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民国

  • 教科书里没有的民国史

    作者:张晨怡

    本书主要写的是一般通俗历史读物、特别是历史教科书里向来欠缺的内容:写人物,重点是写人物的性格、人物之间的关系。写杜月笙,除了写这个流氓大亨网罗黑暗势力,在上海滩上纵横驰骋,胡作非为外,还写他在日本人威逼利诱下坚守作为一个中国人应有的民族气节的可贵之处。写事件,重点不是说故事,而是填补空白、揭示真相,写辛亥革命,原来是一场意外导致的必然的胜利。
  • 初小部分-共和国教科书-共六册

    作者:荘俞 (编者),沈颐 (编者)

    读库出品。 《共和国教科书》由上海商务印书馆首版于1912年,其后十年间,共销售七千至八千万册之多,是当时影响最大的一套教科书。这是读库计划修复整理的老课本系列中的第一套。我们的整理再版工作,主要分为两项:一是对教科书部分的还原与修复,二是对教授法部分的校订与编注。 本次再版,我们 尽力实现了如下三个目标: 一、以“全貌”、“原貌”来再现这些百年前的教育经典与出版硕果。教科书部分,我们将原属初小、高小的《新国文》《新修身》共计二十八册,及《公民须知》一册,合并为初小部分六册、高小部分五册,仍以繁体线装方式出版,原书的封面及内文所有内容均在各分册中予以保留。 二、整理扫描之后,我们又对这些页面进行了力所能及的细致修复。拜现代技术条件所赐,使得我们的修复工程得以超越传统影印书的概念。教授法部分,我们将与教科书相对应的二十八册教授法,合并为六册,凡百万余言,以简体横排方式再版,以利当代读者理解,并方便与教科书对照阅读。 三、由于这套老课本风行若干年,版次众多,不同版本间有诸多内容变动,往往出现不同版本的教科书之间、教科书与教授法之间内容不尽一致的情况,有的只是简单的字词或句读差异,有的则是内容有较大增减;有的是内容相同而标题不同,有的则是标题相同而内容不同;有的是不同版本之间某课内容全换,有的则是不同版本之间连续几课内容全换。凡遇这种情况,简单的字词或句读差异,我们遵循教授法服从教科书的原则(除非教科书有明显错误);内容不同之处,有的依从现代社会的观念(如《新国文》初小第七册第二十四课选了《鲍氏子》而非有捕鲸说法的《鲸鱼》),有的资料搜集困难,则视版本保存情况,以教授法能与教科书相配为宜,同时兼顾页面质量。经多次努力,至少我们目前整理的这一整套《新国文》与《新修身》,其教科书与教授法的内容是对应一致的。
  • 上海

    作者:倪锡英

    《上海》是“都市地理小丛书”中的一本,丛书源自1931-1941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的“都市地理小丛书”,在《上海》中,倪锡英先生抛开了“地理”给人留下的枯燥乏味之印象,不仅用真实、简明、生动的笔触和大量珍贵的图片记载了南京的历史沿革、地理形势、交通、名胜、古迹等方面,对南京的人事片段、生活印象也有着颇为细微、贴切的描写,从而给我们留存下了那个时代南京的特色与印记。
  • 清末民初政情内幕(上、下)

    作者:【澳】乔.厄.莫里循 著,【澳】骆惠敏

    本书分上下两卷。上卷选辑了1895~1912年莫理循任《泰晤士报》记者期间,先后从暹罗、缅甸和中国发出和收到的来往信件530封。下卷为1912~1920年任袁世凯政府顾问时的往来信件。
  • 民国那些大师

