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献学

  • 藏书ABC

    作者:[英国]约翰·卡特

    本书一直被认为是关于图书收藏不可或缺的指南,也是了解藏书术语当前发展信息较丰富的参考书,本书包含700多个按字母顺序排列的条目,条目的解释可能从一行到几页,从中可以找到对藏书和书目技术术语的定义和分析,并且穿插着对拍卖、书品、复刻和赝品、稀有性等主题的正面讨论。全书的主题设定在一个范围内,对词条的诠释兼具个性和权威,行文风格简洁、直率且充满机智。

    本次引进中国的为第九版,该版经过了尼古拉斯·巴克和西姆兰·撒达尼的编辑与修订,新增了一篇序言,较前版进行了更多的补充和修正,同时首次配以插图进行讲解。

    这不是一部百科全书,这是一本按字母顺序排列的词语汇编。这也不是书目汇编,抑或书籍印刷或装订或书籍 生产的术语汇总,尽管其中有很多来自这方面的词汇。这 是《藏书ABC》,给圈内新人,给潜在的收藏者,给那些对我们的圈子有兴趣但并不一定身在其中的读者们。——约翰·卡特

    【编辑推荐】

    这不是一部百科全书,是一部按字母顺序排列的关于藏书家、如何收藏的词条汇编。这也不是书目汇编,抑或书籍印刷或装订或书籍生产的术语汇总,尽管其中有很多来自这方面的词汇。这是《藏书ABC》,给圈内新人,给潜在的收藏者,给那些对书籍收藏有兴趣但并不一定身在其中的读者们。

  • 中国印刷史新论

    作者:艾俊川

    研究印刷史,以前基本是史料学范畴,注重文献记载研究,对涉及诸多概念,多不深究语义,也少辨析清理。艾俊川开出版史研究新风,关注书籍实物,从技术角度切入,注重对印刷过程中物质载体的研究。本稿汇集了作者关于出版印刷研究的30篇论文。本稿虽是论文集,但以活字和印刷为主线,肌理分明地勾勒出了泥活字、铜活字、锡活字及铅印、石印等的应用及其对文化发展的推动,从印刷术起源研究到近现代,基本贯通了中国印刷史。

    本稿对出版印刷史研究的贡献有二:一是清理了概念,对一些重要问题和印刷品重新认识;二是创新了方法,找到通过书本实物还原印刷技术的各种标志性特征。

  • 中华帝国方志的书写、出版与阅读

    作者:[美]戴思哲

    地方志是当今存世历史资料中数量最丰富、类型最复杂的文献之一。本书是迄今为止首部跨学科探讨方志内容的专著,也是英语世界中有关方志的最早专著。作者将方志视为“活的文献”,考察了从编纂动因、生产过程、传播途径到阅读使用的整体“生命史”,并从中发掘出丰富的个案,分析了方志对维系明帝国的政治版图、推动文化生产的重要作用,揭示出了围绕方志编纂,地方官府、家族、士人与普通民众之间的复杂互动。本书的细致考证与诸多新论,对印刷史、出版史、书籍史与地方社会史研究均有禆益。

  • 西方古典学术史(第三卷)

    作者:[英]约翰·埃德温·桑兹

    跨越百年,数次再版、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

    材料之翔实无出其右 古典学脉络一书尽览

    全面系统阐述前6世纪至19世纪古典学术发展历程

    细数古典学术发展流变,涉及文学、史学、哲学等领域

    详赡渊博,总录各个时代古典学术成就

    ——————————————————————————————————————

    《西方古典学术史》是英国古典学者约翰•埃德温•桑兹最重要的著作,全书共三卷,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公元前6世纪至19世纪古典学术的发展历程,细数希腊罗马学术发展流变,涉及各时期文学、史学、哲学等领域,尤以文献学、版本学、词源学、语法学见长,著述极为详赡渊博,可看作对以往各个时代古典学术成就的总录。

    本书为第三卷,首先讲述德国18、19世纪的学术史;其次分国别关注16世纪的西班牙与葡萄牙、比利时与荷兰;接着用一些篇幅回顾此世纪的丹麦、挪威以及瑞典;并讲到希腊与俄罗斯的古典学术史;也有简短的论述涉及匈牙利;在最后一章,讲述古典学19世纪在英国的历史,并延伸至美国。

  • 古籍书名考(精装)

    作者:黄威

    全书分为上、下两编,探讨中国古籍书名的题写与命名问题。上编“书名题写研究”共五章,分别讨论了简帛、卷轴、册页时期书名的题写特征,以及“大题在下”、“一卷两题”、包首题符号等书名题写的特殊现象。下编“书名命名研究”共四章,考察了书名的命名、含义与指称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讨论古书书名的时代特征与类别属性,并探讨了同书异名、同名异书、合称书名、缩略书名等书名命名的特殊现象。

