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书话

  • 笑我贩书

    作者:范笑我

    《笑我贩书》选录了一九九四年至二〇〇〇年间“秀州书局简讯”的精华部分.
  • 看书琐记

    作者:王稼句

    几乎每天午后,我常常拿一本书,倚着软塌,随便翻翻,自己是当作休息的。特别是从天高云淡的凉秋,到那暖风烂漫的杏花天,晴朗的日子,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暖洋洋的,看着看着也就有点迷迷糊糊,前人说的是负喧之乐,大概就是这样得来的。看得的内容,终然也飘飘忽忽,过后的印象只依稀有点影子罢了。
  • 边缘人语

    作者:董乐山

  • 书前书后

    作者:钟叔河

  • 书报话旧

    作者:郑逸梅

    郑逸梅先生(1895~1992)是海内外知名的文史掌故大家。自1913年起,他就在报刊发表文字,至耄耋之年仍然挥笔不辍,成就一段文坛佳话。其笔下著述,多以清末民国文苑轶闻为内容,广摭博采,蔚为大观,成为了解近现代文艺界情形的宝贵资料。郑先生早年作品多用文言,简练含蓄,饶有风致;晚年炉火纯青之作,则用白话间以文言,笔墨卷舒之中,人情练达之处,皆能融合知识性与趣味性。这些作品以别具一格的小品文体和雅俗共赏的风格,赢得了各界读者的好评。 五一期间推出《艺林散叶》《艺林散叶续编》《书报话旧》。(《文苑花絮》《清末民初文坛轶事》《近代名人丛话》待出)。前两本书以笔记文体琐记近现代文史掌故,文字短小精悍,叙述亲切生动,兼具史料性和趣味性;《书报话旧》以通俗平实的文字琐谈清末民国出版界、报界旧闻逸事,勾勒出了一部富有参考价值的文化史料,具有比较强的可读性,素来为关注近现代文化史的学人称道,也吸引了不少普通读者的兴趣,可称雅俗共赏。
  • 梦雨斋读书记

    作者:黄裳

    在现代书话写作上,黄裳是继郑振铎、唐�之后的一位仍然健在并活跃在此领域的重量级人物。他所写作的书话特别是有关版本源流的书话,一直以来都受到读书界的重视。清代版刻研究在我国版本学中较为冷门,乏人问津。过去研究版本的学者,一般偏重宋元,清代版刻一直不为藏书家所重视,编书目时大都不予收录。直至张之洞写《书目答问》才开始注意清刻本。六十年代初期北京图书馆编《中国版刻图录》,破格收录了清刻书影,但仅收五十种,后虽经补充,却远远不能反映清刻的整体面貌。黄裳认为:“事实上,清刻在我国雕版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有清三百年,究竟刻了多少书,至今没有确切的统计数字。” 本书收入的八十余篇读书记主要谈及清刻各种富有代表性的刻本,清刻的装饰风格,颇有艺术性,一本好书不仅内容要好,而且在版式、印刷、纸质、集帧方面都要达到相应的高度,黄裳对清刻的熟悉程度如数家珍。他说,清刻可分为写刻本与宋体字刻两大类,精粗美恶各不相同。为读书界所熟知并赞赏的写刻本,也即软体字的精刻本,在清代雕版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传统可追溯到嘉靖、隆庆、万历时代,那是从宋代起经赵体书盛行后写刻传统的又一次高峰,从明代的粗放转向非凡的精丽,清代风起云涌的私家刻本,精品极高。书中所写到的清刻本大多是作者本人家中所藏,另有一番感情深蕴文中。 本书中所附录的《天一阁被劫书目》极富史料性,在中国版刻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开卷闲话续编

