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南京·译林出版社*

  • 我们为何无聊

    作者:[加]詹姆斯·丹克特 / [加]约翰·D.伊斯特伍德

    我们可能误会无聊太久了——

    “人类的优势就在于无聊。”

    《卫报》年度新知图书

    -

    无聊几乎无处不在,但在某些时刻变得尤其危险;没有人能免受其害,只是一些人遭受更多。“无聊的人被一种欲望所折磨,却不知道满足这种欲望的条件是什么。”《我们为何无聊》从心理学出发,解剖无聊,而后解决无聊。

    -

    无聊是什么?怠惰、茫然,还是焦躁、不安?

    是哪些外部和内部因素让我们感到无聊?

    为什么有的人更容易感到无聊?

    无聊倾向和体重超重、抑郁、犯罪之间有没有关系?

    -

    无聊是一件彻头彻尾的坏事吗?

    如果说无聊是一个信号,那么它在提醒我们什么?

    而我们,又应该如何反应,才能不掉进恶性循环?

    -

    从无聊的历史和含义,到无聊在不同年龄层、不同环境中的不同表现,再到无聊的成因与机制、无聊的反义词和流行化,本书为我们提供关于无聊的科学认知,然后给出无聊的解法。

    在渐趋短平快的时代,社交媒体的信息流与短视频并非驱散无聊的解药,相反,它们更容易让我们困在一个永不停歇的仓鼠轮中。无聊是对意义、投入感和能动性的召唤,如何回应这一召唤,才是良方所在。

    从正确认识外部环境与内部动机,到如何在信息过载的时代里,创造意义、建立心流,本书给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温和而不说教,带我们科学应对无聊。

    ——————

    读完这本书,你会对什么是无聊,以及我们可以如何应对无聊有更深刻的理解。最重要的是,本书告诉我们,与其和无聊做斗争,不如倾听无聊背后的声音。——《华盛顿月刊》

    这本书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无聊,引人入胜,而且极具启发性。——《卫报》

    一部简洁又充满趣味的无聊小史。——《泰晤士报》

    (本书)完成了一个让科学发现和人文思想自由对话的叙述。——《三联生活周刊》

  • 流行病的故事

    作者:[美国] 索尼娅·沙阿

    流行病在人类的DNA中一次次留下印记

    它改变了人类的行为模式,塑造着人类的文明进程

    流行病,让我们成为人类

    ·

    入选《洛杉矶时报》图书奖、全美科学作家协会奖、纽约公共图书馆海伦·伯恩斯坦奖决选名单,《纽约时报》编辑选择书单

    ··

    【内容简介】

    过去数十年来,我们拥抱着工业化与全球化带来的全新生活方式,也比以往任何时候 更能感受到流行病的存在。然而,我们对流行病的认知充斥着误解、轻视或恐惧。

    在《流行病的故事》中,屡获大奖的科普作家索尼娅·沙阿向我们展现了关于流行病鲜为人知的真相,深刻揭示了暗藏在每次疫情背后的气候、社会、文化等因素。流行病侵害着人类健康,有时甚至令国家陷入危机。但另一方面,它也改变了人类的进化轨迹,塑造了人类的行为与文明。

    人类与流行病之间的较量将持续存在。在后疫情时代,我们更需要借助科学与历史的力量,全球紧密合作,为未来可能出现的流行病风险做好准备。

    ··

    【名人评价及推荐】

    扎实的研究,令人耳目一新。

    ——《自然》

    从鼠疫、霍乱和天花肆意横行到我们有能力打败流行病,人类走过了漫漫长路。我们如何走到今天?前方可能存在怎样的挑战?《流行病的故事》讲述了这一壮阔的征程。

    ——《经济学人》

    本书基于严谨的调查,信息量极大,生动有趣。

    ——《华尔街日报》

    这是一部充满力量的著作,索尼娅·沙阿从多维度追踪我们所面临的公共卫生危机。

    ——《芝加哥论坛报》

  • 小王子的星辰与玫瑰

    作者:[美] 斯泰西·希夫

    圣埃克苏佩里是法国著名作家,他的《小王子》被译成了三百多种语言,是全球销量仅次于圣经的书。圣埃克苏佩里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五十法郎上有他的头像,许多国家发行了纪念他的邮票,他的名字被用来命名街道、山峰和行星,世界各地都在举办“小王子”展览、开发“小王子”创意产品。圣埃克苏佩里已经成为一个传奇。《小王子》《南方邮航》《夜航》《人的大地》《空军飞行员》等都充满了其真实生活的映射。圣埃克苏佩里的人生与写作密不可分,至今仍传奇、神秘而激动人心,对他人生经历的了解有助于深刻理解他的作品。

