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宗教

  • 弓和禅

    作者:奥根·赫立格尔

    我们读这本书时,不要把禅局限于弓道上。事实上,你可以像学弓道一样,把禅的精神遍布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若能如是,洗钵吃茶,穿衣睡觉,举手投足,往来应对,无一不像弓道一样彰显出禅的空灵、活泼、自在和超常的艺术创造力。弓之“道”不仅体现在射箭的当下,更体现在日常生活不射箭时的在在处处。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你注意体会禅心,同样可以像著名的弓道大师一样,射出不平凡的一箭。   你还没有真正地放下自己。请感受这样一件事。这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要点,从普通的竹叶上就可以学到。竹叶被厚厚的雪压得越垂越低。突然间,积雪滑落,可那叶子却并没有动。你将弓拉满时,请像这叶子一样等待着自动射出的时刻。实际上,射箭就是这么一回事。如果你的弓拉到了最圆满最成熟的状态,箭就一定回自动射出。如同积雪从叶子上滑落,箭在射手毫无考虑的情况下, 不经意地飞射而去!
  • 佛教與心理治療藝術

    作者:河合隼雄

    當河合隼雄1965年從瑞士學成歸國,成為日本第一位容格心理分析師時,他並不知道自己日後會深深迷戀佛教。從幼年起,他就對佛教抱著排斥的態度,因為童年時弟弟夭折、母親悲傷的畫面,跟誦經儀式一起深植腦海,讓他意識到自己內心對死亡的不安與焦慮。河合隼雄十七歲時,日本戰敗,他開始崇拜西方的理性主義和科學,認為這是使日本從失敗中站起來的唯一道路。1959年他到美國研讀心理學,一位心理分析師向他展示禪宗的「十牛圖」,他很慚愧,因為他身為東方人,卻對它一無所知。後來,他來到蘇黎世繼續心理分析師的訓練,展開夢的分析歷程,才驚覺日本古典文學、童話、神話傳說對他具有重大意義。在傳統文化中,他終於找回自己的根。回到日本後,當時社會還無法接受心理分析的觀念,河合隼雄只好從沙遊治療做起。在治療個案的過程中,他發現佛教文化已深植在日本人的潛意識中,而他自己也漸漸對佛教豐富的象徵意涵著迷。他對佛教了解越多,越覺得佛教思想對他的治療工作幫助很大。到後來,他甚至告訴西方學者:「你們西方人講個人心理治療、人際心理治療、超個人心理治療-我則講無我(no-ego)心理治療。」他的目標是幫助個案變得像石頭一樣,在天地之間安住自在。《佛教與心理治療藝術》就是從河合隼雄自己的心路歷程談起,他自身就是一則公案:「我是誰?我是一個佛教徒?還是心理分析師?」他由西方心理學訓練中繞一個大圈子,才重新發現東方心靈的本質。接著,河合隼雄以禪宗「十牛圖」和容格的「玫瑰園圖」做比較,探討東方的自性成長歷程和西方的心靈煉金術,兩者間的相似與共鳴,既具藝術價值又有哲學深度。到底「我」是什麼?身為東方的心理治療師,河合隼雄提出「靜觀無為」的方法,認為內心深處要保持沈默,將個案的抱怨和症狀當作禪宗公案,將自己放在悲憫的中央位置,不是告訴個案這個世界有多美好,而是以溫柔的悲憫和關愛,和個案共同承擔生命的悲傷與重擔。悲憫久了,真正的喜悅將會降臨。這才是人和人之間相互治療的真正基礎。河合隼雄吹得一首好笛,有一次他在美國演講期間,成群鳥兒棲落在他窗前的樹枝上,傾聽他的笛聲。天地萬物,融為一體,這正是他對人類心靈本質及潛能最深刻的體悟吧!
  • 日本神学史

    作者:[日]古屋安雄

    本书勾勒了日本神学界对欧美危机神学、历史神学和存在主义神学等流行思潮的吸纳和反省,描述了日本知识界“无教会派人士”及其“无教会”意向对日本神学发展的意义和影响,分析了在日本多元宗教对话氛围中构成一种“宗教神学”的必要和可能性。
  • 印度生死书(四部奥义书义疏)

