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访谈

  • 面对面

    作者:潞潞 主编

    面对面:外国著名诗人访谈、演说,ISBN:9787200047783,作者:潞潞主编
  • 苏童

    作者:苏童等,毛丹青

    这是继图文书《莫言·北海道走笔》〈上海文艺出版社〉之后的又一次操作。这些年,中国作家出访国外的机会越来越多,这不仅对向世界宣传中国文学有相当积极的作用,同样也为中国作家了解异域的文化提供了零距离的视点。与苏童同行出访日本的还有北京和上海的新闻记者,包括80后才女田原(blog)也参加了京都旅行,书中不仅收录了游记部分与苏童文学对话的全部记录,同时还再现了苏童与日本汉学家们面对面的谈话内容,对了解当代中国与世界文学的走向有帮助作用。
  • 娱乐至死

    作者:吴虹飞

    继《这个世界好些了吗》,《娱乐至死》这是吴虹飞的第二本访谈录。 访谈者吴虹飞,依然保持了她以往的风格——如她自己所说——没有任何采访技巧,“只负责沟通,交流,聆听,记录,整理”,把采访还原到一种“零度状态”。 而接受访问的主角们,都是近两年吸引了人们最多眼球的知名人物。他们,从重出江湖的王朔,严肃的新闻主持人白岩松,成功转型的黄健翔,少年得志的韩寒,经历了死生之劫的功夫皇帝李连杰,一夜成名的刀郎,一直到绯闻漩涡中的前国家主义代言人赵忠祥,“乞讨作家”洪峰,臭名昭著的大嘴宋祖德,娱乐界的“小丑”芙蓉姐姐,打破潜规则的张钰……这些各行各业的人物,或杰出,或潦倒,或享有盛名,或千夫所指。唯一的共同点,可能就是他们自觉、不自觉地,置身于娱乐的舞台之上。无论他们自己如何定位,在公众眼中,他们都是娱乐界人物,是被归入各类媒体报道的娱乐版面的。
  • 明报·大家大讲堂

    作者:钱穆,胡适,金庸,余英时,白先勇

    1. 余英时、李约瑟、钱穆、白先勇、杨振宁、夏志清、高行健、金庸等知名大家的谈话录,首次在内地公开。 2. 《明报月刊》在海内外知识分子和普通读者心目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由于发行区域的限制,这本杂志为内地读者无缘见到。本书是将该杂志四十年间的精彩篇章结集出版。 第一卷 国家与知识分子 第二卷 中国文化与现代化 第三卷 笑游大观园 第四卷 铿锵人物
  • 生命之痛

    作者:凤凰书品 编

    《生命之痛》围绕对国计民生有重要影响的主题层层追查,毫不留情,敢于触碰灰色地带和具有争议的问题,对其进行深入解剖分析,抽丝剥茧,用另类的角度呈现事件真相,并带来深刻的思考。每个人只有一条命,每个人只有这一生,这就是凤凰卫视特别关注生命,关注人生的理由。凤凰著名主持人曾子墨和她的《社会能见度》团队在每一个第一现场,用明澈的眼睛观察,用敏感的心灵思索,用她贯有的一针见血的方式提问,从而引起人们对生命与生存感叹与思考。生存是人类的永恒主题,是艺术的永恒母题,也是记者、学者的永恒话题。当我们的生存环境变得越来越透明的时候,我们有幸看到一些隐藏在社会底层的问题——生命不能承受之痛!
  • 东鸣西应记