    作者希夫是普利策奖得主,在传记领域颇有成就,《薇拉:符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夫人》《埃及艳后:传奇的一生》《猎巫:塞勒姆,1692》均斩获大奖。作者写作本书时参考了极为庞杂的资料,包括圣埃克苏佩里的日记和信件,并访谈了其众多亲友,积累了丰富的一手资料。作者将精湛、严谨的学术写作与优雅动人的文学手法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重现了圣埃克苏佩里精彩的一生,使读者宛如亲历亲见。

  • 世界秩序的秘密

    作者:[美] 诺姆·乔姆斯基

    ★在世作者中引用率极高、意见极尖锐的世界级公知领袖 ★揭露这个世界流血的秘密,但观点深邃却亲切易懂 ★“语言学界的爱因斯坦”诺姆•乔姆斯基 风靡全球的政治演说全集 ★一部跨越学科界限和时间阻隔的演讲访谈合集 在在世的知识分子中,(诺姆•乔姆斯基)或许是最重要的。 ——《纽约时报》 乔姆斯基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他的声音也是这个星球上关于对外政策的最受读者欢迎的声音。 ——萨曼莎•鲍尔,《纽约时报书评》 和乔姆斯基一起坐下来聊一聊时事,是最让人受启发的经历,但如果你不能一直都想出最好的问题,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别担心:戴维•巴萨米安在采访乔姆斯基时一直都在问着富有深度并能引起广泛争论的问题。即便你知道乔姆斯基这个人,他的见解仍会让你大吃一惊。” ——《政治事务》 本书是言简意赅、观点犀利的大众化读本,总结、评价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政治秩序。书中点评到的绝大多数议题包含着强烈的刺激性,并和当今的国际政治经验、秩序密切相关——美国政府海外政策的关注点是什么?其干涉世界事务的权力合法性如何?国际恐怖主义的主要源头真的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列强吗?反恐背景下,美国巨无霸式的工商企业是如何影响政府决策的?在全球战略的层面上,支持干涉计划、制造流血冲突且从中牟取暴利的幕后财团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一切的背后,还有哪些力量掌控着今日世界的秩序?极权横行的现状里,现代传媒、知识分子和普通民众的相互关系如何,又该怎样行事? 本书追踪、回顾和评述了大量历史图景,从而使智慧、穿透力和深刻性同步呈现。在直言无忌、令人震惊的批判中,乔姆斯基还提出并描述了一些事关未来的问题——现代人正在被“真相”蒙蔽而走向愚蠢——我们应该怎么办? 打开本书,一一作答!
  • 艺术界

    作者:[美] 霍华德·S.贝克尔

    哪些作品能被称作艺术品而哪些不能,由谁来评判? 艺术品都是艺术家独立完成的吗? 艺术家是否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特立独行? 艺术家、评论家、艺术品商人、收藏家之间有着怎么样的关系? 贝克尔的艺术社会学经典著作《艺术界》为这些问题提供了答案。 对艺术的传统分析往往局限于艺术家和艺术品,而贝克尔则以社会学之眼审视艺术,将艺术看作一种集体活动,对“艺术界”这一概念进行了丰富而精微的阐发。在贝克尔看来,艺术界通常与它试图与之划清界限的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本书的每一章都从一个略有不同的视角窥探艺术界,讨论了艺术品创作进程及其参与者之间的合作与冲突,艺术活动中的特殊惯例,新的艺术家分类,艺术与国家的关系,以及艺术的名声问题等等,展现了一幅艺术界运作与变化的生动全景图。
  • 日诞之地

