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访谈

  • 我们同年生

    作者:大江健三郞,小泽征尔

    一位是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现今仍笔耕不缀的文学家大江健三郎先生;一位是先后担任过多个著名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活跃于全球乐团的指挥家小泽征尔先生。两位享誉世界大师在世纪之交开始了一段对话——文学与音乐的对话。其实,更确切地说,那是一段艺术与人生的对话,是同年出生、童年埋下梦的种子、并最终摘得硕果的两位多年好友为读者展开的一幅精彩画卷。 “传承”、“锤炼”、“沟通”、“阐释”……一个个醒目的字眼鲜活地撞入视线,带给人们扑面而来的惊喜与源源不断的感动。
  • 访问

    作者:梁文道

    梁文道最新力作,在《访问》中与十五位最具标本意义的书人相遇。 梁文道说,这十五个人,皆是他感兴趣的人。他们都有非常精彩独到的想法,能做出非同一般的事业,能开他眼界,让他想到一些他不会去想的事。这十五位人物,如一代文章大家董桥,在英美文坛大放异彩的华人作家哈金,在网络上砍出一片历史天空的十年砍柴,以及近年在时评写作上处于风口浪尖的长平,最近风靡大陆的旅行作家舒国治,港台文化传媒界的大手笔詹宏志,思维特出的文化专家赵广超,等等,在梁文道精心的导引下,缕缕细述自己的社会际遇与文化情怀,种种精彩见解和个人感受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可以说《访问》正是一道难得的智识、文化与思想的大餐。
  • 訪問

    作者:梁文道

    閱讀雜誌《讀書好》自創刊以來一個月接一個月的延續〈打開書櫃〉這個欄目,由近年習慣了接受傳媒採訪的文化人梁文道暫時轉換角色,由受訪者變成了採訪者,為讀者們帶來一個個精彩、深入的訪問。 《訪問─十五個有想法的書人》內收錄了15篇以記錄受訪者想法為根本的人訪,這些人物或是作者,或是讀者,都跟書有關。梁文道表示,這些被訪對象皆是他感興趣的人,他們都有想法,能開他眼界,教他想到一些他不會想的事。「『有想法的人』聽起來很玄很空泛,不過我們知道,這種人其實不太多,尤其在這個城市這個時代。」梁文道說。 這15位人物,包括了於文壇、電視台、電台間遊走的王貽興;極少接受媒體採訪的文章大家董橋;被譽為香港「文化教父」、進念.二十面體的創辦人榮念曾;《壹週刊》和《蘋果日報》的老闆、愛啃英文書的認真讀者黎智英……倘若大家看膩了千篇一律的「名人飯局式真情對話」,梁文道這本新作會是讓你更貼近受訪者真確想法的門徑。
  • 谈话录