    作者:张军

    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充满着动荡、杀戮和苦难,也充满着流亡、变革和奋争,弥漫着绝望,也充盈着希望。就思想界、学术界而言,那是一个新学和旧学碰撞,中学和西学融汇的混沌时代,也是一个大师辈出、群星辉耀的璀璨时代,就职于大学校园里的教授便是这个星群里的最闪亮的“明星”!在他们的身上,你能清晰地看到传统士人的言行操守,也能迎面感受到现代知识分子的理想信念;他们接续历史,又瞻望未来;他们吸吮于诗书,洗礼于五四,养成于西学,以讲台为阵地,以书刊为舞台,或孜孜于传统文化的批判与改造,或倡言西方自由、民主和法治,除了周作人等极少“异数”之外,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无一不是希图在政治昏暗、外患频仍、传统断裂的现实中探求民族自由、文化重光、国民新生的道路和方法,无一不是希图用自己的全部生命在大学这块“净土”上去构造个人的立命之所,社会的精神家园;他们在黑暗中喊出的民主和科学,至今仍是我们尚须努力奋斗的命题,他们在穷愁困厄、颠沛流离中坚守的为人品格和为学范式,至今仍是值得我们景仰、学习和传承的宝贵财富,尽管这其中的许许多多,因种种原因我们难以企及,更谈不上超越他们,但身不能至,心向往之,这总是可以做到的。哲人其萎,风范犹存。有鉴于此,本书从众多民国教授中撷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部分人物加以述评,以期给今天的人们,尤是高等学校的教育者和管理者以思考和启迪。
  • 汉口租界志

    作者:袁继成

    从1861年起,英、德、俄、法、日相继在汉口辟设租界。80多年间,屈辱与机遇并存,挑战与崛起交织,演绎出一幕云谲波诡、风云激荡的历史活剧。 本书以严谨的志书体例,条分缕析,叙介了汉口五国租界的经济活动、政治体制、文化事业、市政建设及社会生活等基本概况,构建了汉口租界富于历史纵深感的全方位图景,充分诠释和深入阐发了租界兼具侵华基地和西方文明示范窗口的双重性,不仅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而且达以“存史、资治、教化”之功效。全书 116万字,随文图片240幅,篇幅宏大,内容详尽,填补了国内汉口租界研究领域的多处空白,实为武汉近现代史和中国租界史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
  • 王世杰日记

    作者:王世杰

  • 民国时尚

    作者:时影,时影

    数月以来,跳舞之风盛行上海。自沪西曹家渡而东以及于沪北,试一计之,舞场殆不下数十。以君所知,若大华饭店,若Planta-tion,若卡尔登,若Little Club,若巴黎饭店,若爵禄舞场,若新新舞场,若派利饭店,若安乐宫,若Premier,若Tavern,若月宫饭店,若爱亭,若龙,若金星,若闲乐宫,若有Momoyama,若青岛,若Lerma,若Legcabfn,若Eastemcafe,若乐极(即Lodpe)等,为数已二十余矣。其僻处海裕路者,尤有Del Monte一家,而目下在进行中者,为一品香之桃花宫,成立且有期矣。大东旅馆以新营业得法,间亦将设一舞场。顾无为君以公司旧址,颇合舞场之用,亦与友人计划开一舞场。 民国时期的时尚生活从服饰、发饰、洋车、洋房等从一个封建时代解放出来,西洋文化传入中国所形成的开放、崇尚西方的生活方式,对今天的时尚生活来说,仍然有借鉴意义。本书从衣食住行等生活面貌上,表现民国时尚风格。
  • 名士风流

    作者:蔡登山

    本书选取民国时代多位文苑名流的生活,通过大量第一手资料真实还原了这些名士的情感经历与人生悲欢,从一个全新的视域审视这些名流鲜为人知的另一面。作者在史料爬梳的基础上,从细微处剥去历史的尘埃,使各位名流的身影,焕发出新鲜的色彩。
  • 民国政治人物

