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文艺理论

  • 梦想的诗学

    作者:加斯东.巴什拉

    本书是一本从现象学出发的哲学家以诗人语言向我们讲述梦想的诗学的著作,全书共分五章,前有非常重要的导言。系统地讲述了把现象学引入诗学研究的必要和优势,并分章论述了梦象与科学之间的互通以及在诗学上的反映,对词句的梦想、追寻梦想的梦想等一系列问题。本书高深而不晦涩,不同于一般哲学书籍的语言难懂结构与叙事方式,理论很精妙而可读性非常强。
  • 堕落的花朵

    作者:北京大陆桥文化传媒

    曾经惊世骇俗、反传统、反主流的艺术思潮在如同花朵一般竟相怒放时,它们鲜艳夺目和神奇的生命力冲击了同时代人们的固有观念和价值世界。在主流的社会价值观下,这些怒放的花朵曾经是堕落与叛逆的象征......
  • 1846年的沙龙

    作者:[法] 波德莱尔

    诗人波德莱尔不但写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作,也具有令人叹服的批评才能,而且越来越多的法国文学研究者认为,他是一位比批评家圣伯夫还要伟大的批评家。波德莱尔的批评活动的范围相当广泛,对诗歌、小说、戏剧、绘画、雕塑、音乐等都有着独到的见解。
  • 热奈特论文集

    作者:(法)热拉尔·热奈特著

    本书内容包括:广义文本之导论;隐迹稿本;虚构与行文。 译者序 1 广义文本之导论(全译) 2 隐迹稿本(节译) 3 虚构与行文(全译) 热奈特著作年表
  • Illuminations

    作者:Walter Benjamin

    Walter Benjamin was one of the most original cultural critic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Illuminations includes his views on Kafka, with whom he felt a close personal affinity; his studies on Baudelaire and Proust; and his essays on Leskov and on Brecht's Epic Theater. Also included are his penetrating study "The Work of Art in the Age of Mechanical Reproduction," an enlightening discussion of translation as a literary mode, and Benjamin's theses on the philosophy of history. Hannah Arendt selected the essays for this volume and introduces them with a classic essay about Benjamin's life in dark times. Also included is a new preface by Leon Wieseltier that explores Benjamin's continued relevance for our times.
  • 喜剧

    作者:(加)诺思罗普·弗莱 等

    《喜剧:春天的神话》中喜剧是一种重要的美的表现形态,但它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生活中的欢笑,也不仅仅指作为戏剧类型的喜剧。喜剧的美不在于“陈旧的生活形式”及其代表人物身上,而在于能够看出旧世界的荒废性的眼光中。
  • 文艺学美学方法论