    作者:[美]纳瓦雷•斯科特•莫马迪,N. Sc

    《日诞之地》(1968)是美国印第安作家纳瓦雷•斯科特•莫马迪的第一部小说,作品以主人公阿韦尔二战结束回到印第安保留地后的境遇为主线,穿插阿韦尔的外祖父弗朗西斯科的人生经历,描写了阿韦尔亲历的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保留地上的印第安传统世界和保留地外的现代白人世界。在白人世界,阿韦尔受到排斥;回保留地后,由于难以回归本族传统,他在肉体和精神上均受到深深的困扰和折磨。莫马迪在作品中大力渲染自然意象,运用多重叙事和插叙的技巧,加入日记、布道文和神话故事,从印第安人的视角观察和反映现实,讲述了阿韦尔在多种文化的夹缝中挣扎的历程,向读者展现了印第安部落和氏族丰富的文化和深厚的底蕴。 该小说出版后好评如潮,得到读者的接受和评论界的认可,于1969年获普利策小说奖。该小说是美国印第安文学和文化发展的里程碑,拉开了美国“印第安文艺复兴”的序幕,影响了莱斯利•西尔科、路易斯•厄德里克、谢尔曼•阿莱克西等一代美国印第安作家的创作,莫马迪因此被誉为“美国印第安作家的精神教父”。小说于1987年被改编为同名电影。
  • 现代社会想象

    作者:[加] 查尔斯·泰勒

    在本书中,查尔斯·泰勒继续了他对多重现代性主题的反思,通过追溯格劳秀斯—卢梭思想中以个人为基础、基于自然法的世俗社会道德秩序,重述了西方现代性的历史,提出了“现代社会想象”的观念。社会想象乃是人们想象其集体社会生活的方式。在现代西方,以三个核心的文化形式为特征:市场经济、公共领域和人民自治。全书篇幅精炼,文风平易,为理解西方现代生活的结构以及现代性在全世界的不同形式提供了一个简洁明晰的框架。
  • 福柯-牛津通识读本

    作者:(美)加里•古廷

    《福柯》由美国圣母大学哲学教授加里•古廷撰写,在很小的篇幅内对福柯作出了精彩的解说,为这位深奥的哲学家那复杂丰富的思想提供了导航。清华大学教授、福柯研究学者刘北成作序推荐。 从美学到惩罚体系,从疯癫与文明到尼采与先锋思想,福柯的作品对20世纪晚期的现代思想影响深远。然而,在涉及面广与影响力强的同时,这些作品也以晦涩难读著称。本书为福柯的作品提供了可信的导读,这些作品涉及文学、政治、历史、哲学等广泛领域;同时,作者加里•古廷还探究了一些关键主题,这些主题在福柯深入研究身份、知识、现代社会中的权力等领域时,曾让他甚为着迷。
  • 乡村生活图景

    作者:[以色列] 阿摩司·奥兹

    ★《爱与黑暗的故事》之后,阿摩司•奥兹 “辉煌生涯最优秀的作品” ★《卫报》2011年十佳短篇小说集 ★ 《纽约时报》年度关注作品 《乡村生活图景》被公认是阿摩司•奥兹继《爱与黑暗的故事》之后小说创作的新高度,迄今已被翻译成十几种文字。 故事发生在具有百年历史的以色列乡村,日常生活的表象下掩盖着令人不安的事实:陌生人的来访打破了蔡尔尼克的平静生活,深埋心中的怨艾如潮翻涌;女医生久等外甥不至,明知一个电话就能弄清真相,却选择追至司机家中查看,在孤独中想象外甥正在前来的路上;房产中介跟随少女参观老宅,在欲望和良心的挣扎中陷入被囚地窖的危险;村长收到妻子的便条,心生疑窦,果然,妻子仿佛人间蒸发……故事中每个人都在追寻,但始终一无所获。
  • 脸皮

    作者:陆涛

    对爱的女人就要像包装箱上说的那样:易碎物品,轻拿轻放,小心受潮,不可倒置。 ——《脸皮》 文凭就是一张车票,北大的软卧,本科的硬卧,专科的硬座,民办的站票,成教的在厕所挤着。车到站,都下车找工作,才发现老板并不关心你是怎么来的,他只问你会干什么? ——新浪微博“@作家陆涛 ”首发于2011年8月21日09点22分 一个春风得意的男人,在一场意外中失去了自己最爱的女人。然而,更多的诱惑伴随着他,在他的生活与事业中形影不离,挥之不去。他将如何做出选择?他将在这个五颜六色的时代里,掀开自己内心那张最初的脸皮。 脸皮上,是我们最初的爱情;脸皮下,是作者对文化的思索。 “好好活着,因为我们会死去很久。”
  • 远行,直到遇见自己