    作者:王安忆,张新颖

    成长背景和人生际遇怎样影响着一个作家的个性与禀赋?作为“海派文学代表”、作品堪称当代文学典范,她的写作特色如何形成,风格怎样流变?她眼中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是怎样一番景象?小说家如何以独特的眼光“看”芸芸众生?从事当代文学批评研究的复旦大学教授张新颖与中国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女作家王安忆展开一次智慧的对话、思想的交锋。本书以访谈对话的形式,第一次全方位展示王安忆文学人生的方方面面。 书中王安忆谈成长,谈阅读,谈创作生涯的若干个转折点,谈在小说领域里的漫漫跋涉与自我突破,谈冰心、萧军、汪曾祺等父辈作家对她的影响与认可,谈与贾平凹、莫言、苏童、余华等当代作家的交往与相惜,谈如何在传统的继承上严肃的反叛中找寻自我创作方向。访谈不拘一格,坦诚、率性、随意,充满激情,喜欢王安忆、关注当代文学、热爱文学创作的读者可一窥作家独特而丰富的心灵世界。 简明目录: 第一章 成长 一、小时候、性格、环境 二、母亲 三、父亲 四、文革期间的阅读 五、开始写作 六、职业化的状态 七、传统和反叛 第二章 关节口 一、文学讲习所 二、《儿童时代》 三、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 四、陈丹青 五、史铁生 六、再谈传统和反叛 七、写作习惯 第三章 “看” 一、鲁迅的“看”和沈从文的“看” 二、站在哪里看作品里的人物 三、一座废弃的锡矿,一座废弃的钨矿 四、看熟悉的东西和看不熟悉的东西 五、写爱情 六、小说,散文,戏曲,年轻人 七、对知识的兴趣 八、台湾和马华的文学,在台湾出书 九、我们有没有力量审美化 第四章 前辈 一、冰心、萧军、一些老人 二、宗璞 三、汪曾祺 四、陆文夫、高晓声、白桦 五、王蒙、张贤亮 六、张洁 第五章 同代人 一、张承志、张炜 二、莫言、贾平凹 三、阿城、王朔 四、刘庆邦、刘恒 五、迟子建 六、苏童 七、余华 八、年轻一代 第六章 写作历程 一、 准备期,“雯雯系列” 二、《小鲍庄》 三、“三恋”和性的话题 四、《流水三十章》和《米尼》 五、《叔叔的故事》 六、《妙妙》、《香港的情与爱》等几个中篇 七、《纪实与虚构》 八、《长恨歌》 九、《长恨歌》之后 十、还在过程之中
  • 八十年代访谈录

    作者:查建英 主编

    这是一本围绕“八十年代”情境及问题意识的对话录,主持者选取的谈话对象多为八十年代引领潮流的风云人物:北岛、阿城、刘索拉、李陀、陈丹青、栗宪庭、陈平原、甘阳、崔健、林旭东、田壮壮、分别属于诗歌、小说、音乐、美术、电影、哲学及文学研究等领域。对话抽取相关领域里在今天仍有讨论价值的当年热点内容作为话题,试图重视这个在中国二十世纪史上具有特殊意义年代的场景和氛围,并且在回顾八十年代社会思想面貌的同时也对其进行反思。 20世纪80年代是当代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脆弱却颇具特质、令人心动的年代。谈话者以个人的身份和角度,从各自从事的工作出发,既回忆反省过去的那个时代,也评论分析现在,并且眺望臆想未来。书中虽然记录了许多珍贵的往事,却没有变成一个“怀旧项目”,大多数谈话者没有简单地将80年代浪漫化,尽管他们那时年轻气盛、出道成名。这些回忆者的态度不是一味怀旧或颂扬,而是尽可能坦率、客观地对自我和时代的局限,对不少当年轰动一时的现象、事件、人物及文化动因进行深入剖析、批评和反省。
  • 新民说·野渡

    作者:严彬、马培杰 /编

    做一个自由的读书人:凤凰读书四年磨一剑,新民说2013压轴之作! 朱天文、苏伟贞、骆以军、严歌苓、梁文道、莫言、李洱、洛夫、安妮宝贝、白先勇、林夕、九把刀、罗永浩、冯唐、李银河……分享他们精彩独到的文学见识,畅谈文学背后的故事,讲述写作中的痛与情。 朱天文只给侯孝贤写剧本?她眼中的胡兰成是怎样的人?苏伟贞如何为亡夫完成极限书写?严歌苓为什么不再写移民小说?骆以军的“经验匮乏”和梁文道的“穷”是怎样的故事?洛夫给最爱的女人写情诗最难?莫言如何塑造中国人的形象?白先勇为推广昆曲做八年义工?九把刀小说里的女主角都是沈佳仪?林夕从不选歌手写歌词?冯唐写书之前是妇科医生?……他们是情感与心灵的书写者、精神苦旅的探路者,他们也是平凡生活的体验者、世事变迁的记录者;他们有的是对文字的痴迷及对写作的坚持,寻找一种永远向前的精神。 《野渡》汇聚了活跃于当代文坛的大陆及港台众多知名作家的对话与访谈,话题人世百态、语言趣味横生、见解精彩独到,引领我们走进文学的殿堂,品味思想的盛宴。
  • 鱼丽之宴

