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民族

  • 发现西藏

    作者:米歇尔·泰勒

    西藏乃至中国的整个藏区,大都处于偏僻的山区,历来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特别是元代以来,西方不断派出使节和探险家入藏。自1245年柏朗嘉宾出使蒙古,到大卫—妮尔1925年入藏,历时近680年的探险史,本书中都作了大致介绍。特别是对于19世纪末以来英国侵略西藏的历史,书中记载得更为详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深切地感受到这一切。 特别要说明的是,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20世纪以前,外界对西藏知之甚少,西方世纪尤其如此。所以,本书中所概述的西方人传闻中,尤其是早期游历作品中有大量的道听途说以至以讹传讹。翻译时,其中一些充满谬误的图文均予以保留,旨在说明西方“发现”西藏曲折也算真实的过程。总之,其中的不确、不实之处,请读者诸君结合已有的相关知识予以明辨。
  • 想象的共同体(增订版)

    作者:[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

    民族主义是一股奇异而强大的力量,它所触及的是人类灵魂深处对归属感的渴望;民族主义同时又是政治史和思想史上一个困惑难解、却又挥之不去的谜。民族和民族主义是什么?其本质是什么?它们在历史上是怎样出现的,又经历了怎样的变迁?为何它们能够在今天拥有如此深刻的情感上的正当性?这些都是研究民族和民族主义问题的学者们试图要解答的问题。本书的作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以“哥白尼精神”独辟蹊径,从民族情感与文化根源出发探讨了不同民族属性的、全球各地的“想象的共同体”,力图提出一个解释上述关于民族与民族主义问题的新的理论典范。安德森将民族、民族属性与民族主义视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的人造物”,将民族定义为“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 他认为这些“想象的共同体”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宗教信仰的领土化、古典王朝家族的衰微、时间观念的改变、资本主义与印刷术之间的交互作用、国家方言的发展等。通过比较史和历史社会学的方法,安德森对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进行了论证:他否定了多数学者所认同的民族主义起源于欧洲的观点,认为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南北美洲殖民地独立运动才是"第一波"的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是经由美洲而散播至欧洲,再到亚洲和非洲。安德森百科全书式的欧洲史素养与当代东南亚研究权威的背景,以及他对东西方多种语言的掌握能力,使得他的论证更具说服力。《想象的共同体》独辟蹊径的研究视角令它已经成为当代研究民族与民族主义的经典著作,其影响所及几乎横跨所有人文与社会学科,是当代文史社会科学学生必读之书,同时也是理解人类社会诸多现象时,不可或缺的指引。
  • 从“异域”到“旧疆”

    作者:温春来

    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政治实体,无论在帝国时期还是在现代,都有很大的地区文化差异,并且经过了很多繁复的兴衰周期。它是怎样维系着人民共同的想象的呢?基于这个问题,作者从中国宋至清代贵州西北部地区的制度开发出发,以制度变迁为主线,兼顾经济开发与文化及身份认同,描述了贵州西北部地区整合进传统中国大一统结构的历史过程,并试图分析这一过程在学理方面所蕴含着的启示。
  • 另一半中国史

    作者:高洪雷

    “中国”一词出现很早,但古代的“中国”并不是一个近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概念,历代王朝都自有国号,并不冠以“中国”二字。古代的“中国”通常是一个地域的、文化的概念,而且其含义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的。迄今被我们称作“中国史”的只能算是半个中国的历史。 一直以来,大汉民族的历史被默认为主流,而55个少数民族特殊的文化风貌和历史变迁,只被只言片语地提及,并且,从未真正走入大众的视野。 该书是中国首部全面关注55个少数民族历史和文化的图书。该书用详实的史料,通俗的语言,丰富生动的历史故事叙述了中国历史上各少数民族的兴衰更替和发展演变,内容丰富,各少数民族的历史脉络清晰。并配有专业测绘部门绘制的少数民族变迁的地图几十幅。目前,该书的纪录片央视已经立项,已经输出台湾版和韩文版。 丝绸之路上的绿洲城邦乌孙、月氏、楼兰为何消失了?如日中天的草原帝国匈奴、柔然、突厥为何远去了?逐鹿中原的游牧部落鲜卑、羯、氐、羌是怎样被融合的?星光闪烁的南方诸侯越国、夜郎、南诏、大理是否还有后裔?打开这本书,在故事中了解55个少数民族的来龙去脉……
  • 中国中古的族群凝聚

