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经学

  • 经学、政治与现代中国

    作者:洪涛,曾亦,郭晓东

    从中国古代经世致用之学的形成发展和主要思想主张方面,结合现代中国的政治国情,讲述作者自己的治国之道:中国道路并不必然地包含西方的主流价值,西方文明对于中国道路的具体实践来说,至多只是为深根固本的中国道路提供参考,因此,如何汲取外来的优秀文明,完全视中国社会的具体需要而定,从而能够以一种真正自信的态度展开目前的中国道路。
  • 经学通论

    作者:马宗霍,马巨

    《经学通论》为马宗霍之子马巨据其父未成遗稿及旧著《中国经学史》等增订而成。全书分“经学导论”、“经学起源”、“群经略说”、“经学简史”四部,其大指详于各经流传原委,辨其真妄是非;刺取各史《艺文志》、《儒林传》、《选举志》等,以述官学私学始而综论一朝经学大貌,条析诸经传授源流,略举一时名儒及其著述以见流派,多从思想、政治观察经学史变迁,要言不烦,条理可寻。是作于前史记述多有考辨,皆见精当;或又发疑正读,多得其实。其所论述亦多卓识,如论晏子非儒学,经学之兴于秦一统而以为官方经学之始,辨汉学不分齐鲁,解汉世《公》《穀》立学政治因缘,楬橥新莽一朝之学;分期也多有斟酌,如分两汉为二而合曹魏于后汉,如是不一而足。偶有辩驳过当,读者自可会心,要皆好学深思,非剿袭世俗之论可比,可供学者参考。
  • 孟子章句讲疏

    作者:邓秉元

    《孟子章句讲疏(繁体竖排版)》内容简介:甲申春,予始以经学史课诸生。诸生多未尝用力于载籍,颇苦之。故暇则以《孟子》数章相授,句读而外,于义理亦稍稍提掇,俾其优游涵咏,渐有人途。汉人尝云:《论语》者,五经之观辖六艺之喉衿,此诚具眼之论。以予浅识,若《孟子》者,则儒术之观辖 也。学者由此入门,沉潜反复,然后寝餹于六经,归源于孔子,以上达乎昭昭冥冥、无可言说之域,则其源泉混混者复矣。至若盈科后进,纳百流于一泓,尚有待乎贤者之扩充。否则一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虽或横绝于一时,而终归于涸槁之地。百年以来,言会通者比比,至其超胜者则谁欤?返本以开新,是尚有待于来哲。虽然,能由此翠,是近乎智矣,若仁则子曰岂敢。天行屯蹇,俗染浇风,萎软诡脆之言盈耳,伟岸峻拔之行罕见,至若滑稽玩世、放浪形骸之辈亦难乎其人,岂龚定庵所云大音将兴之候乎?然则《孟子》之读,是其时矣。书仅成六卷者,各随其时也,余当俟诸异日。然大义已具,初学者可循此以升其堂,至其微言深造,则尤备乎后篇,入室与否,尚视乎其人。书成,乌鲁木齐黎生大伟,助执校役,用力独多,因志之于此。
  • 穀梁古义疏

    作者:廖平 著,郜积意 整理

    《穀梁》于汉代宣元时期曾置博士立于学官,其学大行。至于清代乾嘉汉学大盛,学者勾稽各经古义以阐明古学,唯独《穀梁》则或阙如,大概《穀梁》师说湮灭已久,其事尤难。廖平秉承清代汉学治学轨范,于《穀梁》用力尤深,所撰成《穀梁古义疏》屡经修订,体大思精,缀集汉人旧说,排比传例以发明汉学,以《王制》释《穀梁》礼制,论《春秋》封建、地里、官制、礼乐等悉本诸《王制》。其所发明,荦荦大者如《春秋》素王改制、托齐晋为二伯、八州方伯、伯子非爵称、十九国礼仪尊卑异同、九州分中外诸大义,以《王制》穿穴《穀梁》,诚所谓密合无间。虽会通三传而不逾家法,博通而精审,堪称晚清经学中突出的精深之作。
  • 尚书孔传参正(上下册)

    作者:王先谦 著,何晋 整理

    王先谦的《尚书孔传参正》是清代《尚书》研究的集成之作,中华书局“十三经清人注疏”出版规划之一种。伪孔经传既经阎若璩等辨定,于是学者极意阐明汉传今古文《尚书》,并进而别白伏生今文以及马郑古文《尚书》之学。先谦此书取参正孔传《尚书》之意,于古文伪经二十五篇多录前人考证以见其伪;于汉传二十九篇《尚书》,自《史》《汉》《白虎通》《论衡》以下诸书,迄于熹平石经等,凡可以发挥西汉伏生、欧阳、张生三家之学者,大致采辑完备;并兼及马郑传注,旁征诸家义训,且又多所按断,全面考证、阐发了《尚书》两汉今、古文及孔传本的文本及其说解、虞夏以至东周史地等多方面的问题。
  • 周易大传今注

