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陈寅恪

  • 陈寅恪语录

    作者:胡文辉 编

    原汁原味 ,具体而微,呈现一代史家的学术世界

    史识诗心, 古典今情,还原有血有肉的精神风貌

    ☆编辑推荐

    ◎学术丰碑,道德楷模

    陈寅恪先生是近百年来中国重要的历史学家之一,他对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蒙古史及梵文、突厥文、西夏文等古文字和佛教经典均有精湛研究,毕生践行“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信条,为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学习陈寅恪,对于读者治学、为人、处世均有深刻意义。

    ◎汇辑零金碎玉,尽力广搜博引

    本书从陈寅恪先生的全部著作及三十余种旁人的记录、回忆中广搜博引材料,按“语录体”根据题材分治学方法、文明与社会、历史•种族、历史•阶层、历史•文化、历史•其他、文学、自述与回忆等八大类六十五个小类编排,附录诗作,以凸显陈寅恪的史识和诗情。录文不避重复,着重将零散材料汇辑一处,并逐一注明出处,以期起到“材料类编”之用。

    ◎依据权威底本,还原学术风貌

    本书在选录时注重校勘,除依据权威的陈寅恪作品版本外,还参考不同版次印刷本、手写本或手迹做了校订,尽力做成一个可靠的摘录读本。这个读本不仅提炼陈寅恪的学术精华,也努力还原陈寅恪有血有肉的精神风貌,读者可以更好地领会陈寅恪作为一代中国史学巨擘的学与思、言与行。

    ◎突破阅读门槛,方便通览领会

    陈寅恪先生的作品卷帙浩繁、内容庞杂,均以文言文写成,大多遵其生前愿望以繁体竖排形式印行,阅读门槛比较高。本书做出了一次全新的尝试,用更适合大众阅读的简体横排形式,将陈寅恪的学术精华以“语录体”逐条呈现,内容精炼,编者又加以适当的按语进行注解,有效帮助读者突破陈寅恪著述的阅读门槛,方便通览、学习、研究。

    ▎内容简介

    《陈寅恪语录》从陈寅恪先生的全部著作及旁人对于陈氏讲课的记录、关于陈氏言谈的回忆中选录文字,以编者个人的趣味和眼光做取舍,非敢谓竭泽而渔。选录内容侧重适合“语录”的通论,更加突出陈寅恪的史识。录文不避重复,相反特别着重将同类的零散材料汇辑一处,有意做成“语录长编”,以期起到“材料类编”之用。本编所选录文字,按“语录体”根据题材分治学方法、文明与社会、历史•种族、历史•阶层、历史•文化、历史•其他、文学、自述与回忆等八大类六十五个小类编排,并选摘陈寅恪具有思想代表性的诗作,逐一注明出处,简体横排,以期更好地提炼陈寅恪的学术精华,还原陈寅恪的精神风貌,方便读者阅读、学习,真正领会陈寅恪的学与思、言与行。

  • 柳如是别传

    作者:陈寅恪

    东山葱岭忆悠悠,谁访甘陵第一流。 送客筵前花中酒,迎春湖上柳同舟。 纵回杨爱千金笑,终剩归庄万古愁。 灰劫昆明红豆在,相思廿载待今酬。
  • 元白诗笺证稿(二版)

    作者:陈寅恪

  • 陳寅恪中古史學探研

    作者:宋德熹

    《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一書,為陳寅恪先生透過典章制度承上啟下系統淵源的概念,以北魏北齊(含河西文化)、梁陳、西魏北周等三源說為理論架構,針對隋唐制度的淵源流變系統地剖闡釋,所安成的一部史學鋸著。 陳先生的史學,既稟承了「文化史觀」,也運用社會學理論和考證學,故一向材料豐碩,引證詳密。本書除重新探討隋唐制度淵源及其相關課題外,並結合學界豐富的研究成果,以補充、修正陳先生的結論,且藉由陳先生史學所產生的典範作用,來反映出目前中古史學界的研究脈動與趨勢。
  • 纪念陈寅恪先生诞辰百年学术论文集

    作者:北京大学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

  • 陈寅恪读书札记 旧唐书·新唐书之部

    作者:陈寅恪

    先生生平读书,用思之细,达于无间,常由小以见其大,复由大以归于细,读者倘能由小以见其大,斯得之矣。先生读书,用思绵密,用语雅隽,立言不多而能发人深省。所记,大抵申抒己见,或取新材料补证旧史,或考校异同,与前贤札记之以铺叙例证得出结论者,颇异其趣。将来出,对于未来学术界将有深远影响,可预卜也。 先生生平所著书,大多取材于平素用力甚勤之笔记,其批校特密者往往即后来著书之蓝本。
  •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作者:陈寅恪

