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民国

  • 卢作孚画传

    作者:刘重来

    《卢作孚画传》主要内容:毛泽东在回顾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过程时用他那浓重的湖南口音说,我国的实业界有四个人是不能忘记的。其中就有他:一代船王卢作孚。卢作孚跨越了“革命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三大领域,生涯中充满艰辛、风险和挑战,并且在几个方面都各有成就。用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做好了民生公司,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的武汉大撤退,他还打造了一个小天堂,他的家乡:重庆的北培。 这本有太多真实的画图,让人更进入那段历史,还增加了卢作孚之死,他是50年解放后自杀,分析了可能自杀的原因。这是一个有为国为民的远大理想的人,又是一个能够使用一切方法完成这些远大理想的人,常看他的资料,可以净化人格。
  • 民国人物的再研究与再评价

    作者:吴景平

    《民国人物的再研究与再评价》选自2011年9月召开的“民国人物的再研究与再评价”学术研讨会交流发表的文稿。该次会议是为了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和推进民国人物的研究,由复旦大学历史系、复旦大学近代中国人物与档案文献研究中心与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共同主办的,来自美国、加拿大、韩国、日本以及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共五十余位学者与会。
  • 民国知识分子画像

    作者:《书屋》编辑部 编

    民国时代的知识分子面目众多,表情复杂,很难一网打尽。《民国知识分子画像》选取大学校长、新闻宿将和本色名土三个群体进行描摩,构图独具匠心,点染亦熠熠生辉。蔡元培的海纳百川、林白水的笔挟风雷乃至章太炎的使气骂人皆是一代风范,令人神往。时下也有学者热寝于揭人之短,但手法和肝胆与章太炎相比,都大为逊色。
  • 中华民国史(共10册)

    作者:朱汉国

    《中华民国史(共10册)》是在吸收传统纪传体史书(二十四史)优点的基础上编纂的一部新纪传体大型史书。全书共550万字,十个分册,包括:“论”一册、“志”四册、“传”四册、“表”一册。正16开本,精装,十册一次性整体推出。第一册“论”,对应于传统纪传体史书的“纪”(或“本纪”),以中华民国政权演变为基本线索,主要反映了中华民国及中国国民党由兴到衰的全过程,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由从诞生到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全过程。第二册至第五册“志”,分为政治制度、经济、军事外交、文教社会四卷。政治制度卷包括职官志、政治制度志、议会选举志、政党志、法律志等;经济卷包括农林志、工矿志、交通志、商贸金融志等;军事外交卷包括兵志、战争志、革命军队志、外交志等;文教社会卷包括文学志、艺术志、教育志、学术志、科学技术志、风俗志、社团志、水利志、灾荒志等。第六册至第九册“传”,分为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人物、南京国民政府人物、中共及民主党派人物、社会各界人物四卷,对民国时期的300多位重要人物列传,力求用史实尽量客观公正,简明、生动地再现历史人物,既写出他们一生的主要经历,也突出他们在民国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第十册“表”,分为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社会文教四大类,对复杂纷繁的史事进行简明扼要的列表归纳,如职官表、军队序列表、中外条约表、民族资本发展表、重大事件表等。各册统合起来,就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到文化教育、社会风俗,全面反映了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的全貌,使读者通过《中华民国史(共10册)》既能认识中华民国的历史发展脉络,又能把握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生活的基本状况,还能了解民国时期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渐变的总体面貌。 《中华民国史(共10册)》是一部与“二十五史”相承接的纪传体史书。中华民国作为一个大的历?***冢丫崾?0多年,经过半个世纪对民国史料的整理和研究,国内史学界对民国历史的认识和看法也渐趋一致,于是有条件编纂一部与“二十五史”相承接的、权威的《中华民国史》。国内现有出版物中,尚无一部与“二十五史”体例相同、时间跨度与《清史稿》相承接的纪传体《中华民国史》,因此,《中华民国史(共10册)》的出版,将填补我国历史类图书出版的一大空白,使之成为“二十五史”之后的第“二十六史”。《中华民国史》由中国现代史学会组织编纂,集中了国内几乎所有中华民国史研究专家,分别由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人民大学、北师大、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单位的五十余位专家承担具体撰写任务,从而保证了《中华民国史(共10册)》无论从学术价值,还是史料价值上,都堪称精品之作。
  • 民国南京1927-1949