    作者:胡经之,王岳川 主编

  • 拉奥孔

    作者:(德)莱辛

    莱辛编著的《拉奥孔》是德国古典美学发展的一座纪念碑,表面上像是在讨论诗歌与绘画的界限,实际上牵涉到当时德国文化界争论激烈的根本性问题,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与文献价值。拉奥孔(TheLaocoon and hisSons),大理石群雕,高约184厘米,是希腊化时期的雕塑名作。阿格桑德罗斯等创作于约公元前一世纪,现收藏于罗马梵帝冈美术馆。据考证,系阿格德罗斯和他的儿子波利佐罗斯和阿典诺多罗斯三人于公元前一世纪中叶制作,1506年在罗马出土,震动一时,被推崇为世上*完美的作品。意大利杰出的伟大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为此赞叹说“真是不可思议”;德国大文豪歌德以为《拉奥孔》以高度的悲剧性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同时在造型语言上又是“匀称与变化、静止与动态、对比与层次的典范”。 一.拉奥孔简介 拉奥孔是古希腊特洛伊城邦的一个祭司,在特洛伊战争中,因为识破了希腊人利用木马将希腊士兵运入特洛伊城的诡计,极力反对特洛伊人将那些希腊人的木马作为战利品搬进城(因为希腊人就是利用木马来装载自己的士兵)。拉奥孔因为阻止特洛伊人将这些木马搬入城,而触怒了希腊人 的守护神雅典娜,因此雅典娜从海中派了两条巨蟒来把拉奥孔和他的儿子们活活的缠绕死。后来雕塑家将这一个故事雕成雕塑群,其中就有一个雕塑表现了拉奥孔和他儿子们被蛇缠绕的痛苦的表情。后来这组雕塑群被长期的掩埋在罗马废墟中,直到1506年才由以为意大利人在挖葡萄园的把他发掘出来,其中这个雕塑(如上图)的右手膀已经残缺,当时罗马教皇请大艺术家米开朗琪罗补上去的,可惜的是米开朗琪罗并没有完成这项工作,而仅仅是留下了一张草图。罗马人对于这个故事有着很浓厚的兴趣,不仅将他体现在雕塑上等造型艺术上,而且还成为罗马大诗人维吉尔的史诗作品《伊尼特》中的所描写的经典场面。 二.内容简介 正如莱辛在前言中,所言他这本书并非严格的著作,乃是他的一些随想的记录,“这篇论文是随着我阅读的次序而写下的一些偶然感想,而不是从一般性的原则出发,通过系统的发展而写成的。它与其说是一部书,不如说是为着准备写一部书而进行的资料搜集”。所以这本书的条理并不是那么的清晰,我们就以问题式的方式来解读莱辛的《拉奥孔》。 通读莱辛的《拉奥孔》,我们能隐约的感觉到这部书有一个潜在辩论对手——温克尔曼和他的《论希腊绘画与雕刻艺术》、《古代造型艺术》。或许正如莱辛所说的该文是他阅读的心得,那么我们可以猜测他所阅读的正是温克尔曼先生的那两本著作。 对于《拉奥孔》,我想谈论三个问题,第一个正如改书书名所提醒的那样,对于雕塑“拉奥孔”中所表现的拉奥孔与维吉尔史诗中所描写的拉奥孔之间的区别作为分析;第二问题是论述诗与画之间的区别,在此莱辛所说的“画”包括造型艺术,例如雕塑等,而“诗”则泛指文学。第三个问题是论述诗与画的效果的比较。 1,维吉尔诗中所描述的“拉奥孔”与雕塑中的“拉奥孔”之间的区别。 莱辛的第一章就提出了这个区别“为什么拉奥孔在雕刻里不哀号,而在诗里却哀号”。在雕塑中对于拉奥孔被巨蟒缠绕的时候,他的面部痛苦表情只是通过他轻轻的一声叹息来体现;而在维吉尔的史诗中对拉奥孔的的痛苦的描述是,拉奥孔发出惨痛的哀号,张开大口来哀号,“拉奥孔想用双手拉开它们(蟒蛇)的束缚/但他的头巾已浸透毒液和淤血/这是他向着天发出可怕的哀号/······/挣脱颈上的利斧,放声狂叫”。在造型雕塑中,拉奥孔的呼天抢地的痛苦的哀号变成了一声无奈的叹息。有些批评家就认为雕塑家的这个处理没有把拉奥孔在临死之前的那些痛苦给完整的表达出来,从而认为雕刻家没有诗人那么的优越。莱辛认为其实雕刻家的对拉奥孔的痛苦的“叹息”的处理,反而更体现出了雕刻家与诗人的区别,而且是雕刻家的优越之所在,更能体现出了雕塑家的天赋与才能。雕塑家所用的材质乃是立体的大理石,他们的创作是在石块上进行雕塑,他通过手中的雕刻刀在石块上制造出凹凸不平的线条来塑造形象。而诗人通过的是文字和声音,他们制造出的是节奏的起伏来塑造形象。很显然地是,假如在大理石上真实的按照维吉尔诗中所描述的那个张开大口进行哀号的拉奥孔来进行雕刻,那么我们可想而知雕刻家要在石块上凿出一个大大的黑洞来表示拉奥孔的那张哀号的大嘴巴,但是这个深深的黑洞在雕塑上是及其的难看的,甚至是令人恶心和厌恶的。而将拉奥孔的那嚎啕大哭变成了一丝无奈的叹息,正是避免了那个黑洞洞的大嘴。莱辛认为正是在这一点处理上,雕塑家表现出了他的天赋与创造性。 那么这就出现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是诗人摹仿了雕塑家的雕塑,还是雕塑家摹仿诗人。因为罗马人对于拉奥孔这个传说是耳熟能详的,不仅雕塑家把它创造成了一个雕塑群,而且诗人也在许多的文学作品中对它进行过描述。关于拉奥孔的神话,在古罗马的文学与艺术中有许多的创作,其中最为著名文学上的创作的是维吉尔的对拉奥孔的描述,而且在古罗马的雕塑中也经常的出现关于拉奥孔的故事,所以在文学与雕塑上的谁模仿谁的问题上出现过巨大的差异.虽然这个争论可以通过史学上的考据可以断定.但是在由于雕塑的年代难以断定,所以这个问题也随着进入了艺术领域中.在艺术上这个问题的争论比史学上的争论复杂得多了,涉及到了造型艺术与文学的差异的问题。
  • 德国悲剧的起源

    作者:[德] 瓦尔特·本雅明

    《德国悲剧的起源》是本雅明最重要的代表作,这部论德国巴洛克悲剧的杰作,在本雅明谋求教职时却不无悲剧性地失败了。这部后来取得巨大声誉的作品有意显示巴洛克悲剧与作者自己的时代的惊人相似。同时,本雅明最重要的“寓言”思想正是在此得到的阐发。
  • 三叶集

