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民族

  • 喜马拉雅的人与神

    作者:(意)图齐

    这是一本奇特的书。   既有对西藏风俗、民间传说和民间艺术风趣详实的描述,又有一流学者专门的文论,可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藏族文化博大精深的深邃内涵及藏民族的独特魅力,充分体现了其丰富珍贵的资料价值和研究的参考价值。
  • 族群政治

    作者:关凯

    《族群政治》讲述了关凯具有远比一般学者更为宽阔深入的国际视野、理论厚度和实际的实践经验。 因此,他积多年的思考和经验,主要从政治学和社会学的理论角度,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以“族群政治”为题撰写本著作,对族群问题的本质进行了十分深入的讨论,使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这个问题的复杂性与结果产生的逻辑过程。其书结合国内外的各种关于民族问题进行的陈述和分析,都与国际学术界相关的各种前沿理论和观点进行了对话,其思路清晰,语言犀利,对各派理论理解准确,分析鞭辟入里。而且他的分析并没有停留于固有的这些理论,还提出了很多个人的见解,给人以启发和更开阔的思索余地。可以看出,作者在族群政治问题上的阐述力图全面完整,这个目标应该说已基本达到,但由于全书篇幅之限制却影响了在一些较重要问题上的进一步深入探讨。 我们希望不久的将来能看到他在这些问题上更进一步的研究成果发表出来。
  • 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与民族主义

    作者:安东尼·D·史密斯

    本书是民族主义研究学术译丛中的一册,书中收录了英国学者安东尼·D.史密斯先生关于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与民族主义研究的文章。本书内容全面,文笔生动流畅,融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及学术性为一体,可供专业研究人员阅读、参考、交流。
  • 民族主义思想与殖民地世界

    作者:[印度]帕尔塔·查特吉

    历史话语中占统治地位的“人”或者“公民”指的只是“精英”,只有当底层造反时,主子们才意识到仆从们也有意识。 ——帕尔塔·查特吉 查特吉为我们阐明了,理论如何能够动摇并且彻底改变我们看待世界的框架。如果我们乐意去挑战一些人类赖以生活的基本假设,那么这种理论恰恰开启了新的可能性。 ——菲利普·霍尔登 前 言 布莱希特的剧作《伽利略传》的最后一幕,引用了伽利略曾说过的一句话,“如果有障碍物存在,两点之间最短的线有可能是曲线。”由于经典力学假定两点之间在理论上是无阻碍的,因而这个论断有反讽的意味。可在秩序混乱的政治领域中,这却可以被看作真理。 很明显政治理论家们并不重视这个事实,即政治必然在一个话语意义不甚确切的意识形态领域内运作。在政治家那里,概念是不明确的,这样概念就有了政治价值,因为不明确所以有一系列可能的解释;在那里目的自相矛盾,而结果则不可预料;行动变幻莫测;选择都是战略性的,相对的而不是单义和绝对的。然而,这个充斥着模糊和虚假、操纵和欺骗、梦幻的世界并不完全是虚构的,因为在这里,明确了目的,建立了规则,确立了价值,完成了革命并建立了国家。 这本书是有关政治革命的,但其过程不能通过这种方式来描述,即从历史中选取起因和高潮两点,两点之间以一条直线贯穿。有论点指出,革命从根本上说并不只是革命。在转变、动摇、中断以及无法预测的变化中,被支持的和受到压制的东西一样多,从中你会意识到在这一复杂运动的进程中历史的合理性要多于那些偶然的或干扰性的因素。通过研究形式不一的转折点,我们可以找到线索,理解民族主义思想史在今天所具有的政治意义。 我本想将这本书命名为《曲线》,但比我精通出版业务的朋友劝我说,这不是一个挖掘潜在读者的好办法,我接受了他的建议。 我于1981—1982年在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期间动笔写作本书,我非常感谢Nuffield基金会给我的出国奖学金。1982—1983年我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太平洋研究学院做短期访问学者期间,继续写作本书,回到加尔各答时已完稿。对于牛津大学Bodlian图书馆,堪培拉ANU图书馆,加尔各答国立图书馆,加尔各答大学历史图书馆,加尔各答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图书馆职员的帮助,我万分感激。 曾看过及评论过本书初稿的有安瓦尔·阿卜杜勒—马利克, 沙希德·阿明, 贾苏特罗·伯格奇, 迪拜什·哲格罗伯蒂, 约翰·达恩, 欧姆卡罗·古斯瓦米,拉那吉特·古哈,德伯蒂·古哈·塔古达, 苏迪伯达·卡维拉吉,鲁德罗·穆凯吉,哥耶·班代,阿毗吉特·森,阿肖克·森。对他们的批评和建议谨此致谢。 我在阿尔及尔、牛津、堪培拉、巴罗达、巴黎和加尔各答的研讨会上发表并讨论过本书的不同章节,在此向所有与会者致以谢意。 我还要感谢联合国大学的金海德·穆会古吉,安瓦尔·阿卜杜勒—马利克,Zed Books的罗伯特·摩太诺和安娜·格沃丽,牛津大学出版社的拉维·达耶勒,鲁古·俄德弗尼,在本书出版方面给予的帮助。同时谢谢梅·迈肯思和玛格丽特·豪准备打印稿。 最后借此机会感谢卡马丽的支持和理解。 帕尔塔·查特吉 1985年12月于加尔各答 译 后 记 本书由范慕尤和杨曦合作翻译,范慕尤负责前三章的正文,杨曦承担了后三章、全书尾注和索引的翻译。北大英语系的张琪校对了全文。在此过程中,北大东语系印地语专业毕业的周陈校对了后三章的正文并提出了不少修改意见,北大印地语专业的王静老师帮助译出了一些印地专名,此外印度语言文化专业的张幸帮忙解决了大部分的孟加拉语专名翻译。北大东语系段晴教授也不时给予点拨,对他们的大力帮助我们一并致以谢意。 由于译者水平所限,书中错误和疏漏在所难免,还望读者不吝赐教,批评指证。 范慕尤 杨曦 2007年4月20日
  • 文明与陋习:典型的中国人