    作者:王鼎钧 编著

    当代著名华文作家王鼎钧先生的“回忆录四部曲”、“人生四书”、“作文四书”等作品在大陆出版以后,引起读者的广泛关注,影响巨大。本书是王鼎钧先生的访谈集,由其亲自整理编排而成。访谈者为资深媒体人、学者、作家等,海内外皆有。这些访谈提问角度众多,话题涉及面广,深浅错落,从文学创作、人生经历、历史变迁至宗教信仰、人情世故,可谓路径纵横;而王鼎钧先生的回答则深入内心,娓娓道来,恳切圆融,尽显耄耋长者的智慧和豁达;其对答之语颇具古风遗风,文风挥洒自如,字里行间透出散文大家的风范。 ———————————————— ———————————————— 他以独树一帜的散文创作,被誉为“当之无愧的散文大师” 他以影响巨大的回忆录四部曲,被称为“一代中国人的眼睛” 当代著名华文作家王鼎钧先生首部访谈集 深入剖析内心,谈论文学创作、阅读兴趣、战争梦魇、白色恐怖、宗教信仰、人情世故……
  • 艺术访谈录

    作者:杨子

    本书收录了杨子与当今活跃在文学艺术领域的20位中外顶尖人物的对话。他们是:诗人食指、王寅,作家阿城;音乐家郭文景、刘索拉,歌手罗火佑、齐豫;艺术家陈丹青、徐冰、艾未未、朱德庸、海波,艺术评论家巫鸿;法国新浪潮大导演埃里克·侯麦,法国著名电影评论家米歇尔·傅东,中国导演张元、吴文光、段锦川、孟京辉、陈果。 杨子是资深传媒人,也是一位诗人和诗歌翻译者,他和20位杰出人物的对话涉及当代艺术的诸多问题。这里没有枯涩的理论,没有老生常谈和故弄玄虚。这是诚恳的,有头脑的,精彩纷呈的对话。书中同时收入了120幅被访者及与被访者相关的珍贵图片。
  • 对话中国

    作者:(法)桑斯

    “在中国的舞台上,我的首度贡献是记录了所有的会议和让别人听到了艺术家们的声音” ——杰罗姆•桑斯 2008年3月,在杰罗姆•桑斯上任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馆长之后不久,他就开始酝酿这样一本访谈录。它既是对桑斯先生过去二十多年的策展生涯中,同全世界数百位艺术家所进行的访谈的延续,也预示着他和中国当代艺术的关系进入新的阶段。 桑斯同中国当代艺术结缘可以追溯到20年前。20年来,我同许多常驻法国的中国艺术家譬如黄永砅、王度和陈箴,都建立起了深厚了感情。他们一起工作、讨论艺术和庆祝新年,并成为桑斯最可爱的朋友圈子之一,也开启了他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兴趣和热忱。所以当得知自己将在中国、在今天的北京真正地介入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之时,他自然是满怀热情和干劲。 桑斯将这本访谈视为我在中国艺术界工作的起点。从2008年的春天到冬天,桑斯利用工作间隙奔波于中国艺术家的工作室之间,观察他们的工作状态和创作动向,并通过访谈了解他们的看法,提出他的问题。这32位艺术家都是对当下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很有影响力的人物,而这些对话则可视为他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探究,和艺术家对他们自身创作的梳理。 这本书的中英文版本分别由北京三联书店和东八时区书店出版和发行。对中国读者而言,他们有机会绕开晦涩的语言,而直接面对艺术家的本色,让当代艺术这个对中国人来说多少有些匪夷所思的词语,能勾勒出现实而可爱的轮廓。而对外国读者而言,他们也终于可以透过一个工作于中国的西方策展人的视角,接触到鲜活的中国艺术家个体,倾听他们真实的生活和创作经历。中英文版用同样的内容和不同的语言,向中国和世界传递出中国艺术家强有力的声音。
  • 不实

    作者:柏邦妮

    黄立行坏得有模有样、余文乐给了一个大惊喜、陈柏霖在《蓝色大门》中的亲笔信、黄秋生大叔口无遮拦幽默任性、张曼玉最爱平淡的生活、巩俐大方地谈张艺谋、大眼睛赵薇其实很有思想、周迅的手这么肉肉的、桂纶镁喜欢“专注”的男生……每个访问读完后都像重新认识了他们,邦妮说这就是她所要呈现的“真而不实”。 这本访谈录访问了陈柏霖、郑秀文、高圆圆、范冰冰、范晓萱、蔡健雅等二十位明星。
  • 谈话即道路

