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历史学

  • 史学家

    作者:埃里克·霍布斯鲍姆

    《史学家》写出了历史理论、实践及其发展和它与现代世界的联系,反映了作者一生对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关系的关注。《史学家》的论文展示了这位伟大的历史学家对研究历史的重要性热情洋溢的信念,以及深邃的分析、论说的广度和独到的见解,这些足以令他名至实归。
  • 东亚世界形成史论

    作者:韩昇

    《东亚世界形成史论》为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古代中国移民与东北亚世界的形成”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外交实践及其基本原则、东亚世界的基本特点与移民的文化传播、东亚国际关系的演变、南朝文化向东亚的传播、倭国与江南等等。
  • 口述史读本

    作者:定宜庄,汪润

    现代意义上的口述史学自上个世纪40年代从西方兴起,已经发展成为具有严格定义和规范的专门学科,在我国史学界也越来越受关注并有蓬勃发展的趋势。本书精选国内外有关文章近20篇,旨在尽可能系统和全面地向读者展现口述历史这一学科的发展过程、基本理论和学术规范。有鉴于口述史学实践性强的特点,本书特别注意收集国内国外题材与风格各异的口述史经典研究范例,以及研究者的经验体会,展现口述史实践中诸多关键环节的操作过程、注意事项,以期为初涉口述历史的读者了解口述史学科和从事口述史实践,提供某些有意义的借鉴。
  • 中国:糖与社会

    作者:穆素洁

    在这本内容广泛的著作中,穆素洁就为何在18世纪中叶尚被认为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中国,到了19世纪停滞不前这个基本的问题提出了新的答案。《中国:糖与社会(农民、技术和世界市场)》集中探讨了蔗糖产业、国内及国际贸易、生产技术以及千年间的消费历史,以此提出了更大的问题。她指出,中华帝国晚期的经济发展不是停滞不前的,也没有抑商;事实上,早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就已经融入到了世界市场里面。但显然,发展的轨道没有改变社会生产组织,也没有实现持续的经济增长。 穆素洁将地方史和区域史的研究置于全球的视野下进行,探讨了广东与台湾之间的资产与生产的联系,以及国家在这当中发挥的作用。她运用比较的方法,将晚期中华帝国的历史置于全球史的框架下,提出地方史与全球史的结合,以重塑我们对清朝史的认识。
  • 新编日本近代史

    作者:宋成有

    本书重点叙述了风云变幻的日本近代史。从幕府的崩溃、明治政府权的建立到欧化时期的维新、民族化时期的维新一直到『大日本帝国』的武力崛起、太平洋战争与日本帝国的灭亡。其间穿插叙述了围绕社会变动发生的思想文化与社会各阶层的激变与分化。 一部日本近代史,经历了维新变革、扩军备战、对外侵略并最终输掉战争的演进过程。维新自强激发的能量被纳入安内竞外的轨道,侵略战略最终毁坏了变革成果,大起大落,沉浮兴亡。 近年来,日本石翼篡改历史、否认侵略的自由主义史观甚嚣尘上,有必要以史实为据,在研讨近代日本弃旧图新、迅速发展的同时,记述日本军国主义发动血腥侵略战争的罪行,以警喻今世,昭示未来。在这一点上,本书与其他多数的研究著作并无不同。
  • 都市繁华

    作者: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编

    城市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机会与方便,也滋生了后现代式的矛盾。该如何理解城市发展的历史进程?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为此举办专题讨论会,讨论的主题就是一千五百年来的城市生活史。各位与会者综合考古、文献、图像等资料,绘制丰富的都市生活画卷。对城市生活画卷的复原,对城市交往、游乐的再次展现,对城市生活细节的重新回故,都使古代繁华的城市生活如真实影像般地展示在眼前,令人生出几分向往与遐想。
  • 新史学