    作者:秦风

    从少壮军人崛起、国民政府成立到首都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这座城市巨大的创痛――日军入侵,也有胜利还都的热烈场面,有三十年代运动会冠军的英姿,也有四十年代金陵女大学生的留影。夫子庙文人淘宝,秦淮河老少观灯,玄武湖才子欢聚,中山陵冬雪苍茫……蒋家王朝由盛及衰,祭祖之后撤离大陆,留下的最后的身影。作者是专心收集历史照片的优秀文史工作者,以难得的资料和角度多端的照片,倾力再现时代变迁的点点滴滴,可读性极强,更具独特的收藏价值。 近三百幅稀见的历史照片,全面凸现南京作为国民政府时期的首都风貌,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战争、体育以及城市物貌、城市风情,以最直观的影像、最具震撼力的形式,集中奉献给读者。
  • 1948·长春

    作者:张志强,王放

    半个世纪前的国共纷争,已经走进了历史。而沉浮其间的一些人却戏剧般地从尘封的档案里浮出……本书甄选的照片、信件,均来自吉林省档案馆保存的原国民党官兵信件档案,至今已被尘封了半个多世纪。这些珍贵的照片、信件为我们回望那段历史提供了一个独特而鲜活的视角。 本书甄选的照片、信件,均来自吉林省档案馆保存的原国民党官兵信件档案,至今已被尘封了半个多世纪。这些珍贵的照片、信件为我们回望那段历史提供了一个独特而鲜活的视角。书中主要包括了中国远征军的足迹、东北之争、国民党军队占领长春、长春时期的孙立人、国民党守军的美式装备、新一军军犬训练队、新一军坟场、长春守军的一所兵站医院等。
  • 黄绍竑回忆录

    作者:黄绍竑

    广西文史研究馆编,内部发行。分两部分:一部分为黄自己于1945年撰写的《五十回忆》;一部分为黄于解放后所写的有关1945到1949年的经历。另有附录,为黄绍竑年谱和追悼会消息。
  • 陈克文日记:1937-1952

    作者:陈方正

    本书以陈克文所遗留12册日记所载,1937年初至1950年3月间纪事为主,其中有关八年抗战及三年国共内战之个人经历、见闻、观察、感想至为详细;此外尚包括其出使印度尼西亚经历,以及有关二三十年代国共两党人物、事迹之回忆文章,其整体史料价值,固毋容置疑也。
  • 中华民国民主宪法十讲

    作者:张君劢

    本书讲述了中国宪法的十大基本问题:国家为什么要有宪法,吾国宪法何以至今没有确立,人权为宪法基本,国民大会问题,行政权(总统与行政院),立法权(立法院等),司法独立,民主国政党,立宪国家财政,朝野上下之大责任等。 商务印书馆再版,特邀广州大学副校长、著名宪法与行政法学者董皞博士撰写了导读文章——激变社会、漂泊人生、宪政思想,以方便学人参考阅读。
  • 民国初年的进步党与议会政党政治

    作者:张永

    辛亥革命中革命派、立宪派、各地新军、会党势力和北洋派五种力量共同推翻了清王朝,在各派力量的脆弱平衡之上,民国初年中国开始了全面建立议会民主制的最初尝试,举办了规模巨大的国会选举,出现了众多的党派,民主思潮在公共舆论中也盛极一时。本书以立宪派主导的进步党为主线,全面研究民国初年议会政党政治中的重大历史事变和各派之间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并且力图揭示议会民主制很快失败并回归于袁世凯独裁统治的深层原因,研究范围大致从1912年5月临时参议院北迁到1913年底正式国会的瓦解。笔者认为,深入研究民初议会民主制失败的原因,并进一步探讨建设民主政治的条件,对于中国未来的民主政治建设仍有借鉴意义。
  • 民国子午线