    作者:木心

    《鱼丽之宴》是木心关于文学的答问录。
  • 鱼丽之宴

    作者:木心

    《鱼丽之宴》是木心关于文学的答问录。
  • 固执已见

    作者:V·纳博科夫

    20世纪的散文体大师之一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1899年生于圣彼得堡。1940年他移居美国,成为著名的小说家,诗人,批评家和翻译家。其代表作《洛丽塔》《微暗的火》进入现代经典之列,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作品之一。他曾在威斯利,斯坦福,康奈尔和哈佛教授文学。1961年,他侨居瑞士的蒙特鲁斯。1977年在那儿去世。
  • 我幻想着粉碎现有的一切:苏珊•桑塔格访谈录

    作者:[美]乔纳森•科特

    苏珊•桑塔格是20世纪后半叶蜚声国际、颇具争议的知识分子之一,至今仍然是一个话题人物。1978年,《滚石》杂志特约编辑乔纳森•科特先后在巴黎和纽约对苏珊•桑塔格进行了采访。科特曾与约翰•列侬、鲍勃•迪伦、格伦•古尔德和伦纳德•伯恩斯坦进行过深入的对话。他与桑塔格的这次长达12小时的访谈,1/3的内容曾发表在1979年的《滚石》杂志上;30多年后,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访谈的全文。桑塔格的思考和观察揭示了她的批判精神和强烈好奇心所具有的深度和广度。在科特巧妙的提问和引导下,访谈让一个“好战的唯美主义者”和“离群索居的道德家”的形象跃然纸上。
  • 博尔赫斯七席谈

    作者:(阿根廷)博尔赫斯、索伦蒂诺

    《博尔赫斯七席谈》初版于1973年,全书共七章。是他于70年代初七次采访博尔赫斯的谈话 实录。博尔赫斯在他当时工作的阿根廷国立图书馆(原在墨西哥大街564号,1992年岁末,迁 至阿古埃罗大街1502号)的一间斗室里,对访者侃侃而谈,阐明了自己的出身与家庭背景、 文学修养与实践、创作活动与文学主张以及对世界文学流派、名家与名著的见解。� 《博尔赫斯七席谈》中博尔赫斯果然不同凡响:学识渊博但虚怀若谷,对文学事业挚爱但近乎天 真,喜欢直抒胸臆、言辞尖锐,但一旦发现出错立即自我批评……� 这本博尔赫斯访谈录,完全是索伦蒂诺与作家七次谈话的实录,没 有丝毫的加工修饰。所以,大师在谈话的时候,有些前后不一,甚至矛盾的地方,也都保存 下来了。索伦蒂诺说,他所要记录的,正是这么一个本色的博尔赫斯。
  • 两百年的孤独

    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

    两百年的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谈创作,ISBN:9787222021570,作者:(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著;朱景冬…等译
  • 寻访行家

    作者:(德)加布里艾勒·格特勒

    多年来,本书作者每月在德国的日报上发表关于值得瞩目的当代人物的写真文章,这些人物都以特殊的方式承担着一种理念或一个项目的实现,并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着思考。本书所采访的德语国家32位各行各业公认的专家中,约半数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著名人物和新兴应用科学领域的代表,另一半则活跃在全然普通而实用的行当中,也有少数人从事着具有异国情调的职业。在对被访的专业领域进行简介、描述其职业活动之后,有更加私人化的第二次采访中,作者只是偶尔提问或插话,而任被访者自由呈现,甚至会诱导出激烈的抗辩——这些行家不仅具有非同寻常的渊博知识,谈到自己的工作尤其热情满怀。 作者以对细节训练有素的眼光描写各次访谈的环境,且始终保持着某种距离,从不做出评价,以致读者常常会忘记提问者的存在。无论是管道工还是理论物理学家,助产士还是法医,透过善解人意的女提问者的眼睛,极端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工作领域得以呈现,堪称周密、审慎。
  • 博尔赫斯谈话录