    作者:子聪

    著名学者于光远先生曾为《开卷》题词:“它比我们任何人都活得长久得多。”著名诗人、翻译家绿原先生对这句话加了这样的注解:“如果这个说法不止是一句未必兑现的颂词,那么可以预期这两编《闲话》将同样‘活得长久’。”绿原先生进而指出:“但愿我们的《开卷》和它的《闲话》也无愧于它们在中国文化史上所应有并将有的贡献。”《开卷闲话续编》收入了《开卷》2003后至今每期“开有益斋闲话”的内容,每月一期的“闲话”以日期为序,逐日记录发生的书人书事,文笔看似闲适散淡,其间却蕴含了大量的人文信息,值得品读,既可作小品文去读,也可作为文史资料,这些信息往往会因为一幅插图而变得更加鲜活生动起来。《闲话》不仅涉及到钱钟书、杨绛、启功、季羡林、张中行、范用、王世襄、黄永玉这一些老辈学人,也有姜德明、陈平原、陈子善、陈思和、伍立杨、止庵这些中青年学者的讯息,往往有些内容由于其学术性而引起众人的切磋与辨正,极富学术含量。此外,大量的学术动态、出版信息,更是为读者所欢迎。 作者子聪现为《开卷》执行主编,在编刊之余,与作者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所以在驾驭《闲话》时显得更加得心应手,文字亦呈现出亲和、随意且具深厚的人文气息。因为本书是续编,较之前一本《开卷闲话》显得更加得成熟,别具韵味。相信这本书的出版会受到读者的欢迎。
  • 書啊! 書

    作者:邁克

    或者好看的書評其實都不是書評﹐ 只是讀書的與書中人擦肩而過﹐ 衝口而出輕呼「啊﹐是你」那份驚喜。
  • 蠹魚頭的舊書店地圖

    作者:傅月庵

    台灣的舊書店以台北為主。台北舊書店,昔日曾風光一時,五○、六○年代的牯嶺街舊書攤,相濡以沫,聚攤成市,過期漫畫、教科書、二手舊書、線裝書、古玩字畫,應有盡有,盛況大約與今日北京潘家園古舊書市相彷彿。七○年代初,為了整頓市容,牯嶺街舊書攤幾乎全數被遷移至八德路,原地只剩下「松林」等七、八家擁有店面者。光華商場地窄攤小,地下室空氣不易流通,逛起來十分辛苦。30多年來,光華商場舊書店一路失守,從鼎盛時期七、八十家,凋零到現在的二十餘家,但仍是全台灣最大的一個舊書市。此外,新生南路、台大附近,是個新近興起,新舊書店雜陳的大書圈。 由蠹魚頭(林皎宏)撰寫,針對台北舊書店與舊書選薦為目標的本書,可謂是台灣迄今「唯一」一本紀錄這個逐漸被遺忘的台北文化記憶的珍本。除台北外,並旁及台灣中南部與世界各地的舊書店概況。 本書另邀請插畫新秀陳昭儀繪製12家舊書店之俯瞰線條圖,線條簡潔、富有懷舊氣氛。
  • 书房文影

    作者:徐雁

    一个书名就是书林中的一道风景,它们形象鲜亮,意境生动,而许多个书名组合到一起,更是百态千仪,错落有致,让人深感人间书林的华茂和芳壮。
    作者书房里的那些曾经秘而不宣的藏本,于大庭广众之中可能闪烁其辞的批评印象,乃至于结撰本书的隐秘动机和原始旨趣,可能一不小心就被这些书名儿全给拽出来!本书以“怀旧书房”、“艺文印象”和“访书屐痕”来辑来编排文章,前两加自然主要是以作者的读、所话、所评之书
  • 书衣文录

    作者:孙犁

    自来藏书家或爱书人常有把自己的书重新包装以利保护的习惯,也有在书上写写画画的传统,孙犁也不例外。但他把书皮上的文字发展成为一种无所不包、无所不容、自由随意、精短隽永的文体,是别开生面的独创。 文革后期,孙犁虽然从“牛棚”、“干校”解放出来了,但仍然不能正常地发表文章,便利用废纸来包装发还的旧书,同时在“书衣”上写点文字。后来这些文字整理发表,成为新时期一种独特的文体,被评论家称为“是孙犁在荆天棘地中为自己开辟的一条可致幽远、休养生息的小径,也是为自己打造的一页叶顶风破浪的扁舟,还是他在浊世中独创的饱蕴文化意味的工作平台”。 1998年,由刘宗武编汇的《书衣文录》在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并加了少量注释,受到广大读者与孙犁研究学者的欢迎和喜爱。
  • 书香集