    作者:(美)明恩溥

    本书是外国人了解中国的通俗读物,出版距今已有115年;今天,一些外国人仍将此书作为我们了解中国人的首选读物。中国人已不是百年之前的中国人,中国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本书总结在27条中国人的特性至今读来仍使人警醒与深省。美国总统罗斯福致信作者:读了本书,对中国的了解加深了许多。本书开创了反思中国国民性的先河。鲁迅就此写成《阿Q正传》,并在临终前向国人郑重推荐本书。林语堂的《中国人》明显受其影响。
  • 暧昧的日本人

    作者:李兆忠

    这是一本剖析日本人文化性格的书。 “暧昧”并非日本人独有,然而,它在日本神伤热播表现得如此极端,是以成为其民族性的“品牌”。他们尚武又爱美,封闭又开放,自然又人工,顺从又反抗,视“瞬间”为“永恒”,模仿中有创造……但是,一旦涉及大和民族的生死存亡和根本利益,日本人从来不“暧昧”,不含糊;其“暧昧”,往往是清晰到极致的表现。
  • 亚鲁王(全2册)

    作者: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主编

    《亚鲁王》是一部长篇的苗族英雄史诗,所传唱的是贵州西部方言区苗人的迁徙与创世的历史。史诗开篇宏大,具有创世意味。史诗结构流畅大气,程式规范庄重,节奏张弛分明,远古气息浓烈,历史信息密集,大量有待破解的文化信号更显示出它的神秘和价值。编者余未人和杨正江是当地有名的文化学者和作家,他们及其团队长期作业于田间,收集整理民间歌师的传唱,并用汉苗两种语言记录下来,它的发现是当代文化遗产抢救的重大收获。
  • 从教门到民族

    作者:马雪峰

    本书通过对西南一个少数社群近代某一历史侧面的考察,探讨了晚近“革命”背景下中国人群分类的轨迹。明朝以降至19世纪中叶,作为群体的穆斯林多不为正史所提及。云南地方志有关人群的分类中,穆斯林多被“视同汉人”。然而,19世纪中叶,随着一系列冲突事件的发生,这一群体被重新发现,进而,在中国近代革命与民族主义的背景下,被“承认”为“想象的共同体”。
  • 1956,潘光旦调查行脚