    作者:王晓华

    中山大道是一座民国建筑的展览馆,有富丽堂皇的中国宫殿式建筑、有典雅大方的西方古典式建筑、有中西合璧的新型现代建筑,呈多元化发展,形成南京民国建筑艺术的高潮;同时,这些建筑多为民国政府的衙门所在,是中华民国的标记和烙印。在每一幢民国建筑中,都有一段令人难忘的故事……
  • 审问与明辨

    作者:刘东,文韬 主编

    “国学热”正持续升温,可什么才是真正的“国学”?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理解,同时代的论述也千差万别。从晚清、民国直逼当下,有关“国学”的学术话语,一再地成为论争焦点,而互不相让的交锋,看来还将延伸下去。 但无论社会上多么热闹,学界本身都应虚一而静,从学理层面推进既有的研究。缘此,围绕“国学”的性质、内涵、范围、取向、方法等根本问题,本书务求全面地搜集了晚清、民国时期的代表文章,希望读者对之的悉心“审问”,能成为获得“明辨”的文献基础。 为明晰地展示此一话语,本书不辞繁难,也不敢懈怠,对于各篇选文的背景与要点,均尽量给予钩沉、提要、注解,并准此写成了长篇大论的导言,冀能对延续至今的“国学”讨论,给予理论性的凝聚与提升,以作为百年讨论的扎实总结,更作为未来研究的更高起点。
  • 百弊放言

    作者:王钝根

    《百弊放言》内容简介:昔何邵公述春秋之义,日:“恶不可隐也。贤者识马,不肖者惧马。夫处今之世,鬼蜮踞於朝,魍魉行于市,不有人马出,而钩稽探讨,穷其计伪,发为著述,以戒今儆后。若鼎之铸奸,犀之烛怪,使嚣张之徒谒然而惧,则流毒且遍兼垓世。”所谓物质文明日进,而道德日益坠落者,非与。往者坊肆有黑幕之辑,老成明达者忧之,谓:非以防奸,实导人作恶。予亦云然。方思托诸篇章,有以止沸。及读《百弊丛书》,乃复爽然。所徵引皆实事,所指摘皆大论,无秽口茫森之说。而其旨,则在使贤者得防奸之具,不肖者又悚然生其悔愧之心,以勉趋乎上流。
  • 消失的学术城

    作者:岱峻

    世事翻覆,白云苍狗。一九四六年十月,随着载有最后一批学人的轮船鸣笛起锚,李庄空寂了。二三年之后,随着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失败,那批走出李庄的学人也分崩离析,或去了台湾,或去国离乡,留在大陆的,在左风横行时也噤若寒蝉……地以人传,李庄却是反倒。在近六十年的时间里,一座显赫一时的学术城竟消失得无影无踪。
  • 人权 法治 民主

    作者:罗隆基 著 刘志强 编

    本书以罗隆基所关心的政治常识为主题,分三辑:人权是什么、法治是什么、民主的意义。精选罗隆基在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间所发表的具有广泛影响的原作三十篇,为读者提供一脉关于现代中国政治的思想借鉴,反映了当时学者对学术理论问题的思考,供学术界研究、借鉴、批评之用。
  • 民国小学生作文