  • 浩荡游丝

    作者:韦胤宗

    从晚明时期开始,学者、文人、藏书家、书法家等即喜在古籍之中书写批校;由于批校文本之积累,清代学者除在书中撰写自己的意见之外,也会过录前代读者之批校,还会编辑刊刻名家批校。撰写、过录、刊刻批校在清代学者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学术文化,并对清代及之后的文本、学术、思想乃至于社会文化等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书即以这种“批校文化”为中心,以清代“批校文化”的先导者何焯为切入点,考察“批校文化”兴起与盛行的过程,追溯各类参与者之身份与贡献,分析其对于中国古代经典文本之塑造以及对于清代思想、学术与文化之影响。

  • 玉台新咏新论

    作者:谈蓓芳,吴冠文,章培恒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玉台新咏》为张丽华所“撰录”考;再谈《玉台新咏》的撰录者问题;《玉台新咏》撰人讨论的几个遗留问题等。
  • 西谛书跋

    作者:郑振铎著,吴晓铃整理

    本书共分七卷,前四卷依四部分类编排,另析诗余及散曲为卷五,小说及讲唱文学为卷六,杂剧及传奇为卷七。
  • 中国音乐文献学初阶

    作者:王小盾

    音乐文献学是20世纪后期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本书结合作者的学术经验,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国音乐文献学的知识与方法,具体讨论了传统学术的精髓,也讨论了不同类型的研究者胜任文史考据工作的途径。分为进入学术工作的十条经验、学会阅读、利用工具书搜集专题资料等七讲,有近四十幅插图和四个附录。附录部分重点解读了汉文音乐文献在中国古代丛书、类书及日本、韩国、越南等地的分布。本书文字清新、生动,部分内容采用指导练习的方式,对读者从零基础开始了解中国的传统学术和音乐文化遗产有重要价值。
  • 《孔子家语》成书考

    作者:邬可晶

    本书主要围绕传世古书、出土文献中与《孔子家语》中相同或类似内容的比较展开,注意考察《家语》与理应出自一源的传世古书之间彼此的亲疏关系,查找《孔子家语》和这些与其相同或类似的材料,何者更接近原貌,彼此之间是否存在因袭关系。此外,还深入地探讨了所谓孔安国《序》、后《序》的真伪问题。
  • 王念孙古籍校本研究

    作者:张锦少

    本书稿为香港"新见王念孙古籍校本研究计划"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上海图书馆藏《方言》、台北史语所傅斯年图书馆藏《吕氏春秋》、上海图书馆藏《管子》及中国国家图书馆藏《韩非子》四种古籍刻本均保存了王念孙手批校语,是研究王氏校勘学的重要资料。 作者取校语与王氏传世的《广雅疏证》和《读书杂志》等书中的相关内容比较分析。王氏《方言》著作只《方言疏证补》一卷,《广雅疏证》所引《方言》亦仅可窥见一斑;《吕氏春秋》《韩非子》二种校勘成果,王氏身前未刊,子引之检视乃父著述时发见札记手稿,补刻入《读书杂志余编》,数量较少,难见其全;石臞有《读管子杂志》十二卷,蔚为可观。校本上校语可谓《管子杂志》初稿,虽不及《杂志》体大思精,然可藉此以见王氏校勘《管子》之全貌;对比校本所见校改、校语及《杂志》之文,更可知王氏撰著《杂志》的初衷、方法和过程。 关于《经传释词》和《经义述闻》两种书之著作权,学界早有争议,作者根据校本中所见王引之校勘的痕迹,认为两种著作应该是由王引之完成的。
  • 积学斋藏书记

    作者:徐乃昌 撰,柳向春 南江涛 整理

    《积学斋藏书记》是著名藏书家徐乃昌对其所藏而撰写的善本书志。此书只有抄本流传,现存国家图书馆藏三册、上海博物馆藏九册。上博所藏《积学斋藏书记》是现知最全本,全书皆以蓝格抄书纸工笔抄录,文字及篇目多经徐乃昌亲笔校核删改。本次整理出版上博藏本,收入徐氏著录典籍823部,并校核国图藏本,除去两者相重合的623部以外,又将其不见于上博本的28部书作为附录收入。 本书首次出版,(一)有助于了解徐氏藏书的构成和特点。徐氏《积学斋藏书目》虽著录图籍达七八千部之多,但未录入其所藏宋元刻本,明刻本仅录百余部。(二)本书详述藏书行款、递藏、序跋、印记,以及与众多学者、诗人、藏书家、金石家的交往。(三)《藏书记》保存了诸如何焯、翁方纲、钱大昕、黄丕烈、顾广圻等名家题跋百余篇,或不见于作者本集,或与流传文字相异,对辑逸补缺极具价值
  • 文溯閣四庫全書提要