    作者:王小甫

    本书研究了中国中古时期突厥、吐蕃、回鹘、契丹和蒙古等周边族群的凝聚历程,分析了这些族群兴起的过程中,拜火教、本教、摩尼教以及其他民间宗教等信仰的引入,成为建构本族群历史记忆的重要资源,促进了民族认同和族群凝聚。
  • 新疆五十年

    作者:包尔汉

    包尔汉青年时期先后在乌鲁木齐的一家洋行和新疆省政府工作。1929年,因公到德国柏林后,进入柏林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并自学和研究突厥学,马列主义理论对他的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1932年,他在莫斯科参加革命活动,1933年回到新疆。1934年新疆反帝会成立,他任该会民众部副部长。1938年,被盛世才逮捕入狱,直至1944年底才获释出狱。1946年,新疆三区革命联合政府成立,他任副主席兼新疆学院院长。1947年初,任新疆省政府主席,随后参加组织和平解放新疆的工作,为新疆的和平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 最后的帝国

    作者:罗伯特.康奎斯特

  • 中欧人文图志

    作者:(法)瑟利耶

    数十个中欧国家或地区的全面介绍,上百幅民族人文地理变迁示意图,近二十个民族历史的专题分析。 中部欧洲国家的历史,特别是20世纪的历史,很大程度上是一部经受战争。迫害、屠杀和流放的历史。作者以审慎的笔触叙述了先后受控于德意志、奥斯曼、俄罗斯等帝国的中欧各族人民。在东西方的夹缝中饱受的侵袭与骚扰。同时,也再现了中欧各族人民在民族身份确认过程中所创造的辉煌文明。
  • 西欧人文图志

    作者:让·瑟利耶,安德烈·瑟利耶

    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挪威、瑞典、芬兰、丹麦……这些现代西欧版图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动?些微的变动又带来了怎样的民族迁徙与屠杀?强弱不等的王室与民族通过怎样复杂的联姻维持其统治?教权与皇权的纷争是如何推进现代西欧的形成?…… 本书再现了日耳曼人入侵罗马版图直至当代西欧的各民族互融史。内容涵盖领土变更、人口、宗教、语言、政治生活等,以图释史,图文并茂,准确清晰地介绍了法兰克人、德意志人、伦巴第人、哥特人、盎格鲁-撒克逊人、土耳其人、维京人、斯拉夫人等在民族身份确认中的血泪和艰辛,叙事生动流畅,是一本研究西欧历史的津筏之作。
  • 英雄祖先与弟兄民族

    作者:王明珂

    作者围绕“历史心性”这一关键词,从与“核心典范”相对的“边缘异例”入手,深入探索发生在边缘的的不寻常现象,对断裂、失忆等异例作情景化的诠释。通过分析羌族、藏族等“异类”历史中的血缘、空间与时间等叙事符号,重新考察流传于中原及其周边的 “弟兄祖先故事”,对炎黄子孙及相关英雄历史进行了反思性的研究。本书是作者长期从事的华夏边缘研究的一部分,也是《羌在汉藏之间》等书讨论的延续与拓展。
  • 乌克兰

    作者:赵云中

    1991年12月1日,乌克兰举行全民公决,以压倒多数的赞成票批准了乌克兰独立法令,随后选举了国家总统。一个新的国家——自主的、独立的乌克兰诞生了。1992年1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承认独立自主的乌克兰国。然而遗憾的是,十多年来,直到本书出现之前,中国没有一本乌克兰史,没有译本,更没有中国作者撰写的乌克兰史。本书中国出版的由中国作者撰写的第一本乌克兰史,一本客观记述乌克兰人民走过的历史进程的书。带领我们了解乌克兰的过去,解读它的现在,预测它的未来!
  • 巴尔干