    作者:吴相湘

    《民国政治人物》是著名历史学家吴相湘(1912~2007)先生所撰民国时期著名政治人物传略评述文章的汇辑。先曾由《传记文学》杂志数年连载,结集出版后即成名著,在海内外华人读者中享有声誉。 关于这部《民国政治人物》,作者着重提示:“开国元勋、护国军神、盗国巨魁的若干事实,国人类多知晓,不必再多费词,只需提要钩玄指陈一二重点,就可有助于读者们的记忆。至于祸国的武夫,误国的文人,其投机取巧翻云覆雨的行径,世人多不了了,如今实应着意描述,使他们在历史的镜子前,无所遁形……如杨度、徐谦、陈炯明、江亢虎等就占据比较多的篇幅。”这些正是此书独具价值的地方。特别是对于我们年轻的读者,“多读点近代史”不应沦为空话,更不可只去读那些教科书中的分题论述,而应具体地了解近现代史中生动的人物和事件,获得实在而有教益的感知。
  • 抗戰時期的國軍人事

    作者:張瑞德

    本書探討抗戰時期陸軍各階層人員(高級軍官、中下級軍官及士兵)的組成及素質,任免、升遷調補、獎懲考績、待遇福利、退役撫恤等制度實際運作的情形,以及中央與地方人事的關係,檢討其所面臨的困難,並對其成效加以評估。 國軍的人事制度,大部分是仿自德、日,各種法令規章完備,但是制度的樹立,受到外在政治、社會、文化環境的影響甚大。抗戰時期,國軍人事制度的最大成就為國軍在擴編、混編及調動的過程中,黃埔出身軍官的逐漸興起,使得國軍中央化的程度增加,不僅矯正了近代區域主義之失,同時也為軍隊的國家化奠下了一塊基石。
  • 民国的背影

    作者:王凯

    《民国的背影:那些人 那些事》主要内容简介:逝去的时代总让人感怀,即便是民国这样的乱世也是如此。如果把民国称为一个朝代的话,它离我们是最近的,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代。有人曾这样形容它:“不旧不新又旧又新,不古不今又古又今,不中不外又中又外。”这部书稿便是记录了这样一个特殊年代的人和事,其中既有胡适、梁实秋、林徽因、闻一多等学者大家,也有曾名扬一时而如今却被人遗忘的宋春舫、张彭春、齐如山、李长之等文人雅士,还有冯国璋、曹锟、吴佩孚、韩复榘等赳赳武夫,这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碎片让人们认识了一个真实的民国。 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慢慢地淡出了我们的视线,然而他们的精神、思想仍然在今天熠熠生辉,深深地印刻在我们的头脑中。一旦遇到合适的土壤和温度,这种精神和思想仍然能够发芽、生长,因为它们是蕴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传承。
  • 张季鸾集

    作者:张季鸾

    《张季鸾集》是“民国三大报人文集”之一。《张季鸾集》以民国时期出版的《季鸾文存》为基础底本,收录了张季鸾发表在《大公报》上的社评,和发表在其他报刊上的通讯记录、杂文笔谈。这些文章按内容分类.以时间为序。直接反映出作者对各类事务的鲜明态度及其发展变化过程。 《张季鸾集》编选的文章皆是民国时期的作品,在编辑过程中,编者保留了作品的民国时期风格,除了改正部分错讹之处外,未对带有民国特色的字词句做任何修改,因此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作品的原貌。
  • 商务国语教科书