    作者:张祖道

    本书是作者1956年12月到1957年1月,随潘光旦赴川东南、鄂西南走访土家期间留下的摄影纪录。对于土家族的研究,潘光旦可以说居功至伟。他的调查结果直接促成了中央将土家认定为单一民族。张祖道第一次将潘光旦对土家族的实地调查用影像方式记录下来。在他的镜头下,展现了土家族人原汁原味的生活,近百幅的照片里,他们汲水、喂猪、赶场、筑堤、喊号子、抽闷烟,跳摆手舞、唱薅草歌,真实、自然而生动。 人们有理由相信,本书将会和纪录费孝通实地调查的《江村纪事》一样,成为中国社会学、人类学影像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 话说欧洲民族性

    作者:本内迪克特·拉佩尔

    《话说欧洲民族性》主要内容:欧洲正在走向联合。联合是否意味着同一,联合的代价是否将是欧盟各成员国民族特性的泯灭呢?有人为此忧心忡忡。作者在《话说欧洲民族性》中以轻松幽默的笔调消除这些疑虑。
  • 西南访古卅五年

    作者:汪宁生

    此书为作者几十年间在中国西南民族
  • The Uyghurs

    作者:Gardner Bovingdon

    For more than half a century many Uyghurs, members of a Muslim minority in northwestern China, have sought to achieve greater autonomy or outright independence. Yet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consistently resisted these efforts, countering with repression and a sophisticated strategy of state-sanctioned propaganda emphasizing interethnic harmony and Chinese nationalism. After decades of struggle, Uyghurs remain passionate about establishing and expanding their power within government, and China's leaders continue to push back, refusing to concede any physical or political ground. Beginning with the history of Xinjiang and its unique population of Chinese Muslims, Gardner Bovingdon follows fifty years of Uyghur discontent, particularly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and collective acts of resistance since 1949, as well as the role of various transnational organizations in cultivating dissent. Bovingdon's work provides fresh insight into the practices of nation building and nation challenging, not only in relation to Xinjiang but also in reference to other regions of conflict. His work highlights the influence of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on growing regional autonomy and underscores the role of representation in nationalist politics, as well as the local, regional, and global implications of the "war on terror" on antistate movements. While both the Chinese state and foreign analysts have portrayed Uyghur activists as Muslim terrorists, situating them within global terrorist networks, Bovingdon argues that these assumptions are flawed, drawing a clear line between Islamist ideology and Uyghur nationhood.
  • 犹太人之谜

    作者:亚伯拉

    本书的目的,旨在通过揭开犹太人的种种神秘面纱,来挖掘犹太精神和犹太民族的智慧。 作者亚伯拉历时数载,参阅了大量有关资料,撰写出这部充满机智和趣味的专著,令人在笑声中洞悉犹太文化的秘密。
  •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作者:费孝通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以全新的思路、百倍的热情,对旧中国遗留下来的棘手的民族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和研究,并一直探索在社会不断发展中逐步予以解决的道路。伴随这个过程,一个由中国学者自己创立的、旨在解决中国自身民族问题的理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也应运而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这篇著名杰作。其主要论点可概括为:一、中华民族是包括中国境内56个民族的民族实体,并不是把56个民族加在一起的总称,因为这些加在一起的56个民族已结合成相互依存的、统一而不能分割的整体,在这个民族实体里所有归属的成分都已具有高一层次的民族认同意识,即共休戚、共存亡、共荣辱、共命运的感情和道义。这个论点后被陈连开先生引申为民族认同意识的多层次论。多元一体格局中,56个民族是基层,中华民族是高层。二、形成多元一体格局有一个从分散的多元结合成一体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必须有一个起凝聚作用的核心。汉族就是多元基层中的一元,但它发挥凝聚作用把多元结合成一体。三、高层次的认同并不一定取代或排斥低层次的认同 ,不同层次可以并存不悖,甚至在不同层次的认同基础上可以各自发展原有的特点,形成多语言、多文化的整体。所以高层次的民族可说实质上是个既一体又多元的复合体,其间存在着相对立的内部矛盾,是差异的一致,通过消长变化以适应于多变不息的内外条件,而获得这共同体的生存和发展。
  • 清朝在新疆的漢回隔離政策

