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宋史

  • 尽忠报国

    作者:王曾瑜

    《尽忠报国:岳飞新传》主要内容:历史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在于他光明磊落的立身行事足以经受得住反面的揭发,在于他的紊高情操足以感召世人,他的丰功伟绩足以使人敬仰。岳飞生命的最后阶段,尽管蒙受奇冤和大辱,宋高宗、秦桧之流深文周纳,对他竭尽诋诬之能事,然而自宋至今,岳飞经受了反面的揭发,证明他确是一个当之无愧的伟人。 笔者有志于写一部完全依据史实的详细的岳飞传记,力求雅俗共赏。 1983年,此书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取名《岳飞新传》。此后发现,该书与李唐先生所撰的《岳飞新传》重名。故此次改写,就把“尽忠报国” 列为书名,一以显示与李唐一书的区别,二以澄清史实,与宋高宗的“精忠”旗划清界线。
  • 鄂国金佗稡编续编校注(套装上下册)

    作者:岳珂 编

    《鄂国金佗稡编续编校注(套装上下册)》内容简介:《鄂国金佗粹编》二十八卷和《鄂国金佗粹编》三十卷,是现存最重要、最详尽的记录岳飞事迹的史籍。极具孝价值。
  • 韩世忠年谱

    作者:邓广铭

    南宋名将韩世忠起自行伍,以军功而帅。其戎马倥偬的一生,与国势之兴衰、政局之变化息息相关。举凡关乎国祚存亡之大事,如苗刘之变、盗寇之平、宋金和战等,皆有韩世忠参与其间。一代名将岳飞赞叹他是“奇特之士”,彼此相重相惜。虽然韩世忠盛德丰功自足不朽,而南宋以来,其事迹却绝少为人铺叙。 本谱以传统史家手法,合史书编年体与纪传体为一,广采宋代诸史、方志、笔记、文集,诠次排比,考案缀辑。既有正史所载黄天荡大捷、夫人梁氏击鼓助战等抗金事迹,也注重网罗其遗事、叙述其性行,详尽书写了韩世忠的生平始末。作者以“年谱”为体例的考述方式,不仅使读者详见韩氏一生梗概,更让后学者由此得窥邓广铭先生治史门径。 序例 韩世忠年谱 附录 墓志碑铭 编后 邓小南
  • 岳飞传

    作者:邓广铭

    岳飞是南宋杰出的爱国将领,为国家民族建立了卓越功勋。他出生于北部中国的普通农民家庭,代表着苦难中的人民,怀着保卫乡邦、敉平祸患、拯救万千苦难同胞的强烈愿望,而毕生奋斗于酷烈的战场。岳飞被民族败类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他的生平事迹与言论精神一度被有意掩埋。其后的几个世纪中,撰述者继起,却难免虚夸蹈袭之误。 《岳飞传》为作者研究宋代人物之力作,也是综括研究两宋之际政治军事的重要史著。此书初版于1945年抗战胜利之日,后经两度大幅增订修改,再版于1983年。书中准确地勾画出岳飞生活的时代轮廓,真切地描述了岳飞的事功、形象和丰采、思想和情操,并且对于这一彪炳史册的历史人物作出了公允评价。凡此种种,皆反映出作者的“考索之功”与“独断之学”,得到学界“以非凡之史才,写一流之史书”(周一良语)的高度称誉。
  • 宫崎市定说水浒

    作者:宫崎市定

    日本久负盛名的汉学大师透视水浒文本,讲述《水浒传》背后妙趣横生的故事。提出“两个宋江”说,考证“胥吏”生态圈,对重要宁末历史问题给与独辟蹊径的解说,引领读者抽丝剥茧,挖掘隐藏在文学作品背后有趣的史实。
  • 王安石-北宋政治改革家

