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明清史

  • 清代漕运

    作者:李文治,江太新

    作 者:李文治,江太新著 页数:518页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1995 简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嘉靖革新研究

    作者:田澍

    《嘉靖革新研究》内容简介:嘉靖前期是明代历史发展的一个转折点。皇位的异常更迭和“大礼”之争,使嘉靖初年出现了世宗与大礼新贵张璁等人所组合的全新的人事格局。这一政坛巨变本身就是一大革新气象。为了拔乱反正,重建嘉靖政治新秩序和巩固世宗的统治地位,必须推行全面革新。嘉靖革新是明代历史上真正的变革活动,其以更新观念、整顿吏治、替换人事为主线,最大限度地扫除了百余年来的明代积弊,激发了明朝统治阶层的活力,遏制并扭转了国势日衰的趋势。嘉靖革新影响深远,其余波历隆庆而至万历前期。张居正在担任内阁首辅之时,对其予以尽可能的效法。如果不了解嘉靖革新,就不可能客观地认识张居正政治行为的特点。
  • 近代的初曙

    作者:高翔

    该书堪称关于18世纪中国乃至整个清代观念文化史方面的第一部研究专著,是一部史料翔实、内容丰富、逻辑严密、论证有力、创见迭出的开拓创新之作。该书从18世纪中国知识界选取近百个人物,按照伦照观念及其生活方式与学术、政治观念分门别类地进行考察,从多角度、多层次上展示了18世纪中国的观念变迁和社会发展画卷。这种开阔的研究视野和研究方法,大大突破了以往清代学术思想史研究的狭小圈子,拓宽了清代文化史
  • 万宝全书

    作者:吴蕙芳

  • 明代的佛教与社会

    作者:陈玉女

    本书收录了作者近年来研究明代佛教史的论文多篇,综合历史学、社会学的视角与研究方法,对明代佛教与政治权力的关系,佛教与地方经济环境的相互影响,佛教因应政治、社会的需求而发生的变化,佛教信仰所反映的明代女性的精神生活与社会地位,以及佛教医学的发展等多个论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 明代的塾师与基层社会

    作者:刘晓东

    《明代的塾师与基层社会》主要通过对明代私塾教育的发展与塾师社会构成的演变、塾师的生计状况、塾师的职业生活与职业观念、塾师的社会活动等问题的梳理,更主要从“社会人”而非简单的“教育者”的角度,探讨了塾师于明代基层社会中的生存状况及其多元化的社会角色与功能,并进一步揭示了“治教融合”传统对中国近世士人群体生存与发展的内在影响。
  • 山西商人研究

    作者:(日)寺田隆信

  • 治政与事君

    作者:解扬

    明儒吕坤(1536—1618)在思想史上以《呻吟语》一书著名,本书研究他的经世思想,尤其以他的另一部重要作品《实政录》为中心。在《实政录》中,吕坤的思考侧重在对政务的实际安排,是近代之前中国官僚系统内部关于地方行政实务的集大成之作,对清代官员尤其有重要的影响。本书对吕坤生平和《实政录》的研究以经世思想为关注点,是在十六世纪明代政治史的脉络中展开讨论的,还涉及吕坤所处的万历朝耐人寻味的君臣关系、政治环境等。
  • 中國近世的思想典範

    作者:伊東貴之

    中國思想史脈絡下的「early modern」呈現什麼樣的精神景觀? 本書重新建構中國近世時期的思想圖像, 打開了通往傳統中國精神「故鄉」的歸鄉之路! 本書對於中國思想史的時代區分採宋近世說,內容涵蓋了宋朝至清朝的中國重要思想學說,探尋了朱子學從理到禮之轉換等各種思潮的動態,並以社會與政治的動向為背景,勾勒出傳統中國轉向近代時期的思想圖像。作為共享漢字文化圈的作者,伊東貴之指出了中國近世思想史上,許多學者鮮少注意的問題點,在終章也為連結中國近代思想諸問題,留下了一個伏筆。對於中國近世思想研究,甚至是中國研究本身,本書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思考角度。 呂妙芬(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徐興慶(國立臺灣大學日本語文學系教授) 鄭重推薦
  • “天会”与“吾党”

    作者:肖清和

    《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论丛·“天会”与“吾党”:明末清初天主教徒群体研究》从“天主教徒群体”的新视角,结合宏观的分析与细致的个案研究,力图对明末清初天主教进行整体把握与重新梳理,探究了明末清初天主教徒群体之形成及其与中国社会之间的互动,从明末到清初天主教徒群体交往与认同发生之变化及其原因等重要议题,展现明末清初天主教发展的一个崭新视野。
  • 明清北京城图

    作者:徐苹芳

    《徐苹芳文集:明清北京城图》共分为文字说明、地图两部分,主要内容包括《明北京城复原图》说明书、明北京城复原图坊巷胡同地名表、明北京城复原图建置资料表、清末以来北京风貌图片、明北京城复原图、清乾隆北京城图等。
  • 明代国家机构研究