      本书系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撰写于抗日战争的艰难环境中,是中国中古史研究的传世杰作。前书从礼仪、职官、刑律、音乐、兵制、财政诸方面分析构成隋唐制度的历史因素,上溯汉魏南北朝、推纲挈领地说明中古历史衍化变迁的脉络。后书讨论了统治史作了极为精辟的论述。   两书系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撰写于抗日战争的艰难环境中,是中国中古史研究的传世杰作。前书从礼仪、职官、刑律、音乐、兵制、财政诸方面分析构成隋唐制度的历史因素,上溯汉魏南北朝、推论源流,提出著名的隋唐制度“三源流说”进而推纲挈领地说明中古历史衍化变迁的脉络。后书讨论了统治阶级、党派分野、内政外交诸专题,对有唐一代政治史作了极为精辟的论述。两书在20世纪40年代分别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82年收入上海古籍出版社《陈寅恪文集》。2001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列入新版《陈寅恪集》,并合并一册刊行。
  • 陈寅恪印象

    作者:钱文忠

    有这样一位学者:出生于煊赫世家,幼承庭训,长游四方。他留学于英、法、德、美、日、瑞士等著名大学,却不屑谋求任何学位;尚未发表一篇论文,就已蜚声学界,应聘为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被誉为“教授之教授”;他可能是中国有史以来通晓外语最多的人,达廿余种,其中多有常人闻所未闻的死文字古语言,却一生不用外语发表论著;国民党撤赴台湾时,作为最主要的“抢救”对象之一,面对诸多大员的多次恳求而不为所动;解放后,他极受优遇,却又提出不学马列,不谈政治,在漫天狂潮中孤寂地枯守一隅。“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他以一个旧式鸿儒的耿介与自恃,坚守着业已冰冷的“精神之学问”,而不愿向时俗稍稍低一下头……。他就是本书的主人陈寅恪先生。
  • 解析陈寅恪

    作者:张杰,杨燕丽 选编

    《解析陈寅恪》全面收集了介绍和论述世称“义宁之学”的文章,深入地探讨了陈氏所涉猎的史学、文学、敦煌学、突厥学、藏学、蒙古学等诸多领域,全面展示了陈氏的学术思想、治学精神和研究方法,为读者打开了一扇理解和洞悉陈寅恪内心世界和博大胸怀的门扉。《解析陈寅恪》还介绍了陈氏与王国维、陈垣、胡适、傅斯年等一代学人的交往,为人们进一步了解和研究“义宁之学”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时代背景。
  • 金明館叢稿二編

    作者:陈寅恪

  • 金明馆丛稿二编(二版)

    作者:陈寅恪

    本书为陈寅恪集之一种。收有论文、序跋63篇。对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蒙古史、唐代和清初文学、佛教典籍的著述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陈寅恪集十三种十四册,收入了现在所能找到的作者全部著述。其中寒柳堂集、金明馆丛稿初编、金明馆丛稿二编、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柳如是别传七种,八十年代曾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此次出版以上海古籍版为底本(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二书原据三联书店一九五七年版重印),内容基本不变。惟寒柳堂集增补了“寒柳堂记梦未定稿(补)”一文。诗集(原名陈寅恪诗集附唐篔诗存)和读书札记一集(原名陈寅恪读书札记旧唐书新唐书之部)八九十年代分别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和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此次出版均有增补。书信集、读书札记二集、读书札记三集、讲义及杂稿四种均为新辑。全书编辑体例如下: 一、所收内容,已发表的均保持发表时的原貌。经作者修改过的论著,则采用最後的修改本。未刊稿主要依据作者手迹录出。 二、本集所收已刊、未刊著述均予校订,凡体例不一或讹脱倒衍文字皆作改正。引文一般依现行点校本校核,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尚无点校本行世的史籍史料,大多依通行本校核。少量作者批语、论述系针对原版本而来,则引文原貌酌情予以保留。以上改动均不出校记。 三、凡已刊论文、序跋、书信等均附初次发表之刊物及时间,未刊文槁尽量注明写作时间。 四、根据作者生前愿望,全书采用繁体字发排。人名、地名、书名均不加符号注明。一般采用通行字,保留少数異体字。引文中凡为阅读之便而补入被略去的内容时,补入文字加〔〕,凡属作者说明性文字则加()。原稿不易辨识的文字以□示之。 陈寅恪集的出版曾得到季羡林、周一良、李慎之先生的指点,并获得海内外学术文化界人士的热情相助。在此,谨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了此项工作的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诚恳地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 陳寅恪學術遺產再評價