    作者:姜德明

  • 我与中国书店

    作者:周岩

    《我与中国书店》:信息大量电子化后,传统的图书受到挑战,现代生活方式的大量开掘,也令传统的文化接受形式有些黯然。图书,曾雄霸天下的文化产品,如今也在现代商品的冲击下有些危然自立。然而,确信者自当确信,无论人类怎样使用高科技装备自己的生活,做为纸质的图书,仍将在人类文化中扮演重要角色。这套丛书的编辑出版,就旨在从喧嚣的世俗浪潮中撑一根杆子,挂一面旗子,一面为纸质书的光荣史呐一声喊,一面缅怀那些从纸质书的世界打出一片天下来的雄才大杰,一面还慰安那些继续浸淫于纸质书、并将要续脉于纸质书的高人韵士们。自然,此前三联书店等诸出版前贤也已有过类似努力,我们愿与所有同好共同维护我们心灵的家园,那些永涵墨香的朴素而古老、坚韧而高贵的书的世界。 《我与中国书店》校订精良,装祯朴素,实在是内外相一,为同类书中不可多得。 爱书人没有不爱旧书的,旧书之在为中国文化续命上,或者一点不逊色于新书。而北京之旧书流通渊源既久,影响也大,它既培养了一群有见识、能做事的读书人,也培养了一批有品味、不市侩的卖书人,还培养了一批有德行、有眼光的鉴书人。本书作者就是该旧书市场影响下的读书人兼鉴书人,由他来写北京的旧书大世界,是再合适不过了。 《我与中国书店》是一部反映北京中国书店变迁的资料书。作者周岩是中国书店的前辈领异。全书畅叙北京古旧书业的历史及社会主义改造之得失,中国书店的业务活动和抢救中华文化之贡献。此外,还介绍了一些对北京古旧书业有贡献的业内人士之事迹。读者可从书中了解中国书店及北京旧书业的全貌。 《我与中国书店》,卷首收录北京师大启功先生、许嘉璐先生两位师长的文章,谈旧书铺的掌故,谈在中国书店中“淘书”的经过,读来让人亲切而向往。而书中的其他内容,则是作者以亲身经历或亲闻亲见,记录中国书店五十年的发展史,书中所记中国书店对珍稀古籍的收购和抢救,也是一段段值得颂扬的书林佳话。   书业前辈周岩先生的《我与中国书店》,不妨说是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古旧书业的变迁史,书中记述了书业人员们的敬业服务精神,从孙殿起、雷梦水到张问松、郭纪森,默默地为传播传统文化立功,令人起敬。
  • 书楼寻踪

    作者:韦力

    《书楼寻踪》介绍了浙江、常熟、扬州、镇江、苏州、宁波、南京、湖南、广东、山东等地著名的藏书楼,如曝书亭·潜采堂、采衣堂、文宗阁等。
  • 刘半农书话

    作者:陈子善

  • 来燕榭书跋

    作者:黄裳

  • 书林撷叶

    作者:小思

    这部《书林撷叶》是小思“夜读闪念”部分文字和她其他书话书评的汇编,有相当部分是首次结集。第一辑是她在中外书林中撷取一片片小叶的记录;第二辑是她为友人和自己的书所写的序跋,其中对文学新人的提掖特别引人注意;第三辑是她对香港文踪的追寻,主要是三四十年代南下作家在港文学活动的“情景再现”。所有入选书话,无不体现了小思“想得深,写得真”的动人情怀。
  • 书斋漫话

    作者:周越然,等

  • 瓜蒂庵文集

    作者:谢国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