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城市

  • 北京:都市想像与文化记忆

    作者:陈平原,王德威 编

    2003年11月北京大学召开了“北京: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国际学术研讨会,本书乃会议论文的结集。书中关于北京的论述,采取了不同的角度和方法,讨论对象包括北京的文学(小说、诗歌、小品文)、艺术(绘画、戏剧、音乐)、教育、传媒、宗教、建筑、生活环境以及民族意识等,穿越诸多学科领域,多有创见。在对北京的“阅读”、“记忆”与“想象”中,兼及了学者的严谨、文人的温情以及漫游者的好奇心,是一本高质量的学术论文集。相信其出版将为崛起中的“北京学”添加一块有分量的砖瓦。
  • 非正当性的支配

    作者:(德)马克斯・韦伯

    现代的社会是个“公民社会”,而“公民的概念,就西方史学而言,实与“市民”密不可分。在西方市民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城市共同体的出现,在韦伯看来,无疑是其中最具关键性的转捩点。然而,此一共同体得以形成,却又是奠基在与传统束缚——包括氏族的羁绊、外来政治支配等——的决裂上。韦伯用“非正当性的支配”来形容西方的城市,正是为了凸现出这些城市共同体支配权力的自主性,以及其权力来源之挣脱传统的“篡夺性”。这样一个市民社会的发展过程,是有意了解现代公民社会的读者不得不掌握的背景知识。    本书原为韦伯《经济与社会》一书第2卷第9章“支配社会学”的第7节。原标题为:“非正当性的支配(城市的类型学)”,以与前六节所讨论的“正当性的支配”作一对比。由于篇幅关系,我们将前六节列入《支配社会学》一书,此节则单独成为本书。
  • 在台北生存的一百個理由

    作者:馬世芳,許允斌,姚瑞中,陳光達,黃威融

    16開本、全彩銅版纸印刷 10周年紀念(增訂)版
  • 記憶的城市.虛構的城市

    作者:也斯

    《記憶的城市 虛構的城市》是一部小說,也可以說是一部自傳體的遊記回憶錄,一個充滿自省和比較的旅程。 寫香港成長的一代,到外面去,又再回來。寫他們與其他文化的接觸,反省其成長的背景,面對現實的劇變。 從一些比較熟悉的普通人物身上,看他們如何承受挫折、化解煩惱,在傾側 的時代自己探索標準,在混亂凝聚素質。
  •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作者:[加] 简·雅各布斯

    自1961年出版以来,这本书即成为城市研究和城市规划领域的经典名作,对当时美国有关都市复兴和城市未来的争论产生了持久而深刻的影响。作者以纽约、芝加哥等美国大城市为例,深入考察了都市结构的基本元素以及它们在城市生活中发挥功能的方式,挑战了传统的城市规划理论,使我们对城市的复杂性和城市应有的发展取向加深了理解,也为评估城市的活力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
  • 消失的城市

    作者:(英)大卫・沃克

    《圣经》中“洪水与诺亚方舟”的传说成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上争论最激烈的上古大疑案之一,而从尼尼微古城带回的楔形文史诗《吉尔伽美什》里也有类似的记录。传说与历史在这里发生了碰撞圻英国考古学家列奥纳德・伍利爵士在美索不达米亚南部的乌尔古城遗址发掘时,找到了大洪水无可争辩的地质证据。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庞贝:繁华的哀伤、巴比伦:天堂的失落、特洛伊:神谕指引的黄金城、统万:惟一遗存的匈奴都城、佩特拉:中东玫瑰红、克诺塞斯:欧罗巴最初的荣华、楼兰:罗布泊的美丽幽灵、高昌:城头变换大王旗、科潘:马雅切肤之痛、马丘・比丘:消失在云雾中的古城等。
  • 老广州:屐声帆影

    作者:黄爱东西

    老广州:屐声帆影,ISBN:9787534409639,作者:黄爱东西著文
  • 上海老房子的故事

    作者:杨嘉佑

    如今的上海正在进行着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当一条条通衢大道纵横交织,一座座摩天大楼鳞次栉比时,人们也开始关注起那些散落于这个城市的大街小巷的老房子了,不仅仅是因为它们那造型独特、风格各异的建筑特色,而且还在于围绕着它们所发生的那一个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本书以翔实的史料,向你讲述了上海的100幢老房子的沧桑故事。这些老房子均为上海市近代优秀建筑保护单位或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全书还配有近200幅这些老房子的早期珍贵照片,同时附有简明地图,不仅使本书图文并茂,同时也是一本自助旅游手册。
  • 老武汉