    作者:吴定谦

    【人生的疑问,唯有前进,才能找到答案!】 66号公路,一条总长3940公里的“梦想博物馆”。 在这一路上,你会和自己聊些什么? 台湾新锐戏剧人吴定谦的66号公路图文手记 图文并茂再现鲜烈粗犷的美国西部风景、记录追梦路上的忐忑与辽阔世界发生的新碰撞 ★ 特邀“台湾最佳老爸”吴念真温情作序。看,这对“非典型”父子! ★ 当代版《在路上》、台湾人气“公路情怀”书,获作家小野、导演林奕华、演员温升豪等人热情推荐。 戏剧系毕业后,吴定谦尝试过多种工作,自嘲“不务正业,一事无成”;在奔三的年纪,带着迷惘上路,驾车走上了传说中的66号公路。 66号公路,“全世界最有范儿”的公路。横贯美国大陆,东起芝加哥,西至加州圣塔莫尼卡,代言流行文化精神,见证几代人的美国梦,承载了数不清的故事…… 在“尚有无限可能,却又不知该往何处去”的人生阶段,吴定谦在长达3940公里的公路旅途中,慢慢从记忆的碎片中找到了自己。 【作家小野】 年龄多大的人都可以看这本书,看看一个快三十岁的现代台湾年轻人怎么看待自己,怎么去探索这个世界,对你一定会有启发。 【著名导演、编剧吴念真】 他写的其实是一个三十岁的年轻人如何在旅途上慢慢拼凑,寻找自己生命来源的过程。 【吴定谦】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领悟是:不必害怕很多事情,去做就对了。
  • 风景与权力

    作者:[美])W.J.T. 米切尔 编

    《风景与权力》的目的就是要把“风景”从名词变为动词,它的出版曾改变了风景研究的方向。本书收录了米切尔、萨义德、陶希格等多位学者的文章,包含艺术、人类学、心理学、文学、历史与现实等许多层面,代表了跨地域、跨学科学术交流的精华成果。文章重点考察风景流通的方式:风景如何成为交换媒介、视觉占有的地点、身份形成的焦点。每篇文章视角独到又相互关联,并彼此深化,反映出人类风景体验的复杂内涵。
  • 圣约翰之路

    作者:[意大利] 伊塔洛·卡尔维诺

    在具自传性质的冥想中,卡尔维诺转向了自己的过去:与父亲一起出行的尴尬童年,一生难以割舍的电影院情结,对亲历反法西斯战争的回忆,对语言、对厨房垃圾桶的感知乃至对整个世界的形状所进行的审思。他对于记忆本质的思考睿智、令人着迷,洋溢着特有的炼金术般的才华。 首篇《圣约翰之路》是卡尔维诺对故乡城市圣莱莫的详细回忆和描述,表现了圣莱莫的自然和人文景象,以及自己的早年生活经历。 《一个观众的自传》其实说的是作者自己,主要是在一九三六年到战争爆发那几年里偷偷从家中跑去看电影的经历,记录了当时在意大利放映的各国电影在他的头脑中留下的记忆,以及电影,主要是美国电影对于当时的意大利人生活的影响。此文的后半部主要写的是对杰出的意大利导演费里尼作品的观感。可以从这篇文章中探寻电影对于他的创作的影响。 《一场战争的回忆》是卡尔维诺在战后写的对于自己当年作为一名游击队员参加的一场战争的回忆。文中对战争的细节讲得并不多,只讲了那场战争留在他的记忆中的一点点东西。这种回忆实际上有着创作实践感的性质。 《可爱的垃圾桶》从作者在巴黎生活那几年厨房里的那只垃圾桶写起,涉及其使用、位置安放、清倒时间等等方面,实际上描写了他在巴黎的生活,可以视为卡尔维诺对于那一段生活的回忆。 《昏暗中》是一篇可能未完成的手记,假设被问及对世界、宇宙的认识时,作者关于世界的元素、物质、广度、厚度之类概念的认识,更像是一种哲学范围内的世界观。本文对于理解卡尔维诺的宇宙观和《宇宙奇趣》有一定帮助。
  • 论历史与故事