    作者:[阿根廷]博尔赫斯

    从某种意义上说,虚构小说和源于环境的小说同样真实,也许更真实。因为说到头,环境瞬息改变,而象征始终存在。假如我写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一个街角,那个街角说不定会消失。但是,假如我写迷宫,或者镜子,或者邪恶和恐惧,那些东西是持久的……我是指它们永远和我们在一起。许多人把我看成思想家、哲学家,甚至是神秘主义者…当然,我只能感谢他们。事实上,尽管我认为现实令人困惑…一而且程度越来越严重一我从来没有把自己当成思想家。人们以为我专心致志于唯心主义、唯我主义或犹太教神秘哲学,因为我在小说中引用了它们。其实,我只想看看它们能派什么用处。有人认为,如果我派了它们用处,那是因为我受它们的吸引。当然,这没有错。但我只是个文人,我利用那些题材尽可能写点东西而已。
  • 番石榴飘香

    作者:[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哥伦比

    快来围观最全面、最真实、最风趣可爱的加博吧!《番石榴飘香》是另一位哥伦比亚作家P.A.门多萨和加西亚•马尔克斯的谈话录,内容涉及马尔克斯人生的各个方面,穿插着门多萨介绍谈话背景的优美散文,被读者誉为“打开马尔克斯世界的钥匙”。《番石榴飘香》可说是最有名、流传最广的马尔克斯访谈录,书中的许多句子后来都成了读者心目中马尔克斯的标志性言论。 莫言、余华等几乎所有一线作家,在谈到自己的文学创作历程时,都会提到这本书。强调一下,《番石榴飘香》并不是一本端庄范的书,正如亲爱的老马并不是一个端庄范的作家,本书的有些篇章,老马的自我爆料简直让人目瞪口呆。
  • 风云人物采访记Ⅰ(上下)

    作者:(意大利)奥里亚娜·法拉奇

    本书是意大利著名女记者奥里亚娜•法拉奇的采访录,包括对基辛格、阮文绍、武元甲、西哈努克、甘地夫人、果尔达•梅厄、约旦的侯赛因、南尼等的采访,这些人都是二十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世界政坛风云人物。具有见证历史的价值,是新闻采访界的经典之作。 1.世界最著名女记者的采访记录。 2.采访对象为当时政坛风云人物,可以当做对那段历史的见证记录。 3.依据意大利2008年最新版翻译,是迄今最全的译本。 4.译者从事新闻工作多年,译文生动、流畅、准确。 5.采访艺术的辉煌样板,当代最伟大的政治采访文集。 6.世界第一女记者对话世界政坛风云人物。她对这些大人物咄咄逼人,穷追不舍,她责问亨利•基辛格到底是君子还是小人,她声称卡扎菲偷窃了她的录音带,她认为阿拉法特的超凡魅力是由于媒体的炒作,她与美国中情局局长争吵,控诉美国以自由的名义支持所有扼杀民主的人,她迫使许多被采访者事后否认自己曾说过的话,她的发问,是整个人类对权贵的清算。
  • 独抒己见

    作者:(美)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洛丽塔》的作者纳博科夫不仅是闻名于世的小说家,还是一位眼界开阔、知识渊博、见解独到的文学批评家。本书绝对是喜欢《洛丽塔》的读者解读作者的一把钥匙。在这本集子里,纳博科夫谈及了生活、艺术、教育、政治、电影,以及其他种种近现代主题。他那些尖锐的、机智的、让人着迷的想法——从俄国大革命到“洛丽塔”的正确读音,所有的一切——都一一体现在这里。该书的访谈不少是围绕《洛丽塔》一书的,作者披露了自己的创作动机和不为人知的一些细节。纳博科夫从不人云亦云,因而在这本书中,他还本能地对名人宣战,如弗洛伊德、海明威等就不如他的法眼。纳博科夫亦是罗兰•巴特和苏珊•桑塔格所提倡的“新批评”观念的先驱。他的“新批评”观念不时渗透在本书的字里行间。
  • 探寻孤独斗室的灵魂