    作者:邓广铭

    北宋中期积弊至深、内忧外患扰攘之际,政治改革的领袖人物王安石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流俗之言就足恤”的精神,一身任天下之责,推动富国富民强兵为宗旨的变法革新运动。苏轼说:王安石才识“名高一时,学贯千载”,“瑰玮之文足以藻饰万物,卓绝之行足以风动四方”;其魄力“能于期岁之间,靡然变天下之俗。” 王安石“三不足”的境界,使他成为当时思想界的先进人物,同时也成为脱离了广大知识阶层的人物,加上政治风云的变幻,倾泻于王安石身上的污泥浊水,始自生前,至南宋则愈演愈烈,几近千年而未得涤清。 邓广铭先生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始,倾注了巨大心力,历经半个世纪四写王安石,体现了一个史学家的时代眼光与严谨精神。本书铺展出颇具特色的熙宁变法改制图景,凸显出一个抖落掉污染、误解和扭曲的政治改革家形象,使王安石以其本来的风度和丰采,再现于读者面前。 序言 第一章 当国执政以前的王安石 第一节 从童幼到青少年 一、王安石诞生的时间、地点 二、王安石的父母 三、王安石青少年时期的心路历程 第二节 进士及第和初入仕途 一、本是合格的状元 二、在签书淮南东路节度判官厅公事任上 三、在知鄞县任上 第三节 王安石愿作地方官“以少施其所学” 一、做舒州通判 二、在江东提刑任内的一些事 第四节 王安石再到北宋朝廷供职 一、勉强就任三司度支判官 奏进长达万言的《言事书》 二、参加了是否续行榷茶法的讨论 三、参与相度牧马监变革问题的商讨 四、为王安石的《明妃曲》辩诬 第二章 宋神宗起用王安石 王安石变法革新 第一节 任翰林学士期内的王安石 第二节 王安石在法家思想指导下变法革新 第三节 王安石变法革新的精神支柱——“三不足”精神 第三章 王安石入参大政时治国安邦的两大抱负 第一节 向大自然讨取财富的为天下理财之法 第二节 王安石吞来西夏契丹统一中国的战略设想 第四章 王安石推行新法及其所遇阻力 第一节 有关理财和兴农的各种新法 第二节 有关恢复民兵制度和加强军队作战实力的两种新法 第五章 王安石对待敌国外患的决策 第六章 王安石的两次罢相 第七章 宋神宗的逝世与宋廷政局的大变 第八章 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第九章 王安石的墓年和身后 附志 编后
  • 宋:西风凋碧树

    作者:赵益

    本系列从翔实的历史材料出发,以雄浑的构思记录了中国历史上几个大的封建王朝兴衰的历史过程。在洞察世态人情毫末的基础上,探索了这些昔日王朝兴衰错综复杂的原因,散发着智慧的炽热光焰。 新颖的表现手法是本系列的一个重要尝试。它试图在史学家和小说家之间找到一条新路:吸取历史学的观点和成果,避免枯燥繁冗的叙述方式;借鉴文学的叙述与神采,但没有虚构的情节。从而赋予历史以活力,在历史的花岗岩中融入道德的激情和审美的诗意,有着“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气度和风范。在这里,历史不仅仅意味着过去,它处于人类的理性思考、道德评判和审美观照的光亮之中。
  • 宋史(全四十册)

    作者:[元] 脱脱 等撰

    《宋史(二十四史繁体竖排)(套装共40册)》包括:《宋史 纪一》、《宋史 纪二》、《宋史 纪一》、《宋史 纪四》、《宋史 纪五》、《宋史 纪六》、《宋史 纪七》、《宋史 纪八》、《宋史 纪九》、《宋史 纪十》、《宋史 纪十一》、《宋史 纪十二》、《宋史 纪十三》……、《宋史傅一 》、《宋史傅二》……等。《宋史 表一》、《宋史 表二》……等。 《宋史(二十四史繁体竖排)(套装共40册)》内容简介:撰修于元朝末年,全书有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共计496卷,约500万字,是二十五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早在元初,元世祖忽必烈就曾诏修宋史,因体例未定而未能成书。元朝末年,丞相脱脱主张分别撰修宋、辽、金三史,各自独立,这一意见得到元顺帝的同意,于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三月开局,三史同时修撰。经过二年半时间,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十月,《宋史》匆匆成书。《宋史》(全40册)是在原宋《国史》的基础上删削而成的。两宋时期,史官组织完备,雕版印刷术广泛应用,书籍流传和保存都较为便利,积累了大量史料。这就为元修《宋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宋史》修撰者匆匆急就,在史料的裁剪、史实的考订、文字的修饰、全书体例等方面存在不少缺点,如一人两传,无传而说有传,一事数见,有目无文,纪与传,传与传,表与传,传文与传论之间互相抵牾等,这使它在二十五史中有繁芜杂乱之称。
  • 如果这是宋史5 王安石变法卷

    作者:高天流云

    《如果这是宋史(套装共5册)》从宋太祖赵匡胤充满传奇和争议的一生说起,全程解析大宋王朝的建立以及帝国初期的历史迷局,把中国五代(十一)国各个朝代的更替,每一次政权纷争,一个个历史疑案,二罗织在轻松幽默的解说之中。使一部长达三百年的皇皇宋史,在侃侃而谈中,尽解一切真相,尽得其中真味。
  • 宋论

