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摇滚

  • 搖滾樂的再思考

    作者:PETERWICKE郭政倫譯

    本書為了要重多元化音樂風格出現的脈絡,試著考查搖滾樂的社會基礎與文化起源,去除歷史的神祕化,並將搖滾樂所反映的社會運動作了一番澄清。本書原始德語版原出版於地球上最遙遠,同時也最封閉的地區之一──柏林圍牆還未倒塌之前的東德,當貓王、披頭四、滾石,以及其他許許多多的音樂,用節奏、韻律與聲波越過了這堵高牆時,我們就應該體認到跨時空、跨文化的搖滾樂,仍將會是二十一世紀抓住青春、表達叛逆、永保年輕最近的距離。
  • 李皖的耳朵

    作者:李皖

    作者点评了保罗·西蒙、黄舒骏、齐秦、王菲、U2、雅尼等音乐人,并从音乐的表象背后透视了若干的相关文化现象与社会现象。内容包括“流行音乐不是流行的音乐”、“汤姆餐馆里的陌生人”、“人声革命及其它”、“民谣三题”等。
  • Sound Kapital

    作者:Matthew Niederhauser

    China exists today in a liminal realm, caught between thesocialist idealism of old and a calamitous drive for wealthspurned by recent free-market reforms. This seeminglyunbridgeable gap tears at the country’s social fabric whileprovoking younger generations to greater artistic heights. Theunique sound emerging from Beijing’s underground delvesdeeply into this void, aggressively questioning the moral andsocial basis of China’s fragile modernity even as it subsistsupon it. A formidable new wave of Chinese musicians is taking thecity by storm. Revolving around four venues spread acrossBeijing, a burgeoning group of performers are working outsidegovernment-controlled media channels, and in the process,capturing the atten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music community.They now constitute a fresh, independent voice in a countryrenowned for creative conformity and saccharine Cantonesepop. In Sound Kapital , photographer Matthew Niederhausercaptures the energy of the personalities and performers atD-22, Yugong Yishan, 2 Kolegas, and MAO Livehouse. Theserevolutionary Beijing nightclubs remain at the core of thecity’s creative explosion by hosting an eclectic mix of punk,experimental, rock, and folk performances. Included with the book are concert posters and illustrationsthat encapsulate the underground scene in Beijing, as wellas a CD sampler of the new music being produced. There isno doubt that these musicians will continue to break groundwithin Beijing’s nascent artistic landscape, helping to pushthe boundaries of an already expanding realm of independentthought and musical expression in China.
  • 剑桥大学摇滚与流行乐读本

    作者:Simon Frith,Will Str

  • Britpop!

    作者:John Harris

    Beginning in 1994 and closing in the first months of 1998, the UK passed through a cultural moment as distinct and as celebrated as any since the war. Founded on rock music, celebrity, boom-time economics, and fleeting political optimism, this was "Cool Britannia." Records sold in the millions, a new celebrity elite emerged, and Tony Blair's Labour Party found itself returned to government. Drawing on interviews from all the major bands including Oasis, Blur, Elastica, and Suede, and from music journalists, record executives, and those close to government, Britpop! charts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Britpop moment. In this wonderfully engaging, page-turning narrative, John Harris, currently the hottest young music journalist in the UK, argues that the high point of British music's cultural impact also signaled its effective demise. After all, if rock stars were now friends of government, how could they continue to matter? "Cool Britannia was an empty promise that was bound to end in tears. John Harris captures the moment when New Labour, desperately wanting to seem hip, invited Britpop into Downing Street. Irresistible." -Billy Bragg
  • 摇滚乐狂躁的历史