    作者:马克·马佐尔

    从希腊到波斯尼亚,由伊斯坦布尔至萨拉热窝,巴尔干这块一向被战火蹂躏的区域,遍布多少激烈冲突留下的伤痕?究竟埋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辛酸? 巴尔干历史专家马克·马佐尔在这本书里,提供了简洁但精采的观察。他让我们摆脱刻板的印象,透过形形色色此地居民的声音,认识罗马时代以来巴尔干的日常生活。在僧侣和农民、盗贼和旅人、基督徒、穆斯林和犹太人的身上,我们将发现左右巴尔干人民生死的那股深沉力量。
  • 中国民族史两种

    作者:吕思勉

    本书由吕思勉旧著《中国民族演进史》和《中国民族史》合编而成。前者从宏观上鸟瞰了中国民族的起源和形成、各民族的交流和融合、近代中国民族所受的创痛、面临的问题和复兴之路,等等,文字浅显易读,吸收了当时国内外的民族学理论,系供学生阅读的通俗读物。后者对中国历史上的汉、匈奴、鲜卑、丁零、貉、肃慎、苗、粤、濮、羌、藏和白种等十二个主要族系作了系统的叙述,并附有详尽的考证文字,是高质量的学术著作。两书相得益彰,表现出吕思勉不仅有精深的史籍根底,广博的知识,而且有敏锐的思辨能力,对今天的读者了解中国民族史仍有极大的帮助。《中国民族演进史》初版于上世纪40年代,1949年后未曾出版。《中国民族史》初版于上世纪30年代,1987年虽曾再版,但作了删节更动。本次出版,均按照原貌作了回改。
  • 民族与民族主义

    作者:埃里克·霍布斯鲍姆

    本书论述民族与民族主义在欧洲近两百年历史中的种种表现及其内涵之演变。作者回避了对民族的概念和标准等问题的纠缠,而是着重于它们的变迁与转型,并借助于民族主义的研究来说明民族问题的复杂性。欧洲近现代史是因民族主义兴起而重新拼制版图的历史,各种民族与民族主义的意识也影响到周边地区与殖民地,因此,民族与民族主义的发展演变构成了这段历史的主旋律。本书对了解民族与民族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演变状况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 欧洲民族大迁徙史话

    作者:罗三洋

    《欧洲民族大迁徙史话》讲述了从公元4世纪到公元6世纪期间,曾经威震欧亚非三大洲、控制大半个西方文明世界长达7个世纪之久的罗马帝国,在众多内外因素的作用下,令人震惊地被一些落后的蛮族部落摧毁。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先后建立起了数十个日耳曼人的“民族国家”,给欧洲未来的政治版图打下了全新的局面,也为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成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现代国家与民族建构

    作者:昝涛

    本书系统地考察20世纪前期土耳其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的演变,特别是凯末尔时代“土耳其史观”从提出到最终确立的过程,充分关注其内容和发展变化的轨迹。本书历史学的特色颇为突出,是一部细节丰满、启人深思的国别史研究。土耳其从奥斯曼帝国到共和国的革命,是现代史上举世瞩目的大事件,凯末尔主义者需要面对帝国观念、领土、伊斯兰教、民族等多重挑战,建国即是重塑民族的过程。作者昝涛在第一手研究之上,特别是对凯末尔思想和土耳其几位重要思想家的研究,颇为实证地论述了建构民族主义的观点。“土耳其史观”,作为土耳其官方史学影响至今,本书在于运用丰富细腻的论述和引证,说明“史观”的由来、争论和对抗伊斯兰传统的巨大作用,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的诸多特征由此展开。此书可以说是以土耳其为个案,对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的一个相当深入的研究。作者大量运用土耳其文文献,并在与国际学界和土耳其学界的论辩和对话中展开,代表了此研究领域的一个阶段性的进步。
  • 清代旅蒙商述略