    作者:池莉

    《老照片》一类的书,近年十分流行。但大多数情况是,有的有照片没有评说;有的有冗长的史料介绍,照片却又稀少模糊;有的照片清晰文字也不错,遗憾的是东鳞西爪,不成系统。这本《老武汉》就比较全面了,它既漂亮又有趣。是值得摆在自家的书柜里,让子孙后代翻翻的老谱。你还可以看到一个作家而不是史学家的池莉,对这些老谱的评价,由此获得快感与知识!
  • 汉口的沧桑往事

    作者:方方

    本书是一本有关汉口旧事的书,共十七篇。即《一个人和一座城市》、《红楼前的革命》、《都市的乐园》等。
  • 三城记

    作者:梁雪

    一个专业建筑师、研究者的考察随笔。 作者以自己的眼睛为线索,带着读者穿行于美国三大城市——芝加哥、纽约、华盛顿——的大街小巷、广场以及各著名建筑物之间,对三城的建筑、规划作出评论,讲述美国城市发展、规划的理念以及建筑背后的故事。 本书图片大多为作者亲自拍摄、绘制。
  • 没有名字的城市

    作者:吴亮,陆元敏 摄影

    《没有名字的城市》内容简介:我描绘的这座城市是没有名字的,它没有实证,没有历史,没有主角,当然更没有奇闻轶事。惟其如此,没有名字的城市隐藏在一切城市的背后,它虚位以待,永不过时。 没有名字的城市是停滞的,它停滞在任何时间。它缺乏地域标志,缺乏个性、风尚和习俗,甚至找不到一张关于它的示意图。如果当年马可波罗向忽必烈讲述许多城市的故事而实际上他讲述的仅仅是一个威尼斯的话,那么我在十多年前描绘的这座城市本质上是意指许多城市。遗憾的和令人欣慰的是,那会儿没有几个人能读懂我这本书。 一本书的沉睡理应是不想被打扰的写作者的幸运。一旦人人都竞相奢谈城市时,世界就变得相当愚蠢了。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借用黑格尔的术语来表达,许多人正在用“它自身所制造出来的种种梦想和表象去充满”城市;这个“超现象的”空虚之城“不得不满意于它所受到的这样恶劣的待遇”。 但无论如何,“城市”在逻辑上是先于那些制造梦想和表象的人们的,在人们行动之前,它已拉康式地点据了一个尚未被客体占据的位置。填补它是别人的事,我关注的却是它不可改变的空无性——城市的超人本质。
  • 浮城後記

    作者:葉輝

    本書收錄的,是作者在 1992-1994 年間在專欄撰寫的系列散文。這些文章流露了作者在那數年間身處「浮城」的所思所感。在這個城市裏,作者想尋回回家的路,卻發現自己已消耗了那麼多,自己所能擁有的似乎只是零,似乎已甚麼也沒有了;也欲舉步踏上歸途,只是歸期無定。「浮城」也自有另一種時間簡史,是水族館式的、是圍困式的透明;時間在累積着、虛構着、倒數着、混沌着。身處如此的「浮城」,或許只能做一個(精神上的)安那其,只能身在括號之中。這本書是關於生命的強靭和軟弱,關於這個階段和那個階段的鬥爭、拗撬、冷戰和對談。關於人和城市的一段最紛亂消沉的存在。關於精神上的馬戲。關於日常生活的消耗。關於撫之猶覺體溫未散的消失和烏有。關於無限複製以至無法尋回原裝正版的愛或不愛、悲哀或超越悲哀。
  • 中国城市性格

    作者:牛晓彦

    最大气的北京,最奢华的上海,最幽默的天津,最伤感的南京……本书细数了中国最具性格魅力的20个城市的点点滴滴。透过本书,您可以听到中国城市那有力的脉搏,那闪烁着性格魅力的心灵诉说,那充满个性的美丽传奇!她们是中华大地上盛开的奇葩,以其惊人的魅力矗立在世界的东方,让您,让我,让中国人,让所有的人为之惊叹,为之喝彩!
  • 北京乎(上下)

    作者:姜德明

    这里入选作品的七十四位作家,和他们的一百二十一篇文章,为一九一九――一九四九这三十年间的北平历史风云作了侧面的描述,既可以使我们对北平有更多的了解,又是不可多得的美文。
  • 16城记

    作者:

    《16城记》内容简介:这里有古老庄重且四季分明的北平,有摩登新潮的大上海,有冬日灰意蒙蒙的武汉,有慵懒闲散的成都,有温润秀气的杭州,有一抬眼就能看见心醉蓝天的昆明,也有那温和腻人且一区一氛围的台北,以及繁荣的香港…… 十六座城,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乎囊括中国近现代史上影响最深远的大中城市。在那个精彩纷呈又动荡不安的时代,无数文人墨客、商人、官员、旅行者这里生活或停留,留下了诸多关于城市的记忆。本书即从前人留下的锦绣珠玑中精选了四十余篇文章编辑而成,其作者不乏郁达夫、朱自清、鲁彦、徐志摩、朱湘、孙福熙等著名文人。通过民国一代人的视角和笔触,从另一个侧面还原那一座座风格明晰又充满生活气息的城市风貌。 城市安置着肉身,灵魂却希望在历史中找到居所,去和前世的自己邂逅。
  • 城市的憂鬱