    作者:羅伯.帕默/ 蔡明錕,文鎧威譯

    搖滾樂是種極具美式風格的藝術型式,它以音樂的角度呈現流行音樂與價值觀的革命性改變,是一股如颶風般衝擊著白種中年人的迪奧尼索司式洪流,這股力量勢必要持續震撼好幾十年並導致美國文化的轉型。綜觀其四十餘年來的歷史,搖滾樂本身仍然不斷在自我創造,以挑戰、顛覆、打破舊有教條而建立嶄新的秩序。《搖滾樂:狂噪的歷史》係對於搖滾樂之全觀性的禮讚,除了詳實描述搖滾樂的根源,並且進一步探討圍繞在音樂周圍所凝聚成的「搖滾文化」。 在本書中,羅伯.帕默這位擔任公視搖滾史節目首席顧問的傑出搖滾評論者與音樂家,探求了搖滾樂複雜的創造過程,並深入至叛逆、反主流、多民族的美國文化裡,剖析搖滾音樂之所以成為有生命之藝術的原因。藉著對於其根源與分支的關注,帕默提出一套搖滾史持續發展的流程,並且將許多其所涵蓋的音樂範疇──從藍調與福音到雷鬼、叛客與饒舌音樂──綜合起來寫成這本史上最具洞察力的搖滾史。
  • 時代的噪音: 從狄倫到U2的抗議之聲

    作者:張鐵志

    2003年春天,美國出兵伊拉克。那年冬天,席格的朋友約翰在一個寒冷雨夜開車回家,看到一個高瘦的老人穿著厚重大衣站在路邊,手上高舉著一個牌子,許多車子從他身邊快速開過。他認出那是八十四歲的老人彼得席格,但看不清楚上面寫著什麼。等到開得更近一些,他終於看清楚了這個孤單、沉默但堅定的老者手上牌子寫著:「和平(Peace)」。 他不能想像,以彼得席格如此知名的人,只要打電話給媒體就可以表達他的意見,卻在這裡默默地舉著抗議牌。事實上,從伊拉克戰爭開始,席格每個月都會站在這裡,靜默地抗議。 —節錄自〈Pete Seeger:穿越二十世紀的抗爭民謠〉 抗議之聲,就是這樣疼痛成歌的。 現實也是這樣,疼痛成為歷史的。我們記下並傳誦、大聲喊出這些先行者的名字, 藉以告慰其他黑暗中的敲擊者。 「無論寫得多好的一本小冊子都不會被閱讀超過一次,然而一首歌卻會被用心銘記並且一次又一次地被重複吟唱」。Joe Hill的這段名言無疑是音樂何以改變世界最核心的詮釋。畢竟,歌曲比起書本更能以一種無形的形式跨越時空限制而穿透人心。 2004年,張鐵志用《聲音與憤怒》開啟中文世界的讀者對於搖滾與社會關係的新視野;2007年出版的《反叛的凝視》,則是對當代西方政治和文化反抗行動的反思;2010年,《時代的噪音:從狄倫到U2的抗議之聲》結合了前兩本書的搖滾與反抗精神,進一步書寫關於西方重要的抗議歌手以及他們所處時代,因此,這不只是一本關於音樂人的書,而是一本紀錄二十世紀至今的人民反抗史。 《時代的噪音》以人物故事為主,不僅對許多重要歌手做深入透析(例如Bob Dylan到底在什麼意義上是抗議歌手,Bruce Springsteen如何調和他的巨星身分與抗議姿態),也介紹了許多在中文世界比較少被討論的音樂人。另一方面,本書更深度著墨這些歌手所屬時代的社會史,並透過不同音樂人的故事書寫二十世紀至今的社會反抗史:從二十世紀初的工業資本主義發展初期,到六零○年代民權運動史,再到如今的全球化與反全球化鬥爭。除了有系統的音樂論述外,全書滿溢理想主義的豐沛情感與堅持,一首首耳熟能詳的歌曲背後,是一頁頁血淚斑斑的反抗歷程,讀之令人動容。
  • 摇滚小书