    作者:[清] 王夫之 著,舒士彦 点校

    宋兴,统一天下,民用宁,政用父,文教用兴,尽于是而益以知天命矣。天曰杂谌,匪徒人之不可狃也,天无可狃之故常也,命曰不易,匪徒人之不易承也,天之因化推移,斟酌而曲成以制命,人无可代其工,而相佑者特劝也。
  • 如果这是宋史4:仁宗盛世卷(下)

    作者:高天流云

    《如果这是宋史4:仁宗盛世卷(下) 》:从“狸猫换太子”到“包青天系列”传闻,宋仁宗好像就是个被庞太师左右的“草包”皇帝,出镜率少得可怜。其实,仁宗是个好皇帝,庞太师也远非传说中的那么坏。别的皇帝为人才太少而苦恼,仁宗烦的却是手下能臣太多。且不说文学史上的晏殊、三苏、宋祁等人,光是范仲淹、欧阳修、韩琦、富弼、包拯、文彦博、司马光、王安石这些人就够仁宗头痛的。人人都是腕儿,谁也不买谁的帐,斗得个你死我活。君子们不仅爱内斗,还经常上演官场版“斗地主”,动不动就作死谏状威胁皇帝。身为他们大BOSS的仁宗该如何摆平他们?又将怎样建设和谐朝廷? 另外,朝内朝外也不太平。周边辽、夏等少数民族民风彪悍,时不时就用铁蹄骚扰一下南边的礼仪之邦。国内的恐怖分子三番五次暴动,南蛮叛乱、交趾之乱接踵而至。不得不惊叹,当个皇帝也不易!可人家宋仁宗就是这么厉害,不仅摆平了内忧外患,而且领导诸名臣开创了一个盛世。 有人说,“仁宗虽百事不会,却会做官家(皇帝)”。相较秦皇汉武,仁宗和北宋一样被误读的太多。
  • 宋代的宗教、身分与司法

    作者:柳立言

    本书是台湾中研院研究员柳立言先生关于宋代法制史研究的最新力作。本书以宋代的僧人和婢妾这两类特殊人群为例,分析在僧人发生刑事犯罪时,婢妾主张民事权利时,他们的宗教和家庭身分如何影响司法审判。本书以宗教和身分为线索,试图探索宋代司法过程中影响审判的各种人为因素。
  • 祖宗之法

    作者:邓小南

    “祖宗之法”在宋人看来,是治理国事的“法宝”,既包括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也包括统治者该有的治事态度;既包括维系制约精神的规矩设施,也包括不同层次的具体章程。本书就是讨论“祖宗之法”与宋代基本政治格局之间的关系,宋代的政治格局在与“祖宗之法”的互动中得以最终确立。通过这种讨论,不仅揭开了宋代政治史的奥秘,同时也抓住了宋代制度史的精髓,揭示了北宋专制官僚文化精神的特点。
  • 经略幽燕

    作者:曾瑞龙

    本书以北宋前期对辽作战为研究对象,从战略思维与文化、战役法、战术传统等层次分析宋辽战争中的成败关键。系统借鉴当代军事战略理论的研究成果和方法,有机地结合原始史料进行分析,不仅厘清了宋初军事史中若干疑点,而且跳出了传统史学叙述中以"强干弱枝""重文轻武"或"先南后北"等粗略解释北宋对辽战争屡屡受挫的窠臼。提出,宋初对辽战争在不同时期体现出急速攻取、弹性防御、弭兵休战等不同取向和特征,其间也曾掺杂着和平外交解决的努力和可能性。而这些特点的出现又是从不同层面上受到战略思维、五代军事传统遗留、文人政治等因素影响的结果。
  • 刀锋上的文明

    作者:梅毅

    《刀锋上的文明:宋辽金西夏的另类历史》以人带史,突出趣味;以点带面,突出个性。各个章节单独成立,其中又是脉络相连,力避枯燥的考据和徒然的"求新",写作风格独树一帜。言起宋朝,人们首先会想起“靖康之耻”的奇辱和“崖山之役”的惨败。相较大汉盛唐、朱明满清,两宋的领土小得可怜,北宋最盛时也只有2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宋朝的士大夫,像极了一个酒足饭饱、事业有成而又身体虚弱的中年男人,自恋至极(当然他们有理由因自己文明的高级而自恋),太关注自身精神层面的至高享受,全然忘记体内的衰落和“高度发展”所引致的迟钝。野心勃勃、充满活力的蛮人如同窥视猎物的群狼,随时会蹴然一跃,扑向这些定居的、文明的、软弱的好邻居。野蛮毁灭文明,于蛮人而言,是一种莫大的成长;于文明人而言,却是万劫不复的、可悲的停滞。暂时忘却那些宿命般的悲剧历史,我们回顾两宋三百余年的文明成就,确实顿生骇然惊叹之感。昔日的繁华,早已成为深埋于地下的废墟;从前的风华,也化为过眼云烟,但无法否认那一个灿烂时代的光荣与不朽。往事越千年,我们仍能嗅到那三个多世纪汴梁与临安传来的梅花香气,还能依稀听闻诗人词家那一叹三叠的华丽吟咏。伟大的宋朝,绝非是死亡的朝代,即使它崩溃的瞬间,也如流星陨落一般,照亮了野蛮的黑暗,驱散了内心韵恐惧,足以启发后人的心智。在我们民族的记忆中,总是萦绕那个与野蛮为邻的伟大时代的方方面面。伟大的宋朝,已成为永恒。两宋文明,泱泱大观。民族关系,错综复杂。血火情仇,难以言表。
  • 细说宋朝