    作者:胡晴舫

    在土星的坐標下,在憂鬱的城市裡 欲從中窺探城市的肉身,他人的面孔,但鏡像中出現了卑微狂妄的自己。 一本關於繁華和腐爛、毀滅和復活的城市之書。 《城市的憂鬱》是當代華人作家裡少見的城市書寫,富有睿智和洞察力。她延續了西方作家,如波德萊爾、班雅明,以及卡爾維諾的系列城市觀察,但更具當下氣質,再現了我們自己這個時代的城市現代性。 這不是《巴黎的憂鬱》,胡晴舫在書中沒有明確點出哪一座城市的名字,雖然你一定可以從中看到踪影。從企圖活在過去的城市,到想要擺脫過去的城市,再到未來之城,我們可以從它們的不確切身世中,看到橫流的慾望或普世的哀傷,還有幾些難得的快樂。 這不只是《看不見的城市》,胡晴舫讓我們換了一副眼光,在熟悉的場景中尋找陌生,在無處無家的所在不安於室,在窺視別人的時候看到了自己,從最不起眼的細節,偵探出城市寓言的最關鍵拼圖。 這不是一篇<都市的生理學研究>,胡晴舫除了診斷街道的健康狀況、塞車人生外,更去分析了在其中人們的所有心理徵候,從強迫性精神官能症、躁鬱症到文青的憂鬱症,還有對世界抗議的歇斯底里,不一而足。 這也不僅僅是某一段的<歷史哲學論綱>,胡晴舫行文中,除了以「新天使」之眼在從未來俯望著過去,更多的時候她化身為一個潛水採珠人,跳入大藍之深海中,告訴我們City Blue的千年繁華與百年孤寂。 這是一個多年來隱居、遊走於城市裡的作家,出沒於城市周而復始的繁華和淒涼裡,熱心冷眼,慨然又漠然,在斷章中洞察,在片刻間領悟,在風景外感想,呈現給我們的畫作和散文詩。城市的隱秘內心,潛伏和淪落在忙碌倉促的現代生活中。城市的末日和復活,周而復始,在一瞥之間,胡晴舫點化出城市人自己那具既迷戀又鄙棄的的肉身。城市好像一頭巨大怪獸,誘惑我們沉溺其中,迷失其中。然而,寂寞、孤獨、憂鬱的我們都無可奈何的愛上了它。
  • 辉煌的北京

    作者:林语堂

    《辉煌的北京》包括:第一篇老北京的精神;第二篇四季;第三篇城市;第四篇古老的辉煌;第五篇军阀、皇后和嫔妃;第六篇皇宫和御苑;第七篇形式研究:寺庙、佛塔和雕塑;第八篇线条研究:绘画与书法;第九篇民众生活;第十篇信仰和情趣等等。
  • 开封

    作者:陈平原,王德威,关爱和

    本书是“开封: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国际学术会议的论文集,全面呈现了此次研讨会的学术精神与追求。所选文章从历史文献、文学作品乃至日常生活中搜寻有关古城开封的历史记忆,探寻关于开封的城市想象与文化记忆。
  • 城殇

    作者:张泉

    晚清民国,神州陆沉。国人意识中的“天下”,已经从九州、五湖、四海,变成张之洞的“亚欧”、袁世凯的“东西两洋,欧亚两洲”、梁启超的“环球”乃至胡适的“绕太阳的地球”。按照传统逻辑,当人们在现世找不到出路,往往会从上古的案例中寻求启迪。晚清以降,这一逻辑却被无情颠覆——从向过去寻找答案,到向外界寻找答案;从反求诸己,到问道于人——从中心滑向边缘的过程,最终摧毁了帝国,却造就了城市。 变局来临之际,城市首当其冲。由长安、洛阳、汴梁、杭州、金陵、北京历经千年构架起来的城市参照系统,终究土崩瓦解;由班固、张衡、左思和张择瑞、仇英、徐扬们用歌赋与笔画为中国的传奇都会编织起来的绵密意象,同样不堪一击。与此同时,国人以城市想象为支点,从市政、民主、金融、失业、军事、文化、宗教等角度所做的诸多探索,却撬动了一个理想主义的时代。 在关于晚清民国的历史叙事中,城市的意义并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本书富于独创性地从城市群视野出发,全面寻找它们在历史中的基因突变,藉此考察现代中国的历程。安庆、马尾、天津、香港、澳门、哈尔滨、长沙、上海、北京、南通、杭州、汉口、北碚、天水 南宁、康定……它们曾是现代中国的起源,终究化为理想年代的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