    作者:[法]埃尔维·布里斯

    摇滚,我们沉浸在摇滚音乐的魅力中有多久了?有五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或者五十年吧。漫步在摇滚音乐小史中,我们的思维会被某种声音或声调、某次争论或赞许、某个外形或插图突然抓住,哪怕这些都是关于某个名不见经传的刚起步的小乐队的;被一种声音、一个音调、一次赞同、一次争执、一个外形、一张封面突然抓住了思维,哪怕这些都是被一个还结结巴巴的乐队演绎的,我们为一个传说而痴迷着,哪怕已时过境迁很久了。 摇滚这个灌木丛文化成了数不尽的撰写的对象,大家热衷将它历史化、为它加注、给它分类。有的分类是以光辉大小为标准,可能以贡献多少为依据;有的分类以辉煌程度为标准,有的又以对摇滚乐史贡献多少为依据。然而完美的唱片图书馆总是把同样已经被人赞美过千万遍的不朽作品和巨擘歌手收入馆藏。这样就在不经意间过滤掉了一切偶然性、一切自发性、一切冒险性,而这些才是唯一可能令我们激动地发抖的因素,因为这是个人的发现、私密的发现。每个人都自由地按照自己的逻辑、自己的感觉去评估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带着完全的主观性。欣赏最好的也欣赏最坏的。最坏的东西在摇滚的世界里,经常是最好的。 一连串的名字、声音、反复段节奏重复的小段有的分类、叠句、图像、故事、趣闻逸事,在时间的龙卷风中彼此交缠着、渗透着,如同在我们在快死亡时生活在眼皮底下像一部快进电影里一样放过。这就是《摇滚小书》带给我们的阅读感觉,如同全身心沉醉在埃尔维•布里斯的每分钟45 转的唱片里一样。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我们的爱好(和厌恶)以瞬间镜头连接起来,没有特殊的评判、没有枯燥乏味和摆权威架子的研究。只是作者某个时刻的幸福、短暂却强烈的感受、有声的、充满感情的、详尽的对怪癖的摇滚之路的回忆。作者的这个怪癖和我们有点像,很像。但是他,除了有准确的又充满感情的记忆力,还有一手漂亮的铅笔画。 他笔下展开的是一个平行的历史,20 世纪下半叶的逝去的历史,是唯一真正打动过我们的,唯一我们曾参与过的历史。我们可以从头读起,也可以随意翻看任何一页,无所谓。它是一本可以倾听的书,它原版的音乐在我们的脑子里回旋。 雨果•卡萨维蒂
  • 摇滚成金

    作者:[美]里奇•科恩

    他俩的相遇,是一个时代的风云际会! 本书的书名《摇滚成金》直接来源于那个时代的流行著作《将布鲁斯变成黄金》,如何把握商业潮流,将大众娱乐转变成有利可图的产业?本书提供了清晰的路向。 20世纪40年代的芝加哥是美国摇滚乐的中心地带,其中尤以马迪•沃特斯为杰出代表,可是在遇到伦纳德•切斯之前他只是尚未化作龙的涸辙之鱼罢了,那是一个群情激昂的时代,如此多的年轻投机者涌入唱片行业——这个产业太新奇了,任何人都可以重新制定游戏规则,整个创业过程又是如此诱人,头顶上没有任何传统可言,更没有什么规矩束缚你的手脚。但伦纳德却成为其中最成功的一位,成功地将一家独立厂牌发展成与大唱片公司分庭抗礼的行业传奇! 回首业已成为历史的切斯唱片,一张张面孔水一样掠过,我们讶异于如此众多的大牌音乐人出自于切斯唱片旗下:马迪•沃特斯、查克•贝里、“嚎狼”、宝贝男孩、艾塔•詹姆斯…… 伦纳德如何神奇地跨越了创意产业与商业之间的巨大鸿沟,书中的一段话或许透漏了些许奥妙:任何人都会看到艺术家的存在,但是只有天才才能看到一个巨大的市场,尽管在普通人的眼里这只不过是乌合之众罢了。
  • 摇滚梦寻