    作者:(印)斯瓦米·洛克斯瓦南达

    《印度生死书(四部奥义书义疏)》是由印度四部古老的奥义书组成,即Isa、Mundaka、Katha与Svetasvatara.此四部奥义书原属于最为权威的吠檀多典籍类,是轴心时代留下来的经典作品。英译兼释论作者斯瓦米·洛克斯瓦南达的该译本不仅经文清澈,而且释论详明。简言之,该著虽义理深邃,经旨冲玄,却以普罗大众最喜闻乐见的诠释方式加以全面的阐释。我们希望,它的译出将会是汉语学界一部能被广大读者读懂并接受的奥义书译著。
  • 铃木大拙说禅

    作者:[日] 铃木大拙

    铃木大拙是日本禅学大师与思想家,是当今最伟大的佛教哲学权威与禅学权威。本书是铃木大拙在西方引起广泛回响的主要著作。 世界级的禅学权威“铃木大拙”以其对东西方哲学的修养为背景,将禅学融合于西方哲学领域,他从禅的内部来解说禅,避免了生硬搬用西方哲学观点对禅进行臆测,但又超越了旧禅师所运用的打破语言概念的个体直觉方式,吸收了现代的思想方法,使禅的思想性可以在比较广泛的基础上得到交流。由于他对禅学的宣扬,使得西方世界开始对日本佛教产生兴趣,也刺激了日本人对佛教的再度关注。 本书可以了解铃木大拙研究禅学的基本观点与大体面貌,内容集中在禅宗思想意义的阐发,少了一般宗教思想书籍冗长的历史资料与学术性的考验,本书也是铃木大拙研究最具时代特色的作品,深入浅出的笔触下,让本书成为禅学入门最普及的指引方针。
  • 禅者的初心

    作者:铃木俊隆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西方佛子人手一册的禅宗入门书。禅修的心应该始终是一颗初心(初学者的心)。初心是空空如也的,不受各种习性的羁绊。只有保持这颗初心,随时准备好去接受、怀疑,并对所有的可能性敞开,才能如实看待万物的本然面貌,一步接着一步前进,然后在一闪念中证悟到万物的原初本性。 这种禅心的修行全书遍处可见。书中每个章节,都是铃木禅师用最简单的语言,从日常生活的情境切入的,直接或间接地谈到了如何在修行生活和日常生活中保持初心。此外,本书还指导人们如何修行,说明何谓禅生活,禅修是以何种态度和了解为前提的,并且鼓励读者去实现自己的真实本性,自己的禅心。
  • 約束的場所-地下鐵事件Ⅱ

    作者:村上春樹

    1995 年 3 月 20 日日本地下鐵發生了由奧姆真理教所主導的「沙林毒氣事件」。之後,村上春樹訪問數十位受害者,寫成《地下鐵事件》一書。為平衡「地下鐵事件I」的報導,村上春樹的「地下鐵事件II」特地訪問了奧姆真理教多位信徒,以其文學洞察力,將年輕人的不安心理,以及易受控制的靈魂表達出來。為此,村上春樹數度前往旁觀麻原彰晃等人的審判,這經驗令他痛苦,讓他更去感受信徒們的迷惘之心。
  • 海與毒藥

    作者:遠藤周作

    遠藤周作,這位善於運用心靈考驗融入作品的小說家,是為日本文學界最不可遺忘的名家之一。 他的作品充斥著信仰的掙扎與情感的矛盾,在閱讀的過程中,常見他以時空旅者之姿,在作品裡不斷躍出,來回穿梭,與種種「過去之我」彼此質疑詰問,企圖為自我作告解,為生命尋找窗口,為情感與原罪作出解釋。如果自剖不只是為了自癒,那麼遠藤周作必定是位勇者,才能對自己如此的殘忍、坦白與犀利,透過對自己的「逼視」,告訴讀者生命的實相。 本書輯錄的小說,各有姿態,卻隱隱然指向生之意義的終極課題,是為遠藤周作創作生涯中最經典的中短篇小說集。
  • 诸神流窜

    作者:[日] 梅原猛

  • 释迦牟尼传

    作者:武者小路实笃

    编辑推荐:日本作家武者小路实笃先生从人的角度来写这本《释迦牟尼传》。他认为“释迦佛是人类最值得尊敬的人物,再没有如此圆满的人,而且也再没有对人类关怀如此至深的人。他追求真理的深远博大,也是无与伦比的”。作者笔下的释迦牟尼传是历史上真实的人,是有血有肉有理智有感情有人。 本书注重通俗,大概可以算是一本最容易读懂释迦至尊的书了。想更深了解释迦牟尼的人,可以去读其它书。单就一般读者了解释迦牟尼为人的书来
  • 神国日本