    作者:许晓煜

  • 孤岛访谈录

    作者:黄集伟

  • 哈佛主义

    作者:张宏杰

    这本书是在不知不觉中写成的,因为写之前并没有用太多的时间去构思,而是在不断的采访中形成这本书的轮郭。书中23位主人公基本上都是2002年7月份在国内大学毕业,然后马上飞赴美国留学,其中12位去哈佛,6位去斯坦福,5位去麻省理工。这排人称得上是中国2002年最优秀的中国大学毕业生,也是名副其实的一批中国“青年精英”。 排在前3位的学校基本不分上下,各有千秋,称之为“世界三大校”,也是世界超级名校。国内的“三大校”指的是清华,北大和中科大,中国高中生对“国内三大校”也是各有所好,正如中国大学生对“世界三大校”各有所好一样。能去“世界三大校”的人在国内都是不简单的,我主要采访的是去哈佛的学生,今年被哈佛录取的中国学生有三十多人,我基本上都联系到了,有的人老早去美国了不方便采访,有的人拒绝我的采访,有的根本就不理睬,最后真正采访到的只有12位。斯坦福和麻省理工两所世界名校跟哈佛处于同个档次,我同时采访了今年去这两个学校的中国学生,在他们身上我同样发现了很多闪光的东西。
  • “断裂”:世纪末的文学事故

    作者:汪继芳

    1998年,朱文与韩东聊天,聊出一个“断裂”行为。他们以一个作家向另一个作家提问的方式,设计了一份有十三个问题的问卷。问卷发放以后,反馈回来的答案,以一种有进攻色彩的方式,明确了一代作家的基本立场与形象,被认为是对过去数年来文坛上业已建立的既定秩序的否定。这本书,就是作者事后所做的这一文坛突发事故的备忘录。
  • 亲爱的风流人物

    作者:李怀宇

    《亲爱的风流人物(58位港台妙人素描)》系当今港台风流人物的趣事与思想的记录。所选人物,名气在两岸三地读者中耳熟能详,作者却另辟蹊径,以举重若轻的笔调,刻画出名家鲜为人知的一面。
  • 小凤丢手绢:寻问当代26位先锋人物(A、B卷,2CD)

    作者:金小凤

    他们所谈内容,均有鲜明的个人特点,既是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又是对新文化含义的阐述与探讨。
  • 罗伯-格里耶访谈录

    作者:伯努瓦·皮特斯

    ●阿兰·罗伯-格里耶的这组长篇访谈是2001年在位于卡昂附近的阿登修道院内的法国当代出版纪念协会(IMEC)录制的。作家把生平及其作品的所有档案都存放在该资料馆:照片、手稿、报刊文章的摘录、通信…… ●作为熟悉罗伯-格里耶作品的行家,阿努瓦·皮特斯成功地把这位作家引出了人们所熟知的路径之外。他在书里提到了他在一个不合常规的家庭读过的青少年时代;随后,他又讲述了新小说与新电影的历程。他用富有才华的方式激活了整整一个时代的氛围,也为一些历史人物,诸如热罗姆·兰东、罗兰·巴特、玛格丽特·杜拉斯和让-保罗·萨特勾了出人意料的肖像…… ●伯努瓦·皮特斯,作为一位熟读阿兰作品的作家与研究者,在阿兰手稿的档案馆(IMEC,法国当代出版纪念协会)与他进行了一次长时间的访谈并拍摄下来。而阿兰·罗伯-格里耶作为一个出色的讲故事的人,他带领对谈者以及读者,做了一次漫长的穿越,主题则是法国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现象“新小说”以及组织起这次变革的阿兰自己的作品。他同样也谈到了自己的电影,可尽管他将舞台照亮,他电影中的谜团却由此完全解开。 ●研究罗伯-格里耶新小说与新电影的权威访谈录; ●最精到的解读,最幽默的分析,还原一个真实而富有才华的罗伯-格里耶; ●国内第一本关于罗伯-格里耶的访谈录。
  • 30岁后,为梦想寻找现实的出口