    作者:宗白华

    簡介: 本書為宗白華、田漢、郭沫若三人青年時代的通訊集,1920年出版時,被比作歌德的《少年維特之煩惱》。用三葉矗生的植物作為集名來象徵三人的友情。其中大體以歌德為中心,此外也有論詩歌、近代劇、婚姻問題、戀愛問題還有宇宙觀和人生觀等問題的討論,三位學人憑著尺素書,精神往來,契然無間,所表現的文字,都是披肝瀝膽,態度嚴肅而真切。
  • 神力的语言

    作者:弗赖

    本书以《圣经》与西方文学关系的探索为主,说明语言的神力以及人们的感情如何与语言形成密切关系的过程。   弗莱对《圣经》与文学传统内在联系的深度洞察,充分体现了这位20世纪最为博大精深的文学批评家之一对西方文化的精神源头的珍视,他的批评丰富着人们对古老经典文化蕴涵的理解。
  • 批评理论和叙事阐释

    作者:Fredric Jameson,王逢振

    本卷为读者提供了詹姆逊的理论和实践范式。他抛弃旧的制度化的窠臼,博采众家之长(如拉康、福柯、德里达等),将新理论融会贯通,付诸实践,形成了自己的理论思想和批评方法。其中关于“政治无意识”和“乌托邦”的论述是本卷的核心,对如何理解当代批评理论并应用于文学和文化研究实践大有裨益。
  • 卢卡奇早期文选

    作者:卢卡奇

    《心灵与形式》和《小说理论》是卢卡奇早期的两部代表性作品。前者是卢卡奇在格奥尔格·西美尔的“美学社会学”影响下创作的一本论文集,它因为深入刻画了现时代人的存在的悲剧性,而被吕西安·戈德曼推崇为现代存在主义的先声。后者则是卢卡奇在马克斯·韦伯的类型学方法的引导下完成的一部文论著作,它对小说的本质和小说形式的类型进行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开创性研究,并因此被同时代人称为“精神科学运动最重要的出版物”。虽然晚年卢卡奇不断地号召人们忘却和批判自己的这两部早期作品。但它们却超越了他的主观意愿,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的德国思想史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对布洛赫、本雅明和阿多诺等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思想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选收录了《小说理论》的全文,《心灵与形式》中与前者密切相关的三篇论文,以及卢卡奇在创作《小说理论》时期与保尔·恩斯特和韦伯的六篇重要书信。这些文献对于我们了解卢卡奇的早期思想及其历史效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 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下)

    作者:胡经之

    《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下)》主要内容是:西方文艺理论历史悠久,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下)通过对西方文艺理论名家名著的分析导引,帮助读者了解西方文艺理论的发展重点,引导人们去思考、体察其内在的文论精神。
  • 柏拉图诗学和艺术思想研究

    作者:陈中梅

    《柏拉图诗学和艺术思想研究》内容包括:诗与认识论、诗与本体论(诗一摹仿)、诗与神学(诗与形而上学)、诗与心魂学、诗与道德及政治、诗与语言艺术、诗与技巧等内容,供读者参考。
  • 隐蔽的上帝

    作者:吕西安.戈德曼(法)

    《隐蔽的上帝》主要内容:悲剧观只看到一个前景,就是以上帝的存在打赌,上帝是各种对立的综 ,他使人的模棱两可的存在具有有意义的悖谬性质。对于帕斯卡尔和对于一般的悲剧人来说,隐蔽的上帝的存在就是永久的存在,它比一切经验的和感觉的存在都更重要,更实际,是唯一的主要的存在。一个始终不存在和始终存在的上帝,这便是悲剧的中心。
  • 人间词话

    作者:王国维

    《人间词话(插图本)》是中国近代最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他用传统的词话形式及传统的概念、术语和思维逻辑,较为自然地融进了一些新的观念和方法,其总结的理论问题又具有相当普遍的意义,这就使它在当时新旧两代的读者中产生了重大反响,在中国近代文学批评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人间词话(插图本)》精心汇集了王国维《人间词话》现存于世的珍稀手稿,将王国维本人亲手删改后的64则《人间词话》原本及剔除掉的49则删稿完整呈现。
  • 谈美

    作者:朱光潜

    《谈美》是朱光潜先生建立其早期美学理论体系的重要著作之一。全书从“谈美”为“免俗”、“人心净化”的目标出发,顺着美从哪里来、美是什么及美的特点这一脉络层层展开,娓娓道来,抒发了这位美学大师的人格理想、审美理想,提出了他的美学研究的理想目标,即“人生的艺术化”。
  • 文学理论

    作者:南帆,刘小新,练暑生

    在南帆《文学理论新读本》的基础上内容和难度都有所增加