    作者:林恩顯

    目錄 代序 緒論 一、研究目的與方法 二、新疆地略與人文演變之理論 三、清朝邊疆民族政策概況 四、清朝在新疆的漢、回隔離政策概述 第一章 行政隔離 第一節 州縣制 第二節 札薩克制 第三節 伯克制 第二章 軍事隔離 第一節 駐防兵制 第二節 換防兵制 第三章 經濟隔離 第一節 監督外人入疆經商 第二節 限制漢人入回疆屯墾 第三節 在新疆使用普爾錢 第四節 其他 結語 第四章 社會文化隔離 第一節 居住分離 第二節 交往限制 第三節 血緣文化分離 結論 附錄 一、本書中文提要 二、本書英文提要 三、本書日問題要 四、清代歷朝皇帝世系表 五、清朝在新疆的漢、回隔離政策變遷時間表 六、清代理藩院組織表 七、清代新疆大事年表 八、清代光緒年間新疆人口分析表 九、清代新疆略圖 本書主要參考書目 索引
  • 西藏的文明

    作者:石泰安

    《西藏的文明》作者石泰安是当代法国最有权威的藏学家。《西藏的文明》是法国藏学家泰斗石泰安先生的藏学传世名著,作者以西藏文明史的宏观视角,以大手笔的文化通史手法向我们展示了整个西藏的魅力。全书对西藏的地域、居民、社会、宗教、文学和艺术以及西藏的历史形成与沿革做了充分、翔实、行动的论述,是我们今天了解西藏、领悟西藏魅力和揭开西藏神秘面纱的最佳文本。
  • 近代中国之种族观念

    作者:[英] 冯客

    在本书中,“种族与其说是强调不同民族的生理方面,毋宁说是强调它们的社会文化方面。”在我们的印象中种族是与“种族歧视”、“种族偏见”联系在一起的,而当讨论“近代中国之种族观念”时,因为近代中国之内忧外患的特殊历史,种族观念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是民族主义,所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时刻”,人们思考和行动的主要方向就是“保种强国”。但是,本书所论没有这么简单,它追述了近代中国种族观念的复杂历程,展示了近代中国种族观念的复杂形态。种族是“作为文化的种族”、“作为类型的种族”、“作为宗教的种族”“作为民族的种 族”、“作为种类的种族”、“作为种子的种族”和“作为阶级的种族”。“种族观念”是近代中国的核心观念之一,对它的思考无疑会丰富我们看待那段历史的眼光,特别是这种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在今日仍还有着重要的影响。
  • 祖先的铁拳

    作者:宋毅

    有没有这样一本书告诉你:我们的祖先曾经称雄中亚,我们的祖先曾经打得日本人在日本岛上疯狂地建造防御工事,我们的祖先在千年之前便发现并占有了钓鱼岛,我们的祖先曾经一个人便踏平了印度,我们的祖先定居在新疆的历史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久,我们的祖先曾经面对十数倍的敌人依然死战不退,我们的祖先曾经作为使节被外族扣押数十年但依然九死而不悔,我们的祖先曾经在佛经辩论会上打遍印度无敌手。如果没有,那么本书会告诉你,这些你从来不知道的历史。
  • 民族与国家

    作者:(日)王柯

    本书内容包括三重的天下——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思想的起源,文明论的华夷观——中国民族思想的起源,万里长城的内外——成立期的中华帝国与夷狄等。
  • 中国民族的形成

    作者:李济

    《中国民族的形成》原是李济先生于1920年至1923年在美国哈佛大学攻读人类学期间用英文撰写的博士论文。为纪念李济先生诞辰110周年,李济先生学生张光直、哲嗣李光谟将李济先生的全部论著编集为五卷本《李济文集》(是书收入《李济文集》第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