    作者:瞿世镇 董坚志等 编纂

    《民国小学生作文》让我们看到了白话文在社会普及时的形态。 这个特征是非常明显的。我们读着这些小学生作文,真是明白如话,简练、干净、真实、亲切。这些孩子(当然,他们其实是我们的父辈),简单明了地告诉我们他们身边发生的事情。多数作文都是在说具体的事情,通过这些事情,来表达情感或阐述道理;情感是真实的,道理也是他们真心赞同的道理。 现在小学生作文中最大的问题,是对小学生作文提出的所谓“主题明确”的要求。写议论文和一些应用文,固然要有主题,主题应该明确,但并非每种文体都要有明确的主题。写一件事情,能把这件事情表述清楚;写一个人物,能把这个人物叙述生动;表达情感,能够把情绪表达充分。写这些,都不是讲道理,也就是说可以没有主题。 ——赵长天(《萌芽》杂志主编) 267篇优秀小学生作文,并配有精美木刻、石印插图近53幅。以内容和体裁分为看图、写人、写物等类别;编辑顺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适当的生字词注释,阅读起来轻松易懂。 以作者的教育程度和年龄来说,这些作文达到了很高的写作水平;以作文内容来说,涵盖了民国时期少年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作文体裁来说,包括了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和议论文等几乎所有常见文体。总之,它们是民国小学生作文的一个缩影,基本反映了白话文应用初期的小学生作文风貌。
  • 民国文人系列·纸上性情

    作者:管继平

    《纸上性情--民国文人书法》是一本专写民国时代的一批著名学者大师的趣闻轶事,以文人书法的角度切入,将学术融于炉边的闲聊之中,从书法的特点分析文人的多样性情以及性格命运。 民国文人书法丰富多彩,书中所写的人物个个都是传统文化的饱学之士,有着非常深厚的国学功底,称他们写的毛笔字为文人书法,似乎是区别于靠卖字为生的书法家,实质上是凸现民国文人的个性文化,突出注重个人趣味和书卷气的书法,或许从专业书法角度来看,他们的书法不够精到,甚至章法用笔都很随意没什么讲究,但正是这样的文人性情和个性,在宣纸上直抒其意,而使得书法意味盎然。 本书不仅可以让我们看到这些文人书法家的性格和气度,还可以见到他们的学问和趣味。人们常说"文如其人"、"字如其人",在这本书中写道,如陈独秀写字的大刀阔斧,恣肆汪洋;叶圣陶写字横平竖直,一笔不苟;王国维法度严谨……这些其实都是他们的性情所致,是中国传统文人书法文人性情在墨宝中的自然流露。书中有八十多位民国文人在作者的笔下,那一桩桩逸闻趣事,如秋实黄花般清新艳丽,点缀着一个个已离开我们远行的文人书法家的背影。读这本书内行自然可以看到热闹激动,外行也不至于索然无味,在电脑植字的年代,一杯清茶,一卷《民国文人书法性情》在手,也许能生出许多对传统感动的情愫。
  • 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

    作者:唐启华

    这是民国外交史权威学者唐启华教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百年之际,奉献给读者的一本力作。作者利用大量第一手外交档案,尤其是从“驻比利时使馆保存档案”发现的《陆总长在和会专电》,即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收发电原件,重建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历史。对“北京政府对和会有无准备”“山东交涉失利与亲日派之关联”“如何看待中国在和会外交的失败”等问题做出了新的阐释。
  • 世界书局模范公民手册-民国老课本系列

    作者:陆伯羽

    "典藏教育大家智慧,回味传统国文教育。重温老课本,再现国语精华。内容涉及面广,包含丰富知识及很多智慧故事、成语故事、名人传记等。内容大多与儿童日常生活有关,以小动物为角色的故事占相当大篇幅,生动活泼,能引起儿童兴趣。书中还选入很多戏剧,包括歌剧、短剧等,既让儿童认识戏剧这一艺术形式,又方便他们按角色扮演。"
  • 修身老课本

    作者:南方周末 编选

    2011中国梦践行者致敬盛典 特献 《修身老课本》 本书由《南方周末》编选,共一册,选自商务民初版《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新修身,由读库设计制作。图书采用复古线装订,包背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