    作者:虞云国

    《细说宋朝》是“细说中国历史丛书”的一种,叙述自宋太祖统一全国至元灭南宋期间的历史,涉及两宋、西夏、辽、金等政权的重要历史和人物。作者以“讲史”的形式,叙述了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澶渊之盟、靖康之变等重大事件,以及宋太祖、辽太祖、金太祖、宋仁宗、宋宗、岳飞、秦桧、文天祥等重要人物,并对民间传说中的杨家将、包拯、狸猫换太子等进行了历史的阐述,极富知识性与可读性。
  • 如果这是宋史2·太宗、真宗卷

    作者:高天流云

    本书讲述太宗、真宗父子一一朝。兄终弟及,赵光义成了帝国的统治者。他没有太祖的高超武艺和军中资历,却一样做得风生水起、有模有样:对外武力征服北汉,谋略灭亡吴越,并多次打败契丹;对内开科取士,确立文官政治,定下了帝国的基调……真宗赵恒即位于危难之际,镇压王小波起义,签订澶渊之盟,为北宋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白话正说全本宋朝大历史,揭示三百年的沧桑与疑问。 全景再现中国最绚丽王朝的盛开与谢幕,白话正说大宋帝国三百年兴衰历程,掀起2008大炑王趄热《如果这是宋史》——已经打开的全新宋史。 我只能取这个名字——如果这是宋史。从远古流传至今的历史,本就是真假掺半的。也许就任那些古老优雅的繁体字刚刚组合成官方史书时,它们就已经是些谎言。为了皇权的尊严,为了统治的需要,或者儒家所说的(为尊者讳,为贤者隐),历代写史的人,把曾经的真相,隐藏任明暗交界的角落里,千年之后,只剩下了(如果)……尤其是宋史。宋朝盛产太多的(君子),随时定性别人是小人,无耻到根据需要篡改事实,甚至人身攻击……一切都太不可信了。更何况,我还要在此基础上,添加一些我个人的所谓发现和见解。所以,只能叫这个名字了。
  • 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

    作者:【日】小岛 毅

    本书为讲谈社《中国的历史》中的“宋朝”一卷。 《中国的历史》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读本。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最新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重磅历史佳作。 全书渐次展开的十章,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板块:开端的四章,依照历史的时序,概述了公元9世纪末到13世纪政治史的基本历程。继而进入本书最为核心的内容,以三章的篇幅,讨论这一时段中“思想与宗教的奔流”:作者分别从思想和宗教的变迁、士大夫群体和社会精神、科学和技术革新等角度阐释了“奔流”的意涵。接下来的两章,介绍两宋的文化潮流、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通过延伸性的观察,让人们体味到“思想与宗教”养育蕴蓄的氛围环境与承载体。第十章则是宋代历史的结束,也是全书概观式的收束。 本书内容涉及到政治史、经济史、社会史、学术史、艺术史等纷纭丰富的议题,体现着日本学界具有代表性的中坚力量对于宋代历史的“再认识”。
  • 朱熹的历史世界(上下)

    作者:余英时

    本书是关于宋代文化史与政治史的综合研究,尤其注重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以研究的重心而论,文化史在儒学的复兴及其演进,政治史则在改革活动中所显现的权力结构与动作方式。但在实际的历史过程中,这两个系列的发展根本是交织在一起而不可能清楚分开的,二者统摄在士大夫的整体活动之中。宋代士阶层不但是文化主体,而且也是一定程度的政治主体,至少他们在政治上所表现的主动性超过了以前的汉,唐和后面的元,明,清。这是宋代在中国史上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色,过去的史学界对此也已或隐或显地有所察识。但是根据比较严格的史学观点,我们仅仅满足于从直觉或整体印象所获得的抽象论断。怎样将这一论断建立在可以客观检证的历史事实之上,才是专业史学的本格任务。所以宋代士大夫的思维结构与行动模式在这部研究中占据了轴心的位置,本书副题主要即取义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