    作者:詹姆斯·哈威·鲁滨孙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新史学》,本书作者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史学家和教育家,早年留学美国攻读历史学与政治学,1916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上海光华大学教授,上海商务印书馆史地部主任、暨南大学校长,最早系统介绍西方史学理论与方法,强调西方史学原理与中国传统史学的对比与贯通,与梁启超并誉为“中国新史学派的领袖”。
  • 叙事的转向

    作者:彭刚

    20世纪70年代,西方史学理论领域发生了学术范式的转型。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兴盛一时的分析的历史哲学逐渐被叙事主义的历史哲学所取代,后者至今仍是当代西方史学理论中最主要的理论形态。这一转型通常被称之为叙事的转向。本书集中考察了这一转向的主要代表人物海登·怀特和安克斯密特的理论取向,由剑桥学派主将斯金纳的个案出发分析了思想史研究领域所呈现的理论问题,并结合20世纪史学理论的发展史,探讨了在史学理论新前沿的背景下重新思考历史事实与历史解释、历史学的客观性等问题的思路。
  • 1525年革命

    作者:[德]彼得·布瑞克

    一部经典之作:农民的光辉形象永久地雕刻在现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史上!一个时代传奇:创建近代民主政治的真正英雄不是帝王将相而是老百姓!一种政治批判:现代化不是以牺牲农民为代价而发展起来的城市化过程! 就时代性而言,作者在作品中所表达的关于农民和现代化的辩证观点,对时下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农民问题和农村问题,极具指导意义。
  • 麦考莱英国史(第一卷)

    作者:麦考莱

    麦考莱的《英国史》被誉为当今最伟大、最具影响力的历史著作,无论是在叙事风格还是内容结构上,至今仍难以被超越。在内容上,这个历史学界的天才作家模仿了他热爱的小说家的戏剧写作技巧,将英国从最初的起源直至巅峰时期的发展一一展现,锻造了史学记录史上一次革命性的飞跃。在文字叙述风格上,麦考莱无与伦比的风格和极富渲染力的雄辩,让众多历史学家和文学家望尘莫及。作为最伟大的雄辩家之一,麦卡莱毫无疑问地在这部巨著中融入了他在与对手雄辩时的风采,语言把握能力精确到位,又不失力度。
  • 卡尔·马克思历史学笔记

    作者:(德)马克思 (Marx, Karl 1

    《历史学笔记》是马克思晚年所写的一部史学手稿,大概写于19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共有四本笔记本。马克思在这份手稿中按编年顺序摘录了公元前1世纪初至17世纪中叶世界各国,特别是欧洲各国的政治历史事件。关于各民族经济发展史的材料,马克思在另外一些笔记本中做了专门的记述。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在整理这份手稿时,给他加上了《编年摘录》这一标题。 马克思对世界史各种问题的研究在他的科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他把历史过程作为人类所创造的历史的实际进程来研究,始终主张只有仔细研究具体的事实才能了解真正的历史。他一生阅读过许多历史书籍,做了大量的提要和摘录,这副篇幅巨大的手稿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也是马克思生前写下的最后一部史学手稿。
  • 后现代主义与史学研究

    作者:黄进兴

    通过介绍后现代的名家经典著作,梳理了后现代主义与史学的关联,审视后现代主义对史学研究的冲击。作者首列主题,辅以学术源流,再举出代表性的人物,最后给予个人品评,希望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掌握后现代史学的来龙去脉,并明了其得失。
  • 圣路易(全两卷)

    作者:[法]雅克·勒高夫

    本书是法国“新史学派”代表人物雅克•勒高夫在西方中世纪研究领域的一部重要著作。作者采用传记形式,运用大量文献资料,融历史伟人的整体史与生活史于一体、叙事与分析相结合,为读者描绘了被罗马基督教会封为“圣徒”的13世纪法国国王路易九世的传奇一生。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叙事,顺便谈及路易在其一生的主要阶段遇到的问题。第二部分对路易同时代人的记忆的产生做了评述,对于作者本人“确实有过一位圣徒路易吗?”的疑问给予了肯定的回答。第三部分中作者试图进入圣路易的内心世界,对当时的主要看法进行了深入探讨。作者在书中引用了大量文献,力求写出一个尽可能接近真是的圣路易,以期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看到和听到圣路易本人,就像作者自己看到他和听到他一样。
  • 极端的年代