    作者:雪季

    这种音乐和这圈人(代序) 崔健采访录 梦系“唐朝” 沉默、勇猛的“黑豹” 通过音乐冲破一切束缚(1989乐队) 寻找新世界(呼吸乐队) 女子乐队的幸福和悲伤(眼镜蛇乐队) “超载”乐队采访录 发现生命的分量(穴位乐队) 最重要的是把音乐搞好(“新谛”乐队蒋温华(华子)采访录) 生活让我不能不说(Again轮回乐队) 不能再做梦(原“做梦”乐队陈劲、吴珂采访录) 后起之秀“指南针”乐队 “佤族”乐队采访录 “我作的是中国音乐”(记青年音乐家王勇) 按内心的方式生活(摇滚音乐家何勇印象) 为平民而歌(摇滚音乐家侯牧人谈话录) 剩下的只是去做(摇滚音乐家祝晓民采访录) 在沉默的后面(摇滚音乐家秦琦采访录) 别无选择的人生(记摇滚音乐家歇斯) 梁和平:关于大陆摇滚乐 金兆钧:中国摇滚乐之我见 台湾滚石如是说(滚石公司大陆事务主管张培仁(Landy)采访录) 程进谈话录 王晓京采访录 录摇滚找老哥(百花棚录音师王昕波采访录) 从著名词人到主流音乐企划者(黄晓茂访谈录) 摇滚“传教士”曹平 赵健伟采访录 李季与当年的“不倒翁”乐队 北京摇滚圈的Party 北京乐队成立年表
  • 世界摇滚乐大观

    作者:黄燎原,韩一夫

    因为编写出版年代久远的缘故,书里关于一些乐队和乐手的译名有些不甚准确。而且有许多流行乐手混迹其中。个人觉得在现在看来书写的实在是有些差劲。
  • 时代的噪音:从迪伦到U2的抵抗之声

    作者:张铁志

    《时代的噪音》书写从二十世纪初到我们所处的二十一世纪,西方音乐人如何用音乐製造噪音,以反思时代、纪录歷史,或者追求改变社会。 这些音乐人包括Pete Seeger, Woody Guthrie, Bob Dylan, John Lennon, The Clash, Bruce Springsteen, Patti Smith, Billy Bragg, U2。 除了深刻分析这些重要音乐人的创作理念,本书也试图刻划不同歷史阶段的社会反抗史:从二十世纪初的美国资本主义与工运早期阶段、三四十年代的左翼运动、五零年代的麦卡锡主义,六零年代的反战运动、民权运动,七八零年代的经济转型和雷根的新自由主义,以及九零年代的全球化/反全球化、战爭与和平、发展与贫穷。所以这本书的读者不只是摇滚乐迷,而是一本反抗的文化史。 张铁志的《声音与愤怒:摇滚乐可能改变世界吗?》影响了我们对摇滚与政治的认识,《时代的噪音》则以更诗意的文字与更深刻的分析,深化我们对摇滚文化、抗议行动与歷史变迁之间关係的理解,而將成为华语世界最重要的摇滚书之一。
  • Red Rock

    作者:Jonathan Campbell

    Rebellious, individualistic, and explosive, rock and roll seems incongruent with modern Chinese society. However, as the music has evolved from a Western import into something uniquely Chinese, it has been shaped by the nation’s unique system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outside world. As it tracks the music's long journey from the Mao years to present day, this account considers the people and the events that have created Chinese rock's identity. Including interviews with musicians, journalists, and industry experts, this book demonstrates that Chinese rock may be ready to smash its guitars on the global stage.
  • 摇滚年代

    作者:(法)迪斯特

    本书是法国出版的畅销世界的文化类丛书“发现之旅”中的一本,介绍了摇滚年代各音乐流派及其代表人物的经历。
  • China with a Cut

    作者:Jeroen de Kloet

    During the 1990s illegally imported compact discs, known as dakou CDs, flooded into China, opening up the music world to Chinese youth and inspiring them to experiment with new sounds and new lifestyles. Quickly, dakou became the label for a new generation of Chinese, a vibrant generation no longer tied to the Maoist past. Based on fifteen years of fieldwork in Beijing, Shanghai, and Hong Kong, China with a Cut surveys the music that emerged in 1990s China and makes a case for its involvement in the rise of China as a cultural and economic global power.
  • 音乐与设计的双重历史