    作者:[英] A.S.拜厄特

    业已消逝的过往能否通过虚构的文字重获真实感?老去的故事如何在后世的写作中激发新的火花?A.S.拜厄特围绕“历史与故事”这一主题,辑录七篇与此相关的论文及演讲记录,既有对历史小说中的过往历史和远古自然的评析,又有对近来欧洲文学中复兴的神话、传说和童话元素的探讨,还有拜厄特通过亲身创作体验展现出的写实与虚构之间的微妙界限。《论历史与故事》以丰富的小说文本为立足点,凭借深厚的智识打通历史时空的层层阻隔,为读者勾勒出了历史与小说之间的复杂关系,并启发他们重新思考过去对于当下的意义。
  • 阿瓦隆迷雾 1:阿瓦隆女王

    作者:[美] 玛丽昂·齐默·布拉德利

    阿瓦隆,是漂荡在夏海迷雾中的孤岛,也是德鲁伊教的最后一片圣地。女祭司们在此守护着古老的巨石阵,立誓生生世世侍奉大地之母。 在罗马帝国的统治下,不列颠逐渐接受了基督教信仰。女神的力量日渐衰微,阿瓦隆亦将远离世俗世界,隐入愈来愈浓的迷雾,直至成为世人口中的传说。为了让两个渐行渐远的世界重新结合,湖上夫人和默林大师对摩根、亚瑟姐弟的命运做出了令人无法承受的安排。
  • 梵高传

    作者:史蒂芬·奈菲,格雷高里·怀特·史密斯

    留传世间的《向日葵》和《星夜》是怎么诞生的?真的是他亲手结束了热烈的一生吗?依托梵高博物馆档案和学术研究,取材自数千封书信和海量文献,《梵高传》收录了近200幅代表画作及照片,珍贵图片首次发表;20余位梵高研究专家参与幕后创作,评注超28000条,打印稿逾5000页;首创特别软件解析10万张数码卡片,数字技术引领传记写作和艺术史研究,更加真实可靠;开设持续更新的全面支持网站,深度整合参考文献、文本注释、画作和照片。 这是一幅关于梵高的巨细靡遗、令人心碎的肖像画。两位作者以精致的细节、畅达的文字为我们描绘出梵高充满英雄主义的传奇一生。与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的倾力合作下,以往从未触碰过的素材浮出水面,让我们更加接近这位伟大而又神秘的艺术家:早年渴望在世界立足;与弟弟提奥激烈的情感拉扯;来到普罗旺斯后,绘出西方艺术中备受珍爱的画作……梵高的内心世界也展现出异样的光芒:爱情生活的迷乱与癫狂;轮番上阵的抑郁症与心理病痛;三十七岁死亡时的重重疑云……
  • 太阳照常升起

    作者:[美国]欧内斯特·海明威

    ·精选海明威最经典的作品 ·代表海明威最高艺术成就 ·权威译本,完美呈现 《太阳照常升起》一书为海明威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迷惘的一代”的发轫之作,海明威也因此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本书也是海明威最负盛名的小说之一,全面展示了海明威作为20世纪国际文坛领军人物的艺术风范。 海明威和第一任妻子曾三赴西班牙参加奔牛节,这段真实经历是故事的背景。主人公杰克在大战中受伤,丧失了性能力,无法与心爱的女人过正常的生活,可那个女人偏又生性风流。一群饱受战争创伤的 年轻人在失意、空虚和屈辱中苦苦挣扎,寻找着精神出口。 ...(展开全部) 《太阳照常升起》译者冯涛,资深文学译者、编辑,翻译过包括麦克尤恩和阿兰•德波顿在内的很多著名作家的十几部作品。其文字功力相当深厚,准确细腻。
  • 我的心愿单