    作者:霍布斯鲍姆

    《极端的年代》内容包括:总体战的年代、世界革命、经济的谷底、自由主义的衰落、抵抗公敌、1914年—1945年的艺术、帝国终结、冷战、1945年—1990年的社会革命、文化的革命、第三世界、“现实中的社会主义”等。
  • 西方文明史读本

    作者:(美) 舍尔曼

    本书介绍了漫长的西方文明史的各个发展阶段,从几千年前肇始于古代近东河谷地带的农业村落一直到现代社会。本书广泛介绍了历史学家所使用的材料、他们解释历史证据的方法以及他们在研究长达六千多年的西方文明演进中所面临的挑战。作者精心挑选了政治、经济、社会、思想、宗教和文化史的各种资料和图像,给读者提供了有价值的背景,并使其更容易理解所选材料的历史意义,以此作为进一步探究历史和历史学家训练的敲门砖。
  • 英雄祖先与弟兄民族

    作者:王明珂

    作者围绕“历史心性”这一关键词,从与“核心典范”相对的“边缘异例”入手,深入探索发生在边缘的的不寻常现象,对断裂、失忆等异例作情景化的诠释。通过分析羌族、藏族等“异类”历史中的血缘、空间与时间等叙事符号,重新考察流传于中原及其周边的 “弟兄祖先故事”,对炎黄子孙及相关英雄历史进行了反思性的研究。本书是作者长期从事的华夏边缘研究的一部分,也是《羌在汉藏之间》等书讨论的延续与拓展。
  • 历史三调(中译修订版)

    作者:[美]柯文

    《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中译修订版)》荣获1997年美国历史学会费正清东亚历史学奖、荣获1997年新英格兰历史学会图书奖。书中以义和团为例向人们解说了认识历史的三条不同途径,即历史的三调:事件、经历和神话。《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中译修订版)》的主要目的不在于讲述义和团的历史,而在于探讨与历史撰述有关的一系列问题,“义和团只是这项工作的‘配角’。”因此这本书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部史学理论著作,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历史的方法。
  • 历史的另一种可能

    作者:[英]理查德·J·埃文斯

    假如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中取得胜利,或是希特勒的德国取得了“二战”胜利,世界会变成什么样?是否所有的历史在未发生前,都有着无限可能?这本书讨论便是这样一个很有意思的历史问题:假设历史上发生的那些事情都朝其他方向发展,我们现在的世界将是怎么样的?历史上有诸多历史学家就这个主题创作,猜想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中取得胜利、希特勒取得了胜利或是在战后逃脱了制裁,又或是撒切尔夫人在1984年的爆炸中身亡,在这些前提下历史可能变成了什么样?
  • 中国政治制度史纲

    作者:严耕望

    严耕望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政治制度之研究,著有《秦汉地方行政制度》、《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略》等多部专著及论文,惟未及著就一部完整的中国政治制度史,实乃学术界之憾事。 今严耕望先生的多位学生据收藏于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之严先生的授课讲义,整理成这部《中国政治制度史纲》,交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不可不谓是学术界的一段佳话。 本书原稿虽为严先生为香港中文大学学生授课撰写的讲义,然已足见先生于中国政治制度的思考与研究,亦是严先生唯一一部从上古至清代,完整论述中国政治制度的专著。
  • 西方决斗史

    作者:(英) 约翰•基甸•米林根

    本书是西方决斗这一习俗的全面而系统的记录。还记录了中国读者比较熟悉的西方著名历史人物, 如在滑铁卢战役中出了大名的惠灵顿公爵, 以及米开朗基罗、普希金等等的逸闻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