    作者:高亨

    《周易大传今注》从客观上反映了上古社会的多种情况,抒写出作者片段的思想认识,含有极简单的哲学因素;且常用形象化的语句,带有朴素的文学色彩。因而这部书是有一定价值的上古史料。
  • 周易郑康成注 六经天文编 通鉴答问

    作者:[宋]王应麟 著,郑振峰等 点校

    本书系《王应麟著作集成》中的三种,其中《周易郑康成注》辑录了南宋以前各种典籍中所存郑注的内容,使后学赖此得以了解汉易的基本面貌。《六经天文编》辑录六经中有关天文记载的条目,逐条札记,以先儒注疏为主,旁注史志,尤以采录宋儒之说为多,保存了大量有价值的史料。《通鉴答问》始自周威烈王,终于汉元帝,摭引《通鉴》原文,设为问答,阐解己意,显示了他杰出的史识。
  • 论语集注补正述疏

    作者:【清】简朝亮

    《论语集注补正述疏》一书乃简朝亮课徒之讲稿,历十年写成,由群弟子赞助刊行。该书首列《论语》经文,次录朱熹《论语集注》全文,後以“述曰”加以阐述,对其中有异义及难懂之处尤详加释疑.简氏“述疏”基本由两部分组成:一疏通、补正朱熹《论语集注》,解读翔实,资料丰富;二注释字音,以便读者。所附《读书堂答问》一卷,共二百五十六条,是简氏平日讲学时答诸弟子问,由弟子记载而成,在内容上与“述疏”正文虽偶有重复,但相得益彰,可堪补足。
  • 周易义疏

    作者:邓秉元 撰

    本书在《易传》的基础上,提出解经的核心诸例,并以此贯通三百八十四爻爻辞,无一例外。同时证明了《周易》经传之一体性,为理解《周易》一书提出了一套全新的解决方案,并给出了具体解释。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周易》的一个新的注本。 《周易义解》之完成,可以使我们对孔子时代经典形成期的理论视野及义理架构有不同的认识,并为易学史建立坐标原点。 本书之疏证部分,广引先秦以来百家文献以及古今重要《易》著数百种,为义解疏通证明,同时对历代相关重要易学问题进行了具体讨论辨析,颇见功力。
  • 春秋公羊夷夏论

    作者:余治平

    本书从春秋公羊学关于夷夏观念的历史叙述出发,分编阐述了夷夏古论、夷夏近论和夷夏今论,通过对夷夏大防、夷夏大变、雍正的“中外一家”、乾隆的“立中外之大防”、民族革命与反对帝国主义、新霸权主义等义例的讨论,论述了夷夏之间的变化,探讨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于夷夏问题的不同处理方式,有助于我们对夷夏问题得出整体性和历史性的认识。
  • 南宋初刻本周易注疏

    作者:王弼 韩康伯注 孔颖达正义 郭彧汇校

    南宋初刻本《周易注疏》今见最早十三卷周易注疏藏本,是日本足利学校所藏南宋陆游之子陆子遹朱点标阅本。该书自元代以来,我国没有完整善本收藏。今国家图书馆所藏十四卷周易注疏,乃清代陈鳝据明代孙景芳所藏补刻十二卷(缺第一卷)及钱求赤写本第一卷再补刻成十三卷,陈氏又加入周易正义前唐长孙无忌五经正义表、孔颖达周易正义序和八论为第一卷,厘定为十四卷。 该书1955年被日本列为国宝级藏书。
  • 宋儒微言

    作者:卢国龙

    本书把北宋儒学复兴的实质内涵归结为多元政治哲学的批判与重建,在理论创新与方法创新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不仅摆脱了意识形态的狭窄视野,建立了“大儒学”的概念,而且凸现了儒学的丰富内涵,促使学界对儒学的认识由内容单薄的心性之学或道德形上学转而关注其所固有的文化历史功能。 展读全书,给人最大的感受是新人耳目,有新的思路,新的问题,新的看法,也有新的话语系统。与同类的著作相比较,作者的这种努力,可以说是为儒学研究开拓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 大戴礼记补注

    作者:孔广森补注 王树枏校正 王丰先点校

    《大戴礼记》,西汉礼学名家、有“大戴”之称的戴德所编,原85篇,现存39篇。北周卢辩最早为之作注,今存39篇中有24篇保存了卢辩旧注。卢注存在词旨简略、大义虽举而微言仍隐的不足,故清代朴学大师孔广森以补卢注未备为职志,撰成《大戴礼记补注》一书。《补注》博稽群书,参会众说,校补经文、注文,疏通文义,极大推进了对《大戴礼记》的研究,是研究《大戴礼记》的权威读本。《校正孔氏大戴礼记补注》的作者是清代学者王树枏。王氏广泛吸收张尔岐、顾炎武、戴震、钱大昕、王念孙、王引之、阮元等四十余位学术大师的校勘成果,对孔氏《大戴礼记补注》详加勘定,查漏补缺,订正讹误,个别地方附带疏解经义。此次整理,《大戴礼记补注》以《续修四库全书》影印嘉庆二十二年《顨轩孔氏所著书》所收本为底本,以咸丰十年《学海堂经解》本及《畿辅丛书》本为校本;《校正孔氏大戴礼记补注》以光绪九年《陶庐丛刻》本为底本,以《丛书集成初编》本为校本。
  • 《论语》十论