    作者:(法)格雷古瓦·德拉古尔

    在蓝色海岸买一栋别墅,做一次环球旅行。不行的话,去一趟托斯卡纳,游览一个小岛也好。做一次整容手术,买一颗钻石,一块卡地亚女款手表,一百双Louboutin和Jimmy Choo,一套玫瑰色香奈儿套裙,像杰基·肯尼迪一样戴真正的珍珠...... 女孩们,你们是否拥有这样一 张心愿单? 《我的心愿单》的主人公乔瑟琳是一位47岁的法国小城女裁缝,她原本过着婚后平庸的生活,她的梦想大概代表了所有女人的心声:变漂亮,拥有精美的衣饰,当然,还有不管多大年纪都不会拒绝的突然降临的热烈爱情。 直到某一天,1800万欧元巨奖从天而降…… 在一张涂涂改改的心愿单上,乔瑟琳开始试图寻找金钱与感情的平衡点,并重新找回了那个让自己喜欢的自己。 我们不再相信有情饮水饱,却总是怕物欲会将真挚淹没;我们都有“被珍惜”的渴望,却往往任由生活处置,丢弃了自己的宝石。 《我的心愿单》是一个疯狂的故事,充满了爱与偶然,其中的深意让我们不禁检视起自己的心愿单。 ——《嘉人》 《我的心愿单》道出了人性在梦想与欲望之间的摇摆。小说是一则美丽的现代寓言:背叛与原谅并不总是成对出现。 ——《心理月刊》
  • 作者:J.M.库切

    瑞典学院前常务秘书贺拉斯•恩达尔作序推荐 独家收录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受奖词 本书《耻》为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库切的重要作品,反映了南非的社会矛盾和往日的种族冲突,触及了当代对浪漫激情与伦理道德的态度。“在人类反对野蛮愚昧的历史中,他通过写作表达了对脆弱个人斗争经验的坚定支持。”库切200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本书为南非文学大师库切的重要作品。52岁的南非白人教授戴维•卢里因与一位女学生的艳遇而被逐出学界。他躲避在25岁的女儿露西的农场里,却无法与女儿沟通,还得与从前不屑一顾的人打交道,干从前不愿干的活。不久,农场遭黑人抢劫,女儿被强奸…… 我喜欢把我的写作意图隐藏起来,而要创造一种情景,让受众自己去深思、去做道德思考或自己下结论。 ——库切 库切小说的特色,包括精致的结构、意义深长的对话,以及精彩绝伦的分析。同时他又是个追根究底的怀疑者,对西方文明罔顾人性的合理化企图以及粉饰太平的道德观,提出无情的抨击。他基于知性,力求诚实,破坏了一切抚平伤痕的可能,并杜绝任何卖弄忏悔与认罪的廉价戏剧。 ——瑞典学院
  • 小儿子

    作者:骆以军

    内向的大儿子、古灵精怪的小儿子,美丽娴雅的妻与温暖坚毅的母亲,还有一窝在屋里四处冲窜的狗儿,这是台湾作家骆以军的日常世界。在《小儿子》中,骆以军记录了他和儿子们的生活日课。面对两个性格迥异的小孩,他时而像同伴一般跟他们嬉戏,时而以父亲身份带他们学习、观看生活的各种面向。他以“废柴”的姿态,祝福儿子厚道温暖,叮嘱他们要避免伤害别人,更要坚守自己的灵魂,在一朝一夕的陪伴中,他写下对儿子的寄语: 你当然知道他们几年后,或十年后吧 会有不同的遭遇,或许会被生命捶击 或许会经历无人知晓的孤独 或许会遭逢某次自我意义完全崩解,必须努力拼缀回来的时刻 但那都是他们可以用各自的一生 去经历,去追问,去让翅翼强壮找寻上旋气流而拉高俯瞰 学习宽恕,学习爱重自己,学习自由的瞳术 全书分为六辑,分别是: 「儿子」对两个儿子性格特色的描写;、 「我的家庭真可爱」全家人生活片段,对家的珍惜和依赖; [小恶魔菇菇」古灵精怪的小儿子,耍痞中隐含难得的真纯; 「夜晚暴食暴龙」从父亲的角度对孩子的叨叨期盼,和儿子仿佛同伴打闹般的浓厚情感; 「欧咖咖的脸书」温暖包容的母亲以及严父在世时的种种; 「狗大哥」家中狗儿群像,搞笑中表达对于生命对于生活的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