    作者:金毓黻 等編

    本书是原藏沈阳文溯阁的《四库全书》的书前提要之集成,1930年前后,金毓黻主持奉天图书馆时抄校而成,伪满洲国康德二年(1935)由辽海书社排印出版。文溯阁的《四库全书》提要与《四库全书总目>及学者较多使用的文渊阁《四库》及文津阁本的提要有很大差异,尤其是与《总目》,据学者调查,有的甚至整篇都不同,这对于文史及传统国学的研究者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南部新书溯源笺证

    作者:[宋]钱易 著,梁太济 笺证

    《南部新书》是宋人钱易的笔记,主要记述唐时士大夫诸人的轶闻佚事,间及五代。是一部以选录前人现成著述为主写成的笔记,主要有以下来源:国史、《太平广记》所收笔记、唐人文集。《南部新书溯源笺证》即是对《南部新书》内容来源及真实性、文字正误的考证、笺释和辨析,其源渊所自,皆引出原文,或视需要,引出其上下文,以资参考。底本与之若有出入,或明显有误,径予指明,并酌情校改正文。书中所涉及的人物,若正史无传,则征引有关资料,对该人详加疏证。篇末附有《宋史·钱易传》笺证及钱易的籍贯和初举之年、《南部新书》佚文辑证及历代书目所著录的《南部新书》题跋。
  • 敦煌写本文献学

    作者:张涌泉

  • 宗教文献学研究入门

    作者:严耀中,范荧

    《宗教文献学研究入门》学术研究入门手册的编撰者,都是“学有所成”而且是“术有专攻”的学者,专业各有偏重,领域宽窄不一,但是,我想在他们撰写的这套入门书中,都必然包括“历史”、“方法”和“视野”这三方面。所谓“历史”,就是了解本领域的历史即学术史,知道在自己之前,前辈和同行已经做了些什么,是怎么做的,因此可以“踏在前人搭好的桥板上”,不必重起炉灶“而今迈步从头越”,也不能掩耳盗铃装作自己是“垦荒”或“开拓”。所谓“方法”,就是选择本领域目前最通行和最有效的方法,一一加以解说,并选择若干最好的典范论著,让阅读者“见贤思齐”,哪怕是“照猫画虎”,因为最初的研究不妨有一些模仿,当然模仿的应当是最高明的杰作,这才是“取法乎上”。
  • 中国古典文献学

    作者:张三夕

    古典文献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问,本教材力图强调实践性,希望同学们能在学习本课程时,了解大量的实际例证,增加对古典文献整理与研究的感性认识。除了思考题外,我们还设计了练习题,思考题与练习题都用繁体字,以便孥高大家对古典文献的认知能力以及对各种问题的处理能力。练习题可以在课堂上讨论,也可以在课后做。我们建议教师应事先熟悉这些练习题,还可以根据旦己的教学需要增加一些相关的练习题。那些有兴趣有余力的同学(包括一些硕士生)还可以按照“进一步阅读文献”所提供的线索自学,进而拓展和加深有关方面的知识。自学也是一种实践,大学教育最根本的特性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古典文献学是一门很古老的学问,至少可以追溯到汉代的刘向、刘歆父于。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尤其是科技的现代化,这门古老的学问也要“与时俱进”。当今人类社会已进入一个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无所不在的时代,电子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古典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已经或正在发生一些重大变化,本教材应适当地反映这些时代变化。我们除了在第一章讲授电子文献的载体形式和有关问题外,还在第九章专门讲授电子文献的检索,介绍《四库全书全文检索系统》等电子文献全文检索系统。同学们通过上机上网操作,可以大大提高对古典文献的检索和利用。这就是本教材所强调的时代性。
  • 缘督庐日记

    作者:(清)叶昌炽

  • 朱修伯批本四库简明目录

    作者:朱学勤

    本书是邵懿辰、莫友芝之外,对《四库简明目录》所做的另一种名家标注。作者朱学勤,清末士人,自富藏书,驰誉当时。其所批标注可与邵、莫二书相互考证,足资珍贵。三人各注见闻,互为增益,均为“四库目录”之功臣。邵、莫二人之标注久已刊行,广为人知。惟朱氏所作,只有传钞,知者甚罕。今我社据以影印出版者,乃光绪年间管礼耕传钞本,也是现今所知传世之惟一善本。书中除朱氏标注外,尚有王颂蔚、翁炯孙等人的校勘,及近代版本学名家顾廷龙、黄永年之序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