    作者:庄俞 等 编写 张元济 校订

    《百年老课本·商务国语教科书》启迪智慧,挥洒纯真,民国老课本温暖依旧,国学启蒙,经典拂尘,半世纪的沉淀,散发弥久馨香。
  • 北洋政府职官年表

    作者:钱实甫编著,黄清根整理

  • 民国黑白道

    作者:蒋伟国

    《民国黑白道(趣说民国社会生活百态)》描述了一幅民国社会生活风景图。民国时期,是我国社会由传统向近代、现代转型的时期,在我们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主流的“现代生活”,大多发端于民国。作者以通俗、流畅的纪实手法,活泼、简约的杂志式标题,铺陈了民国三教九流的独家内幕,内容包括旅馆揭秘、婚礼大观、寿庆掌故、谱牒编纂、祠堂香火、典当悲欢、拍卖活动、纸币发行、掮客点滴、方城大战、吸毒贩毒、暗杀内幕、丐帮啸聚、庙会练摊、集藏谈屑、选美透视、自杀秘闻等,使读者在轻松阅读中了解民国社会的衣食住行、人生礼俗、民间游娱,洞悉民国时期的江湖骗术、世情黑幕、丑态恶行,管窥民国众生的生存状况、秘闻趣事、人情世故等等。书中不少别致的社会现象,或是引自国外,或是推陈出新,也有不少中国古有传统的习俗、礼俗的演变。 作者在书中为我们描述了民国的社会百态以及趣闻奇事,也有不少当时的花边新闻,所述有的零星散见于文史旧书,有的则难得一闻,而介绍的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风俗,简述其源头,概述其发展,有较好的知识性与广泛的信息量。 全书配有老照片及漫画,读来轻松、趣味。是一本既富知识性、又有趣味性的休闲读物。
  • 从军统到保密局

    作者:朱小平

    它是一个维护蒋家王朝统治的情报组织;它是一支使日伪汉奸闻风丧胆的特务班底;它是一台令无数正义人士蒙难的杀戮机器,它就是军统。 它集神秘与恐怖于一身,它的兴盛与没落随着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的终结而被封缄入历史的长河…… 这是一段真实的军统兴衰史。 这是一本讲述国民党军统局兴衰史的图书。本书在参考许多图书资料的基础上,对国民党军统局的历史沿革、行为举措、人物行迹等以专题形式做了非常详尽的梳理叙述,既揭露和批判了专制体制下军统局实行特务政治的反动本质,又对其在抗日战争中的一些行动行为给予了客观公允的评述;既揭露和批判了戴笠等军统人物的所作所为,又坚持不丑化不贬低、不溢美不抬高的原则,从多层次多角度反映了这些人的行迹。是一部内容全面丰富、史料翔实可信、取材繁简得体,且富有新意、知识性和可读性较强的作品。
  • 过去的小学

    作者:傅国涌 编

    《过去的学校丛书:过去的小学》讲述许多人所受的学校教育可能就是小学,不一定有机会接受更高的教育,但他在一所健全的小学所获得的滋养,足以在精神上支撑他的一生。《过去的学校丛书:过去的小学》告诉我们小学提供的是文明的底线教育,它绝不是今天升学流水线上一道工序、一个环节,而是有自身独立的价值,不仅是知识的启蒙,更重要的是人格的熏陶与训练,是全方位的人的教育,是精神成人的起点。
  • 清末民初北京舆论环境与新文化的登场

    作者:杨早

    《清末民初北京舆论环境与新文化的登场》主要内容:谈论“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必须兼及建筑、历史、世相、风物、作家、作品等,在政治史、文化史与文学史的多重视野中展开论述。若汉唐长安、汉魏洛阳、六朝金陵、北宋开封、南宋临安、明清的苏州与扬州、晚清的广州与上海、近现代的天津与香港及台北,以及八百年古都北京,还有抗战中的重庆与昆明等,都值得研究者认真关注。如此“关注”,自然不会局限于传统的“风物记载”与“掌故之学”,对城市形态、历史、精神的把握,需要跨学科的视野以及坚实的学术训练;因此,希望综合学者的严谨、文入的温情以及旅行者好奇的目光,关注、体贴、描述、发掘自己感兴趣的“这一个”城市。 关于都市的论述,完全可以、而且必须有多种角度与方法。就像所有的回忆,永远是不完整的,既可能无限接近目标。也可能渐行渐远——正是在这遗忘(误解)与记忆(再创造)的巨大张力中,人类精神得以不断向前延伸。总有忘不掉的,也总有记不起的,“为了忘却的记念”,使得我们不断谈论这座城市、这段历史。在这个意义上,记忆不仅仅是工具,也不仅仅是过程,它本身也可以成为舞台,甚至构成一种创造历史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