贪婪的大脑:为何人类会无止境地寻求意义》一书中提出了一种新的意识运作模式,他的观点与传统的哲学观点完全不同。博尔认为,意识是大脑的产物,随着知识积累,意识也在发展。意识实际上是一个思想工厂,是经过精心选择的、致力于创新的精神空间。意识的主要任务是发现深层结构。 博尔的意识运作模式解释了我们的大脑为何会贪婪地探寻信息,尤其是那些具有模式的信息。比如,当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后,我们会玩填字游戏和数独游戏。从生物学角度看,玩这些游戏只是在浪费时间;但在博尔看来,这种探寻结构的行为有重大的进化意义。正是这种对结构模式的探寻,引导人类发现了火,学会耕种。 本书将认知与创造力相联系,为解开意识这一科学谜团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见解。
  • 意识的宇宙

    作者:[美] 杰拉尔德·埃德尔曼,[美] 朱利

    本书对意识理论进行全面研究,建立在近代神经科学基础上、致力于对意识的产生、及人们对意识的认识如何帮助其“把严格的科学描述与人类知识和经验的宽广领域联系起来”等问题进行解答。
  • 认知心理学

    作者:(英)艾森克,基恩

    Eysenck和Keane撰著的《认知心理学》一直是认知心理学领域学生和教师首选的教材之一。该书第五版是一个全面修订版,反映了认知心理学的新发展,而且在内容和形式上也更利于学生理解。该书主要包括:认知神经科学的新材料,如通过脑成像研究来介绍大脑的工作原理;当代学者对意识的研究;实验认知心理学;认知科学,特别是有关认知建模的内容;认知神经心理学,特别是脑损伤后的认知模式;对各个主题的全新介绍和总结。 作者把传统的和全新的研究方法整合在一起,对知觉、注意、记忆,概念,语言,问题解决、判断和推理给出了充分,一致和全面的介绍。这本书不仅提供了心理学本科生应该了解的内容,而且也是那些计算机科学、教育、语言学、生理学和医学本科生的主要参考书。
  • 心理和脑

    作者:Tom Stafford,Matt We

    本书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探讨了脑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用各种实验、窍门和信息的形式介绍了视觉、运动技巧、认知、阈下知觉,以及大脑是如何工作的。每一单元(Hack)检验了脑的一个特殊操作,了解脑对此的相应的反应,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获取有关大脑的结构和内部设计的知识,并更多地了解脑的整体动作和活动过程。本书以独特的方式来考察我们的心理和脑,从大脑内部着手,用100个单元的Hack帮助读者了解脑是如何工作的,人们是如何认识这个世界的。 本书适合喜爱心理科学、脑科学、计算机科学以及科学知识的人士阅读,也可作为心理学课程和心理学入门教材。 ------- 目录 序 致谢 前言 第一章 潜入大脑 不揭开天灵盖,发现脑如何工作 脑电波:利用EEG取得概貌 正电子断层扫瞄:以PET间接衡量活动 功能性磁共振:当今发展状况 穿颅磁刺激:大脑开关 神经心理学,10%传说,为什么我们使用整个大脑 认识中枢神经系统 皮质层与脑叶之旅 神经元 侦测认知功能对皮质层血流的影响 为什么人类的行为方式不像电梯按钮 建立自己的知觉人体模型 第二章 视觉 了解视觉加工过程 视觉系统的局限 要看就要行动 确定盲点的位置 瞥见视线中的空隙 时钟暂停 从注视中解脱出来以加快反应 自以为看到立体事物 物体会移动,光源不会动 深度事件 明度如何与亮度区别:棋盘阴影错觉 用太阳眼镜建立深度错觉 实静似动 调整 不移动却能呈现运动 运动的推断:闪烁迟滞效应 变得亦步亦趋的滑行方块 了解旋转蛇的错觉 缩短想象的距离 探索防御硬件 神经噪声不是程序错误而是功能 第三章 注意 细节与注意的局限 数量估计数得比较快 感受注意力的出现与丧失 注意力获取 别回头看! 避开注意力的漏洞 无视改变 把东西变不见! 大脑也会处罚放羊的小孩 通过电子游戏,促进视觉注意力 第四章 听觉和语言 用双耳辨别时间 分辨声音方向 发现音高 保持平衡 探测声音的极限 语言是对大脑的宽频输入 词汇的发音影响观感 防止阅读缓;中记忆体溢位 运用平行化的强大加工程序 第五章 整合 声音里加入时机信息光线里加入位置信息 别把注意力分散到不同位置 认不清青红皂白 别去那边 多感官相结合强度会增加 看着自己,会让感觉更敏锐 用眼睛去听:McGurk效应 注意来自他处的声音 自言自语 第六章 运动 坏掉的电扶梯现象——自动导航 控制自己 塑造身体图式 挠不到自己的痒处 骗过半个大脑 用我!用我! 右利手、左利手 使用右脑——也会用到左脑 第七章 推理 小心数字 思考频率,而不是概率 找出作弊的人 自欺欺痛 维持现状 第八章 组合 捕捉完形 基于同步原则 光点中的人形 有生命了! 因果关系般清晰易懂 无知无觉的行动 第九章 记忆 心底浮现的事物 潜意识讯息既薄弱又简单 似曾相识 保持思路清晰(如果你能做到) 制造错误记忆 改变情境制造可靠的记忆 利用情境促进记忆 自立自强 通过记忆指引方向 灵魂出窍的体验 阴阳魔界:假眠状态 泡咖啡的习惯动作也很好喝 第十章 他人 了解面孔的特殊性 发出情绪信号 让自己快乐 冷热记忆 你看我在看哪里 有样学样 散播恶劣心情 我思故我如是 名词术语表
  • 认知心理学

    作者:R. L. Solso,M. K. Ma

    《认知心理学》(第7版)是认知心理学的主体教材,介绍了认知心理学有关方面的知识。内容包括:认知神经科学;知觉与注意;模式识别;意识状态;记忆过程;知识的表征;心理表象;认知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