    作者:秋原

    《清代旅蒙商述略》的主角“清代旅蒙商”其实是中国传统社会最著名的商帮集团——晋商。谈及中国传统社会的商贾之道和商人集团,晋商都是绕不开的重头戏。明清两朝,特别是清朝,既是中国传统社会体制下商业模式和商业体系达到最成熟的时代,也是晋商从事经营活动最广泛,获取商业成就最辉煌的时代。 作者秋原是一位编剧,因自己的血统和职业的敏感,又凭兴趣阅读历史,留意搜集相关资料,写就此书。他说,历史其实是鲜亮且细致的,历史中的人和事也是生动活泼的,他们之间存在着微妙的联系。把这些联系尽可能多地找出来,才能品味出其中的乐趣。所以他用三十余万字钩沉商贸往事,追溯家国痛史,从前期依附清廷的家族式皇商范氏,讲到后期采取外聘职业经理人经营模式的“大盛魁”,在史料爬梳中揭开了晋商异军突起的奥秘;复盘晚清晋商新贵乔致庸的“复盛公”与百年老字号“大盛魁”长达半个世纪的商战,重现了一代巨贾的辉煌与落寞;探讨商号之兴衰演变史与清朝国运节奏的关系……视野宏大,细节丰富,努力还原晋商的真实面目,将晋商群体置于当时的社会阶层流动,以及清帝国的扩张与收缩的大历史之中,试图揭示那段历史中的感时伤怀之思与刻骨锥心之痛。
  • 黑麋鹿如是说

    作者:[美] 尼古拉斯·黑麋鹿 (口述),[美

    “我要说的是关于众生的故事,是神圣美好值得传颂的故事,是我们这些双脚行路的人类应当与四足奔走的动物,羽展翅翱翔的鸟类,与所有青草树木分享的故事;因为我们都是同一位母亲的孩子,而我们的父亲,便是宇宙唯一的圣灵。” ——黑麋鹿 《黑麋鹿如是说》是一本世纪之书,自1932年出版至今80余年,仍高踞美国亚马逊书店五星推荐,长期占据历史文化类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被美国学术、文化、出版界评选为“西方百年十大心灵书籍”。 这本如诗般的书,诉说着一个族群伟大的生命史与心灵史,通过印第安先知黑麋鹿的叙述,一部波澜壮阔、美丽的草原故事,宛如一幕幕扣人心弦的电影场景。黑麋鹿用简单而有力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人类阅历的一个面貌,鼓励我们重视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最美好的事物。 在越来越重视心灵探索的当下,《黑麋鹿如是说》的心灵价值也被逐渐发现。黑麋鹿族人的世界观,人类与宇宙共享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挖掘人类广袤无边的内在世界,逐渐成为现代人生活与心灵的普适信条。
  • 德意志之在(上下册)

    作者:鲁成文

    本书是作者第二次德国之旅所思所想的记录。 全书以作者游历的德国城市为结构框架,以讲故事的方式怀想每一个与这些城市有关的德意志民族优秀人物,内容涉及德国历史、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从空间和时间全面描述德意志之“在”,同时评述了德意志之所以为德意志的民族文化性格。
  • 菊与刀

    作者:鲁思·本尼迪克特

    《菊与刀(经典插图珍藏版)》内容简介:“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道文化的象征。美国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用“菊”与“刀”来揭示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亦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如爱美而黩武、尚礼而好斗、喜新而顽固、服从而不驯等)由此入手,进而分析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及有关习俗,并指出日本幼儿教养和成人教养的不连续性是形成双重性格的重要因素。在美国全力以赴与之作战的所有敌人当中,日本人是最让人感到费解的对手。因为与这个强大的对手在思维和行为方式上的差异巨大,所以我们必须认真考虑如何对付它。西方国家认为,即使是在战争中,也应该遵循一些符合基本人性的战争惯例。在这种情况下,了解敌人的本性就成了一个核心问题。要与日本作战,我们必须了解日本人的行为方式。 《菊与刀》最初是美国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奉美国政府之命,为分析、研究日本社会和日本民族性所做的调查分析报告,旨在指导美国如何管制战败后的日本。《菊与刀(经典插图珍藏版)》于1946年正式出版,1948年出版日文版,在美国、日本都引起强烈反响。金克木先生特别推荐此书,肯定了这位女学者的研究成果。事实上,美国政府战后对日本的政策和日本相应的反应与《菊与刀(经典插图珍藏版)》的分析基本一致。可谓是美国改造日本、分析日本的指导书。《菊与刀(经典插图珍藏版)》也被认为是研究日本民族性的必读书,是社会科学研究直接运用于政治实际操作的杰出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