    作者:小泉八云

    本书原名Japan: An Attempt at Interpretation,是小泉八云研究日本文化的集大成之作,他亦自称为研究日本的最后一份答卷。作者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洞见和深刻,全面探讨了神道及民间宗教观念在日本历史上的演变,追溯了日本民族性格的形成过程。这是西方解读日本异域文明根本动力的最早尝试,是以尊敬之忱对于非西方文化所做的礼赞。
  • 沉默

    作者:遠藤周作

    《沉默》發表於一九六九年,是探討遠藤文學的最重要作品之一,評價極高,榮獲第二屆谷崎潤一郎獎,其中探討基督宗教在東方社會紮根時面臨的問題,包含東西方文化的差異等等。之所以取名為「沉默」,理由有二:(一)反抗歷史的沉默;(二)探索神的沉默。 故事發生在德川幕府時代禁教令下長崎附近的小村子,一個葡萄牙耶穌會的教士偷渡到日本傳教,並調查恩師因遭受「穴吊」而宣誓棄教一事,因為這事在當時歐洲人的眼中,不只是個人的挫折,同時也是整個歐洲信仰、思想的恥辱和失敗。在傳教與尋訪的過程中,信仰與反叛、聖潔與背德、強權與卑微、受難與恐懼、堅貞與隱忍、掙扎與超脫……所有的兩難情境都面臨了,逼迫著他對基督的信仰進行更深層且更現實的思索,最終,他彷彿也走過一趟恩師的心路歷程,擁有自己對信仰的詮釋與實踐。
  • 深河

    作者:遠藤周作

    「你,到哪裡去了呢?」他又向河裡呼喚。河流接受他的呼喚,仍默默的流著。在銀色的沉默中,具有某種力量,如河流至今為止包容許多人的死,將他送到來世那樣。也傳送了坐在河床岩石上男子的人生聲音。 聖河 然而,現在孤零零的一人。磯邊總算明白生活和人生根本是截然不同的。自己為了生活和許多人來往,其實,在他的生命中真正接觸的,不能不承認只有母親和妻子兩人。 「你,到哪裡去了呢?」他又向河裡呼喚。河流接受他的呼喚,仍默默的流著。在銀色的沉默中,具有某種力量,如河流至今為止包容許多人的死,將他送到來世那樣。也傳送了坐在河床岩石上男子的人生聲音。 「深河」是指印度的恆河,在這河畔,死者的屍體被焚燒,屍灰流入河中,死者的靈魂在來世復活﹔許多人在屍灰或者屍體漂流的恆河中沐浴,漱口,祈求來世的幸福。小說由幾個日本旅客參加印度之旅,體驗到這種衝擊性的光景談起。旅客目睹水中食物和穢物混在一起的污穢感以及祈求來生專市的神聖感,對集矛盾於一身的恆河,產生奇妙的吸引力。
  • 人生在世便是相逢

    作者:濑户内寂听

    ★日本著名作家濑户内寂听经典作品首次引进。 ★荣获谷崎润一郎奖、NHK放送文化奖、泉镜花文学奖、新潮社同人杂志奖、野间文艺奖。 ★ 12个菩提故事 让你遇见生命、遇见爱、遇见开悟 ★世间万般皆苦,唯情色最苦。无论是普拉库丽媞的渴爱,还是莲华色比丘尼摆脱不掉的与其母、其女共侍一夫的悲惨命运,都让我们从中看到爱执的迷茫、痛苦与牵绊。 ★释迦在圆寂之前,以80岁的高龄完成了人生中最后一次旅行。他回顾了自己的人生旅程,爱与悲哀,沉思与忏悔,同时也将人生的智慧启迪与影响周边的人。 即将涅槃的佛陀的锦言秀语,开启我们每一个人的修行参悟之旅。 ★听佛陀最后的人间情话,开悟世间最苦的情爱 阿难大人,我最眷恋最爱慕的阿难大人,我对你无限的倾慕之心便是所谓的“渴爱”。渴爱是人最强烈的烦恼之一,就如同干渴的人无比渴望水一样无止无尽地追求爱。” “你尽情地哭吧,尽情哭到心灵宁静为止。折磨你的这种痛苦,并非只是你一个人的苦,而是所有人都会承受的苦。” ——《人生在世便是相逢》
  • 空翻