    作者:[澳]拉莫娜•科瓦尔

    本书采访的二十八位小说家在当代世界文坛上举世瞩目且备受尊重。他们中的一些人在晚年才接受采访,如约瑟夫•海勒、朱迪斯•莱特、索尔•贝娄、诺曼•梅勒、约翰•莫蒂默、哈罗德•品特——这类访谈苦乐参半,带着强烈的行将终结感。他们中的另一些人则恰逢壮年,正活跃于主流文学圈,如伊恩•麦克尤恩和珍妮特•温特森——这类访谈充满兴奋和新鲜感,带着一颗依旧探索的心保持对当下的关注。 这些访谈充满了乐趣、洞察力和独一无二的思想,将引领我们走进他们的灵魂深处,拣拾意外的珍宝。 ———————————————— 清点28位举世瞩目的文坛巨擘 探寻28个走出孤独斗室的灵魂 约瑟夫•海勒 朱迪斯‧莱特 索尔•贝娄 诺曼•梅勒 哈罗德•品特 伊恩•麦克尤恩 珍妮特•温特森 奥兹…… 《泰晤士报》《出版人周刊》热力推荐
  • 巴黎评论·作家访谈Ⅰ

    作者:《巴黎评论》编辑部

    作家访谈是美国著名文学杂志《巴黎评论》最持久也最著名的特色。自一九五三年创刊号中的E .M.福斯特访谈至今,《巴黎评论》一期不落地刊登当代最伟大的作家长篇访谈,最初冠以“小说的艺术”之名,逐渐扩展到“诗歌的艺术”、“批评的艺术”等,迄今已达三百篇以上,囊括了二十世纪下半叶至今世界文坛几乎所有最重要的作家。作家访谈已然成为《巴黎评论》的招牌,同时树立了访谈这一特殊文体的典范。 一次访谈从准备到实际进行,往往历时数月甚至跨年,且并非为了配合作家某本新书的出版而作,因此毫无商业宣传的气息。作家们自然而然地谈论各自的写作习惯、方法、困惑的时刻、文坛秘辛……内容妙趣横生,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加上围绕访谈所发生的一些趣事,令这一栏目本身即成为传奇,足可谓“世界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化对话行为之一”。 经《巴黎评论》授权,我们从中挑选了中国读者比较熟悉的近四十八位受访作家的访谈,分三卷陆续出版。第一卷收录的受访作家包括如下十六位:卡波蒂、海明威、亨利•米勒、纳博科夫、凯鲁亚克、厄普代克、马尔克斯、雷蒙德•卡佛、米兰•昆德拉、罗伯-格里耶、君特•格拉斯、保罗•奥斯特、村上春树、奥尔罕•帕慕克、斯蒂芬•金、翁贝托•埃科。
  • 苏珊·桑塔格谈话录

    作者:[美] 苏珊·桑塔格,利兰·波格 编

    “对我而言,童年只是一种服刑,等我刑满释放,等我15岁能离开家时,我开心极了。” “我希望女人有更多男人的品质,男人有更多女人的品质。我认为这样可以减少暴力。” “你出名了,你就会越来越难找到一开始尚未为人所关注时你自然而然拥有的那种孤独。” 《苏珊·桑塔格谈话录》,国内首部桑塔格访谈合集,收录苏珊·桑塔格在不同时期接受各国媒体采访留下的十数篇访谈记录,数篇访谈首次与国内读者见面。此外,还附有原书编者利兰·波格教授倾力撰写的中文版序言和桑塔格最新年表。 对文学艺术的迷恋与热情,对女权主义的认识与反思,对文化与政治的深入剖析,对“感受力”与“严肃性”的反复强调,本书集中呈现了桑塔格在文学、美学、政治、性别等领域的主要思想观点,展示出她敏锐犀利的思想锋芒和鼓舞人心的批判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