    作者:陈桐生

    《《论语》十论》,本书是比较全面讨论《论语》的专著,全书分为《论语》成书论、地位论、分期论、文体论、渊源论、仁学论、礼乐论、孔子论、人性论、教育论十个专题,后附有《论语》简注。
  • 易学史发微

    作者:潘雨廷

    本书为作者撰写《易学史》中的主题论文汇编。本书从历史的角度综述了从先秦至近代易学典籍和人物的核心思想,勾勒了中华易学象数发展的主要线索,是简明的易学史纲要。
  • 经义考新校

    作者:朱彝尊,林庆彰等点校

    《经义考》为清初朱彝尊所著,收集先秦至清初研究经学的著作,著其作者、书名、卷数、存佚,并引历代学者之考论,再附以朱氏之按语,为我国最有系统之经学总目录,被誉为经学目录的集大成之作。现今《经义考》已经研究经学或传统学术所不可或缺的参考工具书,惜一直未有整理本。目前学界使用的主要为中华书局根据1936年版《四部备要》本缩印而成的,但由于其卷帙庞大,缩印后字非常小,且未加新式标点,学者使用颇感不便。为此台湾著名经学研究大家林庆彰教授,组织各方力量,费时十几年而成《经义考新校》。 《经义考新校》以卢见曾刊本为底本,参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四部备要》本,详加校勘,并加新式标点。该书的最大亮点是吸收了后人的研究成果,如把翁方纲所作《经义考补正》、罗振玉《经义考校记》和《四库全书总目》中涉及《经义考》之资料,一并附于相关各条目下,以资参证。 全书总字数约400万,分10册精装,附有书名和作者索引。
  • 诸子概论

    作者:李源澄

    《诸子概论》内容简介:孔子德配天地,故不可得而名。孔子当邪说横行之时,故直指本心,以救其失,于是伦理道德,终古不灭。孔子修撰六艺,私人授徒,于是齐民可得而学。孔子虽述而不作,中国文化则实自孔子开之。 战国之世,孟、荀为儒家钜子,服膺孔子,以重其言,校以孔氏之学,虽不离宗,要因时为制,各有所偏胜,可谓善学已矣。 道家立言,以遮为显,老子尚有所立,庄子几于无所立矣。孔老孟庄,时则相接,以孔观老,以孟观庄,一遮一表,相反相成,得此而几也。 庄子之书,一言以蔽之,日复其性命之情而已。其所非刺者,则逆于性命之情者也。孟庄同时,其所感受,无不相同,其所以对治之方则异。 吾之所以最钦乎墨子者,在其能损己利人,足以药今损人利己之病。《大取篇》曰:“杀一人以存天下,非杀人以利天下也;杀己以存天下,是杀己以利天下也。”此心此志,吾尝以此自勉,亦愿世人三复斯言。 观商君治秦,其内外之政策,与今帝国相似,虽非长久之计,其致富强之速,则不可诬矣。 韩非法治思想,大体承继商君而修正之,然发明法意,大畅厥辞,商君之法得之而益显。
  • 《礼记·乐记》研究论稿

    作者:王祎

    《礼记·乐记》是我国第一部古典文艺美学的奠基之作。它以儒家思想为主,又杂糅道家、墨家、阴阳家等诸多学派的思想,哲学内涵亦十分丰富。“《礼记·乐记》研究论稿”,由上、下两篇组成,共六章。上篇为《乐记》的文献、文本研究;下篇为《乐记》的文化、哲学、文论等研究。《<礼记·乐记>研究论稿》力争使每个结论建立在可靠而详实的史料、全面而深刻的思考、科学而缜密的论证基础之上。
  • 仪礼译注

    作者:杨天宇 撰

    《仪礼译注》讲述了《仪礼》是儒家礼学最早也是最重要的著作。然而,它素称难读,研究与阅读者望而生畏。鉴于此,《仪礼译注》将它译成易读的现代汉语,并加以注释。全书破疑释难,译文清通,不仅于经学,且于文化史之了解研究,大有助益。
  • 宋刊周易本义(上中下)

    作者:朱熹

    《周易本义》是宋代理学家朱熹对于《周易》一书所做的注释,代表了宋代易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底本为宋咸淳元年吴革刻本,书末附有《周易五赞》及《筮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