    作者:视袭音乐

    关于《这个国家的年轻人》系列丛书: 《这个国家的年轻人》是新中国第一套系统呈现本土青年音乐文化的系列图书。由视袭音乐策划编撰,联合强势主流媒体、社会各界话语权人士共同推出,旨在关注当代中国青年文化现状,推动青年文化发展。 《这个国家的年轻人》以开放、客观的文化视野,选择具有典型性、普遍性、代表性、时代性的“青年音乐”为切入视角,多方面立体呈现中国新青年文化。 首发两册: 卷一《重塑偶像》 卷二《音乐与设计的双重历史》 此后将不定期推出: 卷三《音乐造就的风格时尚》; 卷四《音乐节上崛起的中国原创设计品牌》; 卷五《中国音乐产业推手口供》; ……等丛书。 关于《音乐与设计的双重历史》: 《这个国家的年轻人》是新中国第一套系统呈现本土青年音乐文化的系列图书。本系列图书的第二卷《音乐与设计的双重历史》集中展示1989年至2010年间,来自近300个艺术家/乐队团体的音乐作品图片;从1989年中国摇滚乐的第一盘磁带,到2010年底截止发行的CD唱片;从1991年中国内地的第一张手绘黑白海报,到2010年底截止所能寻找到的演出海报;这本书在客观呈现的基础上,最大限度挖掘历史,通过寻找当事者与见证人,记录视觉与感动。来自近七十位设计师、音乐人、乐手、策演人、唱片从业人员、铁杆乐迷的具有背景性、观点性的访谈; 《音乐与设计的双重历史》记录了中国本土青年音乐演出的近代史。呈现出海报设计与唱片设计的演变与发展。以图片为主,文字辅助的方式,冷静、客观的呈现出青年音乐与设计的双重历史。
  • 反叛的凝視

    作者:張鐵志,张铁志

    繼2004年頗受好評的《聲音與憤怒:搖滾樂可能改變世界嗎?》,張鐵志實踐當時對自己觀察全球文化基進變貌的寫作承諾,交出一張亮眼成績單:本書不但是台灣近年來少見的,反思當代西方政治和文化反抗行動的中文著作,更是親歷親睹後一本兼具抒情與知識分析的易讀散文集。或許也可以說,本書內容是在完整歷史視野架構下顯現的,關於一個個不甘隨波逐流的反叛者∕開創者們動人的故事。 本書以當代美國的政治與文化鬥爭作為關注標的,包括歷史的與當下的:從六○年代的反叛分子們現在如何持續他們的理想,到美國當前的社運與政治;涉及議題涵括政治、工會與工運、媒體、同志議題、文化藝術(電影、劇場、搖滾…),以及對全球化的挑戰。貫穿的主軸是這個時代理想主義與反叛精神的實踐,文字則希望結合熱情的溫度與犀利的分析──也呈現本書期望結合多元可能性的企圖。在精神上,本書更不是只是平面地呈現相關議題,而更期望能透過這些文字在台灣激發起更廣闊的理想主義,讓人看到:這不是個無法反叛的時代。 本書的特色為其中許多議題都是在中文世界相當早提出關注的文章,發表時引亦起許多討論。另一特色則是,作為傳統主流媒體與部落格界互動的產物,本書文章基本上出自作者近年在聯副與中時的專欄,但發表後都在作者部落格上刊出,然後經大幅擴增與改寫,新書中亦重新分輯排序,在提升全書的整體一致性同時,也深化了部落格作為嚴肅公共領域的可能性。
  • 搖滾神話學