    作者:王天有

  • 明清封建土地所有制论纲

    作者:傅衣凌

    本册系《傅衣凌著作集》之一,半个世纪以来,傅衣凌先生为探讨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迟滞问题,曾着力把社会经济构成和阶级构成、阶级斗争联系起来考察,从社会经济结构探讨社会变革和动乱,从阶级结构、阶级斗争说明它如何受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制约,而又如何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明清封建土地所有制论纲》一书,便是傅先生在这方面努力尝试的一个结果。
  • 清史稿校註(16巨册)

    作者:國史館

    《清史稿》係匯集清代史料,作有系統之整理,就性質與規模而言,在此領域,至目前為止,尚無足可匹敵的巨著。治清史者,無不列為必備參考書目。然此書成稿於遺老之手,刊行於匆促之中,謬誤屢見,用時不免戒慎,唯恐誤入歧途。國史館有鑑於民國代清而起,存亡興廢,淵源影響,均不能置清史於外。乃徵得故宮博物院合作,參考清史館原稿、清國史館稿本、清宮檔案、官書等千餘種,以「不動原文、以稿校稿、以卷校卷」方式,歷時十年,經專家審查,共得校註六萬餘條,勘訂成《清史稿校註》十五鉅冊,另附索引一冊,精註、精編、精校、精印,與學界共享。
  • 清代士人游幕表

    作者:尚小明 编

    士人游幕的盛行及其影响的深远,是清代历史上值得特别注意的现象。在《学人游幕与清代学术》一书中,作者对此曾有所论述。但是,由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使得进一步研究清代士人之游幕,仍然非常必要。首先,就研究对象而言,《学人游幕与清代学术》研究的主要是清代有一定地位和影响的“学人”的游幕活动,那些地位相对较低、影响相对较小的普通之“士”的游幕活动,基本上没有纳入讨论范围。其次,就研究内容而言,《学人游幕与清代学术》主要是通过研究学入游幕活动与他们学术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探究清代学术发达的原因。因此,学人游幕活动中的一些与此主题关系不大的问题,并没有纳入论述范围,或虽有所论而语焉不祥。 从时间跨度看,本项研究跨越清朝一代,长达258年,是一个长时期。在此期间,清朝统治形势和社会环境在不断发生变化,士人游幕的许多方面不能不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在进行本项研究时,就必须考虑到不同时期内士人游幕可能发生的变化。为此,量化分析必须划分为若干时段来进行,这样,不仅每个时段的士人游幕状况可以得到充分重视,而且可以通过对各时段士人游幕状况的分析,得到关于有清一代士人游幕的综合性结论。
  • 国朝先正事略(上、下册)

    作者:李元度

    《国朝先正事略》属于套装书,分别有:《国朝先正事略一》、《国朝先正事略二》。是由清人在清代完成的第一部、也是唯一的一部综合性的大型人物传记。此书告成,曾国藩评其“博雅公核,近数十年无此巨制”;“同时辈流中无此巨制,必可风行海内,传之不朽”。《国朝先正事略》分名臣、名儒、经学、文苑、遗逸、循良、孝义七门,共六十卷。其取材范围之广,远非方志和类别人物传记所可比拟。此书立正传者五百人,附传者六百零八人,其规模之大,亦远非在它前后成书的《满汉名臣传》、《大清畿辅先哲传》、《中兴将帅别传》、《从政观法录》、《国朝名臣言行录》、《鹤征录》、《鹤征后录》等十馀部书所能企及。由赵尔巽奉袁世凯之命而主编的《清史稿》,也是综合性的大型人物传记,但成书已在清廷倾覆之后,比《国朝先正事略》晚出七八十年。
  • 明代乡村纠纷与秩序

    作者:中岛乐章

    本书利用大量的徽州文书,深入探讨了以徽州为代表的明代乡村纠纷及秩序的形成过程和变迁实态,解析当时历史背景下的社会结构、宗族结合的展开及徽州特有的佃仆制等问题.复原了当时乡村社会纠纷解决机制和社会秩序形成,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明清史学者的研究力作。日本权威学术杂《史学杂志》、《东洋学报)、《社会经济史研究》均有书评,在我国明清史学界也有广泛影响。
  • 胡林翼集(全五册)

    作者:[清] 胡林翼

    《胡林翼集(套装全5册)》是湖湘文库丛书之一。胡林翼是晚清湘军著名将领,一代才子。据说毛泽东十分赞赏胡林翼的文韬武略和做人为官之道,遂把他当成学习的楷模,把自己的名字也改成了毛润芝。《胡林翼集》直接由古籍整理而成出版,是国家“九五”规划重点项目,也是目前国内有关胡林翼的最完备、最准确的参考资料。 胡林翼系与曾国藩、左宗棠齐名的清末名臣,此集是他的文字首次结集出版,包括奏疏、书牍、批札、家书、诗文联语等,以及他主编并予以批注的《读史兵略》、《读史兵略续编》,共5册。此书为晚清历史研究提供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并是研究中国近代军事史的重要参考书。
  • 南明史

    作者:南炳文

    《明清史学术文库:南明史》是明清史学术文库之一。《明清史学术文库:南明史》原为作者与汤纲先生合撰的《明史》(下)的一部分,《明清史学术文库:南明史》共五章节,内容包括初期南明史、浙东、福建政权,农民军开始拥明抗清、永历政权的建立、南明时期的终结、南明时期的对外关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