    作者:盧建榮

    陳寅恪是民國以來的首席史學大師,他的作品影響至少包括四個學術世代,至今猶不知止於何時。可知其魅力驚人,無與倫比。實際上,在陳生前其成就已為台灣三位後浪所超越,他們是孫同勛、許悼雲,以及毛漢光。這三位後輩已組構出新的史學文化及其學術文化資源,本書即在發掘這三位學者的潛德幽光。其次,孫許毛所形成的學術文化資源於縱橫台灣史壇三十年後,又有另一針對陳大師的新學術文化資源出現。那就是由盧建榮所引進的,以「新文化史」的新學術裝備去研治中古史。當中國大陸史壇仍以繼承陳大師學統為傲之時,台灣史壇已出現超越「陳學」兩波新史學文化。第三,本書更指出「陳學 J 的致命傷,乃在於無法令史著文本匯流到人類出版史上「文化性書物」的汪洋大海中,使得民國新史學的出版品全都淪為小眾讀物,幾乎讓史著創作在力挺中文當代文化上微不足道。第四,步陳後塵的中古史家,在與當代文化脈絡互動上產生了迷途於史學津樑的集體心靈,再者,史學創作能力的貧弱和對學術累積倫理的棄守,在在形成台灣史學社群內部的存在危機。
  • 余英时文集 第五卷

    作者:余英时

    本书收录余英时先生对近代中国学人及其学术思想的研究的论文30余篇,对中国近现代史上极具代表性的学者如钱穆、陈寅恪、胡适、梁漱溟、牟宗三、钱钟书、顾颉刚、洪业、郭沫若、严耕望、费正清(美)、林语堂等人的治学经历及其学术思想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全书对钱穆、陈寅恪、胡适三人进行了尤为详细的研究。
  • 陈寅恪家世

    作者:叶绍荣

    文史大师陈寅恪,乃中国当代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旷世奇才,其学贯中西无与伦比的渊博学识,其丰碑巍峨般的学术成就,被学弄公认为“前无古人,后难得有来者”。 该书为陈寅恪故里的一位作家所著。得地利之便,作者打开了沉睡在陈寅恪故里荒野林莽间有关陈寅恪家族弥足珍贵的历史档案,这些史料的神秘性、惟一性和可靠性是毋庸置疑的,是至目前为止国内惟一尚存的有关陈寅恪家世的惟一真实可信的权威史料,书中诸多史料从未见任何经传。 全书立意高远,从大量翔实鲜活的史料中扒梳钩稽出陈寅恪鲜为人知的家世家风、家学渊源、家族流变,以及贤杰满门登峰造极让人叹为观止的家族荣耀。真实、立体、全画、生动、充满思辩而又令人信服地描绘了陈寅恪家族诸多人物悲壮而又色彩斑斓的人生传奇,对与陈寅恪家族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同时代诸多历史人物的生存世相、生命内涵以及对其家族的影响亦有描述,用当代意识审识了近百年来中国历自波谲云诡的时代风云,从家族文化的独特视角破译了孕育大师的文化基因密码,相信读者能从中得到人生的感悟和生命哲学的启迪……
  • 图说义宁陈氏

    作者:陈小从

    本书是我国著名学者陈寅恪的家庭史,以照片、墨迹、遗物为经,以作者的回忆为纬,结合以短诗、说明文字记述了陈氏自1896年以来一个世纪的家族史。
  • 寒柳堂集

    作者:陈寅恪

  • 陈寅恪研究

    作者:郭长城 赵刚 等 著,周言 编

    本书是继《陈寅恪研究:反思与展望》之后,陈寅恪研究领域又一力作。在新史料方面,披露了陈寅恪1937年至1945年间的照片、聘书、藏书、书信等珍贵史料,这些史料蕴含的历史信息极其丰富,不仅可以管窥陈寅恪的治学路径,也可以观察这位学者平时的生活细节。在新问题方面,既有胡文辉、张求会、李海默等学者对陈寅恪晚年诗的重新解读,又有对围绕在陈寅恪周遭却隐没在历史之中的“失踪者”的深入考察。本书不仅拓宽了陈寅恪研究的新领域,而且拉近了读者与陈寅恪的学术思想、人格风骨之间的距离。
  • 思想时代

    作者:程巢父

    《思想时代:陈寅恪、胡适及其他》是作者对陈寅恪、胡适思想研究的成果集,本书是《思想时代》一书的增订版,作者在原版基础上新增若干文章,讲述陈、胡同时代学者之往事,并对原作加以修订更改,力求呈现给读者原文完整面目。书中以陈寅恪、胡适等前贤的诗词或通信为材料,从他们的人格立言和学术道德方面着眼,细致考证品读。全书穿插古今学者对比,既有作者对历史偏见和今人误读的纠正,也有一些不为常人所知的有趣掌故,充满人文关怀,前贤风范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