    作者:露芙.帕黛

    本書是搖滾樂文化學的「奇書」,作者從希臘神祇的故事切入,探討「搖滾與暴力的呈現形式」、「插電化與吉他英雄的竄起」、「搖滾歌曲的性慾表達」、「陽具搖滾與自戀」、「黑人搖滾的培力與白人複製與剽竊」、「搖滾的仇恨女性意識與變裝越界」等。 這是第一本從希臘神話(亦即image原型)與人類學角度切入的搖滾樂文化學,探討搖滾樂的一些重要意象的形成。出版後,在歐美得到極高評價。被評為搖滾文化批評的《金枝》。 Ruth Padel以詩人的洞見與古典音樂學者的素養,檢視「搖滾與侵略性的性慾」的交互關係,並以古典文學的角度解釋之……本書充滿睿智與知識,足以與Greil Marcus,Lester Bangs,和Tom Wolfe並列其驅。 Bel Mooney,《泰晤士報》。 迷人且充滿挑戰的論述。Ruth Padel以古典神話學為鑰匙,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讓我們一窺搖滾樂有關性別、種族、國家意識、階級的骯髒祕密。 Charles Shaar Murray,《獨立報》。 罕見的奇書,從愛神如何從泡沫中誕生,探討到Bob Dylan、「男孩特區」的羅南,讓你知道搖滾樂的「加冕」過程。讀者終於理解「滾石合唱團」的Mick Jagger的自戀行止其實可以遠溯至古代根源。 Giles Smith,《標準晚報》。 風格特異的研究,認為搖滾樂其實是一種「男性創造」,奠基於希臘神話對待女性的原型態度。內容嚴肅卻充滿幽默趣味。此書讓Ruth Padel在「搖滾評論」的地位直追Greil Marcus。 Caspar Llewellyn Smith,《每日電訊報》。
  • 绝对靠谱

    作者:查可欣

    20年前,当崔健抱着吉他出现在“让世界充满爱”的舞台上时,恐怕没有多少人会认为他有爱,弄不好还会觉得他有病。20年后,老崔健依然我行我素地出着新歌,他的音乐依然充满着批判性和爆发力,他依然扮演着异类的角色。 但能够成为经典的,能够经久不衰的,一定是那些货真价实的、充满诚意的作品和作者。眼前的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走近这些创作者、聆听他们心声的机会,也给了我们一个寻找不靠谱世界中“靠谱”一面的契机。真实的对话体、切入灵魂的提问、敏锐的观察、细致的整理,这些,都是《绝对靠谱!》一书带来的“靠谱”之处。
  • 美国摇滚历程五十年

    作者:谢为群,洛秦

    本书共分11章,内容包括:早期摇滚乐、寻找出路、英雄辈出、民歌摇滚乐、艺术至上、黑人音乐的魅力、音乐新浪潮等。 引论:摇滚乐的缘起及其社会、文化价值 第一章 早期摇滚乐 一夜走红 月狗摇滚音乐会 节奏布鲁期“王子” 街头巷尾的歌声 乡村音乐 黑利和“彗星”乐队 阳光唱片公司 无可争议的摇滚乐之王 第二章 寻找出路 美国校园歌曲的流行 “美元决定我写什么音乐” 平凡见真情 纳什维尔音响 青春偶像时代 辉煌背后的丑闻 “贝昂”节奏的引入 女子演唱组的黄金时代 斯佩克特“音墙” 汽车城音乐初露锋芒 第三章 英国音乐的崛起 摇滚明星的摇篮 最受欢迎的乐队 “甲壳虫”的天下 民族希望的象征 星光灿烂 进军美国 第四章 英雄辈出 今非昔比 势成鼎足 “滚石”由来 瑕不掩瑜 “粗野”风格 如鱼得水 两大阵营 “摩登派”登台亮相 “谁”毁坏了乐器 现代摇滚乐时代的先驱 第五章 民歌摇滚乐 汽车库乐队的涌现 美国民歌的复兴 超级明星的赌注 耳目一新 功不可抹 …… 第六章 艺术至上 第七章 黑人音乐的魅力 第八章 70年代的旋律 第九章 音乐新浪潮 第十章 走向世界的摇滚乐 第十一章 20世纪末的摇滚风云 附录:美国摇滚音乐节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