    作者:李梓新 主编

    《30岁后,为梦想寻找现实的出口》讲述的是你的故事,我们的故事,普通人的故事。从别人的故事里寻找感悟,从别人的经历里找到自己的方向。 30多岁、不再年轻的年轻人、还未中年的中年人,是什么样的一代人? 20世纪20年代初,他们是“迷惘的一代”;40年代末,他们是“垮掉的一 代”;60年代,他们是“反叛的一代”。 在今天,在中国,他们有一个新名字:“三明治一代”。他们上有老、下有小,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也面对着现实的“压力山大”。他们夹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夹在父母和孩子之间,夹在上司和下属之间,夹在城市和故乡之间,夹在工作和创业之间,面对工作、婚姻、创业、自我、责任…… 他们职业不同、背景各异,一些人被生活打败了,一些人寻找着更好的选择,追寻内心的价值,在困难与压力下坚持梦想,去实现“生活在别处”。 《30岁后,为梦想寻找现实的出口》写下了他们的故事,记录了他们的抉择和坚持。这些故事,也是你我的故事。
  • 自由的思想

    作者:河西

    河西所著的《自由的思想——海外学人访谈录》是继《革命的标记——今日先锋访谈录》的又一力作,前者多谈人生历程,而这本主要侧重于文学思想。书中这些居于英国、法国、美国、中国香港和台湾的学者,畅所欲言地讨论了民主、改革、学术自由、身份认同、城市发展、文学垃圾问题等,形成思想的碰撞。
  • 不上流,不下流

    作者:困困

    《不上流,不下流》是针对中国文娱界名人的“人物特写”。共有20组人物,主要分四个部分:一、文学出版业;二、文娱界;三、艺术与电视业;四、其他。在写法上,大部分争取多次、长时间跟踪访问,尝试“非虚构写作”的方式完成。大部分发表于《GQ智族》。 这里总有你感兴趣的名流 没有杀死我的,使我更强壮: 陈冠希、倪震、费翔、王菲、张艺谋 嗡声作响的出版王国: 路金波、孙甘露、海子、曹禺、慕容雪村、李海鹏 忧伤的老板: 左小祖咒、 崔健、王伟忠 媒体界菲茨杰拉德: 谷岳、白狼、哥伦比亚人 、宋怀桂 这里总有你不知道的一面 我是男人,这个世界男人喜欢性,也需要爱。——陈冠希 有点儿意思。——王菲 如果说我是韩寒的经纪人,那是看低我;说我是他的人生导师,那是看高我。——路金波 别相信他们,他们骗你呢,他们一点都不痛苦,他们是受益者,肯定都买了房子,买了股票吧。 ——崔健 牢骚没有意义,把非虚构写作的困难归到环境是不公平的。很多时候给你留了缝隙,只是你做得不够好。——李海鹏 人不可能变成神。但如果把人做好了,自然就成了神。因为后人需要神,后人会把你塑造成神。——左小祖咒
  • 别求新声

    作者:汪晖

    本书主要收录了汪晖在近十年来发表在各重要媒体上的访谈记录,领域涉及到当下思想论争,文学潮流演变,学术体制状况等热点。特别是其在《读书》杂志担任主编的十年间,他对中国学术界诸重要问题都做出的自己独到与精辟的见解,都能在本书中看到比较全面的表述。本书也看成是对世纪之交诸多嬗变问题的个人记录与回顾,这本口述含量较重的书相当于是一本全新的《重访九十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