    作者:[日本] 大江健三郎

    大江健三郎经过四年的创作,于1999年出版《空翻》这部作品。小说中两个具有争议的人物“师傅”和“向导”曾创立一个宗教团体。在信徒中的激进派准备采取炸毁核电站的恐怖行动之际,“师傅”和“向导”来了个“空翻”,宣布自己的教义是虚假的、愚蠢的,是个闹剧,于是教会宣布解散,激进派的运动宣告流产。十年后,两位原领袖筹划东山再起,然而突发事件接连发生,“师傅”没有新的建树。也就在此时,一个“新人”教会悄然兴起…… 大江健三郎探索了处在现代社会的日本人灵魂的矛盾和冲突,作品的思想内容之丰富、分析问题之客观和透彻,是他以前的作品所无法比拟的。作者自己认为《空翻》是他最重要的作品,他最长的一部小说,也可能是他一生中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
  • 知日·日本禅

    作者:苏静

    本期日本禅特集,“知日”将带你探寻日本禅的渊源和传承,了解临济宗、曹洞宗、黄檗宗三大禅宗,拜读大师们的禅学经典。我们探访了铃木俊隆建立的西方禅修中心、日本佛教圣地和名刹,了解、学习僧侣的日常修行;领略文学、建筑、茶道、花道、武士道及艺术中的禅意,品味俳句大师们耐人寻味的诗句和千利休师傅的“禅茶一味”;听禅者林谷芳谈日本禅与画。同时regulars部分收录僧侣摄影师梶井照阴和佛具木器师加计穰一的专访,也来听听《1Q84》译者、日本文学研究者施小炜来谈对日本禅的理解。还有更多精彩内容,请购买《知日?日本禅》特集,深入探究日本文化的禅秘境。 日本三大禅宗大比较: 世界的禅,日本的禅 《简单的艺术》速读“禅意的栖居” 铃木大师们带给世界的30 条禅学经典 禅诗与佛偈 铃木大拙纪念馆侧击 请来这里禅思 西方禅修中心探秘以及禅修课的要点 你我的禅修 日本佛教之母山 比叡山 佛教圣地之旅 空行高野山 永平寺修行僧的日常 悠悠禅绪 禅与俳句,以及现代禅诗 一庭一世界 禅?庭园 梦窗疏石与枯山水 千利休 一个美丽的文化传说 禅茶一味 一茶一会 日本花道中的禅意 风雅与禅意并行不悖 蛙跃古池,樱花过眼 秉智慧剑,一往直前 宫本武藏的剑与禅 精进料理 简朴而不简单 沢庵漬け——就是腌萝卜! 漫画 红尘度禅心 林谷芳专访 简谈日本禅与禅画 《一个人》——反集团主义的个人美学 梶井照阴——佛教弟子的摄影传奇 异色的陶艺家——专访青木良太 职人| 寻技: 佛具木器师——加计穰一 门外侃禅
  • Brideshead Revisited

    作者:Evelyn Waugh

  • 心经解读

    作者:比尔·波特

    《心经》是佛法的精髓。它的“密度”——宣说教法的深广程度与篇幅之比——超过了世上任何一部经典,而且并未因此流于肤浅或庸常。我们已经无法确知它的作者为谁。可以确知的是,他于佛法有深刻的理解,并能以优美简洁的文句与我们分享前辈修行者的境界与心得。 《心经》不仅仅是一部教法,其经文本身,更已臻艺术的化境。艺术与宗教之间,本无必然的分野;勉为其难,不啻庸人自扰。
  • 神了

    作者:连岳

    这本书是作家连岳有关圣经的专栏随笔。连岳借《圣经》为支点,以人类社会始终存在着的“自然宗教情结”(像爱因斯坦说的,是一种对星空及自然之美的赞叹与感激)作为梳理工具,切入人文、社会、心灵等议题。
  •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情歌及秘史

    作者:仓央嘉措

    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是藏传佛教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一位上师,其一生行迹奇特,卓然不群。 仓央嘉措在其短暂的一生中,留下了情歌60多首。这些情歌,语言活泼生动,清新明快,通俗易懂,独树一帜,在藏族诗歌中别具一格,富有艺术魅力,二百多年来一直在藏族民间广泛流传。《秘史》是仓央嘉措的亲传弟子所做,记录了仓央嘉措的生平、经历以及他游历汉、藏、印、尼诸方时的逸事奇闻,为研究仓央嘉措者提供了最原始、最可信、最权威的第一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